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通络地龟汤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GeneCards、DisGeNET、OMIM、Drug Bank数据库收集DKD疾病靶点,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分析得到通络地龟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图;Cytoscape软件建立通络地龟汤有效活性成分与DKD关键作用靶点网络图;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GEO芯片数据库对上述关键靶点进行验证;使用STZ腹腔注射复制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采用通络地龟汤干预,Western Blot以及qPCR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数据库进行有效筛选得到128个药物活性成分,共涉及720个作用靶点,得到通络地龟汤与DKD共同靶点588个,共同靶点主要相关的生物学过程有2817种,分子功能有312种,细胞组分有132种,作用在184条信号通路上发挥治疗DKD的作用,其中关键通路为MAPK信号通路。通过GEO数据库下载差异基因数据进行验证,证实ALB和VEGFA为通络地龟汤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基因,动物实验表明通络地龟汤能够促进ALB和VEGFA的表达,减轻DKD肾损伤。结论 本研究发现通络地龟汤可能通过多靶点、多功能、多通路治疗DKD,ALB和VEGFA可能为其中的关键靶点,MAPK通路为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运脾汤治疗高脂血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Pharm Mapper、GeneCards、DisGeNET等多个数据库检索,预测并收集运脾汤的有效化学成分和对应的靶蛋白以及高脂血症的相关疾病基因,筛选关键靶点,对关键靶点及相关有效化学成分做分子对接验证,利用DAVID数据库的富集分析功能,得到运脾汤的有效化学成分干预高脂血症的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功能和通路,并构建“中药材-有效化学成分-靶点-通路”综合网络。结果 运脾汤干预高脂血症的核心成分为木犀草素、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等;核心靶点PPARG、NOS3、EGFR、APOB和ESR1,分子对接验证,大部分靶点与化合物有结合活性较好;DAVID富集分析,运脾汤可能通过细胞内外刺激、脂多糖反应和调节凋亡等生物过程和HIF-1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途径干预高脂血症。结论 本研究初步预测了运脾汤干预高脂血症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探讨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TCMBAT数据库获取补肺汤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GEO数据库收集COPD疾病靶点,将补肺汤潜在靶点与COPD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补肺汤治疗COPD核心靶点,利用STRING对核心靶点构建PPI网络、Cytoscape构建可视化网络、cytohubba筛选关键靶点。用DAVID对核心靶点GO功能注释,对关键靶点KEGG通路富集。结果 筛选得补肺汤核心靶点143个,涉及调控组织缺氧、凋亡负调控、细胞衰老、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过程。筛选得关键靶点30个,包括TNF、JUN、IL6、MMP9、NFkBIA、MAPK1等,参与TNF、MAPK、Toll样受体、NOD样受体等信号通路。结论 为补肺汤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COPD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后续深入研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露丹  王金  张美英  刘丹 《天津中医药》2020,37(10):1183-1189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对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化学专业数据库收集补阳还五汤中7味中药的相关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与Drugbank、GeneCards数据库获得的DPN疾病靶点相映射,得到补阳还五汤治疗DPN的潜在靶点;通过STRING在线数据库得到蛋白互作关系并筛选出关键靶点,进而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和"补阳还五汤-活性成分-关键作用靶点"网络;使用R软件对补阳还五汤的关键作用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补阳还五汤-活性成分-靶点-KEGG通路"多维网络图。[结果] 筛选得到补阳还五汤81个活性成分和238个作用靶点,DPN疾病相关靶点4 334个,补阳还五汤治疗DPN的关键靶点124个,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黄芩素(baicalein)等12个成分具有潜在抗DPN活性,其可能作用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SRC、JUN、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等靶点,通过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DPN的作用。[结论] 补阳还五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起到干预治疗DPN的作用,为补阳还五汤治疗DPN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升陷汤治疗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TCMSP、TCM-MESH、化学专业数据库、ETCM平台筛选出升陷汤的活性成分,利用TCMSP靶点预测模型预测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Disgenet、DigSee数据库检索心力衰竭的相关靶点;利用Biogenet分别对药物与疾病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构建,并提取交集网络以获得升陷汤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靶点;利用Metascape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得到药效成分60个、药物靶点156个、心力衰竭靶点1387个,最终获得关键靶点197个、KEGG通路157条。升陷汤治疗心力衰竭主要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黄芪多糖、黄芪甲苷等,关键靶点为TP53、ESR1、FN1、UBC、TNF-α,关键的生物学进程和通路可能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LR信号通路、HIF-1α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等。