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水提取物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小鼠动脉内皮细胞VCAM-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体外THP-1细胞与小鼠动脉内皮细胞黏附实验体系,在施加TNF-α刺激之前,采用不同浓度黄芪水提取物及不同预先黄芪水提取物孵育时间进行分组干预,并检测THP-1细胞对小鼠动脉内皮细胞的黏附率;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CAM-1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VCAM-1表达的变化及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蛋白的核转运。结果 TNF-α刺激下,小鼠动脉内皮细胞VCAM-1和NF-κB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经黄芪水提取物预处理后,可具有抑制TNF-α诱导的VCAM-1表达及NF-κB p65蛋白核转移的作用,并表现一定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其中120 mg/L的黄芪水提取物预孵4~8 h可明显减少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率,VCAM-1表达明显下调(P<0.05),NF-κB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水提取物可拮抗TNF-α诱发的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降低单核细胞的黏附能力,从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转录因子NF-κB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糖上调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高浓度葡萄糖(20mmol/L)处理分离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以2′-7′-二氯荧光素双醋酸盐(DCFH-DA)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内抑制性蛋白κB(IκB)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的活化。结果高糖处理HUVECs后,伴随ROS的显著升高,IκB蛋白明显下调,磷酸化的IκB和NF-κB均增多,使NF-κB移位至细胞核内,导致ICAM-1、VCAM-1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高糖通过刺激ROS的产生和NF-κB的活化上调内皮细胞ICAM-1和VCAM-1黏附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细胞黏附分子和炎症相关信号分子表达,探讨阿魏酸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研究模型,给予阿魏酸预处理,在基础或者TNF-α刺激条件下,蛋白质免疫印记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和炎症相关细胞信号分子;MTT法检测内皮细胞活性;Hoechst 33342细胞核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比率;以DHE染色检测氧自由基(ROS)生成;单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功能;以蛋白质免疫印记法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结果 TNF-α可以明显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氧自由基生成及ICAM-1和VCAM-1的表达,并且可以明显激活NF-κB,促进其核转位.阿魏酸可以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自由基生成及ICAM-1和VCAM-1表达升高,抑制NF-κB活化和核转位.结论 阿魏酸可以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途径减轻TNF-α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氧自由基增高、黏附分子表达,抑制炎性因子导致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二苯乙烯苷处理2h再加入3.0 mmol/L同型半胱氨酸作用36 h.Hoechst33342核染色检测细胞核损伤;以RT-qPCR检测不同浓度二苯乙烯苷处理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CP-1、ICAM-1及VCAM-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0 μmol/L浓度以内,二苯乙烯苷预孵育呈浓度依赖性降低3.0 mmol/L同型半胱氨酸所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损伤加重,抑制同型半胱氨酸所致MCP-1、ICAM-1及VCAM-1 mRNA的表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二苯乙烯苷具有明显抑制同型半胱氨酸所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CP-1、ICAM-1、VCAM-1 mRNA表达增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提示位于染色体2p24.1区域中的WDR35基因是冠心病的易感基因,但是目前WDR35参与冠心病调控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从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的角度揭示WDR35对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调控。方法利用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样本以及低氧刺激的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分析WDR35表达水平的差异;在人血管内皮细胞中分别敲低和过表达WDR35,利用qPCR和蛋白印迹技术在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检测黏附相关基因的表达,利用荧光显微镜对荧光标记的与内皮细胞黏附的单核细胞拍照,并通过Image J软件计数以分析黏附能力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PBMCs和低氧刺激的内皮细胞中WDR35表达相比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内皮细胞中敲低WDR35显著上调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和黏附相关基因表达,同时促进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黏附,而过表达WDR35则显著下调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并抑制黏附。结论WDR35通过影响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和黏附相关基因表达而调控内皮细胞黏附,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降糖外对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不同浓度艾塞那肽和高糖共同孵育48 h,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CAM-1和VCAM-1浓度,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NF-κB p65、ICAM-1和VCAM-1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NF-κB p65、ICAM-1和VCAM-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艾塞那肽干预后,NF-κB p65、ICAM-1及VCAM-1的表达较高糖组显著降低(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艾塞那肽可能通过抑制高糖环境下NF-κB活性影响其下游黏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高表达,由此稳定血管内皮环境,减轻高糖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病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损伤后NF-κB及其下游调控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 1)的影响。