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脱卸弹簧圈早期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208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其中首次破裂198例,2次破裂10例;动脉瘤的位置:大脑前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45例,前交通动脉瘤56例,后交通动脉瘤78例,眼动脉瘤2例,脉络膜前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3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瘤14例,颅内多发动脉瘤5例。病人分级:Hunt-HessⅠ级12例,Ⅱ级114例,Ⅲ级76例,Ⅳ级5例,Ⅴ级1例。Fisher CT分级Ⅰ级2例,Ⅱ级17例,Ⅲ级164例,Ⅳ级25例。采用可脱卸弹簧圈(GDC、EDC、DCS、NXT、MicroPlex、HydroCoil)早期栓塞治疗,185例于3d内治疗,23例于6d内治疗。结果 208例中213个动脉瘤,100%栓塞113个,95%栓塞89个,90%栓塞11个。疗效按GOS分级:恢复良好者(Ⅴ级)196例(94.23%)。中残(Ⅳ级)4例(1.92%);重残(Ⅲ级)3例(0.96%);植物状态生存(Ⅱ级)2例(0.96%),死亡(Ⅰ级)3例(1.44%)。结论采用可脱卸弹簧圈早期栓塞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较理想的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效果确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3例采用血管内治疗的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男11例,女性12例,年龄33~73岁,其中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18例,5例为未破裂动脉瘤。H—H分级:0级5例,I级3例,II级9例,III级6例;16例窄颈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闺栓塞。2例宽颈动脉瘤采用球囊再塑形联合微弹簧圄栓塞治疗。5例宽颈动脉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圄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的实施了微弹簧圈栓塞。本组中19例动脉瘤100%栓塞,90%以上栓塞3例,90%以下栓塞1例。所有患者均于栓塞后3、6、12个月行DSA造影复查。20例同栓塞时无明显变化,3例患者有复发,所有病人均未出现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结论血管内治疗是处理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其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外科夹闭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大型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方法:采用支架植入联合水解可脱式弹簧圈(Hydrocoilembolic system,HES)栓塞治疗6例.结果: 支架植入联合HES栓塞治疗6例,致密栓塞4例,大部栓塞2例.结论: 采用支架植入联合HES栓塞治疗为提高大型眼动脉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及保留载瘤动脉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及"篮筐"技术在栓塞治疗颅内宽颈、不规则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 18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术前均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确诊,采用单侧股动脉入路,把2支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由微导管内先后交替送入弹簧圈,待弹簧圈稳定后解脱,逐步达到致密填塞。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地采用双微导管及"篮筐"技术进行栓塞治疗,动脉瘤内弹簧圈填塞率76%~93%,复查造影见动脉瘤腔闭塞98%以上,无术中破裂出血、瘤颈残留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1 a,1例动脉瘤复发,经二次栓塞治疗后痊愈。结论双微导管及"篮筐"技术栓塞治疗宽颈且不规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既能使弹簧圈在动脉瘤体内保持相对稳定,又能很好地保持动脉瘤体内各部位的压力均衡,操作相对简便,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Orbit三维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全麻下对同期接受栓塞治疗的20例动脉瘤患者,先以相应直径的Orbit三维弹簧圈在动脉瘤内成篮,后续弹簧圈在篮内继续栓塞,在瘤颈较宽时封闭动脉瘤颈时采用其他类型弹簧圈。结果20例动脉瘤全部栓塞成功,其中19例致密栓塞,1例大部分栓塞,无其他明显并发症。3个月后随访见弹簧圈无压缩,瘤腔无再通现象。结论Orbit三维弹簧圈成篮安全满意,为动脉瘤的安全致密栓塞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分析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来贵州航天医院就诊的4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在围术期对患者予以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复查,进而对患者的血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4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予以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后,完全致密填塞的患者有32例,填塞大于90%的患者有6例,填塞在85%~90%之间的患者有2例,并对其进行2~12个月的随访,使用改良Rankin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价,有28例患者为0分,有8例患者为1分,有4例患者为2分。其中有2例患者发生由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严重脑血管痉挛,弥漫性脑肿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其他患者未发生出血、支架移位、动脉瘤破裂情况。4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对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效果均表示满意,对所有患者采取脑血管造影随访,动脉瘤无复发情况。结论: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实施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但由于此方式在临床上的使用较少,具体治疗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经验,通过术后随访评价其近远期疗效,为治疗制定合理的策略。方法:对25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方式及影像学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颅内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效果:瘤腔完全栓塞19枚,不完全栓塞6枚。术后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为栓塞术后6个月-4年,动脉瘤未复发20枚,动脉瘤复发5枚。不完全栓塞的颅内动脉瘤术后复发率较高;宽颈动脉瘤难于致密填塞,栓塞术后动脉瘤复发率较窄颈的高。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致密栓塞是防止动脉瘤再破裂和复发的首要原则。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应采用个性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支架辅助下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3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行支架辅助下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及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抗凝护理、常规护理等。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无出血,并发症3例,治疗后均痊愈。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减少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是神经外科手术极为困难的疾病之一,占颅内动脉瘤的0.5%~9.3%.该段动脉瘤大型和巨大型较多见,因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入颅后的第一个分支眼动脉处,血管内治疗相对路径较近和直接,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微创有效和安全的特点,因而适合血管内治疗.随着血管内治疗的技术及材料的不断发展成熟,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大型宽颈眼动脉动脉瘤的栓塞治疗仍然十分困难,单纯的弹簧圈栓塞难以闭塞动脉瘤,还有导致载瘤动脉闭塞的风险.近年来,应用血管内支架植入结合微弹簧圈栓塞使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成为可能.