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比较微粒化非诺贝特与标准化非诺贝特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将68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微粒化非诺贝特级38例,200mg,每晚服一粒;标准化非诺贝特组30例,每日300mg,分3次服,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时两组服药前后自身比较,血清总胆固醇平均降低分别为22.5%与17.7%;甘油三酯平均降低分别为53.5%与42.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升高分别为21.2%与17.9%;谷丙转氨酶前组平均降低6.8%,后组平均升高19.4%,表明:微粒化非诺贝特较标准化非诺贝特具有更好的调脂作用,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溶血卵磷脂(LPC)诱导的内皮细胞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①正常对照组、②LPC组、③非诺贝特低浓度(10μmol/L)组、④非诺贝特中浓度(50μmol/L)组及⑤非诺贝特高浓度(100μmol/L)组。采用实时定量PCR及流式细胞仪分别观测LPC对内皮细胞XIAP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及非诺贝特干预后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C使XIAP mRNA及蛋白表达减弱。非诺贝特干预后内皮细胞XIAP mRNA及蛋白表达增强。结论:非诺贝特可通过促进XIAP基因表达干预LPC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在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C反应蛋白(CRP)是公认的系统性炎症标志物,在糖尿病特别是存在血管并发症的患者中其水平显著升高。CRP通过核因子影响一氧化氮、内皮黏附分子、纤溶系统、血管平滑肌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骨髓衍生的内皮祖细胞等途径作用于血管内皮组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造成内皮功能紊乱,进而促进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非诺贝特对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再狭窄内皮细胞模型并探讨非诺贝特对经皮冠状动脉治疗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1)正常对照组,(2)溶血卵磷脂(LPC)组,(3)低浓度非诺贝特组(10μmol/L),(4)中浓度非诺贝特组(50μmol/L),(5)高浓度非诺贝特组(100μmol/L)。分别观测内皮细胞增殖、凋亡及上清液一氧化氮(NO)浓度的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C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降低NO浓度。非诺贝特可干预LPC对内皮细胞的作用,使内皮细胞增殖增强,细胞凋亡减少,NO浓度升高。结论非诺贝特可改善LPC对HUVECs的影响,使内皮细胞增殖增强,凋亡减少,升高NO浓度,从而起到防治PCI后再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能否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脱偶联发挥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用非诺贝特预处理HUVECs 2 h,再与LPS共孵育24 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四氢生物蝶呤(BH4)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eNOS表达水平和细胞上清一氧化氮(NO)浓度,利用Confocal方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产生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LPS刺激组内皮细胞BH4表达水平降低,伴有eNOS表达下调和NO水平降低,而内皮细胞内ROS产生增加(P均〈0.05)。与单纯LPS刺激组比较,非诺贝特预处理组内皮细胞BH4表达水平升高,同时伴有eNOS表达上调和NO水平增加,而内皮细胞内ROS产生降低(P均〈0.05)。结论非诺贝特通过上调BH4水平,对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eNOS脱偶联有逆转作用,这可能是其发挥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异丙基肾上腺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异丙基肾上腺素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的动物模型,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Iso)、非诺贝特保护组(FF),观察非诺贝特对大鼠心肌的形态学,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CK,LDH)以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结果非诺贝特能对抗异丙基肾上腺素所致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可使其病理损伤性改变减轻,抑制CK和LDH的释放,增加NO的产生。结论非诺贝特对异丙基肾上腺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微粒化非诺贝特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微粒化非诺贝特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 :对 30例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 (口服微粒化非诺贝特 2 0 0mg/d治疗 4周前后 )和 30例正常人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 ,并测定血浆内皮素 (ET)和血脂。结果 :①高三酰甘油血症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较正常组明显减弱 [(2 .7± 2 .0 ) %∶(15 .0± 8.0 ) % ,P <0 .0 1],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血管舒张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5 .0± 5 .0 ) %∶(16 .8± 9.0 ) % ,P >0 .0 5 ]。②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显著改善 [(11.0± 9.0 ) % ,P <0 .0 1],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16 .2± 6 .0 ) % ,P >0 .0 5 ]。③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10 6 .2± 19.2 ) μg/L∶(72 .4± 14 .1) μg/L ,P <0 .0 1],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后血浆ET水平显著降低 [(82 .7± 15 .5 ) μg/L ,P <0 .0 1],血清三酰甘油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微粒化非诺贝特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受损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改善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亦是微粒化非诺贝特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形成及其功能活性的影响,探讨C反应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并用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FITC标记的植物凝集素双染,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将细胞与不同浓度C反应蛋白(0、1、5及10 mg/L)共同培养,建立内皮祖细胞与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同培养的体外血管形成模型。分别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Matrigel检测C反应蛋白对内皮祖细胞增殖活性、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整合素β2和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随着浓度的增加,C反应蛋白明显减少内皮祖细胞掺入模型中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管腔结构的数量,减弱内皮祖细胞的增殖活性,减少迁移的细胞数及形成的管腔数,上调Bax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整合素β2、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论 C反应蛋白减弱了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形成的能力,这与其抑制内皮祖细胞的功能活性有关,从而可能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等缺血性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显示非诺贝特可改善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这种作用主要归功于其调脂作用。近年来其调脂外作用是研究的热点。本实验旨在探讨在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非诺贝特是否可通过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诱导类似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方法本试验选择健康对照20例和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24例,后者接受非诺贝特(200mg/d)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以及血清中血脂水平、NO、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下降,NO生成减少,MDA、TNF—α水平明显升高,非诺贝特治疗8周后明显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增加NO的生成,降低MDA、TNF-12.水平。结论结果提示非诺贝特诱导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与激动PPARα受体调脂、抗氧化和抗感染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和赖诺普利治疗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冠心病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两组患者均符合CHF诊断标准,心功能(NYHA)Ⅲ~Ⅳ级。对照组年龄83.2±6.0岁,病程0.8~10.5年;治疗组年龄83.6±5.0岁,病程0.6~11年。对照组给予休息、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抗感染、纠正心律失常及电解质紊乱、控制液体入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 相似文献
12.
