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经穴关系的层面来分类选穴的方法。先概述最基础的选穴方法,即所谓识穴知经,有经有穴,再阐述有经无穴、有穴无经的临床应用与理论概述,指出针灸选穴的方法虽然多样,在经穴取舍方面不论是"舍经求穴"还是"舍穴求经",其实万变不离其宗,终究都要回归经穴互参,有经有穴。  相似文献   

2.
生物全息针刺疗法治疗肩周炎44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物全息针刺疗法是根据全息生物学的原理,在人体各节肢侧的相应穴位上进行针刺的一种治疗方法。根据生物全息律,各节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人体缩影,其穴位分布规律是,各节肢的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为头穴,两者连线中点是胃穴,胃穴与头穴连线的中点是肺心穴,肺心穴与头穴连线分为3等分,从头端算起中间两点依次为颈穴和上肢穴,肺心穴与胃穴连线中点是肝穴,胃穴与足穴连线分为6等分,从胃穴端算起的5个分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笔者临床运用这一疗法,结合经络、经筋的循行规律,在肩穴(颈穴与上肢穴之间)进行针刺治疗肩关…  相似文献   

3.
总结王富春教授临床选穴经验,他首次凝练出"主症选主穴,辨证选配穴,随症加减穴,善用效验穴"的临证选穴要诀。"主症选主穴"是抓住疾病的主要症状选穴;"辨证选配穴"是辨别疾病的证型选穴;"随症加减穴"是根据疾病的变化选穴;"善用效验穴"是熟练掌握腧穴作用的选穴。此要诀为王富春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高度概括,行之有效地指导着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4.
定喘穴属于经外奇穴,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屡获良效。中国古代医籍无定喘穴穴名,现代中医药教材中虽然有定位、功效、主治,但是出处不详。为进一步推广定喘穴的临床应用,该文对定喘穴穴名、定位的源流进行考证,以便为临床正确选用该穴提供一定借鉴。结果显示定喘穴经历了从"阿是穴"到"新穴",再到"经外奇穴"的发展历程。定喘穴发展到与当今国标相同的穴名、定位,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即穴名相似、定位不同,穴名相似、定位相近,穴名相同、定位不同,穴名相同、定位相同。  相似文献   

5.
李春 《中医药学报》2001,29(6):42-43
生物全息诊疗法是一种新的中医诊疗方法。这种疗法简便易学 ,疗效高。其中尤以第二掌骨侧诊疗法更显示出极大的生命力。它疗效显著 ,容易记忆 ,便于推广。笔者以此法治疗几种病症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第二掌骨侧诊疗法  在我们的第二掌骨侧分布着一些新的穴位群。第二掌骨骨节的近心端是足穴 ,远心端是头穴。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为胃穴。胃穴与头穴连线的中点为肺心穴。肺心穴与头穴连线分为三等份 ,从头穴端算起的中间两个分点依次是颈穴和上肢穴。肺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为肝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六等份 ,从胃端算起的五个分点…  相似文献   

6.
分析三阴交、悬钟的经穴效应以及相对穴三阴交-悬钟的内在关系,探讨相对穴与经穴效应的关系。发现三阴交、悬钟均具有经穴效应的表现,且二者在经穴效应特性(循经特异性、经穴特异性)、经穴关系(解剖位置、经脉脏腑关系、功效主治)方面联系紧密。表明相对穴三阴交-悬钟在经穴效应方面相关,相对穴通过内在经穴效应特性和经穴关系与经穴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631-2633
目的:文章从经穴效应角度探讨相对穴三阴交-悬钟的内在关系,尝试建立相对穴与经穴效应的关系,以丰富和发展相对穴理论。方法:通过对相对穴三阴交-悬钟和经穴效应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相对穴三阴交-悬钟的内在经穴效应关系。结果:相对穴三阴交-悬钟在循经特异性、部位特异性、脏腑特异性、病证特异性及神经节段特异性等方面具有内在的经穴效应关系。结论:相对穴三阴交-悬钟具有经穴效应关系,进一步提示相对穴与经穴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8.
特定穴是指全身俞穴中部份具有特殊作用的俞穴。历代针灸医家十分重视特定穴,并为临床所常用。特定穴包括“五输穴”、“俞、募穴”、“原、络穴”、“八会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交会穴”等。特定穴的主治作用与一般俞穴比较,具有相对特异性。它们在十四经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是十四经穴中的重点穴、代表穴、特效穴、常用穴。本文就特定穴的使用方法作以下介绍。(一)取穴原则根据各条经脉和特定穴主治要点,在辨证  相似文献   

