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处理FESS术后鼻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将64例FESS术后鼻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处理鼻腔粘连术中使用等离子体分离粘连带,对照组常规使用剥离匙分离粘连带,分别对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中鼻甲、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的术中出血、术后鼻腔粘连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鼻腔粘连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处理FESS术后鼻腔粘连术中出血少,术后鼻腔粘连复发率低.可作为处理FESS术后鼻腔粘连常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纽扣式电池鼻腔异物对鼻腔黏膜的损害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16例纽扣式电池鼻腔异物的患者,所有患者取出异物后均在鼻内镜下行鼻腔冲洗,受损黏膜表面覆帖喷有贝复剂的明胶海绵.结果 16例患者中13例恢复良好,2例发生鼻中隔穿孔,1例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结论 纽扣式电池鼻腔异物会导致鼻出血、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和狭窄等并发症,需尽早取出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造成患者在鼻内窥镜术后发生鼻腔粘连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 对我院耳鼻喉科自2005年8月2011年8月收诊的276例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 接受鼻内窥镜术的276例患者(共计294侧患病鼻腔)出现鼻腔粘连的有29例,共计31侧鼻腔,鼻腔粘连的发生率为10.54%;手术后2-6周出现粘连的患侧为28侧,占90.32%,其余2侧分别在第8周和第10周发生鼻腔粘连;粘连的部位分别为:鼻中隔与中鼻甲粘连者13侧,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者9例,鼻中隔与鼻腔的外侧壁粘连者6例,中鼻甲肥大或者弯曲造成粘连者3例.结论 鼻内窥镜术后发生鼻腔粘连的原因复杂,术中清除干净鼻腔病变部位,尽量减少损伤鼻腔黏膜,正确处理中鼻甲,术后及时换药,预防鼻腔感染,换药动作轻柔,防止中鼻甲漂移,可以减少鼻腔粘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我们通过对10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采用三种不同的鼻腔冲洗方法保持患者鼻腔清洁,通畅及提高对放疗敏感性. 方法 1悬挂式鼻腔冲洗器的使用2球囊式鼻腔冲洗器的使用3注射式鼻腔冲洗器的使用. 结果 100例患者中,96%的病人未出现鼻腔皮肤粘连阻塞现象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结论 以上三种鼻腔冲洗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为此我们对这几种方法的使用效果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VF医用海绵联合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的方法.方法 对鼻腔出血患者先行鼻腔检查和简单处理后,用PVF医用海绵行中后段鼻腔填塞,再用凡士林纱条加压填塞、固定.结果 应用统计学方法与传统鼻腔填塞法比较,止血效果相近,但传统方法头痛、鼻腔胀痛及吞咽困难明显高于PVF海绵组.结论 PVF医用海绵联合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是一种简便、有效、痛苦小、易于推广的鼻出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制钢丝异物钩在儿童鼻腔异物治疗中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使用自制的钢丝异物钩共取出儿童鼻腔异物27例.结果 27例鼻腔异物均一次取出,操作中未损伤鼻黏膜.结论 自制钢丝异物钩取除鼻腔异物较以往的方法更安全有效和简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脓疱疮患儿鼻腔与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SA)分离株的同源性.方法 以2005年8月~2006年11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的26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鼻腔和皮损分离物进行SA培养.随机选择58例鼻腔SA阳性患儿,对其鼻腔分离株和皮损分离株进行spa分型,使用相关专业网站对spa分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鼻腔和皮损SA分离株的同源性.结果 263例患儿中,106例为脓疱疮患儿,其中83例(78.3%)鼻腔SA阳性;157例为非脓疱疮患儿,其中33例(21.0%)鼻腔sA阳性;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儿鼻腔SA阳性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6岁.106例脓疱疮患儿中,30例皮损初发于面部,其中28例(93.3%)鼻腔SA阳性;76例皮损初发于其他部位,其中56例(73.7%)鼻腔sA阳性;两者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spa分型结果显示,在30例脓疱疮患儿鼻腔和皮损SA分离株的对比中.有26例具有相同spa分型.结论 脓疱疮患儿皮损和鼻腔分离的sA间存在较高的同源性,鼻腔SA携带与脓疱疮的发生可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腔通气在复发性口腔溃疡(RAS)中的影响和作用.方法通过40例鼻病患者的治疗,在手术改善鼻腔通气功能的前后对比中,观察RAS的发病情况.结果改善鼻腔通气后,RAS的发病率有明显下降.结论RAS的形成和鼻腔通气功能有很大的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9.
