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在尖锐湿疣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张磊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33(3):444-446,476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检验人乳头瘤病毒(HPV)和尖锐湿疣(CA)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44例病理形态学诊断为尖锐湿疣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用HPV多克隆抗体和HPV-11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用分别针对HPV6和HPV11-DNA的寡核苷酸探针行原位杂交。结果 ①免疫组化染色:37/44例(84.1%)HPV多克隆抗体染色阳性;6/44型(13.7%)HPV-11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②原位杂交:有38/44例(86.4%)表达HPV-DNA,其中既表达HPV6-DNA又表达HPV11-DNA者26例(59.1%) ;③联合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有43/44例(97.7%)呈阳性反应。结论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是病理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辅助手段,二者的联合使用明显提高了HPV的检出率。在临床应用中结合形态学改变,可提高尖锐湿疣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DNA)在尖锐湿疣病理诊断中的表达,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5例尖锐湿疣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用HPV多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用HPV6/11DNA的寡核苷酸探针行原位杂交。结果免疫组化染色34例(61.8%)HPV多克隆抗体染色阳性;原位杂交46例(83.6%)表达HPV DNA阳性;其中18例(32.7%)在免疫组化染色中不表达或可疑表达而在原位杂交中表达阳性;联合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有52例(94.1%)呈阳性反应。结论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是病理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辅助手段,原位杂交法优于免疫组化法(P<0.05),二者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HPV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提高尖锐湿疣的诊断正确率。正确选光镜下初诊尖锐湿疣病例13例,临床怀疑尖锐湿疣而光镜下不典型者8例,进行尖锐湿疣乳头状瘤病毒6B/11型核酸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光镜下初诊尖锐湿疣的13例中9例阳性,阳性率为69%;光镜下不典型的8例中仅3例为阳性,阳性率为38%。结论仅以临床表现诊断尖锐湿疣正确率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合核酸原位杂交检测是确诊尖锐湿疣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法在诊断尖锐湿疣中的应用吴璥,潘淑琴,王泰龄,郑志超(病理科)在病理活检组织中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检测有助于确诊尖锐湿疣的感染。我们将有关材料分别进行了HPV6、11为探针的原位杂交方...  相似文献   

5.
吴勇军  李筝  唐仪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7):165-166
目的:探讨原位杂交(ISH)和免疫组化(IHC)方法诊断尖锐湿疣(C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与组织病理相比较;了解湘潭地区CA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类型及分布。方法:分别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对临床和(或)病理组织学诊断CA的124例病例进行检测。结果:IHC检测HPV-P阳性84例,HPV16阳性82例,总阳性率为69.4%(86/124),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棘细胞上层及颗粒细胞层;ISH检测HPV6/11阳性108例(87.09%),HPV16/18阳性14例(11.29%),HPV16/18阳性的12例中有6例合并有HPV6/11阳性(4.8%)。ISH总阳性率为93.5%(116/124),HPV6/11、HPV16/18同时感染42.85%,阳性细胞广泛出现在棘层中上层、颗粒层及角化不全细胞核内,在角化不全层被挤压的细胞核内也可见到阳性表达可见。结论: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是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辅助手段;原位杂交法检测HPV6/11、HPV16/18比免疫组化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要高,且定位准确、背景清晰,能对感染有准确的组织学定位,更有助于HPV分型研究,因此是诊断和研究CA的较好和先进的方法。湘潭地区CA以HPV11和6感染为主,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63例临床诊断为尖锐湿疣活检组织的形态学观察,并应用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分析尖锐湿疣组织中低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和组织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关系,首次对挖空细胞在尖锐湿疣组织病理学诊断上所起的作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8.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6、13/11型)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临床上很难与假性湿疣及慢性皮肤营养不良性疾病区别,在普通光镜下难以确诊或易造成误诊,本文应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尖锐湿疣中HPV病毒,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法在诊断尖锐湿疣中的应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医院(130011)潘淑琴张维平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吴王敬王泰玲在病理活检组织中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omavirus,HPV)检测有助于确诊尖锐湿疣。我们对有关病例分别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83例外阴疣状赘生物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6B/11型探针(HPV-DNA6B/11)原位杂交的研究,同时作H.E染色,结果显示尖锐湿疣43例中38例阳性,阳性率88.4%;湿疣样病变141例中6例阳件,阳性率6.4%;乳头状瘤11例及非特异性炎症88例均为阴性。表明HPV-DNA6B/11株针原位杂交是一种敏感性和准确性都很高的检测HPV的方法,对尖锐湿疣的诊断和湿疣样病变的鉴别侈断有重要价值。本文同时对具敏感性和特异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原位核酸杂交技术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中的敏感性。方法:用原位核酸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0例外阴尖锐湿疣病例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出阳性反应37例,阳性率为61.67%;原位核酸杂交检测出阳性反应56例,阳性率为93.33%,且阳性细胞数及阳性表达强度均高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背景清晰。结论:原位核酸杂交技术用于HPV的检测中敏感性高,阳性细胞反应与背景显色对比清晰,可克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假阴性高的弊端。  相似文献   

12.