9.
傅南琳 《中国针灸》2007,27(3):213-216
本文从经穴与奇穴、固定穴与非固定穴、穴点与穴区、穴区与非穴区4个方面阐述孔昭遐教授对腧穴的看法。腧穴是气血输注体表的部位,无论是经穴、固定穴,还是奇穴、非固定穴,都有其特异的作用,因此要重视选穴与配穴。由于腧穴所在的部位不同,穴区的大小、治疗作用也不相同,并决定了针刺操作手法各异。针、灸是两种疗法,分别有各自的适应证,应该受到一样的重视。针灸是重要的治疗技术,属外治疗法,根据疾病所需,可单用,或与药物并用。  相似文献   

10.
薛德志 《中医药导报》2019,25(2):117-118
结合《医学入门》《针灸甲乙经》《医宗金鉴》《针灸大成》中经典原文,分析水分穴、阴陵泉穴、足临泣穴、水沟穴、前顶穴、偏历穴以及通肾穴、通胃穴、通背穴等董氏奇穴的功效,总结针灸利尿祛湿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刺颈椎病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学余  余绍清 《中医药导报》2006,12(10):53-54,56
目的:对比针刺颈椎病穴与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颈椎病穴组应用针刺疗法,以颈椎穴为主穴,与针刺颈夹脊穴治疗作对照;每组各40例。结果:针刺颈椎病穴组痊愈18例,总有效率95%,针刺颈夹脊穴组分别为6例、72.5%;且止痛效果针刺颈椎病穴组更好。结论:针刺颈椎病穴治疗颈椎病疗效及对疼痛的改善优于针刺颈夹脊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施灸赫依三穴对失眠模型大鼠脑干γ-氨基丁酸转运体(GAT-1)功能表达的影响及二三穴组穴配伍后的影响,探究灸疗在失眠治疗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及组穴配伍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10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安定组、顶会穴组、赫依穴组、黑白际穴组、顶会穴与赫依穴组、顶会穴与黑白际穴组、赫依穴与黑白际穴组、三穴组,每组10只。正常组常规喂养,其余9组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混悬液(1mL/100g),连续注射2天制造大鼠失眠模型。成功造模后进行干预:模型组每天抓取固定1次,常规喂养;安定组灌胃地西泮(安定)注射液(0.92mg/kg),每日1次,连续灌胃7天;顶会穴组施灸顶会穴,赫依穴组施灸赫依穴,黑白际穴组施灸黑白际穴,顶会穴与赫依穴组同时施灸顶会与赫依穴,顶会穴与黑白际穴组同时施灸顶会与黑白际穴,赫依穴与黑白际穴组同时施灸赫依穴与黑白际穴,三穴组同时施灸顶会穴,赫依穴与黑白际穴每日施灸1次,每次5min,连续施灸7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大鼠脑干组织细胞中GAT-1的含量。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脑干GAT-1含量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与模型组相比,安定组及各治疗组GAT-1含量更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施灸赫依三穴对睡眠紊乱模型大鼠具有镇静催眠作用;(2)赫依三穴在单穴治疗和组穴配伍后的治疗中对PCR法检测的GAT-1的表达有着共同的降低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经外奇穴概念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发现元、明、清古医籍中所用"奇穴""经外奇穴""漏经穴""经外穴""别穴"等名词术语,实际表达了"经穴之外奇效之穴"和"经穴之外腧穴"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应以"经外奇穴"为规范术语,以"奇穴"为简称;后者则应以"经外穴"为规范术语,以"漏经穴""别穴"为别名。现代针灸学教材由于没能澄清这两种不同的概念,特别是对"经外奇穴"之"经外"的误读,在"经外奇穴""经外穴"的定义上不能形成共识,因而在规范术语的厘定上一直徘徊不定,从早期的"经外奇穴"到中期的"奇穴""经外穴",近期又回到"经外奇穴"。教材中这些术语的混淆又直接影响了针灸术语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相关术语的厘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2016年-2021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收录的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文献,用Excel 2010、Gephi软件对数据进行提取、汇总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涉及9条经脉共29个穴位。单穴应用频次从高到低为犊鼻穴、内膝眼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血海穴、梁丘穴、阴陵泉穴、鹤顶穴、阿是穴、关元穴等;涉及腧穴较多的经脉有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太阴脾经;腧穴组方频次较高的为犊鼻穴-内膝眼穴、犊鼻穴-阳陵泉穴、内膝眼穴-阳陵泉穴、犊鼻穴-足三里穴、犊鼻穴-血海穴、犊鼻穴-梁丘穴、内膝眼穴-足三里穴、内膝眼穴-血海穴等。