C反应蛋白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7天,在贴壁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1mg/L、2.5mg/L和5.0mg/L)作用不同时间(24h、48h和72h),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I]r)和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计数的方法评价C反应蛋白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趋化试验评价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的内皮祖细胞趋化能力的影响;检测细胞上清中一氧化氯的浓度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强度变化。结果C反应蛋白减少内皮祖细胞的集落形成单位数量及抑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随着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加,内皮祖细胞的趋化能力受到抑制;同样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减少,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减弱。结论C反应蛋白可能通过押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和趋化能力促进内皮功能不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7天,在贴壁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1 mg/L、2.5 mg/L和5.0 mg/L)作用不同时间(24 h、48 h和72 h),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和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计数的方法评价C反应蛋白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趋化试验评价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的内皮祖细胞趋化能力的影响;检测细胞上清中一氧化氮的浓度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强度变化。结果C反应蛋白减少内皮祖细胞的集落形成单位数量及抑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随着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加,内皮祖细胞的趋化能力受到抑制;同样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减少,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减弱。结论C反应蛋白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和趋化能力促进内皮功能不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心脏康复是一个综合项目,其内容涵盖了病情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药物治疗、心理干预、运动训练、疾病教育等。尽管心脏康复的获益已为大量研究所证实,但其具体机制迄今为止仍未完全阐明。目前,内皮祖细胞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已得到肯定,且已有研究证实了心脏康复可有效改善内皮祖细胞的功能及数量,这有望解释心脏康复的具体获益机制。因此,文章总结了心脏康复与内皮祖细胞的关系,旨在为探讨心脏康复的获益机制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密度脂蛋白与血管内皮祖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祖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可在循环中增殖,并能分化成为内皮细胞,在胚胎血管发生和出生后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已知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是高密度脂蛋白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祖细胞有调节作用,本文主要将该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micro RNA-181b(mi R-181b)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参与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和血管新生的调节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传代培养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水平(Population doublings,PDL),将PDL≤8 HUVECs定义为年轻细胞,PDL≥44 HUVECs定义为衰老细胞,并检测mi R-181b和IGF1R在年轻(PDL8)和年老(PDL44)HUVECs中的表达。PDL8 HUVECs过表达或抑制mi R-181b后,分别用MTS比色法、划痕(Wound healing)和成管(Tube formation)实验检测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成管等血管新生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法检测mi R-181b对IGF1R转录后水平的调控。此外,给予缺氧刺激,观察缺氧应激条件下mi R-181b对IGF1R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过表达mi R-181b可抑制PDL8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22%(P〈0.001)、迁移能力23%(P〈0.001),对成管能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PDL8HUVECs比较,mi R-181b在PDL44衰老内皮细胞中上调64%(P=0.046),IGF1R的m 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下调39%和45%(P=0.004,P=0.014)。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显示mi R-181b可与IGF1R的3’UTR结合,但过表达mi R-181b对IGF1R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在缺氧应激条件下,mi R-181b可上调IGF1R的表达(P=0.005)。结论 Mi R-181b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等血管新生能力,这一作用与mi R-181b在缺氧应激条件下上调血管发育相关基因IGF1R的表达相关,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缓激肽对人脐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存活、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脐带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法鉴定,FITC标记的异凝集素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染色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进一步确定内皮祖细胞。以不同浓度缓激肽(1、10、100 nmol/L)或缓激肽B2受体阻断剂艾替班特+ 10 nmol/L 缓激肽干预内皮祖细胞 16 h。分别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和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流式细胞术及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缓激肽对人内皮祖细胞的存活、迁移以及凋亡影响。 结果 缓激肽在1、10 nmol/L浓度时可促进人内皮祖细胞存活、迁移,抑制其凋亡(P<0.05)。然而100 nmol/L缓激肽无促人内皮祖细胞存活、迁移和抑制其凋亡的作用(P>0.05)。缓激肽促人内皮祖细胞存活、迁移,抑制其凋亡的作用可被艾替班特阻断(P<0.05)。 结论 缓激肽在一定范围内可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存活、迁移,并抑制其凋亡,此作用主要由缓激肽B2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1型糖尿病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方法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血糖、骨髓内皮祖细胞衰老、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以及内皮祖细胞中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2和SIRT1的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大鼠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显著升高(0.67±0.06μmol/L比0.55±0.07μmol/L)、内皮祖细胞衰老率增加(39%±8%比11%±2%)、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0.56±0.17比1.00±0.22)和SIRT1(0.08±0.17比1.00±0.39)的mRNA表达下调。结论糖尿病大鼠内皮祖细胞衰老与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升高有关,其机制可能涉及SIRT1/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2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