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升陷汤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为升陷汤的临床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二妙散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结合文献报道,获取二妙散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借助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蛋白名称进行规范;通过GeneCards、Disgenet收集湿疹相关靶点;运用在线Venny作图平台,得到二妙散治疗湿疹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潜在靶点PPI网络,并将其导入Cytoscape 3.7.1进行图像优化及提取核心基因;通过DAVID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7.1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湿疹”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使用Autodock软件对核心活性成分和潜在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二妙散治疗湿疹可能与槲皮素、汉黄芩素、豆甾醇等29个活性成分有关,AKT1、IL6、TNF等为关键靶点;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651条,KEGG通路120条,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利什曼病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上述活性成分与相关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二妙散中多种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AKT1、IL6、TNF等关键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湿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并验证三白汤治疗皮肤色素沉着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TCMID以及BATMAN-TCM数据库收集三白汤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检索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获得皮肤色素沉着的疾病靶点。取两靶点集的交集,进而保留相关化学成分,应用Cytoscape建立化学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得到交集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采用CytoHubba、DAVID和Kobas对交集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进行拓扑分析、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4.2对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基于B16-F10黑色素瘤细胞,构建抗黑色素模型,验证分子对接结果。结果 筛选获得三白汤活性成分29个、潜在作用靶点23个。拓扑分析得到酪氨酸酶、雌激素受体1、孕激素受体等8个关键靶点,主要参与涉及男性性腺发育、对雌二醇的反应等GO富集分析所示的生命过程。KEGG通路分析得到123条主要信号通路,主要涉及黑色素合成、雌激素信号通路、酪氨酸代谢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三白汤化学成分与潜在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细胞实验表明,三白汤中代表性成分的抗黑色素活性顺序与分子对接结果一致。结论 三白汤通过其中芍药内酯苷、β-谷甾醇、α-香树精等有效成分,作用于连环蛋白β1(catenin beta 1,CTNNB1)、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等靶点,调节黑色素合成、酪氨酸代谢等信号通路,最终减少黑色素合成以治疗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脂血症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TCMSP数据库和STICH数据库收集补阳还五汤化学成分和靶点信息,通过HPO数据库筛选疾病的靶点,然后利用Cytoscape 3.6.1软件对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获取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靶点,再运用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作用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及分析,最后构建“补阳还五汤-化学成分-核心靶点-关键通路”的多层次网络关联图。结果 共得到补阳还五汤潜在活性成分107个,药物靶点487个,疾病靶点95个,拓扑分析共得核心靶点113个,主要KEGG通路20条。本研究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CREBBP、TP53和PPARA等靶点及脂肪细胞因子、FoxO、TNF、HIF-1和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本研究筛选了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脂血症的关键靶点和通路,为补阳还五汤用于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研究方法分析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TCMSP数据库,筛选瓜蒌、薤白、半夏3味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并检索其作用靶点,根据GeneCards数据库查询与冠心病有关的靶点。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运用STRING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网络,分析相关生物功能注释和通路,用SYBYL-X 2.0软件完成靶基因与有效成分的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得到瓜蒌薤白半夏汤有效活性成分46个,药物相应靶点277个,疾病靶点450个,获取交集靶点82个,PTGS2、ADRB2、SCN5A、CASP3、NR3C2、AR等靶点处于网络图的核心位置。富集分析显示,主要通过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转录正调控,DNA模板、药物反应、基因表达的正调控、信号转导、缺氧反应、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干预冠心病;细胞组分主要涉及细胞外间隙、质膜、胞外区、胞质、细胞外泌体等;具有蛋白质结合、酶结合、蛋白质同源二聚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受体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等分子功能。瓜蒌薤白半夏汤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显示瓜蒌薤白半夏汤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本研究系统筛选了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靶点和生物学机制,为后续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防己茯苓汤治疗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AKI)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和文献挖掘收集防己茯苓汤活性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治疗靶标数据库(TTD)收集AKI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Metascape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图和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使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最后采用动物实验验证分析结果。