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颖  蒋梅先  刘永明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1382-1383,1390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衰患者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02例患者进行CAVI检测及病史采集,根据CAVI水平分为CAVI异常组和CAVI正常组,分析CAVI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两组冠心病心衰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脉压、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高血压是冠心病心衰患者CAVI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是冠心病心衰患者CAVI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臂踝指数(BAI)的影响因素,探讨其与中医脉象的关系。方法收集体检者244例,排除下肢动脉有闭塞者12例,根据baPWV分为正常组(87例)、轻度硬化组(63例)和硬化组(82例),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双侧的baPWV及BAI,同时记录体检者年龄、病史、血压、血脂、体质指数和脉象,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动脉弹性的因素及与中医脉象的相关性。结果 3组体检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脉压差随着baPWV值的增高而呈上升趋势,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水平及体质指数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PWV影响因素为年龄、收缩压、糖尿病史,BAI影响因素为年龄、糖尿病史(P<0.05)。反映动脉硬度由弱到强的脉象(弱脉组、平脉组、弦脉组)双侧baPWV均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脉管的粗细相关的脉象(细脉组、平脉组)双侧BAI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龄、收缩压、糖尿病史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baPWV、BAI与脉象表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百会透刺前顶对1、2级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1、2级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剔除脱落病例21例,最终治疗组纳入49例,对照组纳入50例。对照组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百会透刺前顶穴治疗,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12周时监测24 h动态血压,计算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差、脉压指数、平滑指数,并进行降压疗效比较。结果第4、12周,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12周时各指标与4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周时与4周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12周时各指标组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降压总有效率比较,第4、1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百会透刺前顶治疗原发型高血压1、2级能显著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差、脉压指数,可持续、平稳、有效地降低24 h血压,降压疗效显著优于仅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中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对性。方法采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检测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状态,并对各项体检指标与动脉硬化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脉硬化组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的比例均高于非动脉硬化组(P<0.01或0.05)。男性组吸烟史、饮酒史比例和动脉硬化患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女性组(P<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和吸烟史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在早期预防和治疗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两组均行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结果制定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BM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心踝血管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7.28%低于对照组的21.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对其行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早预防、早控制,提升患者的身体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脂联素、瘦素、抵抗素水平对高血压前期及其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并探讨其水平与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初诊为高血压前期组受试者79例,其中肝火亢盛型20例、阴虚阳亢型18例、痰湿壅盛型22例、阴阳两虚型19例,同时纳入理想血压健康体检组受试者15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上述受试者空腹血清脂联素、瘦素、抵抗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高血压前期组空腹血清脂联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空腹血清瘦素、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痰湿壅盛型受试者脂联素水平低于其他3个证型(P0.05),瘦素、抵抗素水平高于其他3个证型(P0.05),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3个证型经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高血压前期组中,脂联素水平与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瘦素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抵抗素与上述指标无相关性。在对照组中瘦素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脂联素、抵抗素与上述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高血压前期组较理想血压组脂联素水平下降,并且瘦素、抵抗素水平升高,且与血压水平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说明脂肪组织可能参与了高血压前期的发生。2)痰湿壅盛型受试者脂联素水平低于其他3个证型,而瘦素、抵抗素水平高于其他3个证型,说明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可能影响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辨证分型,或可成为高血压前期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3)对脂肪组织内分泌功能的干预或可成为预防高血压前期发生乃至发展为临床高血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体质指数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干预组患者出院后由护士定期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遵医嘱用药、饮食习惯、运动方式、高血压知识宣传及心理辅导几方面,前6个月每周1次,后6个月2周1次,随访时间为12个月,并建立高血压患者护理随访记录档案。对照组不实施延续护理干预,2组患者均在1年后住院时检测血压及体质指数等指标。结果:1)与出院前比较,干预组患者入院后体质指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值(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体质指数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值(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体质指数和血压值(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续护理能增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程度并有效通过生活、运动、饮食及心理等方面的干预有效控制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钩芍降压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臂踝指数(ABI)的影响,探讨其抗高血压致颈动脉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钩芍降压颗粒治疗,2组疗程均为180d。比较2组治疗前后IMT、ABI及血压的变化。结果:2组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IMT、ABI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钩芍降压颗粒通过保护血管内膜发挥抗动脉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青年复发性脑梗死的致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3年中青年复发性脑梗死发生情况,分析病史、影像学资料以及检验结果以了解致病危险因素。分为两组,观察组115例为中青年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122例为中青年首次脑梗死患者。结果:两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吸烟、喝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吸烟、喝酒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青年复发性脑梗死致病危险因素较多,其中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吸烟、喝酒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及血压控制临界值。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接收的7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将同期78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对糖尿病肾病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可知,研究组24hUPQ、收缩压、患病时间及年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分析24hUPQ与其它指标,其与收缩压呈正相关(P=0.03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收缩压(P0.05);糖尿病肾病收缩压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1,135mmHg及80mmHg分别为收缩压及舒张压临界值。结论: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收缩压,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应合理控制血压,使其处于140/80mmHg以下,以避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回春医疗保健操对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影响。