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总结对于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肝脏切除联合动脉切除重建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联合肝动脉切除重建的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情况及预后。结果15例中,肝右动脉与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5例,肝右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端端吻合3例,肝右动脉与肝左动脉端端吻合1例,肝右动脉与肝右动脉端端吻合1例,肝右后与肝右后端端吻合1例,肝固有动脉与门静脉端侧吻合3例,肝右动脉与门静脉端侧吻合1例,其中4例同时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本组根治性切除(R0切除)11例,非根治性切除(R1切除)4例。3例术后出现胆瘘,1例出现胆瘘合并腹腔内感染,1例出现腹腔内感染,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均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于术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术后4例肿瘤复发,时间为6~26个月,平均复发期为17.5个月;其中1例(25%)为R0切除,3例(75%)为R1切除。术后6个月、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5.6%、78.6%、33.7%。结论对于动脉受侵犯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肝脏切除联合动脉切除重建,可提高根治切除率并可改善患者预后。熟练掌握血管吻合技巧可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联合肝叶切除在肝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施行胆管癌切除的75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除方式分为两组:肝切除组32例,施行肝叶切除联合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非肝切除组43例,施行癌肿局部切除联合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比较两组的根治切除率、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切肝组和非切肝组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8.13%和25.58%,差异有显著性(P<0.05),切肝组与非切肝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6个月、13.5个月,两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48%、48.15%、29.63%及54.29%、22.86%、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切肝组与非切肝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50%和13.9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肝叶切除有利于肝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1—2006年我院肝胆外科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12例临床资料。结果联合行左半肝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6例,左三叶切除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6%,围手术期死亡2例。1,2年后生存率分别为100%、60%。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应持较积极的手术态度,肝叶切除是其根治性切除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科治疗中具有发展潜力与前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1~2006年我院肝胆外科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12例临床资料。结果联合行左半肝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6例,左三叶切除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6%,围手术期死亡2例。1,2年后生存率分别为100%、60%。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应持较积极的手术态度,肝叶切除是其根治性切除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科治疗中具有发展潜力与前途。  相似文献   

5.
尹清臣 《中外医疗》2008,27(21):85-86
目的 观察肝门部胆管癌局部切除附加肝尾状叶切除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纳入2004年6月~2007年12月期间于本院住院的肝门部胆管癌依据Bismuth-Corlette分型,Ⅱ型和Ⅲ型的患者16例为观察对象,对Ⅱ型志者进行局部切除附加肝Ⅰ段(尾状叶)切除;Ⅲ型患者进行肿瘤局部切除附加肝Ⅰ段切除和肝右叶(Ⅲa)或左叶(Ⅲb)切除.结果 手术死亡率为6.25%.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并发胆管炎2例,腹水、腹腔感染、胆漏、上消化道出血各1例.腹腔患染手术引流治愈,其余保守治疗治愈出院.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病理检查,15例切除的尾状叶镜下有瘸细胞.患者1、2、3年存活率分别为84.7%,56.3%、36.2%.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手术切除根治治疗,对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病人行肝门部胆管癌局部切除附加肝尾状叶切除可延长病人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体会,为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降低死亡率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择该院肝胆外科在2005年1月-2011年5月治疗的32例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据Bismuth—Corlette分型标准,均为Ⅳ型。患者均行根治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随访观察手术效果及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患者在术后获得随访5个月~2年,至今存活1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19例患者发生严重肝衰竭而死亡,随访观察未有患者出现局部复发。3例患者失访。结论对于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应力求进行根治术治疗,术前做到精确的影像学诊断,术中做到肝脏的精确切除,努力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1965年KLATSKIN[1]把肝门胆管癌作为一种特殊的胆管实体肿瘤首次报道.肝门胆管癌时常表现出内生性生长,围神经性生长及局灶淋巴结浸润的趋势,邻近肝实质也可受浸润.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愈肝门胆管癌的唯一希望,由于该肿瘤的特殊生长位置和肝门浸润倾向,肝门胆管癌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2].扩大肝切除以及联合血管切除能提高肝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近来联合血管切除的肝切除术得到较大改进,显著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肝门胆管癌患者的预后[3].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998年6月~2003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门胆管癌病例中联合肝切除术者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联合行左半肝切除17例,右半肝切除3例、尾状叶、右三叶各2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6.5%,手术死亡1例,1、2、3年存活率分别为61.2%、29.2%、11.4%。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应持积极的手术态度,联合肝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于拟行联合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BD)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我院112例行联合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总结分析其术前状态、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留取胆汁培养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4,P=0.816)。