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设计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transoralpharynge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研制设计一种新型的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该系统包括-蝶形钛合金锯板、自锁螺钉和寰枢椎复位器等配套安装器械。将此系统在12具C0-C3新鲜标本上分别进行了三维运动测试(n=6)和拔出力实验(n=12),比较其生物力学性能,并临床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5例。结果 TARP系统设计有巧妙的即时复位机制。TARP的生物力学性能与现行的寰枢椎融合Magerl Brooks固定等效,较其它三种方法(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后路Magerl经关节螺钉和后路Brooks钢丝)具有更坚强的固定作用,TARP的寰椎和枢椎固定螺钉固定牢靠,具有良好的抗拔出性能。经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TARP能达即时复位作用,手术操作可行,效果显著。结论 TARP设计新颖独到,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手术能达即时复位,固定效果好,为临床提供了—个崭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对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pharynge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6例寰枢椎新鲜标本,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将四种常用的寰枢前后路融合术与我们自行设计的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进行对比,分7组:①对照组(完整标本);②损伤组;③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组;④后路Brooks钢丝组;⑤Magerl Brooks组;⑥Magerl组;⑦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组(ATS)。分别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ROM)。结果 TARP和Magerl Brooks在各个方向上均无显著性差异,ROM值略大于后者,除在侧屈时和旋转与Magerl无显著差异外,二者抗屈伸、侧屈和旋转均强于其它内固定方法。Magerl除在侧屈和旋转范围与Brooks、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的旋转范围无显著差异外,与Brooks和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在其它运动有显著差异,ROM值小于Brooks和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Brooks和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在各向上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TARP与Magerl Brooks较其它三种临床上常用的前后路寰枢融合手术固定更牢靠,TARP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联合后路Magerl Brooks较单用后路Magerl更牢固。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固定与Brooks钢丝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3.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的研制与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Yin QS  Ai FZ  Zhang K  Xia H  Wu ZH  Chang YB  Mai XH  Liu JF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6):325-329
目的 研制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TARP),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并进行初步的临床应用观察。方法研制设计一种新型的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该系统包括蝶形钛合金钢板、自锁螺钉和寰枢椎复位器等配套安装器械。将此系统在12具枕骨~C3新鲜标本卜分别进行了三维运动测试(n=6)和拔出力实验(n=12),比较其生物力学性能,并初步临床应用3例。结果TARP系统设计有巧妙的即时复位饥制。 TARP、Brooks钢丝、Magerl经关节螺钉、前路螺钉以及Brooks钢丝 Magerl经关节螺钉等5组在屈伸方向的平均活动范同分别为4.0、6.2、5.1、6.6、3.7度;在侧屈方向的平均活动范围分别为2.3、3.6、2.7、4.2、1.8度;平均旋转活动范围分别为7.4、8.9、8.6、10.7、6.0度。结果显示TARP的生物力学性能与Brooks钢丝 Magerl经关节螺钉固定等效,较其他3种方法具有更坚强的固定作用。临床应用术后随访平均8.3个月,3例寰椎完全复位,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四肢麻痹消失,肌力恢复,病理反射消失?