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116例随机分两组。普通疗法组常规进行基础治疗,针灸疗法组在普通疗法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治疗总有效率;施行治疗前和施行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的差异。结果:针灸疗法组患者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普通疗法组,P0.05施行治疗后针灸疗法组肢体运动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情况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7):137-139
目的探讨栝楼桂枝汤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疗效、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5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给予栝楼桂枝汤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65/75)高于对照组(72.00%,54/7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MS-RC、WSCT和FMA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治疗组组患者WMS-RC、WSCT和FMA评分比对照组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栝楼桂枝汤可提高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同时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艾灸结合巨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改善患者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同时给予艾灸结合巨刺法治疗,可显著改善偏瘫下肢痉挛状态,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7,(12):1641-1642
目的:观察柔筋胶囊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柔筋胶囊组和盐酸乙哌立松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基础治疗,此外柔筋胶囊组加用柔筋胶囊4粒,3次/d,盐酸乙哌立松组加用盐酸乙哌立松片50mg,3次/d,两组均连续干预4周。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偏瘫侧肌力、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偏瘫侧肌力、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偏瘫侧肌力、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柔筋胶囊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力、能显著降低偏瘫肢体的痉挛程度,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朱卫士 《光明中医》2016,(21):3177-3178
目的探讨现代温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现代温针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单纯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痉挛状态,同时通过简化Fugl-Meyer评价法评估肢体运动功能水平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肢体痉挛状态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比较时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现代温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水平,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的一类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高,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痉挛性偏瘫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肌张力异常升高,若治疗不及时会引起痉挛性抽搐、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2]。肌痉挛的产生一般认为是由于脑内支配运动的神经中枢受损,对运动神经元的调控减弱,使肢体肌群协调失衡,导致肌张力增高[3]。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针灸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缓解痉挛,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本文就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断为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温针灸治疗)和对照组(接受电针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肢和下肢Fugl-meyer评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上肢和下肢Fugl-meyer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上肢和下肢Fugl-meyer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温针灸能够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毫火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来龙川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36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毫火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患者日常生活Barthel评分以及根据Ashworth量表评价患者关节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以及患者日常生活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根据Ashworth量表评价患者关节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相较常规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7,(8):997-99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理疗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理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于肩髃、肩贞、肩井、天宗、曲池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疗程为1月。比较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并比较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肢体麻木、感觉障碍、脉络瘀血、舌质紫暗这4项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理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上肢运动功能,促进肢体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活络丸联合中医铜砭刮痧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及改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共60例,均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收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抽选的方式,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临床方式搭配大活络丸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铜砭刮痧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症状改善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明显更佳,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大活络丸联合中医铜砭刮痧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应用当中,患者的症状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且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更佳,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表里两经推拿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给予表里两经推拿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里两经推拿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痉挛状态具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体针治疗,观察组给予头针结合体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83.33%(2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确切,可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解除肢体偏瘫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麦粒灸任督脉腧穴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A、B、C、D组,A组健侧针刺,B组健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C组患侧针刺,D组患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比较各组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四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B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麦粒灸配合巨刺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循经往返针灸联合反射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研究病例为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反射抑制模式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反射抑制模式治疗基础上配合循经往返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Ashworth、Fugl-Meyer、Barthel指数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1.76%;治疗后观察组Ash-worth得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Barthel指数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循经往返灸结合反射抑制模式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关节痉挛情况,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康复训练联合巨刺带针运动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诊治的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资料,其中行康复训练医治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康复训练联合巨刺带针运动医治的5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分、FMA与MBI评分。结果:医治前两组Fugl-meyer评分、FMA与MBI评分比对(P0.05);医治后研究组上肢及下肢Fugl-meyer评分(24.52±3.39)分、(29.69±6.58)分,较对照组高;FMA与MBI评分(67.48±9.39)分、(70.23±9.22)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行康复训练联合巨刺带针运动医治可提高运动功能与自理能力,改善痉挛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基于神经解剖学温针灸与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应用穴位贴敷治疗,研究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基于神经解剖学温针灸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记录2组治疗前后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和CS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研究组降低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均0.05),且研究组升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基于神经解剖学温针灸与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芮康乐 《新中医》2020,52(7):123-125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运动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评估对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1.5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Ashworth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下肢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Fugl-Meyer(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上升,且观察组上、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上升,且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检索法,对最近十年来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旨在讨论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进展,总结中医药在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方法及经验。中医药在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治疗上进展较为迅速,发展前景较为可观,然而尚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每年发病率为120~180/10万,患病率400~700/10万~([1])。约70%的脑卒中后存活患者存在运动功能受限,尤其是痉挛性偏瘫严重影响康复预后,是脑卒中患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历代很多医家都有中医推拿治疗脑卒中的记载~([2])。现代临床研究也验证了推拿可以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3-4])。1中医推拿治疗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给予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痉挛状态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两组患者CS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缓解患者上肢和下肢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CSS评分,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