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钛种植体表面微弧氧化生物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对钛种植体进行表面生物改性,在提高耐磨性、耐腐蚀性的同时,改善材料的生物活性. 方法:配制适当的电解液,试件经预处理后进行微弧氧化处理. 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陶瓷膜层的表面形貌及横截面形态,用X射线衍射(XRD)仪和X射线能谱(EDX)分析膜层的成分和元素分布,并观察不同电压对膜层性能的影响. 结果:电镜观察表明微弧氧化处理在纯钛试件表面形成了内层致密、外层多孔得的陶瓷膜. 能谱分析证实陶瓷膜由Ti, Ca, P, O 4种元素组成,Ca, P, O元素主要存在于陶瓷膜层,靠近钛基体处的含量极微. Ca, P元素从外向内含量逐渐减少,成梯度变化. X射线衍射表明陶瓷膜由金红石相的TiO2和锐钛矿相TiO2组成. 随着电压的升高,陶瓷膜表面微孔的孔径变大,陶瓷膜内的Ca, P元素含量亦随之升高. 本研究最终使陶瓷膜内的Ca含量达到16%,Ca/P比约为1.67,与骨组织的Ca/P比非常接近. 结论:通过微弧氧化处理在纯钛试件表面形成了内层致密、外层多孔,含适当钙/磷配比的TiO2陶瓷膜,在提高材料耐磨性、耐腐蚀性的同时,提高了生物活性,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喷砂和微弧氧化两种金属表面处理方式及树脂粘结剂对钛合金与硬质复合树脂粘结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方法:应用CAD/CAM技术切削出80个底面直径10 mm、高8 mm的圆柱形钛合金试件。根据表面处理方式分为两组:喷砂组(sandblasting,SB)试件表面进行Al2O3 颗粒喷砂,微弧氧化组(microarc-oxidation,MAO)试件表面处理后形成疏松多孔的陶瓷膜结构。每组内根据是否应用树脂粘结剂分为SB-resin luting-N组(不使用)、SB-resin luting-Y组(使用)、MAO-resin luting-N组(不使用)、MAO-resin luting-Y组(使用)4个亚组。试件与Cemerage硬质复合树脂粘结固化,每组的各一半测试冷热循环0次和5 000次后的粘结强度,对比分析测试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粘结强度试验前后钛合金试件表面形貌。结果:喷砂联合树脂粘结剂组冷热循环0次后,钛合金与硬质复合树脂的粘结强度最高(16.2±1.8) MPa;微弧氧化未联合树脂粘结剂组冷热循环5 000次后,两者的粘结强度最低(8.9±1.5) MPa,喷砂和微弧氧化未联合树脂粘结剂组冷热循环5 000次后粘结强度分别为(10.7±2.2) MPa和(8.9±1.5) MPa,相比循环0次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P=0.001);喷砂和微弧氧化处理联合树脂粘结剂5 000次冷热循环后粘结强度分别为(15.5±2.1) MPa和(11.7±1.3) MPa,相比循环0次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和P=0.234)。结论:喷砂和微弧氧化两种表面处理方式联合树脂粘结剂均可提高钛合金与硬质复合树脂的粘结强度和耐久性,以喷砂组提高更为显著;目前受微弧氧化技术参数的限制,喷砂效果优于微弧氧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纳米TiO2与Cu2+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AB系斑马鱼为动物模型,以斑马鱼胚胎在72 hpf孵化率、96 hpf死亡率及120 hpf畸形率为指标,评价纳米TiO2联合Cu2+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 结果 (0.12~4)mg/L Cu2+对斑马鱼胚胎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0~200)mg/L纳米TiO2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无明显影响。纳米TiO2与Cu2+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有一定的发育毒性,但与单独Cu2+暴露相比,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畸形率明显下降,孵化率明显上升。 结论 纳米TiO2联合Cu2+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Cu2+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微弧氧化工艺处理纯钛种植体构建粗化、活化的种植体表面,并对其表面形态和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将纯钛种植体在一定电压和电解液配方中经过微弧氧化处理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观察微弧氧化处理后的纯钛种植体表面的结构和形态特征。【结果】经过微弧氧化处理后的钛种植体表面含有丰富的钙磷元素,其中Ca/P和Ca/Ti比例分别是1.73和0.76。氧化膜与基体结合紧密(64.5±2.2)MPa,表层氧化膜明显可见许多胞状孔穴凹陷,疏松多孔,靠近钛基体的较表层致密,而且表面主要有晶红石,锐钛矿存在,具有较高的表面能。【结论】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处理纯钛种植体后可以得到富含钙磷元素,表面疏松多孔,与基体结合牢固,具有一定梯度的、与基体结合牢固的表面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特性,探讨NMDA对缺氧大鼠PO/AH区神经元Ca2+浓度的影响。方法 给大鼠应用NMDA受体激动剂NMDA和拮抗剂丙戊酸,观察其在正常和缺氧条件下对PO/AH区神经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结果 在正常条件下,细胞内Ca2+荧光比值为0.95,第40秒加入NMDA后[Ca2+]i的荧光强度迅速增高,25s后达到峰值2.054,并稳定在此水平,其升幅为(109±52)%,加入激动剂后30 s内达到峰值3.783,并持续稳定在此水平,加入NMDA后[Ca2+]i升高了(286±91)%;缺氧条件下神经元[Ca2+]i在加入丙戌酸后由平台向下的降幅为(103±45)%。结论 [Ca2+]i的升高主要是由于NMDA受体通道开放,细胞外游离Ca2+易化扩散入胞内所致,丙戊酸可有效地降低NMDA受体活性,从而使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明显下降,具有保护神经元免受缺氧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的动力学变化,建立一种定量测量细胞内Ca2+浓度的方法。方法 分离肠系膜细动脉血管平滑肌(ASMC)细胞,用荧光探针Indo-1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测定单个平滑肌细胞Ca2+浓度的动力学变化;首先在37 ℃环境下标定Ca2+ 探针indo-1的解离常数Kd值,根据荧光-浓度换算公式将测量的荧光强度值换算成Ca2+ 浓度值。