尖锐湿疣挖空细胞的原位杂交与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挖空细胞的性质和形态变化,为病理诊断提供信息。方法:采用东山区人民医院尖锐湿疣活检50例。每例分别取材作透射电镜、原位杂交组化和HE染色光镜观察,将电镜所见的结果与原位杂交组化所得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所有挖空细胞核内均有HPV-DNA存在,电镜下核内均含有多少不等染色质间颗粒,其中3例含有病毒颗粒。核皱缩,染色质边集,深染,核仁消失。在HE切片上,挖空细胞单个、灶状或成片分布,核呈星形或毛虫样的形态特征。结论:挖空细胞具有HPV感染引起表皮细胞凋亡形态特征,据此特征即可确定尖锐湿疣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探讨β防御素-2(HBD-2)和γ干扰素(IFN-γ)在尖锐湿疣发病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BD-2和IFN-γ在25例尖锐湿疣(CA)(初发患者)皮损、20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以及25例健康人皮肤石蜡切片中的表达.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行Wilcoxon秩和检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BD-2、IFN-γ在尖锐湿疣皮损的表达主要见于基底层, HBD-2、IFN-γ水平明显低于银屑病阳性对照组(Z=-7.174,-7.230;P<0.O1),HBD-2的水平较正常皮肤为高表达(Z=-5.147,P<0.01), IFN-γ的水平较正常皮肤为低表达(Z=-6.311,P<0.05),且HBD和IFN无相关性(r=0.123,P=0.467>0.01).结论:推测HBD-2、IFN-γ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共同参与了尖锐湿疣的免疫反应过程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尖锐湿疣与女阴假性湿疣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339例尖锐湿疣及307例假性湿疣的活检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尖锐湿疣有21%的病变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夫妻(性侣)同患者占1.2%,伴轻度非典型增生的3.5%;91.6%的表皮层内见挖空细胞.假性湿疣病变以双侧小阴唇内侧多见;不伴非典型增生;上皮浅层细胞水肿空泡化似蓝球网状结构占30.1%;细胞核呈退行性固缩占26.9%.文章对两者的病因、临床病理及诊断治疗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因芯片对尖锐湿疣患者HPV的检测和基因分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型别感染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158例CA患者病损组织或脱落细胞中HPV的23种基因型的感染率。结果:158例CA患者标本中检出HPV阳性156例,总的阳性检出率为98.7%。其中单一型别阳性检出率为72.2%,包括5种低危型别HPV6、11、42、43、44总阳性检出率为58.2%和9种高危型别HPV16、18、31、33、35、45、55、58、59总阳性检出率为14.6%,单一型别感染中以HPV11(33.5%)型为主,其次是HPV6(20.3%)型;混合型感染阳性检出率为27.2%,其中以HPV6 11(11.4%)型感染为主,其次是HPV16 18(8.9%)型。结论:HPV11、6、6 11、16 18型感染为CA的主要致病型别,基因芯片是一种比较适合临床HPV分型检测的、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好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多重引物人乳头瘤病毒(HPV)6b、11、16、18型聚合酶键反应(PCR)技术检测74例新疆南疆、北疆部分地区女性下生殖道尖锐湿疣(CA)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DNA(HPV DNA).其中在南疆检测出CA17例,CIN Ⅲ级20例,在北疆检测出CA22例,CINⅠ~Ⅲ级2例,CINⅢ级13例.结果:总HPV DNA检出率分别为94.1%、90.0%、90.9%、86.7%.CIN与CA患者的HPVDNA检出率在地区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南、北疆患者CA组织中HPV6b、11、16、18型检出率分别为89.7%、12.8%、5.1%.CIN组织中HPV6b、11型检出率为0%,HPV16、18型检出率分别为65.7%、20%.提示CA与HPV6b、11型感染有关,CIN则与HPV16、18型密切相关.并且在南、北疆CA与CIN患者所感染的HPV亚型无地理分布差异(P>0.05).CIN组织中,HPV16、18型检出率较国内外报道高,值得重视;CA组织中,检出HPV高危型(HPV16、18型)7例,其中1例伴宫颈不典型增生Ⅰ~Ⅱ级,这些病例应继续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湘潭地区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nan papilooma virus,HPV)的基因类型及分布。方法分别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iochemistry,IHC)方法对临床和/或病理组织学诊断CA的266例病例进行检测。结果 IHC检测HPV-P阳性166例,HPV-16阳性32例,总阳性率为65.41%(174/266),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棘细胞上层及颗粒细胞层;ISH检测HPV6/11阳性235例,HPV16/18阳性42例,HPV16/18阳性的42例中有24例合并有HPV6/11阳性。ISH总阳性率为95.11%(253/266),HPV6/11、HPV16/18同时感染57.14%,阳性细胞广泛出现在棘层中上层、颗粒层及角化不全细胞核内。结论本地区CA以HPV6/11感染为主,少数为高危型HPV16/18型;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两种检测方法相比较,原位杂交技术阳性率和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免疫组化技术,因此是诊断和研究CA的较好和先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应用PCR技术检测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尖锐湿疣的30例患者外阴湿疣标枉和宫颈分泌物及同期非尖锐湿疣患者宫艰苦泌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其中HPV6.11DNA和HPV16.18DNA。结果表明,尖锐湿疣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检出率显著高于非尖锐湿疣患者,以HPV6.11为主,HPV16.18在二者之间无差别。提示外阴尖锐湿疣主要由HPV6.11感染引起,应用PCR技术检测湿疣组织中HPV DNA可为痢疾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尖锐湿疣复发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楠  胡小利 《医学综述》2013,19(9):1604-1606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增生性皮肤疾病,在我国性传播疾病中发病率已跃居第2位。经系统规范治疗后,其表面疣体可成功祛除,但临床上面临的难点是该病复发率过高,反复发作可引发鳞状细胞癌等严重后果。该文以近年来尖锐湿疣复发防治为基本点,从综合治疗的角度阐述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最新进展,并对该病复发的机制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期望为预防该病复发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