结果 筛选出防己茯苓汤活性成分137种及药物靶点858个,AKI疾病靶点1 294个,防己茯苓汤治疗AKI作用靶点267个,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PIK3CA)、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蛋白激酶B1(Akt1)、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3(MAPK3)为防己茯苓汤治疗AKI的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1 609个结果,主要涉及细胞对脂质的反应、膜筏、蛋白激酶活性等,KEGG通路分析则与PI3K/Akt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等140条通路有关,分子对接则发现核心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均有良好的结合能力,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表明防己茯苓汤能明显改善AKI的病理学状态,血清学结果则显示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该研究初步探讨了防己茯苓汤治疗AKI的作用机制,发现防己茯苓汤治疗AKI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具体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研究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方法:从发生学角度,结合《内经》、道家学说探讨中医五脏神识系统建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果:五脏神识系统是在胚胎时期的脑髓中,元神与脑髓共同作用、发生分化而形成的。元神分化出心神,再由心神分化出五神等各种神识元素;脑髓分化出心肾等五脏,五神、五脏分化完成后,五神入藏于五脏,从而形成了五脏神识系统。结论:脑为元神化生神识元素、脏腑之处所,心神为五脏神识系统的主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宋代太平惠民局的成立对宋代医药学发展的影响做了相关论述。认为太平惠民局的成立促进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成书。制定了药物炮制规范,对当时医生诊疗疾病处方用药带来很大便利。但生产的成药也存在弊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的医学流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失眠症为临床常见病症,且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在治疗上也常采取健脾、和胃、疏肝等法。本文就脾胃失调引起失眠的病因病机,调和脾胃的治法方药运用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保健按摩的繁荣给推拿学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认为保健按摩的繁荣普及提高了全社会对推拿的认知度,扩大了推拿的社会影响力,"倒逼"医院设置推拿科室或推拿治疗项目,增加了就业平台,壮大了推拿队伍,但部分民众、医务工作者和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对推拿不全面、不正确的认知观,导致愿意学习推拿和从事推拿专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减少,对部分推拿医务工作者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成功感和荣誉感等带来负面影响,并大大降低了推拿学科的严肃性,提出如何正确对待、界定保健按摩在推拿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推拿学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必须认真加以正视和思考,否则将不利于推拿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探讨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及其职能。一般博物馆的功能包括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同样是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包括中医药文物、标本的收藏、研究、鉴定,传承中医药历史、反映当代中医药科技、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旅游;素质教育;服务社会变革等。因此认为,中医药博物馆的职能重在面向全社会,承担其相应职能。  相似文献   

18.
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综述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与一些基因、多肽和神经系统等相关性,总结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研究对阐明针刺内在机制的贡献,最后在临床应用上展望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洁  刘慧灵  薛健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482-2482
目的建立提取物中大孔树脂残留物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二乙基苯和萘的含量,色谱条件为:SE-54,(30 mm×0.25 mm,0.25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柱温采用程序升温,FID检测器检测。结果几种残留溶剂加样回收率>95%,RSD<3.0%。结论该方法的精密度、线性关系和回收率良好,且方法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阐明常用藏药材巴夏嘎的来源植物,为藏药规范用药和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历代藏医药文献考证,对当前作为巴夏嘎使用藏药材的传统药性药效、主要物质基础及活性作用等比较研究,分析藏药巴夏嘎同名异物形成的原因、社会背景及应对措施。结果 经历代藏医药文献、植物学形态特征和传统药性等考证,确定其原植物为鸭嘴花(Adhatoda vasica Nees)。巴夏嘎同名异物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藏区缺乏鸭嘴花资源,各地方根据藏药性理论指导和藏药文献记载,就地取材使用下品巴夏嘎“冬那端赤”和巴夏嘎代用品“玉冬赛果”所致。当前作为正品巴夏嘎使用的植物有:下品巴夏嘎来源植物长果婆婆纳(Veronica ciliata)、毛果婆婆纳(V. eriogyne)、巴夏嘎代用品“玉冬赛果”来源植物塞北紫堇(Corydalis impatiens)和皱波黄堇(C. crispa Prain)。下品巴夏嘎和巴夏嘎代用品不但在味、性、效等藏药传统药性方面与正品巴夏嘎具有一致性,而且在现代药效学方面也具有高度相似性。结论 鸭嘴花是藏药巴夏嘎正品,将藏药“冬那端赤”和“玉冬赛果”作为巴夏嘎使用是权衡资源生态和藏医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属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由于藏药特色资源日益匮乏,今后此类现象会更加明显,应加强开展藏药传统药性、现代化学及药理药效研究,确定最佳用药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