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心肌纤维化发病机制和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姜秀春  姜秀丽  李树青 《医学综述》2006,12(15):931-933
心肌纤维化与临床许多疾病和病理过程有密切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心肌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239-243
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是心肌的一种自我修复和炎症反应过程,病理学表现为心肌组织中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细胞外基质代谢异常及过度沉积,胶原容积分数和胶原浓度异常增加,各类胶原比例失调并排列紊乱。心肌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心肌纤维化发生过程中有许多细胞和分子参与,调控机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心肌纤维化的发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多种细胞因子、气体信号分子、自噬、微小RNA等相关。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会造成心室重塑,导致心功能下降及代谢、传导障碍,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预防和逆转心肌纤维化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键。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旨在为预防及治疗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提供研究方向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正>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循环血压增高,据202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5%左右,虽然近年来我国对高血压患者的知晓、治疗及控制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预防和治疗的效果仍然较差。  相似文献   

4.
心肌纤维化是多种病理因素导致的心肌细胞及心肌细胞间质的改变,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病理表现,最终导致心脏功能衰竭而死亡。其发生发展的确切分子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心肌成纤维细胞功能异常、心肌细胞外基质成分失调、神经内分泌因子改变等有关。本文就心肌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5.
张妍  李苗  刘婧  雷瑗琳  张立 《河北医学》2021,27(6):1053-1056
近年来,高血压发病仍呈增长态势,根据《2019高血压防治指南》报道目前全中国高血压患者人数至少达到2亿,是引起全球心脏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心脏长期处于超压力负荷的环境中会导致左室心肌细胞过度增殖,胶原比例失衡且排列紊乱引发心肌纤维化,具有不可逆性,进一步发展会导致心力衰竭,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  相似文献   

6.
心肌纤维化--心力衰竭治疗的新靶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Zhang Y  Xu R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7):1155-115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充分证明,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患者中,神经-内分泌异常所致的左室重构是导致心功能减退和临床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左室重构的病理改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心肌细胞的肥大、坏死和凋亡,二是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心肌间质纤维化。以往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异常的预防和逆转,但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心肌纤维化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中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已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一个新靶标。  相似文献   

7.
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是心肌的一种自我修复过程。心肌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基础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相似,是心室重构难以逆转及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心肌纤维化发生机制复杂,除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多种细胞因子、气体信号分子等参与外,自噬、微RNA等亦对其发生、发展产生影响。心肌纤维化可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心肌纤维化严重损伤着人类的健康,体外心脏震波(CSWT)可导致多种生化作用,通过促进体内血管再生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促进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建立,抑制缺血组织氧化应激,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进程,并通过减少纤维细胞数量来影响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从而达到缓解心脏重塑的目的,大量的前期研究已报道,CSWT在治疗CAD患者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患者在接受震波治疗中、治疗结束后均未加重心绞痛症状,无心衰恶化、心肌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需开胸或介入手术,便于重复,患者易于接受,证实CSWT是一种无创、安全且操作简便、有效、重复较简便的缓解心肌纤维化新疗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综述了近年来现代医学对心肌纤维化调控因素的认识以及现代医学和中医药学防治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心肌纤维化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作用下的复杂过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肌纤维化是一种很有效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0.
安体舒通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和左室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安体舒通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和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42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血浆醛固酮的浓度;将观察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1例)和安体舒通组(21例),观察前及3个月时测定上述指标变化和应用心脏彩色超声测定左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Ⅲ型前胶原和醛固酮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安体舒通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Ⅲ型前胶原下降;与基线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下降和醛固酮升高,但与常规治疗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基线Ⅲ型前胶原与左室重量指数正相关.结论安体舒通能够抑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和改善心室重塑.Ⅲ型前胶原可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通过与靶蛋白mRNA3’端非编码区的不完全互补结合,抑制mRNA转录后的靶蛋白的表达或通过降解mRNA的方式调节特异基因表达。近来发现,miRNA与心房颤动有关,但具体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心房颤动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中心房肌纤维化被认为是心房颤动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研究发现,miRNA在心血管疾病心肌纤维化起重要作用.本文就miRNA与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的表达及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可能的发病机制.②方法 用腹主动脉结扎的方法进行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制作.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心衰1天组,心衰7天组,心衰14天组.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4组的左室心肌的分布及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用Masson染色法观察左室心肌的胶原沉积情况.③结果 在心力衰竭的不同阶段,大鼠的心室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明显增加(P<0.05);心衰后的各个阶段心肌的胶原沉积明显多于假手术组.④结论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参与了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托伐普坦(TLV)和达格列净(DAPA)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TLV-L组、TLV-H组、DAPA组和TLV-H+DAPA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给予腹腔注射阿霉素3 mg/kg,1次/周,6周造模,心脏彩超检查射血分数<60%提示心衰大鼠造模成功,随机分组后药物干预30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脏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心肌纤维化程度,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中TGF-β1、磷酸化Smad2(p-Smad2)及磷酸化Smad3(p-Smad3)的蛋白水平。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纤维化显著,细胞凋亡增加,TGF-β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Smad2和p-Smad3蛋白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TLV组、DAPA组及TLV-H+DAPA组心肌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心肌凋亡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Smad2和p-Smad3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 结论 TLV与DAPA单用及联合应用均可通过抑制TGF-β1/Smad2/3信号通路发挥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且联合用药的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胶原网络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9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4例)和卡维地洛组(25例),后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末端肽(P ⅢNP)、Ⅳ型前胶原末端肽(P ⅣNP)含量的变化,以及左室结构和舒缩功能参数的改变。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2组患者血清P ⅢNP、P ⅣNP含量明显降低,左室重量指数(LVMI)下降,舒缩功能改善(P<0.05或P<0.01),但以卡维地洛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血清P ⅢNP、P ⅣNP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与左室舒缩功能呈负相关,并与同期测定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CHF患者心肌胶原网络重构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在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能更好地减轻胶原网络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环状RNA是一类呈共价闭合结构的非编码RNA,其具有分布广泛、多样化、不易被核酸酶降解、稳定和高度保守等生物学特点.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研究表明,环状RNA可通过影响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肥大、心肌损伤和凋亡等病理机制来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心力衰竭新的生物标记物及治疗靶点.该文将从环状R...  相似文献   

