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系统论与还原论统一的最佳形式。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概念、矛盾根源从方法论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中西医理论范式之间既存在着难以通约的一面,也存在着部分可结合之处。认为中西医结合存在历史必然性。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系统生物学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我国结合医学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针对从事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医疗工作者对结合医学的态度、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对结合医学的态度和对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医生的看法、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情况、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发展状况以及中西医结合医院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一次全国性问卷调查.对6595位中医和中西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参与者认为最好的医学科研方法应该是用现代医学研究方法或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医.超过71.2%的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是“先验综合判断”?是“医学乌托邦”?面对目前中西医结合研究进退维谷的现状,从中西医理论范式之间的难以通约性、可通约性,中西医结合概念、中西医结合存在客观历史必然性、又是包含不同层次目标的长期历史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肾脏病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尤其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肾脏病方面显示了较大的优势,特别是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取得了更为有效的临床疗效,已引起中西医界的关注.但是,肾脏病中西医结合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肾脏病中医辨证分型统一问题、肾脏病中医证候客观化问题、肾脏病中医治疗方案标准化问题,以及中药的肾毒性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医药的发展,成为了肾脏病中西医结合学术走出国门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观念也随之转变成社会一心理一生理的整体护理。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是中医辨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的有机结合,是在西医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西医辨病提出护理问题,并对护理问题进行辨证分型,制定出护理计划,再组织实施和进行效果评价,并实行表格化管理。实施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融合了中医、西医的优点,以适应当前的护理模式,满足人们身心健康的需求,从而突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中西医结合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现状,对当前中西医结合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应把中医研究科学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并与西医从理论到临床找到真正的结合点为方向,使二者理论精髓真正融合,结构和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门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新兴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使命——我看中西医结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所走过的中西医结合之路的回顾,认为中西医结合,首先要认真学好中医和西医的基本理论,然后可经由中药西药混用、中药西用及按中医辨证、据现代药理选用药物加减这一低层次阶段,再进入到较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乃至于探索理论上的结合。强调中西医结合研究无论对中医还是对西医,无论对临床研究或理论研究,以及对医学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王占荣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90-2091
目前对中西医结合应以什么模式研究存在着很多分歧,得到公认疗效的研究成果不多,这样的“无政府状态”不但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也使广大中医分散了精力导致中医临床水平降低,所以寻求一种最可行的研究模式比中西医结合研究本身更重要。通过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以下以AP代替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认识过程及中西医结合在治疗AP和对揭示AP发病机制的贡献的分析,总结出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可行模式——“一病中西医两治”。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研究糖尿病肾病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守杰  倪青 《河南中医》1999,19(5):10-11
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DN的发病率国外报告高达45%,国内报告为0-9~20%。我国中西医结合研究DN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今从中西医理论的特点及思维模式的差异出发,就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DN存在差异及对策探讨如下。1 中西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差异中医、西医两种医学模式其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医重视宏观、抽象地认识疾病;西医则强调逻辑思维,重视微观、具体地认识疾病。1-1 诊断概念上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0.
病证结合模式为中医临床的重要诊疗模式,陈可冀院士不仅在应用病证结合方法治疗心血管病、老年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对于如何开展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病证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最佳切入点之一,“病”与“证”在研究中的碰撞,不仅为进一步优化疾病辨识方法、提高临床疗效奠定了基础,对中西两种医学的互补融合、乃至新医学体系的创建也具有重要意义。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涉及范围广泛,包括疾病证候分布特点研究、疾病证候演变规律研究、疾病证候客观化研究、疾病证候分类及诊断标准研究、病证结合干预性治疗研究等,陈可冀院士认为,病证结合临床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凸显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色,以提高疗效、应用推广为目标,力争所研究的治疗方案或中药制剂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界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西医结合医学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自主创新研究,在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其基础理论体系尚未能打破中医、西医各自的局限性,因而不能更有效地指导实验和临床的实际工作。针对当前的现状,应加强中西医结合体系及人才建设、重视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及相关的基础研究,同时应努力创建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以期进一步做好中西医结合工作。  相似文献   