方法通过培养大鼠BMEC,用1 mmol/L浓度的Hcy及CuSO_4μmol/L共同干预培养的BMEC,分别作用0、6、12和18h,观察不同时间点细胞NF-κB p65及ICAM-1的表达。结果与0h比较,用Hcy干预6 h后,细胞开始出现ICAM-1蛋白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1 2 h ICAM 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18 h升高更明显(P<0.01);与0h比较,Hcy干预6h后,细胞NF-κB p65表达明显增加(P<0.05),至12h NF-κB p65核转位更明显(P<0.01);而18h NF-κB核转位的现象开始减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可以促进NF-κB的核转位,诱导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试图了解辛伐他汀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同型半胱氨酸、辛伐他汀或两者联合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不同时间点后,用核转录因子κB P65检测系统和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法检测κB P65核转录因子的活性,蛋白质印迹技术分析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3mmol/L)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的活化高峰出现在作用30min和6h时;且伴有IκBα短暂快速的磷酸化及IκKα和IκKβ蛋白水平升高(P<0.05)。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3mmol/L)刺激24h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白细胞介素1β显著增加。而辛伐他汀能显著抑制核转录因子κB活化及其继发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白细胞介素1β升高。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能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与释放,这些生物学效应是通过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来实现的;辛伐他汀能显著抑制上述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组织核因子(NF)-κB p65、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治疗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模型,于再灌注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法,检测海马组织NF-κB p65、VCAM-1。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海马组织NF-κB p65、VCAM-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眼针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NF-κB p65、VCAM-1蛋白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是否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环氧合酶2(COX-2)途径调节单核-内皮细胞黏附性。方法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HUVECs,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PCSK9、TLR4、NF-κB p65、COX-2 mRNA和蛋白表达;ox-LDL处理后,用人重组PCSK9蛋白孵育或PCSK9 siRNA转染HUVECs,检测TLR4、NF-κB p65、COX-2 mRNA和蛋白表达;ox-LDL处理后,用人重组PCSK9蛋白与TLR4抑制剂瑞沙托维(TAK-242)或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共同孵育HUVECs,检测NF-κB p65与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COX-2抑制剂(NS398)与人重组PCSK9蛋白先后处理HUVECs后,加入THP-1单核细胞检测单核-内皮细胞黏附性。结果 ox-LDL上调HUVECs的PCSK9、TLR4、NF-κB p65、COX-2 mRNA和蛋白表达(P均0.05);人重组PCSK9蛋白在ox-LDL基础上上调TLR4、NF-κB p65、COX-2 mRNA和蛋白表达(P均0.05);PCSK9 siRNA转染可抑制ox-LDL对TLR4、NF-κB p65、COX-2 mRNA和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P均0.05);TAK-242抑制人重组PCSK9蛋白对TLR4、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P均0.05);PDTC抑制人重组PCSK9蛋白对NF-κB p65、COX-2 mRNA和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P均0.05);NS398可抑制人重组PCSK9蛋白的促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作用(P均0.05)。结论 PCSK9可通过TLR4/NF-κB/COX-2途径调节单核-内皮细胞黏附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和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和氧化应激的机制。方法酶消化法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的表达。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氧自由基的荧光信号强度。结果晚期糖基化终产物(10-4~10-1g/L)和同型半胱氨酸(1.35×10-3~1.35g/L)组呈浓度依赖性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晚期糖基化终产物(10-4g/L)和同型半胱氨酸(1.35×10-3g/L)联合作用能进一步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的表达(1.09±0.18),与单独晚期糖基化终产物(0.14±0.07)和同型半胱氨酸组(0.18±0.06)相比其表达分别增加了7.78倍和6.05倍(P0.01);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特异性抑制剂二亚苯基碘能显著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和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诱导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的表达(0.20±0.09比1.19±0.23,P0.0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组和同型半胱氨酸组均能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氧自由基的荧光信号强度,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和同型半胱氨酸联合作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的荧光信号强度水平进一步升高,且二亚苯基碘能明显抑制上述效应。