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虽然SARS病例的传播不可能归咎于不安全的血制品或血液衍化物,但是理论上存在SARS病毒可以通过血制品传播的风险。因为疑似SARS病人症状发作大约10天后,血液中可检测到低含量的病毒(参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人的冠状病毒的鉴定)。 世界卫生组织的血液安全和临床技术部门就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泪液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寻找SARS病毒是否通过泪液或眼结膜传播的理论依据,了解泪液和血液中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8例不同病程的SARS患者泪波及血清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18例SARS患者泪液中的特异性IgM类和IgG类抗体均为阴性,而同组患者有13例其血液中的特异性IgM类和IgG类抗体呈阳性。结论:SARS病毒可能不通过泪液或结膜传播。  相似文献   

3.
2003~2004年期间,SARS与禽流感在中国的暴发说明了疾病很容易在人群中传播。而多数传染病的传播都与手部卫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人类感染禽流感的主要途径是经手接触染病的禽类及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包括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内脏、沾有禽粪的蛋、血液等。SARS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因此注意手部清洁可以减少SARS和禽流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由人类尚未认识的新病毒所传播 ,对我们的生命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而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这场灾难的重要原因。1 传播途径1.1 呼吸道传播 当接触患者为其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 ,原有的口罩已不能完全阻断病毒的进入 ,家属的探视与陪护成为引发SARS流行的主要原因。1.2 血源性与接触性传播 通过输血或被带病毒的血液污染到皮肤、粘膜而感染。1.3 排泄物的传播 患者的大小便 ,痰液等排泄物未经消毒而直接倾倒会引发水源性污染 ,SARS患者的排泄物是一个重大的传染源 ,其病毒的存活时间在排泄物中相对较长 ,约…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我国局部地区流行,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输血可能传染SARS。虽然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输血会传染SARS,但有必要采取预防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对捐血的人进行一个月追踪,如果发现他们出现SARS症状,就要追回他们捐献的血。有几个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澳洲,都采取措施,防止输血传染SRAS[1 ] 。SARS的传播对血站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一是献血者担心献血后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造成血液采集困难:二是接受SARS献血者的血液,可能造成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因此,血站应加强消毒隔离工作,特别是对献血者管理…  相似文献   

6.
综合性医院SARS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控制SARS医院感染的措施及评价。方法:选择某医院2003年3—4月医院感染的SAR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①共发生医院感染病例30例。②流行病学特点:在3月中旬和下旬有2个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住院大楼西单元的5个楼层的4、5号病房,住院患者多年龄大且合并较重基础病,而受染医护人员以一线中青年为主。③输入性病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第一代传染源,医院内传染的住院者和医护人员是SARS进一步扩散的继发传染源。④研究发现:近距离空气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本次SARS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并存在气溶胶经病房排风系统垂直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结论:医院感染是SARS流行初期的主要形式。通过控制传染源,增设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建立医学观察区,病区通风和消毒,严禁探视和加强人员防护等措施,医院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何皖 《基层医学论坛》2013,(24):3210-3211
针刺伤是当今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职业性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证明: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SARS流行期间,全国多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发生医院感染,导致多人死亡,这就是一次典型的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8.
近期在亚洲、北美和欧洲地区发生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 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即非典型肺炎) 流行,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1].医务人员通过直接医疗、护理病人被感染,其中以口腔检查、气管插管等操作时容易感染[2].血液接触是否有传染性尚未见文献报道.根据SARS诊断标准(1) 病人体温一般大于38 ℃,有接触史;(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3)胸部X线检查 ,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为确诊病例.我院3名护士在SARS隔离病区工作时被污染注射器误伤,其跟踪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ARS病人在人群中的传播途径,确定其感染的可能方式。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该院SARS病例资料,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SARS—IgG血清学检测和回顾性调查方法。结果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非传染病病人和健康人群,近距离接触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后都存在着被感染的机会。结论SARS病毒具有传染性极高、传播速度极快等特点,传播因素最大的可能是飞沫。  相似文献   

