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儿男,1天,孕35+2周出生,出生体质量1950 g,出生后胆汁性呕吐1 d于2013年5月17日入院。患儿出生后4 h即开始出现胆汁性呕吐,每次约20 ml,每隔1~2 h呕吐1次,少量糖水喂养后症状更明显,不伴腹胀,未排胎粪;入院后行腹部X线片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提示空肠起始部完全梗阻。诊断为:高位肠梗阻,怀疑空肠闭锁、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予禁食、胃肠减压及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急诊行剖腹探查术,证实为空肠起始部闭锁(Ⅲb型),近端盲端距屈氏韧带约15 cm,远端长约10~15 cm,小肠呈“螺旋形改变”,切除近端盲袋,行空肠端端吻合术。因考虑空肠起始部闭锁术后常有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的可能,避免由此造成的患儿术后需较长时间禁食及静脉营养治疗,因此,术中同时留置8号硅胶鼻胃管代替鼻空肠管以备术后肠内营养使用。鼻胃管头端置入位置超过吻合口约20 cm。术后患儿生命体征稳定,于术后24~48 h开始予5%葡萄糖水经鼻肠管持续输注喂养,无胃肠不适,次日起予1∶1稀释的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蔼儿舒,瑞士雀巢公司)持续输注(2 ml/h),2 d后渐过渡至4 ml/h持续输注。术后第5天患儿出现反应差、面色发灰、腹胀及腹肌紧张等腹膜炎表现。家长放弃治疗、遗弃患儿,经科内讨论后再次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原吻合口系膜对侧缘哆开、距吻合口约12 cm和25 cm处均可见直径为2~3 mm的穿孔,行穿孔修补、腹腔引流术。术后予抗休克、抗感染、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治疗,于2013年5月26日患儿因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肠闭锁和狭窄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间在江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0例新生儿肠闭锁和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新生患儿中男13例,女7例,入院时年龄出生后10min至3d,其中早产儿4例,低体质量儿(小于2500g)3例。经检查发现十二指肠闭锁1例,十二指肠狭窄1例.空肠闭锁9例.空肠狭窄2例,回肠闭锁7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进行探查.然后经稍扩大的脐孔将闭锁端肠管提致腹腔外进行吻合。20例患儿均用该方法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及常规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为35-60(平均40)min,术中出血量为出血3~5ml。2例患儿术后第2天家长放弃治疗,其余18例新生患儿术后5.10(平均7)d进流质饮食,10-20(平均13)d出院。术后随访1-11个月,1例死亡,3例因腹泻或营养不良行保守治疗好转,另14例患儿生长良好。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新生儿肠闭锁和狭窄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2~1984年共收治先天性肠闭锁11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最早就诊为生后3天,最迟为20天。闭锁部位在回肠5例,空肠4例,十二指肠及结肠各1例。其中并发肠旋转不良1例,多发回肠闭锁及肠扭转1例。临床表现,①本组病例均有呕吐,且较频繁,吐物为奶汁或为粪水、绿水。②腹胀。9例有不同的腹胀,可见肠型。2例腹胀不明显,但于上腹可见有胃型。③胎便排出异常。本组生后无胎便排出者8例,  相似文献   

4.
1988年 1月至 2000年 8月,我院外科治疗先天性肠闭锁 52例,现将我们的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全组 52例,男 30例、女 22例;年龄出生后 14 h~ 14 d,平均 2. 7 d。体重 2. 0~ 3. 3 kg,平均 2. 7 kg。 4例为早产儿, 3例产前有羊水过多。全组均以呕吐为首发症状,呕吐胆汁样物 33例,占 63. 5%; 2例呕吐粪汁样物。 7例出生后 48 h内有少量胎粪排出 ,其余病例至就诊时未见胎粪排出。全组以先天性肠闭锁收入院者 39例 ,以肠梗阻、肠旋转不良、腹胀待查收入院者 13例。 28例出现并发症 ,其中胎粪性腹膜炎 17例、肠扭转 7例…  相似文献   

5.