结果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测量的细胞荧光图像分析显示,平滑肌细胞[Ca2+]i 在地塞米松的刺激下显著上升,有时会出现自发钙波的现象,并且细胞内出现钙超载的现象(细胞荧光图像呈现白色)。通过测量得到的Kd值结合荧光强度-浓度换算公式可准确地测量细胞内[Ca2+]i结论 荧光定量法结合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可以简易、快捷地监测细胞内钙离子的动力学变化,不失为一种定量测量细胞内钙离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型脑损伤患者亚低温(33~35℃)治疗前后颅内压(ICP)、脑组织氧分压(PO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亚低温组及对照组,放置ICP脑组织PO2光纤探头,持续监测ICP及脑组织PO2结果 亚低温治疗24h后ICP逐渐下降,脑组织PO2逐渐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P,改善脑组织氧代谢,使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微弧氧化工艺处理纯钛种植体构建粗化&#65380;活化的种植体表面,并对其表面形态和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65377;【方法】 将纯钛种植体在一定电压和电解液配方中经过微弧氧化处理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65380;X-射线衍射分析(XRD)&#65380;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观察微弧氧化处理后的纯钛种植体表面的结构和形态特征&#65377;【结果】 经过微弧氧化处理后的钛种植体表面含有丰富的钙磷元素,其中Ca/P和Ca/Ti比例分别是1.73和0.76&#65377;氧化膜与基体结合紧密(64.5 ± 2.2)MPa,表层氧化膜明显可见许多胞状孔穴凹陷,疏松多孔,靠近钛基体的较表层致密,而且表面主要有晶红石,锐钛矿存在,具有较高的表面能&#65377; 【结论】 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处理纯钛种植体后可以得到富含钙磷元素,表面疏松多孔,与基体结合牢固,具有一定梯度的&#65380;与基体结合牢固的表面形态结构&#65377;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钛表面羟基磷灰石涂层含镧量对附着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接种牛血清白蛋白于含不同浓度镧(0、0.3、0.8 g/L)电解液微弧氧化法HA涂层的纯钛试件表面,比较蛋白在各组试件表面初期黏附情况;培养成骨细胞,接种于上述试件表面,在不同时点进行MTT、碱性磷酸酶活性定量测定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蛋白表面初期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钛片表面经打磨、喷砂处理后对微弧氧化的影响及其微弧氧化后形态的变化与元素构成.方法将直径为15 mm,厚度1 mm的纯钛钛片根据表面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四组:机械打磨组(grooved,G)、喷砂组(sandblasted,SB)、打磨微弧氧化组(grooved microarc oxidation,GMAO)和喷砂微弧氧化组(sandblastedmicroarc oxidation,SBMAO).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分析检测钛片表面理化性质.结果(1)钛片在机械打磨和喷砂的基础上,微弧氧化后表面均呈现出火山口状层叠的孔洞;(2)喷砂微弧氧化组较打磨微弧氧化组有更多细小裂纹;(3)微弧氧化能在钛表面形成一层富含钙、磷元素的羟基磷灰石膜结构.结论(1)微弧氧化对打磨和喷砂钛片表面形态有明显的影响;(2)经微弧氧化后钛片表面呈现出的火山口状层叠孔洞,物理学性能上更易于细胞的爬附;(3)微弧氧化在钛表面所形成的一层富含钙、磷元素的羟基磷灰石膜结构,其钙磷比与牙骨质羟基磷灰石中的钙磷比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 for modifying titanium surface with calcium and phosphorus ions using micro-arc oxidation technique and observe osteoblast attachment to the modified surface. METHODS: TA(2) titanium discs were treated with micro-arc oxidation in electrolyte solution containing Ca(2+) and PO(4)(3-). The influence of Ca(2+) and PO(4)(3-)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lution and the electrical parameters of the micro-arc oxidization on the content of calcium and phosphorus ions incorporated into the surface of titanium was investigated using energy-dispersive X-ray (EDX)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employed for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the ceramic coating on the metal surface. The binding strength of ceramic coating with titanium was tested by shear bonding experiment. MC-3T3-E1 osteoblast-like cells were then cultured on the treated surface of titanium disc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ceramic coating on osteoblast attachment. RESULTS: Micro-arc oxidation treatment produced a layer of porous TiO(2) coating on the surface of titanium discs, with the average pore size of 2 to 10 mum. EDX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ceramic coating contained Ca and P elements, whose content had close correlation with Ca(2+) and PO(4)(3-) concentrations in the electrolyte solution and voltage, duty cycle and frequency of micro-arc oxidation. The average bonding strength of the