结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和同型半胱氨酸能增加细胞内氧自由基的荧光信号水平,使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的表达上调,且两者存在协同效应;氧自由基水平的增加是导致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表达升高的重要因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可能是通过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能否抑制高糖诱导的单核细胞(THP-1)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初步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标记的THP-1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使用Western blot检测RhoA、ROCK-1、p-MYPT及MYPT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法舒地尔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THP-1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中,低浓度法舒地尔(10-6 mmol/L)干预24 h黏附减少约33.4%,高浓度法舒地尔(10-5 mmol/L)干预24 h黏附减少约42.8%(P值均0.05),干预12 h组趋势相同。法舒地尔显著减低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高糖显著增加p-MYPT/MYPT比值,而法舒地尔减弱高糖对p-MYPT/MYPT比值的影响,抑制Rho/RCOK通路激活。结论法舒地尔抑制高糖诱导的THP-1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减低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减少高糖诱导的Rho/RCOK通路激活,提示法舒地尔可能成为新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钠盐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CF)增殖的作用机制及石斛碱的干预效应。方法体外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CF,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139 mmol/L Na+)、高钠盐组(161 mmol/L Na+)、石斛碱组(161 mmol/L Na++10-5mol/L石斛碱),培养48 h。CCK-8细胞增殖试剂盒与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钠盐组培养48 h后,CF增殖明显增加;与高钠盐组相比,10-5mol/L石斛碱显著抑制CF增殖。与对照组相比,高钠盐组CF中p-ERK1/2、p-NF-κB p65蛋白表达增高,炎性因子MCP-1、VCAM-1和ICAM-1 mRNA表达增加;与高钠盐组相比,石斛碱可明显降低PCNA、p-NF-κB p65蛋白表达及MCP-1 mRNA表达,但对p-ERK1/2、VCAM-1和ICAM-1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高钠盐诱导CF增殖及炎性因子表达,其机制与p-ERK1/2、p-NF-κB p65表达上调有关;石斛碱抑制上述效应,其机制与抑制p-NF-κB p65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能否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激活,阐明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HMGB1、TLR4特异性抑制剂CLI-095预处理内皮细胞,荧光定量分析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活力;实时定量RT-PCR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TLR4、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E-选择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测定核因子κB(NF-κB)p65的DNA结合活性。结果阿托伐他汀(0.1~10μmol/L)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MGB1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活化。阿托伐他汀预处理能明显下调HMGB1诱导的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均0.05);阿托伐他汀、CLI-095均能有效抑制HMGB1诱导的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以及ICAM-1和E选择素的表达水平(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调节黏附分子(ICAM-1和E-选择素)的表达而显著抑制HMGB1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它抑制TLR4的表达及NF-κB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miR-590/TLR4/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并分为对照组、ox-LDL组、沙格列汀组、沙格列汀+miR-590抑制物组、NC模拟物组、miR-590模拟物组、NC抑制物组、miR-590抑制物组。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细胞中miR-590/TLR4/NF-κB表达量及培养基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含量。结果 ox-LDL组细胞中TLR4、NF-κB p65表达量及培养基中TNF-α、IL-1β、ICAM-1、VCAM-1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中miR-590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沙格列汀组细胞中TLR4、NF-κB p65表达量及培养基中TNF-α、IL-1β、ICAM-1、VCAM-1的含量均明显低于ox-LDL组,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中miR-590的表达量明显高于ox-LDL组;沙格列汀+miR-590抑制物组细胞中TLR4、NF-κB p65表达量及培养基中TNF-α、IL-1β、ICAM-1、VCAM-1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沙格列汀组,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中miR-590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沙格列汀组;miR-590模拟物组细胞中TLR4、NF-κB p65的表达量及培养基中TNF-α、IL-1β、ICAM-1、VCAM-1的含量均明显低于NC模拟物组,miR-590抑制物组细胞中TLR4、NF-κB p65的表达量及培养基中TNF-α、IL-1β、ICAM-1、VCAM-1的含量均明显高于NC抑制物组。结论沙格列汀能够通过miR-590/TLR4/NF-κB通路减轻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 p65反义寡核苷酸(NF-κB 065 ASODN)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 β 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 方法Ⅳ型胶原酶消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HSC;人工合成NF-κB p65 ASODN并行全程硫代磷酸化修饰;观察脂质体介导的不同浓度的NF-κB p65 ASODN(0.001、0.010、0.100、1.000μmol/L)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HSC产生TGF β1及ICAM-1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蛋白凝胶电脉迁移率变动分析法检测NF-κB p65 ASODN对TNF α刺激HSCNF-κB的活性影响.