外翻式肠吻合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 8月至 1 999年 1 2月间 ,我院对肠端端吻合方法加以改进 ,采用外翻式肠吻合 ,缩短了手术时间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2 7例 ,男 1 8例 ,女 9例。年龄 1 4~ 6 8岁 ,平均 40岁。其中因肠扭转、套叠、粘连带卡压、嵌顿疝等机械原因至肠段坏死者 1 5例 ,腹部外伤行肠段切除者 3例 ,升结肠癌 2例 ,克隆病 1例 ,乙状结肠癌及高位直肠癌共 4例 ,空肠系膜囊肿 1例 ,空肠腺瘤 1例。以上病人均行相应手术治疗 ,并采用改进后的手术方法行Ⅰ期肠端、端吻合 ,其中小肠吻合 1 6例 ,回、结肠吻合 5例 ,结肠吻合 6…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早产儿(孕36周 3d出生),出生4d,体重1.5kg,X线钡剂灌肠造影示:回肠部肠闭锁。入院诊断:先天性肠闭锁。术前患儿体重从出生时的1.7kg降至手术当日的1.5kg。立即于先天性肠闭锁处施行闭锁部肠管切除加肠端背吻合术。患儿进手术室后,置于垫有电热毯的手术床上,开通静脉通道(病房已开通输液),并通过胃管进行胃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闭锁患儿18例临床资料,其中5例放弃手术治疗,余13例均行手术治疗。 结果:13例行一期食管气管瘘结扎+食管闭锁切除端端吻合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存活11例,4例发生吻合口狭窄,给予球囊扩张治愈;2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保守治愈,1例再次手术治愈;1例再发气管食管瘘再次手术治愈。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6天死于呼吸衰竭、吻合口瘘及心衰。 结论:早期诊断、并发症的预防和积极处理是提高食管闭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自1997至2002年,我们采用腹腔引流灌洗治疗早期胃肠瘘27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9例,年龄35~72岁,平均43岁。吻合口瘘的原因: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口瘘3例;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右半结肠切除回肠结肠吻合口瘘7例;左半结肠切除结肠结肠吻合口瘘8例;腹部闭合损伤小肠穿孔行肠切除小肠吻合口瘘4例;全胃切除行空肠代胃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2例;阑尾残端瘘1例。发现瘘的时间:术后第2天2例,第3天4例,第4天12例,第5天6例,第6天2例,第7天1例。2治疗方法与结果在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  相似文献   

9.
房巨波  朱建平 《腹部外科》1997,10(3):133-133
作者自1994年4月~1996年4月采用空肠粘膜剥除,空肠、胰端端套入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例,无1例发生胰瘘,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42~75岁。均为择期手术。12例中,胰头癌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胆总管下端壶腹癌4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手术方法:常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后,均以Child法为基本消化道重建方式,胰肠吻合采用空肠粘膜剥除端端套入吻合,胰管内置支撑管内引流,胆管置T型管外引流。术毕胰肠及胆肠吻合处放置乳胶管引流1~2根,术后持续胃肠减压4~7天。结果:术后住院天数为16天~2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腔镜治疗Ⅲ型食管闭锁术中Hem-o-lok夹在处理气管食管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0月~2015年5月采用胸腔镜治疗Ⅲ型食管闭锁患儿11例资料,出生体重1800~3100 g,平均2708 g。出生至手术时间2~9 d,平均5.1 d。Ⅲa型4例(其中1例两盲端距离达4 cm),Ⅲb型7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4例,肛门闭锁1例,多趾畸形1例。在胸腔镜下用5 mm Hem-o-lok夹夹闭气管食管瘘,行食管端端吻合。结果气管食管瘘夹闭均顺利。胸腔镜手术时间120~190 min,平均158 min,术中出血量5 ml。术后5 d行食管造影,3例吻合口漏,保守治疗1、1、4周,均痊愈。术后随访4~11个月,平均7个月,吻合口狭窄2例,分别行球囊扩张1、3次。无气管食管瘘复发。