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正常骨盆形态产程活跃期胎头浮动产妇实施蹲式体位对分娩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3cm经阴道检查确诊胎头浮动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当宫口开大3~4cm时,在宫缩期间嘱产妇取蹲式体位,并由助产士给予指导;对照组取平卧位或侧卧位直至宫口开全,不予体位指导至分娩结束. 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产程时间、顺产率及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对正常骨盆形态产程活跃期胎头浮动产妇实施蹲式体位,可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产程活跃期胎头浮动初孕妇实施蹲式体位的效果.方法:将200例产程活跃期经阴道检查确诊胎头浮动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宫缩期间嘱产妇取蹲式体位,保持胸部前倾的舒适体位直至宫口开全;对照组取平卧位或侧卧位至宫口开全.结果:两组产程、顺产率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新生儿体重、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产程活跃期胎头浮动孕妇实施蹲式体位,可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产程中对孕妇实施体位干预,探讨对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枕先露、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孕妇宫口开大3 cm以上,尤其4~5 cm时,孕妇取低坐位或蹲位待产,采取积极的体位干预.进入第二产程孕妇取头背部抬高45°的膀胱截石并髋关节屈曲外展位,宫缩时指导产妇双手抱于双下肢,使两腿紧贴两侧腹壁,充分利用骨盆空间,指导产妇正确用力,直到分娩结束.对照组取平卧位、侧卧位或自由体位,直到宫口开全,产时取膀胱截石位,不予体位指导,至分娩结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第一、二产程时间、顺产率及剖宫产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新生儿体重及阴道助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产程中对孕妇实施适当的体位干预,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程中不同时机进行体位干预对胎头位置异常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宫口开大3cm及以上的足月、单胎、头位,胎方位枕后位、枕横位,胎儿体质量4000 g以下的待产初产妇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宫口开大3-5 cm 、胎头S-2—S0组(Ⅰ组),宫口开大5-10 cm、胎头S0—S+2组(Ⅱ组),宫口开大10 cm、胎头S0—S+2以上组(Ⅲ组)。比较3组的分娩结局[阴道分娩率、产程时间(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结果Ⅰ、Ⅱ、Ⅲ组阴道分娩率分别为93%、76%、80%,产程时间分别为(2.160±1.164)h、(5.010±1.717)h、(5.460±1.292)h。Ⅰ组产程时间短于Ⅱ组、Ⅲ组(P〈0.05),而阴道分娩率高于Ⅱ、Ⅲ组(P〈0.05)。结论在宫口开大3-5cm,胎头S-2-S0进行体位干预能更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促进阴道分娩,同时缩短第一、二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5.
丁春娥 《现代护理》2006,12(2):107-108
目的在产程中对孕妇实施体位干预,探讨对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枕先露、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孕妇宫口开大3cm以上,尤其4~5cm时,孕妇取低坐位或蹲位待产,采取积极的体位干预。进入第二产程孕妇取头背部抬高45°的膀胱截石并髋关节屈曲外展位,宫缩时指导产妇双手抱于双下肢,使两腿紧贴两侧腹壁,充分利用骨盆空间,指导产妇正确用力,直到分娩结束。对照组取平卧位、侧卧位或自由体位,直到宫口开全,产时取膀胱截石位,不予体位指导,至分娩结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第一、二产程时间、顺产率及剖宫产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新生儿体重及阴道助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产程中对孕妇实施适当的体位干预,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产程活跃期对胎头浮动初产妇实施体位干预,提出恰当的处理方法,以取得良好的分娩结局.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6月住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待产过程中采用体位干预,对照组取平卧位或侧卧位直至宫口开全,不予体位指导.分析比较2组产后出血、分娩结局、羊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顺产率及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2组新生儿体质量及阴道助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产程活跃期胎头浮动孕妇实施体位干预,可加速胎先露下降,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从而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7.
水中分娩产妇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中分娩产妇与传统分娩产妇活跃期、第二产程时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5月单胎、足月、头位、一产、无任何疾病及合并症采取水中分娩的产妇40例为观察组,同期一般情况类似的采取传统阴式分娩的产妇45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经胎心监护仪测试30min以上,经医师阴道检查,胎心音、宫缩、胎位正常,宫口开大3cm后,进入专业分娩缸,每10~15min听胎心了解胎心音变化,采取舒适自由的坐、蹲、跪等体位进行水中分娩;对照组按传统的接生方法,经检查宫口开大3cm后,产妇以产床床头抬高30°截石位或双腿伸直躺在产床上待产。比较两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的时间。结果两组活跃期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水中分娩能缩短产妇活跃期时间,使第二产程回归自然,体位舒适。  相似文献   

8.
史明霞  支军  周春秀 《护士进修杂志》2021,36(12):1075-1077
目的 探讨蹲位联合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在初产妇胎位异常产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12月于我院分娩的胎位异常产程初产妇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于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4~6 cm)行自由体位,胎头下降至棘下2 cm时采取蹲位,每蹲10 min起来换体位...  相似文献   

9.