钢板螺钉未松动。结论TARP设计新颖独到,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手术操作简便易行,能达到即时复位,固定效果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蝶形钢板系统的设计及生物力学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设计经口咽前路寰枢椎蝶形钢板内固定系统 ,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设计研制各种型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蝶形钢板、自锁螺钉和复位器等配套器械。选 12具新鲜成年颈椎标本 ,分别进行三维运动范围实验和螺钉拔出力实验。与其他内固定方法作比较分析。结果三维运动范围 ,TARP、Brooks、Magerl、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和Magerl Brooks组的屈伸方向的运动范围分别为平均 4.0、6.2、5 .1、6.6和 3 .7度 ;在侧屈方向的活动范围分别为平均 2 .3、3 .6、2 .7、4.2和 1.8度 ;在旋转活动范围分别为平均 7.4、8.9、8.6、10 .7和 6.0度。结果显示该蝶形钢板固定和Magerl Brooks固定在各个方向上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其抗屈伸、侧屈和旋转均强于其他 3种内固定方法。寰椎、枢椎和第 3颈椎组的螺钉固定的最大拔出力分别为平均491.5 8、3 96.73和 3 85 .5 3N。结果显示寰椎螺钉的最大拔出力显著高于枢椎和C3 椎体固定螺钉 ,枢椎螺钉与C2 螺钉等效。结论 经口咽前路蝶形钢板系统设计新颖、独特 ,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钢板内固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颅颈交界区畸形及其他病变引起的寰枢椎脱位伴脊髓压迫症需减压内固定,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包括寰枢前路内固定、寰枢后路内固定或枕颈内固定,经口咽前路囊枢椎钢板内固定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寰枢椎前路固定方法,用于治疗先天性疾患、外伤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但临床应用不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寰枢椎前路侧块螺钉和前路钛网、前路钢板内固定后颈椎标本的稳定性,分析不同前路内固定方法对寰枢椎各个方向运动的控制作用,为临床选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5具新鲜冷冻保存的尸体标本,快速分离出C0~T1节段,去除表面肌肉组织,放射测定,排除骨溶解、骨折及有其他病变的标本,以自凝型牙托粉包埋C2~7节段。包埋好的标本以特殊夹具固定于三思牌测力机上进行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屈刚度的测试。旋转刚度在自制的测力机上测定。结果与正常组和损伤组相比,三种内固定方法均能明显提高寰枢椎各向活动的刚度,统计检验P<0.05;术式间的比较前路螺钉组的活动刚度明显高于前路钢板(各个方向P<0.05)和前路钛网(各个方向P<0.05);前路钢板的活动刚度明显高于前路钛网(各个方向P<0.05)。结论体外颈椎标本的生物力学实验表明,无论与正常组或损伤组相比前路双侧块螺钉、前路钢板和前路钛网内固定均能提高寰枢椎的稳定性,其中前路双侧块螺钉内固定提供的稳定性最强,与简单外固定配合使用可满足临床需要,当必须行寰枢椎前路内固定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前路钢板和前路钛网单独使用稳定性较差,虽与后路内固定术式联用或改进设计可提高稳定性,但提高了并发症风险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正>寰枢椎部位的手术治疗一直是脊柱外科的研究热点和手术难点之一,尤其是经口咽前路手术,国内开展的医院很少。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在寰枢椎经口前路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8.
寰枢椎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该部位的手术治疗一直是脊柱外科的研究热点和手术难点之一。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减压TARP内固定术对于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等疾患具有一次完成减压、复位、固定、融合等操作的优点,临床效果确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在寰枢椎经口前路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独创设计了经口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9.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的外科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Ai FZ  Yin QS  Wang ZY  Xia H  Wu ZH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1):1325-1329
