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痔上黏膜环切(PPH)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环状混合痔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行PPH术加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70例单纯行PPH术治疗。对两组术中、术后出血,术后疼痛、水肿、排尿困难、住院时间等方面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在减少术中、术后出血,术后疼痛、水肿及治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是治疗混合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痔病患者按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RPH术)80例,治疗组(RPH联合消痔灵注射术)8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术后并发症情况,分别观察术后3,6个月的近期治愈率及术后1,2年的远期复发率.结果:两组各症状体征积分均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组间相比各症状体征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便血积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在术后2年随访,治疗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PH联合消痔灵注射术是治疗痔病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熊胆消痔灵促混合痔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62例混合痔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治疗组121例采用熊胆消痔灵纱条外敷换药,肛泰软膏组122例采用肛泰软膏纱条外敷换药,凡士林组119例采用凡士林纱条外敷换药,观察21 d,对3组临床疗效、换药后疼痛积分及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3年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4.2%,肛泰软膏组治愈率为74.5%,凡士林组治愈率为58.8%,治疗组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首次排便换药后疼痛积分及持续时间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出血发生例数少于其余两组、水肿发生例数少于凡士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胆消痔灵在促混合痔术后创面修复及防治痔术后并发症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剪口结扎法加消痔灵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剪口结扎法加消痔灵注射术与外剥内扎法加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50例用剪口结扎法加消痔灵注射术,对照组50例采用外剥内扎法加消痔灵注射术,比较两组治疗后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水肿、出血、疼痛及痔结扎线脱线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17.8±2.3)d,比对照组(22.1±2.4)d缩短4.2~9.0 d(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术后痔结扎线脱线时间缩短(P<0.01),术后出血明显减少(P<0.01)。疼痛和水肿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好,可缩短愈合时间,并显著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联合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环状混合痔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联合术式即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小切口外剥内扎术、消痔灵注射术,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有疗效确切、疼痛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痔灵固脱法与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联合自拟方槐榆煎治疗重度内痔患者的效果。方法将重度内痔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消痔灵注射与PPH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槐榆煎治疗。比较2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出血程度、坠胀程度、水肿程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4%,住院时间为(4.8±1.7)d;对照组治愈率为81%,住院时间为(8.2±2.1)d。2组治愈率、住院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出血程度和水肿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结论消痔灵注射术与PPH联合自拟方槐榆煎治疗重度内痔创伤小,且对肛垫有较好的保护,治疗效果显著,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东莞市南城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4例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创面愈合时间及痣核扎线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与痣核扎线脱落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混合痔患者采用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RPH、硬化剂注射治疗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80例Ⅲ、Ⅳ期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行选择性痔上粘膜套扎术、痔上粘膜下硬化剂注射合并外痔切剥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并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切口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及治愈率方面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选择性痔上粘膜套扎术、硬化剂注射治疗联合外痔切剥术与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相比较,三联疗法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治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菱形点状结扎配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分别采用经直肠菱形点状结扎配合消痔灵注射与荷包缝合配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症状改善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菱形点状结扎配合消痔灵注射比荷包缝合配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疼痛轻、出血少、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老年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老年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对照组78例采用内痔消痔灵注射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治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但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治疗组为100%,略优于对照组的97.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老年痔出血疗效好,且术中出血量较内痔消痔灵注射术少,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脱垂性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1例脱垂性痔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3例采用RPH治疗,对照组采用垂性痔上黏膜环形切除订合术(PPH)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一般情况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65%,对照组为97.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坠胀发生率及复发率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H治疗脱垂性痔是一种安全、易操作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超声刀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超声刀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闭合式痔切除术治疗,术后两组患者均通过临床疗效和手术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两组痊愈率为100%,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疗效方面,治疗组在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便血、术第一次便后疼痛程度及肛门水肿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在术后尿潴留、术后肛门狭窄、伤口感染等方面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超声刀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评价消痔灵原液及消痔灵利多卡因1∶1液在RPH术套扎组织注射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8例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消痔灵原液注射,一组采用消痔灵利多卡因1∶1液注射,分别观察胶圈脱落时间、便血程度、便血时间、肛门坠胀感、急便感、肛门疼痛及感染、肛门狭窄及术后尿潴留等指标。结果:胶圈脱落时间消痔灵原液组较消痔灵利多卡因组早,便血程度前者较后者轻,术后出血时间前者较后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坠胀感、急便感积分前者较后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疼痛、术后尿潴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感染、术后肛门狭窄发生。结论:两者产生临床效果不同,临床宜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注射。  相似文献   

14.
小切口外剥内扎术加消痔灵注射治疗重度混合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重度混合痔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小切口外剥内扎术结合消痔灵注射方法治疗重度混合痔与常规外剥内扎术在术后出血、术后疼痛、治愈率、好转情况、复发情况等方面的疗效比较。结果:小切口外剥内扎术结合消痔灵注射方法治疗组在术后出血、术后疼痛、治愈率、好转情况、复发情况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外剥内扎术组。结论:小切1:2外剥内扎结合消痔灵注射液治疗混合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PPH加消痔灵注射液治疗环状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方法:选取63例环状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消痔灵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PH加消痔灵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82%,并发症发生率15.1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PH加消痔灵注射液治疗环状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消痔散坐浴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从术后第1天开始,观察组给予中药消痔散坐浴联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呋喃唑酮栓1粒塞肛治疗,每天2次,连续治疗3d后记录两组疼痛评分及有效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痔散坐浴联合TDP照射对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消痔灵注射治疗Ⅲ期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3人)和对照组(35人)。治疗组:给予消痔灵内痔注射术,对照组采用PPH术。两组在治疗后随访1月,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两组均达到显效标准,但是在术后并发症,医疗费用,及住院天数上,消痔灵注射治疗Ⅲ期内痔优势明显(P0.05)。结论消痔灵内痔注射具有操作方便、费用低、痛苦少及疗效明显等优势,值得我们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采用PPH术联合消痔灵直肠黏膜点状注射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方法:65例直肠黏膜内脱垂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采用PPH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术、对照组34例单用PPH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PPH术联合消痔灵直肠黏膜点状注射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中-重度环状混合痔采用RPH联合剪口结扎术和PPH联合剪口结扎术治疗的疗效,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各自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RPH联合剪口结扎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35例(RPH联合组)与PPH联合剪口结扎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32例(PPH联合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种术式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总有效率两组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H联合组术后坠胀感、尿潴留、缝扎止血发生情况均优于PPH联合组,PPH联合组术后疼痛、水肿发生情况优于RPH联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随访,复发率为RPH联合组0,PPH联合组为9.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术后短期疗效差异不明显,RPH联合剪口结扎术远期疗效略优于PPH联合剪口结扎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配合消痔灵注射液对直肠黏膜脱垂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3月来本院肛肠科治疗的直肠黏膜脱垂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为PPH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消痔灵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95.92%(47/49)显著高于单一手术治疗的对照组87.76%(4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良PPH术治疗后给予患者消痔灵注射液,明显减少患者便秘、尿潴留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