10.
SARS产生细胞因子及其清除与拮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是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导致的一种以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目前认为病毒引起机体过强的自身免疫反应和超级炎症反应为ALI的主要机制,而过量产生的细胞因子在SARS炎症免疫病理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与SARS可能相关的一些细胞因子,以及通过血液滤过、血液吸附、血浆置换及其复合清除细胞因子和中药拮抗细胞因子的方法来迅速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ARS病区的院内感染管理的各危险因素与SARS超级传播事件(SSE)发生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发生SSE的35个病区和没有SSE发生的51个病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单因素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SARS病区的院内感染管理的各危险因素在不同暴露水平与SSE的发生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SARS的超级传播事件中,医院院内感染管理的各个危险因素(包括医院是否对员工进行防止医院感染的培训,是否提供各种医院感染管理的文字规范,医疗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的提供等)与医院的SARS超级传播事件的发生无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简称SARS-Cov)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特点和预防措施,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诊断SARS的临床实践和体会,参考相关资料,综合评价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结果 SARS-Cov医院内感染医务人员主要由于接触门诊首诊或抢救严重SARS患,感染主要由于与患间近距离接触,预防主要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高危人群。结论 SARS由冠状病毒引起,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痫学和临床综合资料,积极有效的内科综合治疗可提高SARS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3年3月21日收治一例从广东输入SARS患者,针对SARS传播特点,严格管理传染源,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病区消毒隔离和医护人员防护措施,从而使我院在诊治SARS患者期间,无发生医护人员、住院患者、陪护人员感染,该患者予2003年4月21日康复出院。现将我院诊治SARS患者期间预防医院感染管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洪美  周荣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332-2333
护士是发生针刺后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发职业群体。世界卫生组织综合各国调查结果认为,乙型肝炎属于医务人员的职业病,其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4倍之多。乙型肝炎是可以经血液、体液途径传播与传染的疾病,护士是执行采血和注射的主要群体,由于工作关系发生针刺及皮肤黏膜被患者血液或体液污染的机会多,感染HBV的机率高,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是保持健康、护理人力资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应对SARS的医院急救流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制定救治SARS的急救流程并通过实施检查流程在预防、发现和救治SARS病人,防止疾病传播中的实用性及科学性,同时也为政府机关、医院在未来预防救治SARS的政策制定和医院硬件建设中提供资料.方法运用制定出的救治SARS的急救流程,应用于拥有1 800张病床的大型综合医院2003年5、6、7、8月,以观察发现和排查SARS病例、疑似病例、发热病人的有效性.结果本套救治SARS的急救流程,共筛查门急诊就诊病人230 891例、排查发热病人2 857例、医学观察病人101例、疑似病例1例,未发生1例院内感染病人、医务人员感染、漏诊和死亡病例.结论该套救治SARS的急救流程在目前条件下是有效可行的,为未来在类似SARS传染病的防治上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新近出现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以近距离空气传播为主。在SARS流行初期,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收治SARS的医院内医务人员感染率很高。到这些医院就诊的病人也受到感染,一些医院成为SARS扩散蔓延的源头,其中一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就是医院使用无隔离救护车运送SARS病人过程中,造成医护人员和司机感染。针  相似文献   

17.
1 口腔科感染的特点1.1 感染初期发病情况难以明确 SARS最主要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 ,但该病潜伏期为 2~ 14d ,初期已具有传染性 ,又不可能完全与其他患者区别对待。同时口腔科诊疗大多以门诊为主且同一病员在院内流动性较大、复诊次数多 ,增加了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及预防的难度。1.2 诊疗过程中的问题 在SARS传播途径不是很明确的情况下口腔疾病的诊疗操作大多数为近距离的 ,医患之间均属于密切接触 ,同时操作均在口腔内进行。口腔医师的手及治疗器械不可避免地频繁接触患者的唾液和血液 ,在使用涡轮机时它所喷洒出的水气喷雾可夹带…  相似文献   

18.
刘秀莲 《医学动物防制》2003,19(12):712-713
<正> WHO专家认为,从SARS目前的病理特征和传播情况来看,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聚集性,该病进入新世界以来对人类具有严重威胁的疾病,由于其病原体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所以人群普遍易感。据WHO报告,目前已有32个国家和数千人感染了SARS。  相似文献   

19.
资讯文摘     
对SARS标本的处理应根据生物研究安全性规则,以避免与实验室相关的感染和接触性疾病传播,SARS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飞沫,操作时要谨慎小心,消除空气中的悬浮微粒,所有的实验室操作均会接触病毒,通过飞沫、空气、或污染的各层面及物体传播;所有标本应放入密封未被污染的容器内。SARS病人的标本,凡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悬浮物质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实验室人员防护包括:一次性手  相似文献   

20.
SARS是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传染性极强 ,危害性很大 ,在其传播规律、感染方式等未完全研究清楚的情况下[1] ,今年 3月以来我们根据SARS病毒的特征 ,参考有关的消毒方法和知识 ,对本部队公共活动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 ,对SARS病人和发热病人活动场所实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总结了消毒过程中的方法和应用体会及作业个人防护措施的有效性。1 预防性消毒由于SARS流行期间 ,自然环境中存在它的病毒及其病毒载体 ,因而在无疑似或确诊病人的场所要进行预防性消毒。采用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