目的为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设计和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0例新鲜的头颈部标本使用经口咽前入路进行逐层的显微外科解剖,观察咽后壁的层次、椎动脉的走行、寰枢椎的解剖毗邻关系和寰枢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的相关解剖参数等。结果(1)咽后壁分两层和两个间隙粘膜层、椎前筋膜层,咽后间隙和椎前间隙;(2)经此入路可显露从枕骨大孔前缘至C3椎体的范围;(3)寰椎和枢椎椎动脉距中线的距离分别为寰椎(252±23)mm和枢椎(184±26)mm;(4)寰椎和枢椎可显露宽度分别为(394±22)mm和(390±21)mm,寰椎进钉点(侧块中点)间距(a)为(314±33)mm,寰椎进钉点连线与枢椎进钉点(枢椎前表面中部上关节面内缘连线与前唇下缘线之间的等距离线位于矢状中线两侧旁开3~4mm的位置)连线的垂直间距(b)为(187±27)mm,a/b比值为15~17。结论经口咽前入路行寰枢椎前路钢板内固定可行,钢板的设计应以上述测量数据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单纯后路松解寰枢椎弓根钉棒复位固定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评价其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28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松解寰枢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于寰枢椎板间植骨融合。随访颈椎X线、CT、MRI观察复位及脊髓减压情况,测量寰枢椎管最小矢状径及CMA改善状况,观察植骨愈合情况及JOA评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45±37)min(115~210 min);手术平均失血量(205±65)ml(140~290 ml)。术中无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损伤发生,所有患者寰枢椎弓根螺钉成功置入,23位患者(82%)寰枢关节完全复位,所有患者脊髓减压满意。术后随访平均25.6(12~36)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脱位复发。在末次随访,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6±2.2改善到14.8±1.8(P<0.0005),平均改善率为73.8%;寰枢椎管最小矢状径由术前平均(9.3±4.2)mm改善到(18.6±3.2)mm(P<0.0005)。CMA由术前平均115.2°±12.5°改善到153.6°±9.3°(P<0.05)。结论采用单纯后路松解寰枢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技术可有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影像学参数设计一种新型后路寰枢椎固定系统,运用有限元方法评价该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运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测量工具对后弓发育正常且结构完整的成人寰椎CT进行解剖学参数测量,依据寰椎影像学测量参数设计出一种符合寰椎解剖结构的新型后路寰枢椎固定系统。对1例健康志愿者上颈椎进行薄层CT扫描,对其CT图片数字图像处理,进行网格划分、设置材料属性及载荷与边界条件,建立正常上颈椎有限元模型(正常模型),并与已发表文献对比验证其有效性;在正常模型基础上通过修改材料属性及去除横韧带构建寰枢椎失稳有限元模型(失稳模型),加载新型后路寰枢椎内固定系统至失稳模型上建立新型后路寰枢椎固定系统固定有限元模型(新型模型);运用Abaqus 2019对新型模型施加扭矩为1.5N·m,对该模型C0-C3节段屈伸、侧屈、旋转活动度进行计算分析,并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有限元模型(椎弓根螺钉模型)对比。结果:设计出的新型后路寰枢椎固定系统符合寰椎的解剖结构,此系统由新型寰椎后弓钢板、连接棒及枢椎椎弓根螺钉组成。与以往文献对比,建立的正常模型验证有效。新型模型与正常模型相比减少了屈伸95.3%、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Gallie+单侧Magerl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进行生物力学评估.方法 10具成年国人甲醛固定的枕颈(C0~C4)标本,对寰枢椎不稳模型分别行Gallie内固定、Gallie+单侧Magerl内固定、双侧Magerl内固定,在颈椎三维运动试验机上对颈椎施加2.0 N×M纯力偶矩,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6种生理运动,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ROM).结果 单侧Magerl+Gallie法固定,其屈/伸ROM为1.66度,侧屈为0.5l度,轴向旋转为6.22度,与Gallie固定法比较,ROM分别减少78%、86%、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Magerl法固定,其屈/伸ROM变为1.48度,侧屈为0.46度,轴向旋转为5.38度,与单侧Magerl+Gallie法比较,ROM减少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llie+单侧Magerl固定法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与双侧Magerl法接近.  相似文献   

13.