PTBD组术前总胆红素为(107.1±29.6)μmol/L,NPTBD组术前总胆红素(135.6±85.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35)。PTBD组术后胆漏发生率较NPTB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2,P=0.026)。PTBD组切口感染、肝功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虽较NPTBD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BD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减黄手段,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前肝功能及全身营养状态,大大降低术后胆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生存期为8~30个月,胆肠内引流的生存期2-15个月.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疗效与术式密切相关,以根治切除疗效最佳,不能切除者应选择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外科治疗与姑息性治疗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不同的手术方式及姑息性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治疗7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病历纪录,分析切除率、生存率等数据.结果 手术切除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60%、36.20%和10.60%,高于引流组的60.00%、14.30%和0.00%(P均小于0.05);根治性切除组的1、3、5年生存率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该院1993年1月-2004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65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65例患者中,男38例。女27例。男女之比1.4:1。手术切除26例,切除率为40.0%(26/65)。其中根治性切除18例,姑息切除8例。内或外引流术34例,探查性手术5例。根治性切除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0%、46.2%、15.4%;姑息性切除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43.0%、14.3%;非切除引流者1年生存率为11.0%;探查性手术者生存期均小于3个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平均生存时间较姑息性切除术组和非切除引流术组明显延长(P值分别为0.011、0.000)。结论根治性切除术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存活率的关健;对不能根治者行姑息性切除或引流术可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肝门型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肝门型胆管癌的动态增强MRI表现,其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刷检细胞学检查证实。结果21例肝门部肿块位于肝总管8例,肝总管+左(右)肝管7例,左(右)肝管6例;平扫T1WI为低信号或等信号分别为13例(61.9%)和8例(38.1%),T2WI为高信号、稍高信号和等信号分别11例(52.4%)、7例(33.3%)、3例(14.3%),动脉期强化6例(28.6%),门脉期强化18例(85.6%),延迟期强化8例(38.1%)。远端胆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15例(71.4%)扩张的胆管近端呈“笔尖样”变细、僵硬,19例经MRCP发现梗阻部位。结论MRI对肝门型胆管癌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扩张的胆管近肿块处呈“笔尖样”变细、僵硬,有助于癌肿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肝门胆管癌,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强化扫描,通过观察各型胆管癌的平扫、增强表现,重点分析肿瘤的强化程度、方式、时间以及各种重要间接征像。结果25例中除1例乳头型小结节CT未能显示,其余24例均被CT检出。增强扫描显示25例肿瘤均呈缓慢持续强化;25例均出现阻塞性肝内胆管扩张;8例出现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6例出现肝叶萎缩。结论肿瘤的缓慢持续强化是肝门胆管癌的相对特征表现;肝内胆管的阻塞性扩张是胆管癌的主要间接征象;淋巴结转移、肝叶萎缩肝实质侵犯等可作为有力的诊断依据。螺旋CT动态扫描具有一定特征性为肝门胆管癌的主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总结和分析10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探查取活检术21例(20.6%),平均生存72d;外引流术18例(17.6%),平均生存8.3个月;手术切除加吻合术63例(61.8%),平均生存25.7个月。手术方式包括肝外胆管癌切除、肝方叶切除加肝外胆管癌切除、左半肝切除、尾叶切除加肝外胆管癌切除、肝内胆管一空肠Roux-Y吻合术等。结论 术中胆道切断端应行冰冻病理检查。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治性切除术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效果比单纯外引流好,对不能切除病例应设法减轻黄疸。  相似文献   

16.
肝门部胆管癌 134 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分析 134 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诊治及远期疗效, 探讨生存率与手术方式的关系及如何提高早期诊断率. 方法 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 1999 年 1 月至 2002 年 7 月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 134 例. 结果手术组 116 例,其中根治性切除 48 例,姑息性切除 21 例,胆道引流 47 例;非手术组 18 例.总手术率 86.6%(116/134),根治性切除率 41.2%(48/116).根治性切除组1,2,3 年生存率分别为 75.0%、45.8%、25.0%,姑息性切除组为 50%、16.7%、0,两组之间的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胆道引流组为 25%、10%、0;非手术组平均存活 5.7个月,无一例超过 1 年. 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个体化和实用性的根治性切除术才能获得最佳疗效.对无黄疸性慢性肝病及胃肠道症状者定期体检及必要的影象学检查, 是早期发现肝胆管癌的积极手段,赢得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中的难点及处理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手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难点及处理方法。结果 21例均获得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合并肝切除5例,合并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合并门静脉部分切除1例,根治手术为11例。全组术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严格遵循手术治疗原则,改进手术技巧,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降低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5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肝门部胆管癌无临床特异性,采取B-US-CT-ERCP-MRCP或PTC(PTCD);CEA或CA19-9,有助于诊断。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者行高位胆肠ROUX-EN-Y吻合术。未切除者行胆汁内或外引流术,或行PTCD。结果 共有17例予以切除,11例切除后生存在18个月以上。切除17例术后血清胆红素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根治性切除的原则是:两切断端无癌残留。肝内无转移,无淋巴结转移。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是:手术方式。根治性手术大于非根治性手术;侵犯胰腺周围神经组织是第一、二位重要因素,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等与预后无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