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临床多发病,其发病率日益增高,发病年龄日趋下降,严重影响人民健康。中医针灸和中药汤剂治疗高血压病有其独到的优势。中医治疗高血压并非一味降压,而是在中医理论体系下,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具有一定的疗效。文章对近年来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改善患者症状、稳定血压,保护靶器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中常见证型。文章就近些年来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平抑肝阳药常用单味药、药对及成方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和平抑肝阳药治疗高血压病机理作一综述,以期为中医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的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高血压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有着独特的优势。文章将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论述中医对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从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途径和临床治疗选择两方面入手谈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中医介入以及治疗方法的优选。前者分别从辨证治疗、辨病治疗、辨症治疗、对因治疗和综合治疗五个角度逐一剖析 ;后者提出择善用药和联合用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证实了中医在高血压病的治疗方面不是处于辅助地位的问题 ,而是同西药如何联合应用及如何合理应用的问题。最后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要寻找其治疗上的盲区 ,尽可能全方位多侧面发挥、扩展中医治病的优势与范围 ,将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重心。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与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及人口老龄化,使得高血压的患者越来越多,高血压病已然给我国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有独特的优势,临床上气虚型高血压越来越多。介绍刘中勇教授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型高血压验案并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6.
从高血压的概念入手,概括高血压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明确其诊断标准,对高血压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根据临床经验探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高血压病就是杀手背后的黑手.如何发挥中医药在防治高血压病中的特色和优势,是我们中医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在世界各国的发病率都很高,其最大的危害是能导致患者脑血管、心脏和肾脏等重要脏器的一系列病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我国是高血压病的高发国家,1991年全国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1.88%,因此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随着现代研究手段的应用,中医在高血压病的防治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现将近年来高血压病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及其引发的靶器官损坏已经逐渐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并且造成了较大的社会负担。为了更好的研究用中医对高血压病的治疗现状,通过收集中医临床各家对高血压病的病名、病因、病机的观点。并通过研究这些观点,发现目前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近年来,中医对高血压病的研究与西医相比发展速度缓慢,首要的原因就是中医对高血压病没有统一的命名。从中医古籍中的对高血压病相关症状的记载,到现代相关的临川文件对高血压病的命名,再到各个学者对于高血压病命名的研究,高血压曾出现过数个不同命名。这不同的命名会导致中医对于高血压病的研究很难统一。高血压病的病因方面中医与西医的研究有些相似,但是中医有一些独特的研究理论,如中医的体质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这些富有特色的学说为探寻的高血压病的本质问题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可能性,为未来中医攻克高血压病提供了希望。目前中医普遍认可的高血压的病因主要有五,即体质,年老,饮食,情志和过劳,同时,新的高血压病的病因也不断的在补充和完善中医的理论体系。高血压病的病机因高血压病名不同的原因,加上临床上各个医家治疗的经验不同,高血压病的病机在临床中特别繁多,总结了一些较新的且较有特色的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医家对于高血压病病机的认识,希望阅读过本研究的人可获得启发,在以后对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思维更开阔,疗效更佳。最后简单提出了现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仍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病中最常见、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其患病人数多、并发症广、涉及身体多个器官、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药物治疗,已经成为我国所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在基层高血压病防治方面,不断建立完善高血压病防治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应的高血压病防治管理的指南。文章系统总结近15年我国基层高血压病防治管理指南指导意见的更新与变化,以便明确我国高血压病治疗与管理的走势,把握高血压病在我国的治疗优势与短板,为中医药参与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总结发现,《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首次增加了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治领域应用的相关内容,应用中医药整体调节高血压病,强调整体观的辨治理念在我国基层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应用。遵循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衰”的治未病思想,将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以及中药和中医特色适宜技术、传统运动方式、中医综合调理等治疗方法纳入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具有应用性强、操作简单方便、普及面广等优势,方便在基层高血压病防治中的推广与应用,既有利于丰富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也为心血管疾病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多元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治疗、辨体论治、中成药治疗、其它疗法等方面系统回顾总结了近几年来中医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中医药防治该病注重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治愈率高,有明显优势,制定和完善辨证分型和疗效评定标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治疗、辨体论治、中成药治疗、其它疗法等方面系统回顾总结了近几年来中医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中医药防治该病注重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治愈率高,有明显优势,制定和完善辨证分型和疗效评定标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免煎中药与传统中药的比较,反映出免煎中药的优势与劣势。同时对如何发挥其优势、改变其劣势进行剖析。方法:通过对中草药的质量控制、药材利用率、调配与使用方法、储存、临床应用等方法进行分析。结论:中药免煎颗粒质量稳定,疗效确切,在临床应用中同样可以遵循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既保证了中药的优点,又提高了质量保证,使,临床应用方便。建议免煎中药与传统中药继续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使中药真正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消化性溃疡(PU)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本病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可出现出血、穿孔和梗阻等并发症,部分溃疡还会发生癌变。目前,西药治疗本病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着耐药性强、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等缺点。近年  相似文献   

15.
借助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结合中医体质辨证及饮食运动等保健措施及综合防治的思路与方法,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糖调节受损的干预作用,以期把"治未病"理论纳入糖调节受损的防治策略中,将糖尿病治疗重心提前。早期干预,早期防治糖调节受损,可延缓甚至阻止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谭展望  雷磊 《中医药导报》2012,18(7):131-133
在中医妇科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认识中医与西医的各自优势及相互关系,找准中医妇科学基础理论、疾病概念、病因病机及诊断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点,突出特色,取长补短。并以中西医结合思路为中心展开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医妇科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单味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使用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性状与规格、有效成分及疗效、配方及使用以及携带保存等四个方面对单味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之间进行了对比,得出了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点及不足之处。文章最后总结: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会有更大的舞台。  相似文献   

18.
收集整理近十年来中医体质学的发展和在高血压痛防治领域的研究以及应用中取得的进展,从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分类关系、高血压多发的中医体质类型、中医体质学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干预等方面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标准化、个体化的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对老年高血压在社区高血压慢病自我管理基础上,进行"治未病"预防保健综合干预早期防治的社区实践,初步建立并验证该特色服务模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形成中医药综合干预方案;建立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三级综合性中医院为核心的高血压病早防、早治模式,为高血压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干预的社区综合防治体系提供可行依据,使高血压病防治重点从专科诊疗向社区预防转移。社区卫生简便低廉的"六位一体"服务功能以及中医治未病的预防保健优势,对老年高血压病的防治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学防治肿瘤的现代认识、中医学肿瘤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中医医师的综合素养要求3个方面,探讨生存质量研究在中医药防治肿瘤中的意义。认为将生存质量的研究引入中医药防治肿瘤领域,可突出中医学的治疗特色,有助于评价中医药疗法的临床疗效,有利于发挥中医康复学维护人类生命尊严的优势,同时可促进中医肿瘤相关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