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将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不改变患者原来用药情况,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坚持回春医疗保健操的锻炼,6个月后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收缩压、脉压差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舒张压及心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收缩压、脉压差及心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血压控制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回春医疗保健操可以辅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效降压,特别是降低收缩压及脉压差,可以减慢心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搜风通络中药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和辛伐他汀片40mg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搜风通络方(龟板、僵蚕、地龙、黄芪、丹参、当归、桑椹、茶树根、石菖蒲、泽泻)治疗,疗程16周.对比分析临床疗效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降低,但治疗组的24h、日间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内、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MT、AASI及对照组IMT均显著改善,治疗组更为明显,组内、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可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组内、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搜风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降压效果及改善动脉硬化程度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分析体检人群中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对性。方法采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检测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状态,并对各项体检指标与动脉硬化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脉硬化组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的比例均高于非动脉硬化组(P〈0.01或0.05)。男性组吸烟史、饮酒史比例和动脉硬化患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女性组(P〈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和吸烟史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在早期预防和治疗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ICCVD)和精神分裂症(SP)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方法:选择ICCVD(包括TTA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脑动脉硬化症)和SP患者,对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刚性指数、血小板粘附率指标进行检测,并取正常组作对照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ICCVD各组和SP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高(P<0.01),红细胞刚性增高(P<0.05),SP血小板黏附率有明显增高(P<0.01)。结论:血流变处于高粘度状态是ICCVD的危险因素之一。SP患者血粘度增高,可能与机体处于应激素状态和神经体液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周围动脉弹性指数的临床变化特点.方法:我院于2006年8月~2008年8月对冠心病患者周围动脉弹性指数的变化特点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冠心病组C1、C2明显低于冠脉正常组(P〈0.05);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C1、C2明显低于血压正常的冠心病患者(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C2明显低于冠心病非糖尿病组患者(P〈0.05).冠心痛三支病变与单支病变者比较,C1、C2均显著减低(P〈0.05).随着冠心病患者脉压的增大,C1、C2均显著降低(P〈0.05).另外,C1与病变支数、脉压、收缩压、舒张压、性别、年龄及高血压病史相关,C2与病变支数、脉压、收缩压、年龄及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相关.结论:正由于动脉弹性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故而关注动脉弹性进展和改善,对监测冠心病患者病程及其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深圳市青年脑卒中的致病危险因素和住院成本.方法 回顾分析深圳市中医院近10年青年脑卒中病历,分析患者的病史、检验和影像学资料以了解致病危险因素、住院费用,并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危险因素,依据脑卒中分类分析患者住院费用.结果 纳入340例青年脑卒中患者为试验组,317例青年非脑卒中体检者为对照组,经χ^2检验,两组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吸烟、喝酒、熬夜、劳累、压力、动脉硬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病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吸烟、喝酒、熬夜、劳累、压力、动脉硬化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Mann-Whitney U检验,总体上中脏腑、脑出血患者比中经络、脑梗死的患者花费大,住院天数也长.结论 深圳青年脑卒中致病危险因素较多,其中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吸烟、喝酒、熬夜、劳累、压力、动脉硬化是独立危险因素.中脏腑、脑出血花费相应比中经络、脑梗死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a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患者的24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特点.方法 选取NAION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记录其24h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描绘其动态曲线并分类,分析血压晨峰情况.结果 19例NAION患者日间收缩压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昼夜的舒张压均高于正常组(P<0.01);血压变化曲线中有7例为非勺型,其余均为反勺型;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值>35mmHg者3例,≥10mmHg~<35mmHg者11例,≥0mmHg~<10mmHg者2例,<0mmHg者3例.结论 NAION患者的日间低收缩压、昼夜高舒张压、反勺型和非勺型血压曲线、低血压晨峰均可能为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何佳  张雅文  刘雯  朱忠帅 《新中医》2017,49(11):21-24
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同型半胱氨酸(Hcy)分级的重要性。方法:将255例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痰瘀互结证组147例与非痰瘀互结证组108例。并将痰瘀互结证组147例患者按Hcy由低到高分为A、B、C三组,检测纳入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尿酸(UA),体质量指数(BMI),24 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 DBP),脉压差,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痰瘀互结证组TC、LDL-C水平均高于非痰瘀互结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组TC、TG、24h SBP、脉压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C组TC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TG、24h SBP及脉压差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Hcy水平与TC、24h SBP、脉压差呈正相关,与TG并未表现出相关性。结论:高Hcy的H型高血压患者往往合并代谢综合征,以血脂代谢紊乱最为明显。应加强对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患者血脂水平的管理,注意LDL-C水平,及早做好二级预防,通过控制Hcy水平来预防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纠正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网膜素-1水平与血压、胰岛素抵抗和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选择肾性高血压患者83例(非斑块组35例,斑块组45例)作为患者组,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方法测定受检者血浆网膜素-1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使用超声诊断仪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血浆网膜素-1水平斑块组和非斑块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斑块组血浆网膜素-1水平显著低于非斑块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网膜素-1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高敏C反应蛋白、肌酐、视黄醇结合蛋白、颈动脉IMT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负相关(r=-0.355,-0.388,-0.125,-0.491,-0.166,-0.721和-0.539,P均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IMT、胰岛素抵抗指数、收缩压和低密度脂蛋白是网膜素-1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浆网膜素-1水平随血压升高而降低,胰岛素抵抗和颈动脉IMT与网膜素-1变化关系密切,低血浆网膜素-1导致肾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颈动脉IMT增厚,为防止肾性高血压及预防心血管危险因素找到有效药物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障碍危险因素,为防治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减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299例,糖尿病伴认知障碍患者147例为观察组,单纯糖尿病患者152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C肽水平、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最小颈动脉阻力指数(RI)、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C肽水平、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RI以及IMT可能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要加强对低水平C肽、动脉硬化以及高血压的检测和干预,通过认知功能障碍量表不定期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