12.
探讨近代中西医汇通及其对当代中医学发展的影响。从明代万历年的西医传入到1949年的中西医结合,300余年的中西医汇通史经历了启蒙、创立到鼎盛发展的3个历史时期。近代中西医的碰撞、沟通,使得具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传统中医开始了第一次对自身生存命运的思考,汇通派的"实验中医观"、"以西补中观"和"新中医观"等思想主导了近代中医的变革与发展。认为现代医学的发展面临着危机,迫切需要中西医合力;现代中医只有与西医和其他学科加强深入汇通,加快发展步伐,才能适应世界医学重新调整医学目的和改变医学模式的需要。同时,在现代的中西医汇通中,坚持中医的思维方式,推进中医特色的科学研究,提高汇通人才的传统文化素养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近三十年来,我团队致力于结直肠癌研究,初步建立防治保康中西并重模式,并付诸实践。应用中医之道:从建立多学科肿瘤治疗团队向建立多学科肿瘤康复团队的转变;用中医理论指导下生活方式的改变,以推进肠镜检查为结局,最终找出高危人群进行二级预防为目标;应用中医之术:以健脾补肾解毒为大法的结直肠癌全程治疗策略和多学科合作模式,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全程康复治疗,为单病种中西并重防治保康做出示范。借助于北京市中医肿瘤防治办公室和大数据创新实验室进行实践,在预防上积极探索以慢病管理APP为抓手,乡村干部、镇卫生院、区中医院为三级联动的结直肠癌中西医并重预防模式并向其他慢病扩展。在治疗方面,与北京肿瘤医院合作,在结直肠癌中西并重全程管理治疗模式中取得进展。在我院开展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多学科门诊模式标志着我国肿瘤康复事业前进了一大步。而在大数据分析上:团队对北京市三甲中西医医院住院病历的探讨,则能够从侧面看到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系列组稿将从多方面展现上述命题。  相似文献   

14.
中西药合用是临床常用的干预策略和治疗手段,是在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相互取长补短的原则下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如何真正将中医、西医两种医学进行结合,如何保证中药、西药叠加使用的效果是增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极待解决的热点课题。目前的中西药联合模式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如不良反应多,干预人群不明确,配伍不合理,机理不清楚,临床与基础研究脱节,同时仍缺乏高质量循证证据。鉴于目前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局限性和评价中药作用模式的探索,我们提出COMTSM模式作为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规范化研究方法,即结合(C: Combine)门诊数据挖掘(O: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tpatient cases)、Meta分析(M: Meta-analysis)、随机对照试验(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精准人群分析(S: Stratified analysis of clinical research)、机理机制研究(M: Mechanism research)。在COMTSM模式下研究津力达颗粒治疗糖尿病。中药津力达颗粒(JLD)在应用降糖西药基础上,可发挥出进一步的降糖、改善胰岛β细胞等作用,用高质量的循证证据表明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下中药有明显的增效作用。COMTSM模式评价中药作用成果显著,COMTSM模式主要用于中药的规范化研究,以获得高质量的循证证据,为其它中西药联合应用提供了规范化研究方法,也提出了新的适合中药应用的研究模式,为未来更多的中医药在COMTSM模式下研究提供了方向的引导,发挥中药防治疾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中医和西医信息资源集成整合的难题,本文在研究分布式相关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基于SOA架构的Web 服务技术,将相同疾病的中西医治疗方案相关联,提出了基于分布式技术的中西医信息资源整合模型,并进行了深入分析设计,解决了专业中医或西医医生较难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案的难题,实现了中西医信息资源的集成性、重用性和扩展性,为现代医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2例25岁~35岁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西药和中西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肺结核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肺结核有良效.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西医结合现状是认识存在误区,缺少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今后的发展要正确理解中西医结合内涵;建立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用现代科学理论来完善中医理论;注重病证结合,宏观与微观并进,丰富辨证论治内容;引入循证医学,提高中医科研、临床水平;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  相似文献   

18.
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存质量,增加疾病负担。心脑之间的相互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心脑同治”是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探究二者的关系及中医药治疗现状对建立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该文通过对“心脑同治”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溯源,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异病同源,心脑以血为基、神明相统;并阐述了心脑同治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心脑血管疾病致病因素相同、共患疾病夹杂,而神经体液反射失调、内分泌及免疫调节紊乱等可影响彼此功能。同时探讨了心脑同治中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干预效应,发现此类中药能够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的调控起到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结合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对中医药心脑同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实践策略做出思考与展望,从关注重点人群、聚焦优势病种、发挥中医药价值、科学阐释心脑同治的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转化应用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中国特有的医学模式,现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医疗保健力量。回顾中西医结合六十年,在临床、科研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为国家医疗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本文总结既往中西医结合发展经验与不足,认为要防止中医西化,坚持中西医结合,加速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其历史悠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生产及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的经验总结。目前,西医院校开办中医教育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西医院校办中医教育,与独立的中医院校办中医教育具有不同特点,可从经典传承、中西整合、双重导师、科学创新4个方面进行探索及实施,以期为西医院校开办中医教育提供更为多元的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