结论在胸腔镜治疗Ⅲ型食管闭锁手术中,利用Hem-o-lok夹夹闭气管食管瘘,手术更加精准、方便,易于操作,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198 5年Hardy和他的同事们发明了一种生物可分解吻合环 (Valtrac生物可分解肠吻合环 ,美国SDG公司生产 )用于肠的无缝线缝合。我们从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8月对 38例急诊胃肠手术的病人用可吸收肠吻合环进行胆肠、肠肠的端端、端侧、侧侧吻合 ,均吻合成功 ,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取得了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从 2 0 0 1年 3月到 2 0 0 2年 8月共有 38例胃肠急诊手术使用可吸收肠吻合环。男性 12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2 8- 76岁 ,平均年龄 4 6岁。有 3例病人使用两个吻合环。见表 1。表 1…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肠闭锁是较少见的消化道畸形 ,我们采用开放式肠吻合治疗 ,得到了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2 0 0 1~ 2 0 0 3年 ,我科共收治新生儿肠闭锁11例 ,男 8例 ,女 3例 ,2~ 6d。全部病例经肛门泛影葡胺造影确诊为新生儿肠闭锁。均在新生儿期手术治疗。操作方法 在气管内麻醉下剖腹探查 ,术中证实为先天性肠闭锁Ⅱ~Ⅳ型。温盐水纱布紧密保护吻合肠段 ,避免肠内容物污染腹腔。常规切除闭锁或狭窄的肠管以及近段蠕动欠佳的肠管。断端保持开放 ,近端肠管减压 ,碘伏棉球擦拭。用庆大霉素、甲硝唑盐水注入肠管 ,检查有无多发闭锁 ,促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肠闭锁的手术治疗方法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总结分析40例先天性肠闭锁的临床资料;十二指肠闭锁6例,空肠闭锁12例,回肠闭锁20例,结肠闭锁2例;隔膜型10例,盲端型26例,多节段型4例。术前均获确诊,抿治4例,手术治疗36例。结果 手术36例治愈存活26例,术后存活率为72%;20例术后随访1-21年,疗效满意,术后死亡10例。结论 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手术,手术方式应根据闭锁部位及类型来选择。本病的疗效及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自制低负压吸引器治疗B级胃肠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2012年1月-2016年3月的21例胃肠术后发生B级吻合口漏患者的治疗方式.其中再次手术9例(手术组),放置自制低负压吸引器通过引流12例(引流组),通过t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漏后住院天数、漏后住院费用、术后反复腹疼腹胀、术后肠外瘘、病死率进行统计学对比来了解不同治疗方式的的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组死亡2例,治愈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肠漏1例、切口感染3例);引流组均治愈出院.电话随访2个月~4年,手术组和引流组漏后住院天数分别为(56.71±16.41)d、(35.92±14.65)d,漏后住院费用(8.46±1.32)万元、(4.40±0.93)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反复腹痛、腹胀3例,肠外瘘0例;引流组反复腹痛、腹胀5例,肠外瘘1例.结论 自制低负压吸引器引流可作为胃肠手术后吻合口漏的重要治疗措施,具有操作简单、安全、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软性镜协助尿道闭锁内切开五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 9月至 2 0 0 0年 8月 ,我们采用软性镜引导经尿道内切开治疗尿道闭锁患者 5例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5例均为男性。年龄2 6~ 76岁 ,平均 42岁。前后尿道闭锁 1例 ,后尿道闭锁 4例。 1例后尿道闭锁者闭锁段 >1cm ,余 4例闭锁段均为 0 .5cm左右。 2例曾行尿道开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简化捆绑式胰肠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实施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323例壶腹部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肠吻合均采用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胰腺断端游离3~4 cm;将6号或8号硅胶导尿管插入胰管内4~5 cm,胰腺断端外硅胶管为6~8 cm,用可吸收缝线将其缝合固定在胰腺断端上;胰腺断端交锁缝合止血.