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新鲜颈椎标本,按随机顺序,对每一标本先后行C1-C2椎弓根螺钉、Magerl螺钉、Brooks钢丝以及螺钉联合钢丝固定,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结果:Magerl螺钉或C1-C2椎弓根螺钉联合Brooks钢丝组成的固定系统的三维运动范围最小。C1-C2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前后屈伸运动范围与Brooks钢丝固定无差异,但大于Magerl螺钉;其左右侧屈运动范围小于Brooks钢丝固定,大于Magerl螺钉;其轴向旋转角度明显小于Brooks钢丝固定,但与Magerl螺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1-C2椎弓根螺钉的三维稳定性与Magerl螺钉相当,联合Brooks钢丝固定可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枢椎侧块关节前倾对寰枢椎稳定性的影响及不同重建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指导临床术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具男性新鲜尸体枕颈部标本(枕骨髁基底C0~C3),年龄18~50岁,每具标本依次制作成完整状态模型(A组)、切断标本齿状突基底部造成齿状突Ⅱ型骨折制作寰枢椎不稳模型(B组)、枢椎侧块25°前倾楔形截骨模型(C组)、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模型(D组)及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侧块关节间植骨模型(E组),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分别给予1.5N·m的屈/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力矩,测量不同模型的三维运动范围(ROM)。结果:A组在屈/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运动的ROM分别为10.80°±0.74°/10.90°±0.54°、9.18°±0.97°/9.06°±0.47°、23.07°±0.27°/23.15°±0.63°;B组分别为15.88°±0.56°/16.20°±0.48°、17.12°±0.35°/17.27°±0.51°、34.15°±0.38°/34.27°±0.44°;C组分别为18.93°±0.61°/20.16°±0.54°、26.18°±1.34°/25.26°±0.71°、40.86°±0.60°/41.16°±0.38°;D组分别为0.64°±0.19°/0.57°±0.11°、2.01°±0.45°/1.86°±0.34°、1.36°±0.18°/1.76°±0.13°;E组分别为0.63°±0.15°/0.51°±0.17°、1.28°±0.86°/1.42°±0.22°、0.50°±0.28°/0.59°±0.26°。在屈/伸、左/右侧弯运动中,C组的ROM最大,与其他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和C组的ROM均较A组明显增大(P0.05),D组和E组的ROM均较A组、B组、C组明显减小(P0.05),D组和E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左/右旋转运动中,C组的ROM最大,E组的ROM最小,D组和E组的ROM均较A组、B组、C组明显减小(P0.05),D组和E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枢椎侧块关节前倾角度增大会明显增加寰枢椎的ROM,导致其在屈/伸、侧弯及抗旋转的稳定性明显下降,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在屈/伸、左/右侧弯运动的稳定性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侧块关节间植骨相似,但在限制寰枢椎旋转运动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自行研制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评价其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应用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选取46套正常寰枢椎CT三维重建片,测量寰椎侧块关节面矢状径、横径,枢椎侧块关节面矢状径、横径,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高度。以此为依据,设计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取6具新鲜尸体枕颈部(C0~C4)标本。测量1.5 N?m载荷下C1,2节段的三维运动范围。标本按随机顺序,依次测量完整状态、不稳状态(齿突周围韧带切除)及经寰枢关节螺钉+Gallie钢丝、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C1+C2+cage)固定后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 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高度为(3.04±0.46) mm。融合器的相应宽度/长度分别设计为8/11、9/12、10/13 mm,高度设计为3.5、4.0、4.5 mm。三种内固定方式的运动范围均小于完整状态和不稳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1+C2+cage内固定在三种内固定方式中侧屈、旋转方向的运动范围最小,在屈伸方向运动范围最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1+C2+cage内固定具有与目前常用的寰枢椎内固定方式相当的稳定性,并能够提供额外的寰枢椎植骨融合点,可作为寰椎后弓缺如患者寰枢椎融合方式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襄枢椎不稳后路Brooks法固定技术中钢丝及不同钛缆内固定系统抗扭转生物力学性能.方法:6例新鲜寰枢椎复合体标本(枕骨-C3).在WD-5力学试验机上,分别测量正常寰枢椎复合体(N组)、寰枢椎不稳(M组)以及不稳时行寰枢椎Brooks法新型钛缆固定(A组)、Atlas钛缆固定(B组)、Songer钛缆固定(C组)、钢丝固定(D组)的寰枢椎复合体抗旋转刚度和强度的大小.结果:A、B、C、D组最大扭矩分别为12.5、11.3、11.52、11.55N·m,抗扭刚度分别为58.81、53.17、54.11、54.35 N·cm/deg,新型双向锁定式钛缆(A组)在相同锁紧拉力条件下抗扭转强度最高,同各内固定组与正常组(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ooks法钛缆固定时,新型钛缆因为锁紧方式的改变达到了比钢丝和进口钛缆更好的抗旋转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腰椎前路可调式一体化钢板融合器(ALCP),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方法:根据国人腰椎结构特点设计,应用医用钛合金材料制成ALCP。