16.
2014年2月,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爆发,短短几个月内蔓延至多国,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针对
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防治疫苗及药物。本文综述了埃博拉病毒的流行情况,生物学特性,可能的药物靶点以及研究中的疫苗和药
物,期望对埃博拉病毒的防治研究进展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缬沙坦联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缬沙坦与螺内酯联合应用能否增加心衰患者左室功能、搏出量和容积。【方法】4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与试验组(23例),分别接受1年缬沙坦联合安慰剂治疗和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治疗1年后,通过超声心动图的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来评价其心肌重塑情况,检测指标包括收缩速度峰值、基础收缩紧张度、集中反向散射周期变异。【结果】经过1年的随访,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减少(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减少(P〈0.05),左室质量指数(LVMI)减低(P〈0.05)。试验组TDI测定收缩速度峰值(Sm),基础收缩紧张度,集中反向散射周期变异(CVIB)增加,充盈压明显减少(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逆转心肌重塑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48-51
目的 探讨伊伐布雷定联合左西孟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心肌纤维化进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 年2 月~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84 例CHF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 例。对照组予以左西孟旦治疗,观察组加用伊伐布雷定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心肌纤维化指标、心率、6 min 步行(6 MWT)距离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用药前,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心肌纤维化指标、心率及6MWT 距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NT-proBNP、cTnT 及MMP-9 水平分别为(213.36±23.47)ng/L、(61.24±7.83)pg/mL、(209.25±14.71)pg/mL,低于对照组的(259.94±29.75)ng/L、(73.01±8.52)pg/mL、(234.18±15.4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CTGF、LN 及HA 水平分别为(1.01±0.13)ng/mL、(105.33±9.87)ng/mL、(91.52±8.96)ng/mL,低于对照组的(1.22±0.16)ng/mL、(118.64±10.14)ng/mL、(102.48±9.7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心率为(65.18±7.69)次/min,低于对照组的(70.87±8.15)次/min,6 MWT 距离为(594.36±49.74)m,长于对照组的(551.58±46.32)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伐布雷定联合左西孟旦可降低CHF 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延缓心肌纤维化进展,并稳定心率水平,增强运动耐量,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联合奥美沙坦长期应用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对左室重构及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62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卡维地洛和奥美沙坦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测定其血浆中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浆醛固酮(ALD)、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变化;随访2年,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各组患者在用药前后心室重构的逆转、心脏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经过2年的治疗后,患者体内PRA、AngⅡ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LVESD下降和LVEF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奥美沙坦可以降低体内激素水平,并对左室重构及左室功能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