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运动针刺治疗亚急性期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6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相同的神经内科治疗、吞咽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运动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实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其中在第2疗程结束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电视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运动针刺配合治疗亚急性期脑卒中吞咽障碍安全有效,可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的康复情况。方法:将58例脑卒中亚急性期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29例),对照组以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以针刺联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Wolf运动功能(WMFT)评定、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定、Barthel指数(BI)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三项评分比较无差异。治疗后2周,治疗组三项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对照组WMFT、ARA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BI评分较治疗前无差异;治疗组WMFT、ARAT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2周比较无差异,但BI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周评分。治疗后4周,对照组WMFT、ARAT评分较治疗后2周无差异,但BI评分高于治疗后2周;治疗组三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后2周,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的三项评分。结论:针刺联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更能有效地提高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该次对探究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在该院住院或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抽选的方法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患侧下肢PT训练;实验组:对患者进行强制性运动疗法。结果两组患者BI评分和步行速度(MWS)情况在治疗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评价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实施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确保患者康复的速度,有利于降低患者家庭负担,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MT)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3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数字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患侧下肢PT训练为主的神经发育技术疗法(NDT),观察组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比两组10m最大步行速度(MWS),Barthe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WS、Barthe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MWS、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有效改善患者动态、静态平衡状况,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具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与运动想象联合治疗脑卒中致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72例脑卒中致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及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醒脑开窍针法治疗15 d.治疗组接受醒脑开窍针法治疗15 d,之后继续采用每周5次的运动想象疗法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及治疗组的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ARAT指数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也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行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景福权  周钰  牛相来  王增亮 《新中医》2017,49(10):136-13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CIS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运动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运动疗法。观察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MESSS)评分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的FMA评分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治疗组FMA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MES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的MESSS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MESSS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CIS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康复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步行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脑出血亚急性期合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4-24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thel指数评分)和步行能力(FAC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后NIHSS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NIHSS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下肢FMA评分、Bathel指数评分和FAC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下肢FMA评分和FAC评分与同组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NIHSS量表评分、下肢FMA评分、Bathel指数评分和FAC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改善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的中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运动组和针刺联合运动组各40例。针刺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运动组给予单纯运动治疗,针刺联合运动组则同时进行两种治疗。记录并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0.0 0%(95%CI=67.60%~92.40%),运动组总有效率为82.05%(95%CI=70.01%~94.10%),针刺联合运动组的总有效率为91.89%(95%CI=77.78%~98.26%),3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χ~2=1.690 5,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采用针刺疗法联合运动锻炼的疗效可能优于针刺疗法,其收益为OR=0.35(95%CI=0.09~1.49),NNT=8(95%CI=3.63~35.08)。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2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6例予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106例予单纯针刺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2.08%,对照组68.8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揭阳市中医医院6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控制脑水肿、血压、并发症、水电解质、神经生长营养、运动疗法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针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量表(VAS)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以及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以及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肩痛症状,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加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1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巴氏量表(BI)、健康调查简表(SF-36)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与健康水平,同时记录2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FMB)、10 m步行时间评定2组平衡功能与步行能力,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BI、SF-36和FM-B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10 m步行时间、NIHSS评分与SBP、DB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BI、SF-36和FM-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10 m步行时间、NIHSS评分与SBP、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内,观察组复发率为7.1%,低于对照组的2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以及步行能力、生活质量等状况,降低血压,且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分及安全性。结果:干预后改良Barthel指数、Fugl-Meyer、FAC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步行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4,(7):897-898
目的:观察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本病139例,并与空白组、针刺组、运动组对比。结果:针刺运动组较空白组、针刺组、运动组有效率高,改善运动功能所用天数最少。结论:针刺运动疗法能达到不同分期偏瘫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用针刺+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综合组和对照组各48例,综合组采用针刺(头皮针+体针)的同时,配合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针刺(头皮针+体针),但病人自行随意锻炼,用Brunnstrom 6期评定法和修定的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评定病人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综合组病人上下肢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指数明显好于对照组,其中下肢活动能力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提示针刺配合运动康复训练比单纯针刺治疗,对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期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来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runnstrom和FIM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组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立梁  曾骥 《陕西中医》2020,(7):983-985
目的:观察用针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认知功能训练,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智力、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智力、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优于对照组,MMSE、MoCA、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利于促进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智力、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化指标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0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星期。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Fugl-Meyer(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ET-1水平明显下降,CGRP水平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ET-1水平低于对照组,CGRP水平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下肢功能的康复,降低ET-1水平且升高CGRP水平。  相似文献   

18.
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5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急性脑卒中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已经得到明显提高,但是,大部分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为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我们采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53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燕观 《陕西中医》2016,(10):1402-140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西医疗法对脑卒中后并发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并发尿失禁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垫实验结果均下降,膀胱最大容量均增加,观察组患者的变化更为明显;观察组患者尿失禁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和ICIQ-SF得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针刺联合西医疗法对脑中风后尿失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膀胱功能,减轻尿失禁程度,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临床抢救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而致残率却明显提高。偏瘫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致残因素之一,早期开展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的关键,目前临床倾向于综合治疗[1]。笔者在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