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与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uang Z  Huang F  Yan HX  Min Y  Gao Y  Tan BD  Qu F 《中国针灸》2010,30(12):969-973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康复训练与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97例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2例)、电刺激组(35例)和康复组(30例)。康复组给予常规治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及康复训练),针刺组给予常规治疗配合针刺治疗,穴取风池、扶突、额三针等;电刺激组给予常规治疗配合电刺激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咯痰功能计分及吞咽功能透视检查进行吞咽功能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6.9%(31/32),电刺激组为94.3%(33/35),均优于康复组的66.7%(20/30)(P0.01)。治疗后各组吞咽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电刺激组均优于康复组(均P0.05)。结论:针刺和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比单纯的康复训练疗效更好,针刺与电刺激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吞咽障碍采取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100例,入院时间为2016年6月-2018年6月,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予以吞咽训练治疗)与观察组(50例,予以低频电刺激吞咽治疗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要高(P 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饮水试验评分及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 0.05)。结论:吞咽障碍采取低频电刺激吞咽治疗联合吞咽训练治疗,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吞咽训练对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3例给予吞咽训练,包括温度刺激、吞咽器官基础训练和进食训练;治疗组31例进行针刺治疗和吞咽训练。1d1次,每周6次,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采用饮水实验、临床疗效评价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2组治疗后饮水试验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吞咽训练对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仅接受针刺治疗;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饮水试验结果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针刺能更好地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摄食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吞咽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急性期吞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吞咽训练+针刺治疗)、吞咽训练组和针刺组各20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三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前显著改善(P0.01),其中治疗组显著优于吞咽训练组和针刺组(P0.05),吞咽训练组与针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训练联合针刺能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后患者的吞咽障碍,优于单纯针刺和吞咽训练,且吞咽训练与针刺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7.
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吞咽训练和单纯吞咽训练组,针刺取穴以项针为主,吞咽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结果:针刺吞咽训练组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组(P<0.05).结论:吞咽障碍患者经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0例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观察两组吞咽障碍改善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脑血流动力学、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摄食-吞咽功能治疗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和咽动态透视录像造影检查(VFSS)评分显著提高(P0.05),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双侧大脑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m)、最大峰值流速(Vs)显著提高(P0.05),血管阻力指数(RI)显著降低(P0.05),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显著提高(P0.05),以上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治疗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摄食-吞咽功能,降低其营养不良风险,促进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善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SSA)、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洼田饮水分级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吞咽训练和吞咽电刺激。观察组加用颈项结合深层次针刺治疗,对照组加用常规针刺法。结果:吞咽功能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7.32,P0.01),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6,P0.05)。结论:综合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吞咽训练组和单纯吞咽训练组,针刺取风池、风府、完骨、翳明、廉泉等穴,吞咽训练包括间接训练和直接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吞咽训练对照治疗.结果:根据床边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价:治疗组治愈率42.8%,有效率51.4%,总有效率94.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视频荧光吞咽造影(VFG)评价,治疗组治愈率37.1%,有效率51.4%,总有效率88.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头针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头针及吞咽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吞咽训练的治疗方案。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为观察指标,进行每组治疗前、后疗效观察,及治疗后各组间疗效比较的观察。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治疗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饮水实验吞咽功能评定,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评分均较治前改善(P0.01),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头针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头电针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电针治疗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电针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均予常规吞咽康复、吞咽电刺激、多感官功能刺激治疗,观察组则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呼吸功能训练,治疗4周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SA)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SA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和呼吸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观察组40例用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伴发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吞咽训练组和单纯针灸组,针刺以项针为主,辨证配穴,吞咽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结果:针刺配合吞咽训练组疗效优于单纯针灸组(P<0.005)。结论: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明显提高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项针联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脑外伤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外伤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均给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项针组给予项针治疗,电刺激组给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联合组给予项针加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均治疗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分别应用洼田饮水试验、才藤7级评价法评估吞咽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后2个月均优于治疗后1个月(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吞咽功能均明显优于项针组和电刺激组(P均0.05),而项针组和电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项针、Vitalstim电刺激及吞咽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脑外伤后吞咽障碍效果优于项针加吞咽训练或Vitalstim电刺激加吞咽训练,临床中应采用综合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4例予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及咽喉部表面肌电图(s EMG)最大波幅变化情况。吞咽功能采用藤岛一郎吞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生活质量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进行评价,咽喉部s EMG采用美国Nicolet公司Viking Ques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进行采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藤岛一郎吞咽评分、SWAL-QOL评分及s EMG最大波幅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增加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增加咽喉部肌肉活动度,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摄食训练治疗中风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对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94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摄食训练法,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吞咽困难分级评分参数(P0.01),升高SWAL-QOL评分参数(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摄食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舌三针配合VOCASTIM电刺激治疗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80例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VOCASTIM电刺激和吞咽训练,治疗组加用舌三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障碍评价标准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效果和吞咽障碍效果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VOCASTIM电刺激有助于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的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