ceramic coating with titanium was 22+/-3 MPa, and TiO(2) coating promoted attachment and spread of osteoblast-like cells on the metal surface as demonstrated by cell culture. CONCLUSIONS: Porous TiO(2) coating can be constructed on the surface of titanium using micro-arc oxidation, and Ca(2+) and PO(4)(3-) incorporated into the coating can improve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titanium. The content of Ca(2+) and PO(4)(3-) in the coating can be modulated by adjusting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2+) and PO(4)(3-) in the electrolyte solution and the electrical parameters of the micro-arc oxidation.  相似文献   

12.
聂勇  秦合伟  吕哲  孔艳芳 《中医学报》2021,36(5):1097-1100
目的:研究消瘤散癖方对乳腺增生伴纤维瘤患者术后内分泌激素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乳腺增生伴纤维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在采用环乳晕切口微创手术后给予消瘤散癖方。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雌酮(estrone,E1)、雌二醇(estradiol,E2)、雌三醇(estriol,E3)、孕酮(pregesteronum,PT)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患者CD3+、CD4+、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以及CD4+/CD8+比值,并随访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1、E2、E3、PT和ER等内分泌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3+、CD4+等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和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26.66%)(P<0.05)。结论:乳腺增生伴纤维瘤环乳晕切口手术后,应用消瘤散癖方口服,能够调节患者的内分泌激素水平,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8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外周血免疫细胞、炎性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外周血免疫细胞、炎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TT、FIB、INR、TNF-α指标均显著下降,CD3+、CD4+、CD4+/CD8+、 IL-1、IL-10指标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指标上升更显著,IL-1、IL-10上升程度低于对照组,PT、APTT、TT、FIB、INR、TNF-α指标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D8+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患者可改善其凝血功能、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小鼠结肠平滑肌细胞(SMC)钙离子浓度及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的影响及其相关调节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DNF基因敲除(BDNF+/-)小鼠与正常野生型(BDNF+/+)小鼠α-SMA表达水平的差异。培养原代小鼠结肠SMC,免疫荧光法检测SMC中酪氨酸激酶B(TrkB)受体的表达。同时以BDNF、TrkB受体阻滞剂(K252a)干预SMC,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α-SMA和TrkB-PLC-Ca2+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钙离子成像法检测SMC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 与BDNF+/+小鼠相比,BDNF+/-小鼠结肠α-SM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SMC表达TrkB受体,在BDNF作用下,SMC中α-SMA、TrkB-PLC-Ca2+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量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且加入K252a可阻断以上变化。结论 BDNF可能通过TrkB-PLC-Ca2+信号通路作用于SMC,影响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α-SMA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肠道动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氩气高频电刀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惠东县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98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氩气高频电刀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氩气高频电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免疫功能水平,治疗后1、2、3个月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92%较对照组79.59%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CD3+、CD4+、CD4+/CD8+ 指标水平均显著上升,CD8+指标水平显著下降,且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指标水平改善更显著,治疗后1、2、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8.16%vs24.49%,4.08%vs16.33%,0.00%vs10.2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氩气高频电刀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对胰岛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及细胞内Ca2+、cAMP和ATP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50 ng/mL VEGF-B蛋白在5.5 mM和25 mM葡萄糖条件下处理MIN6细胞,在2 h和24 h时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MIN6细胞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内Ca2+、cAMP和ATP含量。