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从手术时间、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术后近期和远期Harris评分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与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0年间行标准骨水泥型双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和股骨颈骨折62例,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3个月、1年的Harris评分和影像资料。结果在手术时间、出血量、3个月Harris评分、完全负重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在术后下床时间、1年时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随访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和下沉。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前者3个月内要严格控制负重,1年后两者疗效良好,功能恢复接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0月31例合并骨质疏松的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结果:随访10~30个月,平均19.5个月,所有患者术后5~7d(平均6d)下地负重行走。平均手术时间为65min、出血量平均为450ml、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为88分,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维持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5例高龄股骨粗隆问骨折患者,其中Evans分型Ⅲ型14例,1V型2l例。采用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保留股骨大小粗隆及动力系统。结果35例患者均完整随访,随访6~14月,平均10月。围手术期发生肺部感染7例,尿路感染5例,脑梗塞4例,经相关内科会诊后治愈。按照Harris评分,优17例,良10例,可8例,优良率77.1%。结论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龄股粗隆间骨折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40例高龄股粗隆间骨折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年龄75-88岁,匀合并骨质疏松症,大部分合并内科疾病.术后随访6-37个月.结果:未发现深部关节感染、脱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骨质不愈合、假体松动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粗隆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5例,根据患者骨质疏松情况分别采用生物型及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假体进行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后1年以上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3.7个月,hariis评分优33例、良22例、中8例、差2例。无发生死亡、脱位、假体周围骨折、关节感染等。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偏瘫肢体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2例获得随访的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病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发生在偏瘫同侧股骨颈骨折,均采用双动型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骨水泥固定,随访时间6个月-4年,Harris评分平均在80分以上。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中风偏瘫肢体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3例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标准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手术采用后外侧入路。术后进行3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 23例术后5~10d下地功能锻炼。于术后3~10周顺利出院。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结果手术过程均顺利,平均随访8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14例,良4例,可2例;无假体松动、脱位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陈旧性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治疗的效果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自2004年1月-2009年1月对36例70岁以上高龄陈旧性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随访36例,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18个月,无假体松动、断裂及中心型髋关节脱位,优23例,良9例,可2例,深静脉栓塞1例,脑出血死亡1例,肺部感染死亡1例。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陈旧性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疗效快捷满意,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80岁以上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8例80岁以上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用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置换组)42例,用内固定术(内固定组)治疗36例,随访2~5年,比较两组术中操作过程、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按Harris标准评定两组关节功能,比较其优良率.结果置换组术中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较快,人工股骨头假体无松动.结论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操作简单,能使患者早期离床及下地,避免再次手术,若选择好适应症,不失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和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随大粗隆侧冠状骨折的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塑型钢板螺钉治疗大粗隆侧骨皮质损伤较为严重的粗隆间骨折,尤其外侧皮质骨纵向劈裂的骨折(冠状面骨折)共23例,15例随访6~19个月。结果获随访的15例中均已骨性愈合,14例已取出内固定。参照Katlstrom和Olerud评定标准,优13例,良2例。结论塑型钢板力学结构合理,利用钢板上螺钉孔的错位空间结构,可使螺钉避开外侧的纵向骨折线,固定相对牢固。笔者认为该方法可用于治疗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尤其适用于大粗隆侧骨皮质纵向劈裂(冠状面骨折)的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80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应用股骨重建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锁定加压钢板、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79.7±19.1)min短于对照组的(116.3±2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临床上治疗难度大,应根据骨折部位,移位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股骨小粗隆骨折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按照股骨小粗隆是否骨折分成两组,甲组为小粗隆未骨折,乙组为小粗隆骨折,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PFNA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甲组手术时间为(56.32±4.45) min、术中出血量为(219.75±90.85) ml,明显低于乙组的(64.25±6.89) min、(275.26±80.33)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甲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38.44±4.69)分、(91.23±2.26)分,明显高于乙组的(28.21±3.05)分、(80.46±3.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2.50%)显著低于乙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小粗隆骨折增加了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与分析脑损伤合并锁骨骨折与单纯骨折胰岛素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析自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因锁骨骨折合并颅脑外伤入院治疗患者20例为观察组,年龄18~70岁。单纯锁骨骨折16例为对照组,年龄20~60岁。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患者体内胰岛素生长因子在不同时期的含量、X线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合并颅脑外伤的锁骨骨折手术和非手术愈合均加速,X线示骨折线模糊,骨痂形成约2~3周,其中5例8~13d见骨痂影。单纯锁骨骨折X线示骨折骨痂形成约3~6周。相比较合并颅脑外伤的锁骨骨折骨痂形成平均提前约1~2周。结论胰岛素生长因子是分化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促使骨祖细胞的到增殖的关键因素,在锁骨骨折合并颅脑外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生长因子表达更强,持续性长,胜于单纯锁骨骨折患者。胰岛素生长因子可间接促进骨折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15.