张进  梁宾  张季元 《重庆医学》2008,37(2):177-178
目的 探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泪囊与鼻腔不同吻合方式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83例慢性泪囊炎做泪囊鼻腔改良吻合术,并对照88例慢性泪囊炎做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改良吻合方式其治愈率明显高于传统吻合方式.结论 改良吻合术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可减少鼻黏膜损伤,术后可减少复发,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窦炎手术中进行鼻腔结构重建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的慢性鼻窦炎手术的患者病例,共80例.首先根据患者是否伴有鼻息肉分为A组和B组,记录手术前鼻腔结构变异情况.所选患者均进行了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并进行鼻腔结构重建.调查患者术后一年的治疗效果和后遗症出现情况.结果:B组患者鼻腔结构异常出现情况明显高于A组,患者手术后总有效率为95%,未发现后遗症.结论:鼻腔结构异常与鼻窦炎严重程度,鼻息肉发生情况有明显关系,鼻窦炎手术中鼻腔结构重建可以提高手术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人工鼻泪管经鼻腔逆行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行人工鼻泪管经鼻腔逆行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泪囊炎50例设为观察组,与43例单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人工鼻泪管经鼻腔逆行植入术在术后流泪改善,降低复发率及减轻术后疼痛上明显优于单纯泪囊鼻腔吻合术(P<0.01).结论 人工鼻泪管经鼻腔逆行植入术有效杜绝了泪囊炎的复发,减轻术中术后疼痛,是治疗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中隔成形术在鼻腔后部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6例鼻腔后部出血患者出血间期及时行鼻中隔成形术,术后双鼻腔填塞.结果 术后出血停止无复发363例(94%),复发出血23例(6%),在内镜下止血后停止,治愈率94%.结论 在伴鼻中隔偏曲之鼻腔后部出血,及时行鼻中隔成形术,能有效地达到止血目的 ,减少患者反复多次出血,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经济负担.值得在鼻腔后部出血患者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填塞手术治疗外伤性鼻腔顶壁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7年4月收治的20例颅脑外伤合并严重鼻出血,行鼻内窥镜下鼻腔填塞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做单侧鼻腔填塞12例,双侧鼻腔填塞7例,1例先行鼻内窥镜检查后,再行颈内动脉血管内栓塞治疗.无继发颅内感染,无死亡病例.结论 颅脑外伤合并严重鼻出血时,在鼻内窥镜下可明确出血部位,并对相应出血区域进行鼻腔填塞,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有颈内动脉破裂时.则仅有诊断价值,无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鼻腔吻合口的愈合情况,寻求解决办法.方法 对36例术后泪道仍不通畅的患者,在鼻内镜下对鼻腔吻合口进行观察和处理.对吻合口黏膜轻度水肿者,局部用含激素棉片贴覆;对黏膜水肿严重者,需将水肿黏膜清除.冲洗液中加入适量激素.对吻合口闭锁或因鼻中隔偏曲引起吻合口闭锁者手术治疗.结果 36例患者经术后对鼻腔吻合口的处理及再手术,随访6个月,吻合口黏膜均上皮化,无再阻塞情况发生.结论 术前应仔细观察鼻腔情况,如有鼻中隔偏曲等影响愈后的鼻腔疾病及解剖异常,应同时解决鼻腔疾患.术后定期复查,以免吻合口闭锁.如吻合口已闭锁,可取鼻腔入路,解决闭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腔激发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鼻腔分泌物中IL-17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螨虫变应原对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20例健康人进行鼻腔激发试验,收集鼻腔灌洗液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17A水平.结果:在未激发的情况下,两组鼻腔灌洗液IL-17A水平均较低,未见明显差异.激发15 min,1h,6h后变应性鼻炎组鼻腔灌洗液IL-17A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激发24h后变应性鼻炎组IL-17A水平下降,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激发可诱导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高表达细胞因子IL-17A,提示IL-17A可能是鼻腔局部炎症的发病介质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 在鼻腔泪囊吻合术中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140 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组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组,两组按术中是否应用丝裂霉素棉片又分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随访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其中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对照组治愈率为76.47%;治疗组治愈率为97.22%.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对照组治愈率为81.58%;治疗组治愈率为97.62%.两个不同手术方式组间手术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性.两组内对照组与治疗组间手术治愈率均存在统计学上差异性.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是安全、有效的,且该术式与传统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相比具有较好的优势,应用丝裂霉素于慢性泪囊炎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能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再生肝磷酸酶-3(PRL-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鼻腔鼻窦鳞癌中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鼻腔鼻窦鳞癌组织行PRL-3和EGFR检测,并用20例鼻腔正常黏膜组织做对照.结果 PRL-3 和EGFR 在各级鼻腔鼻窦鳞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与正常鼻黏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均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破坏鼻腔部分神经对变应性鼻炎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36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鼻腔神经部分切断及中鼻甲鼻丘黏膜微波破坏鼻腔部分神经的治疗.所有病例随访24个月,评价其远期临床效果.结果 12个月内20例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明显改善;14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征改善;2例无效.总有效率94.4%.24个月内6例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明显改善;10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征改善;20例无效.总有效率44.4%.结论 鼻腔神经部分切断和中鼻甲鼻丘黏膜微波破坏鼻腔部分神经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近期效果显著,远期效果差.  相似文献   

19.
黄金忠 《华夏医学》2012,25(3):314-316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鼻腔粘连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鼻镜下手术分离和鼻内镜下手术分离.治疗后第3,7,14天清理鼻腔,每日行生理盐水鼻腔冲洗.结果:鼻内镜下射频治疗鼻腔粘连效果比前鼻镜下分离鼻腔粘连效果好.结论:鼻腔粘连的鼻内镜下射频治疗术式简单,射频成形术损伤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信宣教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出院后鼻腔冲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0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微信宣教,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鼻腔冲洗依从性、鼻咽黏膜反应程度、鼻腔分泌物情况、鼻腔粘连及水肿发生率.结果 干预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鼻腔冲洗依从性更好,鼻腔黏膜反应程度、鼻腔分泌物减轻,鼻腔粘连及水肿发生率均降低(均P<0.05).结论 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实行院外微信宣教,可显著提高患者鼻腔冲洗依从性,减轻鼻咽部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