结论: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选穴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选穴规律强调经络循行、重视配穴方法,以局部、邻近腧穴为主穴以治其标,多选特定穴为配穴调理以治其本。标本同治,以达到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帝内经》针刺处方及其腧穴配伍规律。方法:通过人工查阅整理《黄帝内经》中有关针刺处方的条文,构建《黄帝内经》针刺处方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法从单穴/多穴处方、特定穴、选穴原则、配穴方法、症状/疾病、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急性病/慢性病、局部表现/全身表现8个方面分析《黄帝内经》针刺处方及其腧穴配伍规律特点。结果:最终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针刺处方146则,其中单穴处方76则,多穴处方70则。单穴处方多选用特定穴,以五输穴、交会穴最为多见,其中五输穴中以输穴使用较多;远部选穴是单穴处方的首选。多穴处方多选用特定穴互配,以五输穴配五输穴最为多见;远部选穴是多穴处方的首选;配穴以左右配穴法和本经配穴法为主。单穴处方适用病症包括4个系统,61种病症;多穴处方适用病症包括3个系统,47种病症。单穴、多穴处方主要治疗内科病症,单穴治疗病症时多症状、少疾病、多急性病、多局部表现;多穴处方治疗病症时多疾病、少症状、多慢性病、多全身表现。结论:《黄帝内经》针刺处方选穴多以远部选穴为主,并且大多为单穴处方。在多穴上以五输穴相配较多,以左右配穴法和本经配穴法为主。单穴临床应用于治疗急性局部症状,多穴临床用于治疗慢性全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针灸医学的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经穴部分要占绝大篇幅。如十四经脉的循行路线、病候和数百个穴道的分寸部位以及各种“特要穴”(十二俞穴、十二募穴、十二原穴、十五络穴、五俞穴、十六郗穴、八脉穴、八会穴等,这些穴有称为“要穴”,也有称为“特定穴”的(以下统称为“特要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急慢性疾病 ,都有一定的疗效 ,故中医诊治疾病 ,常配合以针灸治疗 ,尤其对中风半身不遂症患者的治疗 ,更有一定的疗效。主要是通经活络 ,调节气血 ,以针刺神经与血管 ,使气血流畅 ,以达到气血正常运行。1 肩背手腕不能转动抬举主穴 :肩风穴 ,肩骨禺穴 ,曲池穴 ,尺泽穴 ,三里穴 ,合谷穴 ,太渊穴 ,外关穴 ,腕骨穴。配穴 :阳池穴 ,阳溪穴 ,阳谷穴 ,合谷穴 ,液门穴 ,列缺穴等。选用以上穴位针刺效果不大 ,肩肘腕仍不能向前抬举 ,即使能抬举 ,也不会前后转弯活动。动则患部疼痛加剧 ,甚至疼痛不能忍受 ,此为恢复期必然应有的过程。这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针灸大成》针刺处方运用腧穴部位分布规律。方法 选取《针灸大成》所载医案之针刺处方,比照中药处方研究,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比较各部位所用腧穴之频数、用穴比率、运用强度和穴均强度。结果 (1)针刺处方用穴以四肢部腧穴最多112穴(2 324次),其次为躯干部位腧穴61穴(748穴次),头面颈项部53穴(547穴次)最少。(2)四肢中手、足、前臂、上臂部、胫踝、股膝选穴最多;躯干部脘腹、腰尻选穴最多,肩背次之,胸膺、腋胁侧腹最少;头面颈项部中头面部选穴较多,而颈项极少。(3)四肢部合谷、三阴交运用最多,曲池、委中次之;躯干部肾俞(56穴次)、中脘(55穴次)、膻中(47穴次)、气海(46穴次)最多;头面颈项部百会(72穴次)最高,其次人中(47穴次)、风池(42穴次)、上星(36穴次),颈项(4穴)最少。(4)四肢部选穴不仅范围广,且总体腧穴及单个腧穴运用频度均较高;躯干部选穴虽较广,但单个穴位使用频次不高;头面颈项部腧穴中偏重使用百会、人中、风池等穴。结论 《针灸大成》针刺处方选穴以四肢部腧穴运用为主,躯干次之,头颈部相对较少,具体选穴以四肢肘膝以下的特定穴居多,躯干区选穴较广,...  相似文献   

19.
养生保健穴位按摩法(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腰背部穴位按摩法 腰背部常用穴,主要分布在督脉及膀胱经上。五脏六腑在背部皆有相应的俞穴,如肝有肝俞穴、胆有胆俞穴、肺有肺俞穴、肾有肾俞穴,脾有脾俞穴,胃有胃俞穴,心有心俞穴,小肠有小肠俞穴等,统称背俞穴(图6),按摩腰  相似文献   

20.
高莹  杨建 《世界中医药》2023,(24):3589-3592
经穴特异性理论是针灸传统经典理论,它既是经络理论研究的切入点,也是指导临床合理用穴以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经穴是经脉上特定的点,是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经穴与非经穴效应不同,本经穴与他经穴疗效迥异,同一经脉中的特定穴与非特定穴效应有别,加强对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研究对促进针灸学的现代化、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