应用siRNA抑制MIN6细胞中的VEGF-B 48 h后,在5.5 mM和25 mM葡萄糖条件下检测2 h和24 h时MIN6细胞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内Ca2+、cAMP和ATP含量。结果 VEGF-B干预MIN6细胞后胰岛素分泌减少,同时细胞内Ca2+、cAMP和ATP含量均减少;抑制VEGF-B后胰岛素分泌增加,细胞内Ca2+、cAMP和ATP含量与胰岛素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VEGF-B可能通过影响Ca2+、 cAMP和ATP的含量影响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一种从人群外周血中分离出适合膜片钳试验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分离方法,并在分离的细胞上观察其K+-ca2-通道特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EOS,用膜片钳单通道记录法记录K+-ca2-通道电流。结果 外周血EOS的回收率为(48.2±6.9)%、存活率>99%、纯度为(90.5±1.6)%。EOS形态完整,可检测到其膜上的K+-ca2-通道。结论 该法能短时间内从外周血中分离出高存活率、无细胞损伤的EOS,是一种适于膜片钳试验中分离外周血EOS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周召武  罗小星 《中医学报》2021,36(5):1078-1083
目的:观察通阳泄浊方对老年脑病合并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细胞因子、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内皮功能和免疫抑制的影响。方法:78例老年脑病合并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中医干预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多索茶碱注射液治疗,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中医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阳泄浊方。两组患者均治疗两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SP-A、SP-B、SP-C、SP-D)、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变化。结果:中医干预组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82.0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身热、咳嗽、烦渴、汗出、胸闷胸痛、痰黄带血评分及总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中医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PCT、MMP-9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中医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P-A、SP-B、SP-C、SP-D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中医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O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ET-1、vWF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中医干预组NO高于对照组,中医干预组ET-1、vWF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CD8+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中医干预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PIS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中医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阳泄浊方治疗老年脑病合并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SP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T淋巴细胞亚群中CD分子百分率和IL-2水平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荧光免疫法及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居住于2500 m以上的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百分率及IL -2水平.结果 ①急性期患者CD3+、CD4+百分率及CD4 +/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CD8+、NK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IL -2水平显著降低(P<0.05);②缓解期患者CD3+、CD4+百分率降低(P<0.05),NK细胞百分率略升(P<0.05),IL -2水平降低(P<0.05),CD8+细胞百分率略升、CD4 +/CD8+比值略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急性期与缓解期相比,患者CD3+、CD4+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有降低(P<0.05),CD8+、NK细胞百分率均升高(P<0.05),IL-2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T细胞亚群中的CD3+、CD4+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降低时,IL-2水平降低提示COPD患者处于急性期和缓解期;CD8+、NK细胞百分率升高提示急性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