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病因、发病相关因素、治疗。方法:统计分析我院近3年来年来收治的195例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依赖程度、年龄、性别、卒中部位的关系;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病因、治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我院近3年来195例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为45.1%;抑郁症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常生活依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男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为32%,女性为58.9%,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60岁脑卒中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为56.4%,〈60岁表发生率为30.6%,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除5例蛛网膜下出血病例外,基底节区卒中抑郁症发生率为57.5%,脑叶卒中抑郁症发生率为20.7%,小脑/脑干卒中抑郁症发生率为16.1%,3者发生率经X^2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左侧大脑半球卒中抑郁症发生率为46.6%,右侧大脑半球卒中抑郁症的发病卒为43.7%,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应用百优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良好。结论:通过我院195例脑卒中患者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亦不少见,特别是病情严重的基底节部位的60岁以上的女患发生率更高,应用百优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情志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后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情志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两个量表相关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情志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各时间段TESS副反应量表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患者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相互关系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20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集一般资料、中医体质、中医证候类型、血清Hcy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把患者分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组与非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组。对首发脑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中医体质、中医证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抑郁程度的患者血Hcy水平方差分析。结果: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气郁质、痰湿质与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相关性,风火上扰证与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气郁质、痰湿质、风火上扰证密切相关,抑郁程度越重,血Hcy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5.
初发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220例初发脑卒中住院患者,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评定其抑郁程度,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二者相关性,同时分析卒中部位及病程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结论: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与抑郁症的轻重程度成正相关,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卒中部位位置无关,左利手患者右半球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于左半球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期照护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率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接受中期照护,对照组患者不予中期照护,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2月、3月及6月进行汉密尔顿量表(HAMD)评估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MMSE)量表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MME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入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时试验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入组后2个月、3个月、6个月时试验组MMSE评分较入组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期照护能够减少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脑梗死分型与脑卒中后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硬死患者86例开展研究。86例患者中包括3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48例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分型,其中22例后循环梗死、23例前循环梗死、41例腔隙性梗死,采用抑郁量表、认知功能量表分析以上三种脑硬死患者中脑卒中后抑郁情况与认知功能评分,同时对比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与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结果: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对比:前循环梗死高于后循环梗死与腔隙性梗死(P 0.05);后循环梗死与腔隙性梗死在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中比较差异不明显(P 0.05)。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前循环梗死低于后循环梗死与腔隙性梗死(P 0.05);后循环梗死与腔隙性梗死在认知功能评分中比较差异不明显(P 0.05)。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对比,三种脑梗死患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P 0.05)。结论:通过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分型,发现前循环梗死出现脑卒中后抑郁症状较高,且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较后循环梗死与腔隙性梗死患者明显。由此可知,脑梗死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会相互影响、相互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情绪护理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运用。方法:选择老年缺血性卒中后遗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内科护理常规,研究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还实施情绪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抑郁自我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情绪护理,能有效降低抑郁、焦虑程度,提高患者心理应激反应能力,对降低疾病复发率及提高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77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降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则加用针刺、温和灸治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然后再将观察组基本痊愈、显效患者定义为A组,有效、无效患者定义为B组。结果:①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失语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失语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失语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后遗症期、脑卒中次数是影响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是其非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确切,其疗效受病程、脑卒中次数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 (PSD)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量表(HAMD)对 16 9例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进行评定 ,分析病灶部位与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PSD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初发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生率为 5 1% ,发生高峰为 6 0d~ 6个月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 ,PSD发生率高 (P <0 .0 5 )。抑郁程度与病灶部位明显相关。HAMD中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PSD患者明显高于老年期抑郁症患者 (P <0 .0 1) ,而认知障碍、绝望、睡眠因子评分则明显低于老年期抑郁症患者 (P <0 .0 1)。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 ,临床特征与躯体功能、神经受损部位、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安全与疗效。方法 73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帕罗西汀西药对照组,疗程4周。于治疗后第1、2、4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显愈率(65.7%、57.9%)比较,差异未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末,两组HAMD评分组间比较,中药治疗组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末,两组HAMD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HAMD评分分别与各自治疗前组内比较,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对副反应的干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起效快、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其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拟方解郁安神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治疗,治疗组给予自拟方解郁安神汤治疗。治疗2月后,采用Hamilition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Spitzer生存质量指数量表(QLI)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抑郁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解郁安神汤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情志顺势心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情志顺势心理干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测评并对比分析。结果:情志顺势心理干预后,HAMD评分干预组(15.46±2.78)明显低于对照组(19.70±2.99),SF-36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较,两种评价结果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志顺势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卒中患者发生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药抗抑郁治疗对缺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入选老年卒中患者377例,根据其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情况分为非抑郁障碍组(116例)和抑郁障碍组(261例),分析和研究其发生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然后将抑郁障碍组2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5例)和对照组(126例)。分别给予中医药抗抑郁治疗加卒中治疗和单纯卒中治疗4周,观察其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睡眠障碍量表(SDR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的变化。结果脑出血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79.78%(71/89),明显高于脑梗死患者的65.97%(190/288,P0.05);发生在小脑、脑干、大脑半球(额叶)部位的卒中患者比其他部位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抑郁障碍(P0.05);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较易发生抑郁障碍。经4周治疗,治疗组的HAMD17、HAMA、SDRS、NDS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NDS(19.1±16.3)较治疗前(31.3±14.8)显著下降,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P0.05)。结论卒中的性质、部位、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抑郁障碍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中医药能显著改善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卒中患者的抑郁障碍有利于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刘亦兰 《中医药导报》2010,16(7):126-12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对94例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综合的心理干预,连续治疗3个月,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定,ADL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肢体恢复功能状况.在研究干预前、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进行HAMD、ADL评分.结果:治疗后心理干预组HAMD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促进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与躯体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中选取8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案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40)应用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n=40)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消除其抑郁情绪,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蒙古族与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为防治蒙古族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我院2012年6月~2013年9月住院的282例(蒙古族108例,汉族17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资料和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蒙古族缺血性卒中患者胆固醇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例明显高于汉族患者(P0.05),蒙古族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饮酒(25.9%对12.6%,P0.05)高于汉族患者。结论:蒙古族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可能更多与饮酒和高血脂有关。  相似文献   

18.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目的:探讨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有效方法.方法:随机将256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分为口服西药对照组(76例)和醒脑开窍针法针刺组(18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血浆中相关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为指标探讨治疗机制.结果:针刺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种抑郁量表相关指标均得到改善,血液中相关单胺类递质含量提高,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可以通过改善疾病相关因素来治疗卒中后抑郁症.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卒中后抑郁(PSD)是与脑卒中事件相关的、临床表现抑郁心境的情感障碍性疾病,是脑血管病后常见的心理障碍,对其及时诊治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笔者对80例脑卒中后患者伴发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不良结局及护理对策研究和意义。方法:于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辉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其中包含临床资料、发病时间、一般人口学资料等方面内容。结果:结果表明,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单因素性别、严重程度、疾病类型、就诊方式、年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性别、严重程度、疾病类型、就诊方式、年龄均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的多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h就诊组患者存活率、复发率与≥6 h就诊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就诊组患者再次入院率4.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显著下降,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BI)评分与Fugl-Meyer平衡功能力表(FM-B)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程度、疾病类型、就诊方式、年龄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的因素。临床应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并及时治疗,改善不良结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