将空肠断端外翻2~3 cm,电灼损伤黏膜1 cm;回复外翻空肠,在空肠断端的系膜及其对侧和两者的中点与胰腺的下缘、上缘及其之间的胰腺被膜各对称性地缝合1针;并将空肠套在胰腺断端后打结固定.在确定空肠完整地套在胰腺游离段上后,用1-0可吸收线将空肠断端捆绑在胰腺游离段上.消化道重建均采用Child法.结果 323例患者顺利完成了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1例胰肠吻合口出血患者于缝扎出血点后第3天发生胰瘘,置管引流出院1个月后自行痊愈.2例胆总管下端癌和2例胰腺钩突部癌患者分别于术后3、6和8、11 d发生胰瘘,经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胰瘘发生率为1.5%(5/323).结论 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可明显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出肠袢内疝偶有发生,一旦发生,需再次手术治疗。作者收集4例,现将有关情况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1例;最大年龄63岁,最小26岁.其中3例为溃疡病,1例为溃疡病穿孔,均行胃大部切除术。1例出院后2年5个月出现肠梗阻再次入院,3例在住院期间出现肠梗阻;时间分别为术后4天,7天,9天。出现肠梗阻后经观察至再次手术探查时间:最短6天,最长 26天。4例均为内疝,其中3例为单纯性肠梗阻,经治愈出院,1例为绞窄性肠梗阻,因感染中毒休克死亡。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呕吐食物和胆汁,腹痛呈阵发性,禁食胃肠减压后症状可暂时缓解,复进食后上述症状又逐渐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Ⅰ期胃代食管术治疗长段型食管闭锁的疗效.方法 对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采用Ⅰ期胃代食管术治疗的11例长段型食管闭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例,女3例.入院后行食管造影确诊,其中Ⅰ型2例,Ⅲa型9例.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9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1例家长放弃治疗.术后6例有严重肺炎,近期吻合口瘘2例.随访6个月至5年,吻合口狭窄3例,均行食管扩张术治愈,轻度胃食管反流6例,均未行抗反流手术,采用少量多餐及体位喂养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新生儿期采用Ⅰ期胃代食管术治疗长段型食管闭锁临床可行,避免了分期手术,缩短了治疗周期,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施行胰头癌根治术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98年12月11年间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113例,其中男69例,女44例,年龄24~82岁,平均54.3岁。采用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1例,采用改良扩大根治术(后述)14例,姑息性切除18例。消化道重建采用Child法,即按胰肠、胆肠、胃肠的顺序。胰肠吻合68例用端端套入法,胰管内置塑料管引出体外;45例用胰肠端侧胰管肠粘膜吻合法,胰管内置短支撑管,不引出体外;胆肠吻合用一层吻合法,近端肝总管内置T管引流;胃肠吻合口距胆肠吻合口30~35cm结肠前、顺蠕动法。术后1个月内死亡2例,病死率1.77%,并发症27例…  相似文献   

20.
1990年 1月~ 1999年 12月本院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2 7例 ,仅 1例术后并发胰漏 ,其发生率为3.3%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中男性 19例 ,女性 8例 ,年龄 36~ 6 5岁。其中胰头癌 19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 3例 ,胆总管下段癌 4例 ,1例为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术中损伤壶腹部无法修复。消化道重建的方式采用Child术式2 6例 ,并在胃肠吻合口以下的远近端空肠间常规行侧 -侧吻合。其中胰肠吻合的方式为 :胰腺 -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 5例 ,胰管 -空肠粘膜端侧吻合 7例 ,捆绑式吻合 14例。采用胰 -胃吻合 1例。 2 7例中胰管中置管 2 4例 ,并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