坐位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实施坐位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初产妇,观察组产妇在胎头已衔接、宫口开大3cm时,由助产士实行一对一陪伴分娩,让产妇在坐式产床上就坐,然后按照产科护理常规观察产程进展 对照组按传统仰卧位分娩。[结果]观察组产妇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 且产妇感觉更为舒适,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降低。[结论]活跃期及第二产程采用坐位分娩体位,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减少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实施坐位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初产妇,观察组产妇在胎头已衔接、宫口开大3 cm时,由助产士实行一对一陪伴分娩,让产妇在坐式产床上就坐,然后按照产科护理常规观察产程进展;对照组按传统仰卧位分娩.[结果]观察组产妇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产妇感觉更为舒适,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降低.[结论]活跃期及第二产程采用坐位分娩体位,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减少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坐位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实施坐位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初产妇,观察组产妇在胎头已衔接、宫口开大3cm时,由助产士实行一对一陪伴分娩,让产妇在坐式产床上就坐,然后按照产科护理常规观察产程进展 对照组按传统仰卧位分娩。[结果]观察组产妇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 且产妇感觉更为舒适,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降低。[结论]活跃期及第二产程采用坐位分娩体位,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减少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叶秀枝 《护理研究》2010,(2):324-325
[目的]探讨第一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8cm~10cm时手抱膝位配合徒手旋转胎头术纠正头位异常的效果。[方法]将140例第一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8cm~10cm时处于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足月妊娠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实施阴道内徒手旋转胎头术,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膀胱截石位),观察组采用手抱膝位(双腿屈曲,双手抱膝,双腿靠近腹壁并外展),观察两组自然分娩率及其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转胎头成功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第一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8cm~10cm时手抱膝位配合徒手旋转胎头术可以提高旋转成功率,提高自然分娩率,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沈红 《全科护理》2013,11(21):1935-1936
[目的]观察在活跃期晚期采用特殊体位护理对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分娩的效果,以提高自然分娩率。[方法]将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15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产妇采用传统的方法观察,未给产妇行体位护理的干预,观察组在活跃期宫口扩张5cm~6cm采用跪式待产法,7cm~10cm采用站立位待产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胎头转为枕前位成功率较高,剖宫产率降低,总产程明显缩短(P〈0.01)。[结论]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病人在活跃期采用特殊体位护理可明显提高转位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阿托品联用对宫口扩张、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设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潜伏期2 h宫口开大〈1 cm,活跃期1 h宫口开大〈2 cm,宫颈注射利多卡因、阿托品,对照组不行宫颈注射,观察宫口开大、产程长短和对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产妇宫口扩张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顺产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阿托品联用能加速宫口扩张、缩短产程、产妇顺利分娩。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产时体位护理对产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临产后孕妇实施体位护理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骨盆径线正常、孕龄37~42周、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初产妇2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第一产程潜伏期通过四步触诊,B超确定胎背方向,指导孕妇取胎背对侧的侧卧位,活跃期指导孕妇取坐位、半坐位、站立位;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取半卧位分娩(产床靠背摇高45°~60°,双足蹬于产床腿架上,产妇大腿向上极度屈曲,并紧靠腹部,小腿充分外展,指导正确运用腹压);对照组不做体位指导,取自由体位,第二产程取膀胱截石位至胎儿娩出。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阴道分娩产后2h内出血(300ml)、新生儿窒息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产时体位护理可加速产程进展,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头位难产及剖宫产,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第一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8 cm~10 cm时手抱膝位配合徒手旋转胎头术纠正头位异常的效果.[方法]将140例第一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8 cm~10 cm时处于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足月妊娠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实施阴道内徒手旋转胎头术,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膀胱截石位),观察组采用手抱膝位(双腿屈曲,双手抱膝,双腿靠近腹壁并外展),观察两组自然分娩率及其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转胎头成功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第一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8 cm~10 cm时手抱膝位配合徒手旋转胎头术可以提高旋转成功率,提高自然分娩率,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初产妇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入第二产程后采取常规截石位、屏力分娩。观察组在第一产程采取行走、蹲、坐、趴、卧、半坐卧等自由体位分娩;第二产程先根据胎方位的不同指导不同方向的侧卧位,直至肛门放松或胎头拨露后取截石位、床头抬高30°~60°、屏力。结果:观察组产妇总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先露下降快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使产程加快,满足产妇心理需求,减少产后2 h出血量,减少剖宫产率的发生,有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8.
徒手旋转配合改变产妇体位减少头位难产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产程中徒手旋转配合改变产妇体位减少头位难产的效果。方法100例活跃期胎头方位异常、足月妊娠健康产妇.分为徒手旋转配合改变体位组(观察组)和常规体位组(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几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程短、剖宫产率低、产后出血率低、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徒手旋转配合改变产妇体位,可预防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发生,减少头位难产,提高阴道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初产妇活跃期(宫口开大3cm)采取上身前倾站位配合导乐镇痛仪至第二产程活跃期采用抱膝仰卧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4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宫口开大3cm开始使用导乐镇痛仪、配合上身前倾站位直至第二产程活跃期,指导产妇采取抱膝仰卧位使用产力。对照组宫口开大3cm按照常规进入待产室,卧床待产,至宫口开全用传统方法仰卧截石位使用产力。比较2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产后2h内在产房早开奶吸吮时间及剖宫产率。结果试验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均比对照组的用时少(P<0.001);2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均在正常范围,但试验组产后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01);试验组产妇产后2h内在产房早开奶吸吮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更长(P<0.001),有利于母乳喂养;试验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活跃期采取上身前倾站位配合导乐镇痛仪至第二产程活跃期采用抱膝仰卧位对分娩有积极影响:第一、第二产程明显缩短,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剖宫产率降低,母乳喂养依从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头位难产的识别、处理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头位难产病例1665例,其中经阴道分娩病例671例。结果:头位难产1665例,其中786例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593例经阴道自然分娩,78例阴道助产分娩;宫口开大6—8cm、先露0- 2时旋转胎头成功率94.04%,宫口近全或开全时成功率42.40%。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所致头位难产,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于活跃期宫口开大6—8cm、先露0- 2时施术为最适时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