我科采用Boston公司生产的新型Neuroform颅内专用支架结合Microvention公司最新研制的新型水解脱弹簧圈(MicroPlex coil system (MCS) &Hydrocoilembolic system (HES))栓塞2例大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宽颈动脉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分析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治疗中实施 Neuroform Atlas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邵阳市中心医院 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7 月收治的 22 例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患者,均进行 Neuroform Atlas 支架 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 6 个月随访,观察疗效、预后情况。结果:22 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成功率 100.00 %; 患者均未发生手术血栓事件、载瘤血管痉挛情况;术后 6 个月随访,患者中均无残留或复发情况,预后良好。结论: 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患者采用 Neuroform Atlas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效果较好,在迂曲、成角的血管治疗时, Neuroform Atlas 支架仍可良好打开、贴壁,且患者术后不易残留和复发,预后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最大的危险就是易破裂出血 ,每次破裂出血的病死率约为 30 %。故及时正确处理颅内动脉瘤极为重要。采用电解解脱式微弹簧圈 (JDC)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可使患者免于开刀之苦 ,是神经科的发展前沿。我院于 2 0 0 3年 5月— 2 0 0 4年 1月先后对 3例脑动脉瘤患者使用JDC栓塞治疗 ,均已痊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例 ,女 1例 ;年龄 36~ 6 0岁 ;1例有蜘网膜下腔出血史 ,1例第四脑室出血 ,1例无出血史。1 2 操作方法 在神经安定镇痛麻醉及全身肝素化后 ,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动脉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为动脉壁薄弱处的病理性膨出[1],是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常见原因.血管内介入可解脱式弹簧圈栓塞术以其操作简单、侵袭性小、术后反应轻、感染机会少、安全性高等成为现代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先进的治疗手段之一[2].我院2002年2月-2007年9月共对3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作用。方法对2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术后确诊为颅内动脉瘤转入ICU,24 h心电监护,全程护理,减少探视,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行姑息治疗。其余24例成功行介入栓塞术,术后1例发生脑血管严重痉挛,并发败血症,自动出院;1例左上肢瘫痪无恢复。结论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保证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动脉瘤夹闭术与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偃师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1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治疗组接受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脑血管完全栓塞率明显升高,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改良型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理想,对于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应用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临床效果以及作用。方法:以计算机表法对贵州航天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将实行LIVS/LVISjr支架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实行Solitaire支架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支架置入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颅内动脉瘤患者造影动脉瘤闭塞结果、并发症发生率、Rankin评分、巴氏指数(BI)等指标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LIVS/LVISjr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应用在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大咯血支气管动脉造影改变,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即刻及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内科难治性大咯血施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前常规行胸主动脉造影及选择性、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所有病例均联合使用明胶海绵及PVA(polyvinyl alcohol particles)颗粒栓塞,其中2例术中联合使用不锈钢圈,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支气管动脉造影表现:支气管动脉增粗、迂曲(100%),支气管动脉肺动、静脉瘘(41%),假性动脉瘤(15%),造影剂外溢(22%).4例非支气管动脉(3例肋间动脉、1例内乳动脉)参与病变供血.栓塞术后1-2周观察即刻止血效果,31例(97%)患者咯血停止,1例患者栓塞术后咯血量未见减少,复查造影见有肋间动脉参与病变供血,行肋间动脉栓塞术后咯血量明显减少.所有栓塞病例术中、术后均未观察到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1例患者术后1月内早期复发,其余30例患者术后追踪观察6-24月,8例再发咯血,复发率29%,3例行再次经皮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成功止血.结论: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造影多表现为支气管动脉血管异常,非支气管动脉出血可能.经皮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内科难治性大咯血是安全有效的,联合使用栓塞材料能保证栓塞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1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l段狭窄患者接受支架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1—3a,观察患者手术后缺血性卒中改善程度,术前、术后和随访时血管狭窄程度,术后手术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l倒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共放置36枚球扩式支架,15枚自膨式支架。19例行预扩张。手术成功率98%。9例患者伴有一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并同时置入9枚球扩式支架,7例患者合并一侧颈内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其中4例同时置入4枚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术前狭窄率为(86.3±11.6)%,术后剩余狭窄率(9.7±4.4)%。与术前相比,症状消失与改善47例,症状改善率94%。无严重神经功能恶化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是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症状的安全、有效方法,短中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全麻下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全麻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20例全麻下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于治疗颅内动脉瘤应用弹簧圈栓塞技术的经验总结。方法:选取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应用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技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颅内动脉瘤,采用弹簧圈栓塞技术比开颅动脉瘤夹闭技术更安全更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肾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PCNL术后肾出血患者中行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弹簧圈及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的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动脉造影显示假性动脉瘤9例,动静脉瘘5例,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4例,单纯造影剂外渗3例,无异常征象1例,22例患者均1次栓塞成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12月无复发。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PCNL术后肾出血创伤小、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能最大程度保留肾功能,可作为本病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