结果 TNF α刺激HSC后,NF-κB活性和TGF β1、ICAM-1的表达明显增强;应用NF-κB p65 ASODN(0.001~1.000 μmol/L)作用后,NF-κB活性明显减弱,且呈剂量依赖性,灰度值分别为16 070±223,15 715±199,14 999±224,14 447±228,各组比较,P值均<0.05.同时TGF β1、ICAM-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减少,亦呈剂量依赖性,P值均<0.05.结论 NF-κB p65 ASODN可特异性降低HSC的NF-κB的活性,明显抑制TGF β1、ICAM-1的表达,为NF-κB p65 ASODN治疗肝纤维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对老年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p65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94例,根据有无血压晨峰分为对照组(无血压晨峰,n=43)和观察组(有血压晨峰,n=51)。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实验室检查指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 p65阳性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白天、夜间及晨峰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24 h、白天、夜间及晨峰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CAM-1、VCAM-1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 p65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于对照组,Gensini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血压晨峰主要表现为收缩压晨峰,而血压晨峰可导致血清ICAM-1、VCAM-1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 p65表达升高,加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近年研究表明介导先天免疫反应的受体Toll样受体4(TLR4)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TLR4激动后通过诱导核因子κB(NF—κB)激活,调控炎症因子的表达。研究观察TLR4/NF—κB激活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E-选择素(E—selectin)表达的调节,以及它们在介导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脂多糖(LPS,1mg/L)刺激HUVECs 24h。采用RT—PCR方法检测TLR4、LOX-1、ICAM-1、E—selecfin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TLR4、LOX-1蛋白表达水平及核蛋白NF—κB p65表达的变化;采用直接计数法观察HUVECs与单核细胞的黏附率。结果LPS上调TLR4表达,激活NF—κB,上调HUVECs LOX-1、ICAM-1、E—selectin表达,增加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率;抗LOX-1、ICAM-1、E—selectin抗体均部分抑制LPS介导的单核与内皮细胞黏附率的增加;NF—κB抑制剂一咖啡酸苯乙酯(CAPE)抑制了LPS介导的上述效应。结论TLR4/NF—κB激活上调LOX-1、ICAM-1、E—selectin表达,它们均在LPS介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过程中起部分作用,NF—κB在LPS介导的上述效应中起关键调节作用,干预NF—κB激活可能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靶目标。  相似文献   

19.
硫化氢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 4周龄Wistar-Kyoto(WKY)雄性大鼠和SHR雄性大鼠分为4组:WKY大鼠对照组、SHR对照组、SHR+硫氢化钠(NaHS,H2S供体)组及SHR+炔丙基甘氨酸(PPG,H2S生成关键酶抑制剂)组,饲养至9周.尾容积法测清醒时大鼠血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主动脉内皮细胞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核转录因子抑制因子-α(IκB-α)的蛋白表达,原位杂交分析检测主动脉内皮细胞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 SHR对照组血压显著高于WKY对照组(P<0.05),主动脉内皮细胞ICAM-1、ICAM-1 mRNA、胞核NF-κB p65明显高(P均<0.01),胞浆IκB-α蛋白表达明显低(P<0.01).SHR+NaHS组血压显著低于SHR对照组,主动脉内皮细胞ICAM-1、ICAM-1 mRNA、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低(P<0.05),胞浆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SHR+PPG组主动脉内皮细胞ICAM-1、ICAM-1mRNA、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更高(P<0.05),胞浆IκB-α蛋白表达显著低(P<0.05).结论 H2S可通过抑制SHR血管炎症发挥抗高血压效应.H2S的抗血管炎症效应可能通过上调IκB-α的表达,降低NF-κB p65的表达,抑制ICAM-1 mRNA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Telm)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THP-1巨噬细胞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THP-1单核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和替米沙坦组(LPS+Telm)。替米沙坦组细胞予替米沙坦(10μmol/L)预孵育2h后与脂多糖组均加入脂多糖刺激24h。应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磷酸化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PARγ)、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核因子κB(NF-κB)、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各组细胞MCP-1、TNF-α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Western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组p-PPARγ、p-NF-κB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IκBα表达明显下降(P<0.05),PPARγ和NF-κB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RT-PCR和ELISA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组MCP-1、TNF-α和IL-6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脂多糖组相比,替米沙坦组p-NF-κB和p-IκBα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下降,MCP-1、TNF-α及IL-6分泌水平和mRNA水平也均明显降低,p-PPARγ和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但是NF-κB和PPARγ表达水平依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预处理可通过激活PPARγ而下调NF-κB活化从而抑制脂多糖诱导单核细胞THP-1产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