黄鑫 《中国医药科学》2013,(24):210-211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分型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伴随尺骨茎突骨折患者50例资料。结果5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3个月时,患者palmar tilt角度均值为(7.9±2.2)°,ulnar tilt角度均值为(14.9±0.8)°,radial height长度均值为(8.9±0.8)mm,与治疗前相比获得明显改善(P<0.05),但是数据与治疗后1年的统计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尺骨茎突I型患者与II型患者相关统计数据类似(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的分型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无显著性影响,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和螺钉内固定手术对桡骨远端骨折伴随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小型钛板固定颌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小型钛板固定领骨骨折的可靠性,探讨其优缺点。方法 20例病人共34处颌骨骨折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结果 20例术后伤口无感染,均I期愈合,19例术后咬合关系恢复,1例出现局部咬合关系不良。术后张口度≥37mm者19例。x线复查骨愈合良好。结论 小型钛板内固定效果可靠,避免了颌间结扎,较传统的颌间结扎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与分析骨折垂直应力螺钉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6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取骨折垂直应力螺钉固定治疗,随访1年后,观察该组患者术后复位情况及椎间隙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周及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伤锥前缘、伤锥后缘、矢状面Cobb角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2周相比,伤锥上一椎间隙前缘高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一椎间隙后缘高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采取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可显著增加胸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在纠正后凸畸形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志祥 《安徽医药》2010,14(5):579-580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分别采用肱三头肌舌状瓣切开5例,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13例,用Y型钢板固定7例,用内外侧解剖板固定11例。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无一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和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的发生。参照cassebaum评分,优6例,良8例,可4例。结论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胫骨Pilon骨折的各种治疗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1985年1月-002年5月共收治pilon骨折72例,I型12例,II型32例,III型28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I型骨折采用石膏外固定,II、III型骨折分别采用三种治疗方法:即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内固定(I组);有限内固定结合石膏或外固定支架(II组);分步延期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内固定(III组)。随访0.5—1 7年,平均6年。结果采用Mazur评分系统评估治疗效果,石膏外固定治疗I型骨折优良率达100%,I、II、III组的优良率分别为:(1)II型75%、III型50%:(2)II型80%、III型44%;(3)II型79%、III型45%。并发症有伤口不愈合、感染、骨不连、创伤性关节炎等,以I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III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结论治疗效果取决于原始损伤的程度、关节面的复位情况、骨折的艮好固定。三种类型骨折的疗效排序为:I型>II型>III型。II、III型骨折的三种治疗方法疗效相当,I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因此,推荐使用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及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石膏或外固定支架治疗II、III型Pilon骨折。  相似文献   

20.
骨折合并脑外伤时NGF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唐昭军  肖纳新 《安徽医药》2009,13(8):918-919
目的测定骨折合并脑外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变化情况,并与单纯骨折病人以及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脑外伤后神经生长因子浓度变化与骨折愈合之问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36例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单纯骨折组18例,骨折合并脑外伤组18例。正常健康志愿者18例。每例于伤后3、14天抽取外周静脉血运用ELISA方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结果单纯骨折组伤后第3天血清NGF含量升高(88.365±10.066),伤后14天为(120.017±12.064),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骨折合并脑外伤组伤后第3天血清NGF含量明显升高,为(112.365±13.486),伤后14天为(160.715±16.454)。其均高于单纯骨折组或正常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合并脑外伤病人血清NGF含量明显升高,提示NGF可能加速骨折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