取15具6月龄猪腰椎标本,随机分成3组,每组5具,一组不行任何处理(对照组);两组行L3/4、L4/5椎间盘切除,并在L4椎体上开槽,一组用ALCP固定(ALCP组),另一组用前路钢板人工椎体固定(AVB组),测量每组标本在受到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屈及扭转状态下的载荷-位移、载荷-应变关系及强度和刚度的变化。结果:三组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和侧屈时腰椎的应变随载荷增大而增大,相同载荷下三组间应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500N以内载荷作用下,腰椎纵向压缩位移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加,三组间位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500N载荷轴向压缩时,ALCP组的应力强度最大(P0.05),而在前屈、后伸及侧屈时三组间应力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轴向刚度和弯曲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LCP组的最大扭矩为4.12N·m,AVB组为3.87N·m,对照组为4.18N·m,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LCP组的扭转刚度与AVB组和对照组比较亦无显著性显差异(P0.05)。结论:腰椎经ALCP固定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接近人工椎体加前路钢板固定和正常腰椎。  相似文献   

18.
宋辉  李浩鹏  臧全金  贺西京 《中国骨伤》2016,29(10):878-88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寰枢椎脱位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探讨一种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方法及其治疗策略。方法:分析2005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9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40例;年龄13~67岁,平均48.1岁。根据术前颈椎动力位片及术中全麻下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情况,将脱位分为3型:易复型(easy reduction type)、难复型(hard reduction type)、不可复型(irreducible type)。易复型寰枢椎脱位经适当复位后采用颈后路固定融合术;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经全麻下大重量牵引复位后采用颈后路固定融合术;不可复型寰枢椎脱位选择前路经口松解或减压、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并根据脊髓功能评定标准(JOA)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89例患者中易复型寰枢椎脱位30例(33.7%),难复性型55例(61.8%),不可复型4例(4.5%)。JOA评分术前8.2±3.1,末次随访14.2±2.4,改善率40.1%~82.5%,平均62.5%。8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37个月,平均17.3个月。82例(92.1%)获得解剖复位,85例(95.5%)获得骨性融合。术后出现低钠血症1例,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伤口延迟愈合4例,1例因呼吸衰竭于术后2年死亡,前路经口手术未见感染病例。结论:根据术前颈椎动力位片及术中全麻下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情况对寰枢椎脱位进行临床分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术中提拉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2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13~68岁,平均38.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均伴有神经功能障碍,ASIA分级:B级2例,C级13例,D级6例;JOA评分4~14分,平均8.3分。根据Anderson和D′Alonzo分型,Ⅱ型骨折17例(81%),Ⅲ型骨折4例(19%)。MRI检查示1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7例脊髓受压节段髓内出现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均为寰椎前脱位,术前均进行颅骨牵引术,15例(71.4%)可部分复位,6例(28.6%)不可复位。术前寰齿间距(atlanto-dens interval,ADI)9~15mm,平均12.3mm。均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术中提拉复位固定和植骨融合术,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检查寰枢椎复位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共置入84枚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片及三维CT检查3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倾角偏小,螺钉部分穿破椎动脉孔内侧壁,椎动脉造影未见椎动脉损伤;1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倾角过大,螺钉部分穿破椎管内侧壁,未出现新的神经损伤症状;其余螺钉位置满意。术后颈椎CT及MRI显示寰枢椎序列重建满意,齿状突区域脑脊液线清晰,脊髓无压迫,ADI为2~4mm,平均2.8mm。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3例患者的ASIA分级无改变,其余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ASIA分级:C级3例,D级10例,E级8例;JOA评分为10~17分,平均14.6分,平均改善率为81.2%。1例患者植骨块有部分吸收,其余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5.2%;随访期间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和寰枢椎再移位、失稳现象。结论: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术中提拉复位技术治疗陈旧性齿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