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理及中药814、肺舒灵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弹性酶、吸烟、细菌感染、缺氧及脂多糖诱发COPD、肺动脉高压鼠模型及体外肺泡巨噬细胞、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培养,利用形态定量病理学、电镜、病理生理、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结果1、814、肺舒灵对COPD造成的气道、肺、肺小动脉的病理性结构改建有抑制(减轻)作用,降低肺动脉高压.2、814、肺舒灵能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肺泡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产生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异常表达;促进肺泡巨噬细胞发生凋亡.3、通过培养细胞的免疫组化,West-ern,Northern杂交检测,提示814可拮抗TNF-α对肺表面活性物质A、B、mRAN表达的抑制,并证明表面活性物质的基因表达变化与肺气肿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提示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系统的改善有助于肺气肿的减轻.4.COPD及肺动脉高压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12 mRNA表达增强,肺舒灵有抑制MMP表达增强,防治COPD的作用.结论814、肺舒灵对动物实验性COPD、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有明显防治作用.其主要作用机理可能是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肺泡巨噬细胞TNF-α的产生和iNOS的表达,减少炎症因子,从而起到防治COPD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支气管肺组织中胶原酶[间质胶原酶(MMP1)、多形核细胞胶原酶(MMP8)]及其天然抑制因子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情况,探讨胶原酶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用10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模型组,通过气道内注入脂多糖(LPS)结合烟熏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测定肺功能后,取肺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1、MMP8和TIMP1在肺泡和支气管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类似于人的COPD病理学改变;光镜下表现为小叶中央型肺气肿,单位面积肺泡数减少,肺泡面积增大。肺功能FEV03/FVC%降低、吸气相气道阻力(Ri)、呼气相气道阻力(Re)增加。(2)MMP1、MMP8和TIMP1在两组支气管和肺组织均有表达,表达细胞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肺实质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支气管中MMP1、MMP8和TIMP1表达增强,在肺组织中三种酶蛋白的表达亦增强(P<005)。肺泡面积和肺组织MMP1、MMP8免疫活性强度呈正相关,与TIMP1则无显著相关。MMP1和TIMP1的表达活性强度与支气管平滑肌层面积呈正相关,MMP8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OPD大鼠支气管和肺组织表达MMP1、MMP8和TIMP1增多,二者间表达可能不平衡,参与了COPD肺结构重塑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He B  Zhao M  Qi G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2):1360-1364
目的 初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泡巨噬细胞转录因子的活化及细胞因子释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COPD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各8例,均为稳定期患者,另有健康者8例作为对照,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巨噬细胞,进行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刺激后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8,IL-1β、IL-6和TNFα的浓度。同时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方法分别检测肺泡巨噬细胞核因子kB(NFkB)、激活蛋白(AP)-1、AP-2及AP-3的活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泡巨噬细胞在LPS刺激前后IL-8释放的量均显著增加(F=4.34,P<0.05及F=3.56,P<0.05)。在LPS刺激后COPD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可释放更多的IL-1β及TNFα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肺泡巨噬细胞转录因子AP-1基础活性及LPS诱发的NFkB的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强。结论 COPD缓解期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可释放过量的IL-8,同时LPS可刺激肺泡巨噬细胞释放IL-1β及TNFα,而转录因子NFkB和AP-1的活性增强,可能促进了IL-8,IL-1β及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防治作用.方法通过给金黄地鼠吸入烟雾或气道内注入弹性蛋白酶两种方法,经1~3个月建立COPD动物模型,并应用外源性PS进行防治.对动物肺组织行光镜、电镜观察及显微微机图像分析进行形态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的表达情况.结果吸烟3个月及气道内注入弹性蛋白酶1和3个月,动物有明显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病理变化.应用PS防治1个月,肺组织病变无明显改善;防治3个月后,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模型组,SP-A的表达比模型组增加(P<0.01).结论经3个月的外源性PS干预,可减轻吸烟及弹性蛋白酶对肺组织的损伤,保护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结构和分泌PS的功能,从而可有效减轻COPD的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5.
中药脑肺康对地鼠实验性肺气肿及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药肺康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肺气肿的防治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弹性蛋白酶溶液滴注入金黄地鼠气管内,正常饲养30d后,常压下缺氧15d,分别设立中药脑肺康预防组、治疗组、肺气肿+缺氧组及正常对照组。于处死动物前,测量平均肺动脉压,取静脉血进行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处死后测量右心肥大指数,光镜下计数左侧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细胞总数,对右侧肺进行光镜图像分析。结果 中药脑肺康预防组和治疗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表达变化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COPD患者(24例)和非COPD对照组(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行HE染色检测两组患者肺小动脉形态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肺小动脉壁内P-AKT、P-ERK、P-JNK、P-P38表达水平,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肺小动脉壁内HIF-2α的表达水平。结果 COPD患者管壁面积与管总面积比值及肺小血管中膜厚度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COPD患者肺小血管壁P-ERK以及P-AKT和HIF-2α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患者肺血管壁内增强,而P-JNK、P-P38表达水平较对照无明显变化。结论 MAPK信号通路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以及HIF-2α可能参与了COPD患者HPH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PPARα、γ配体对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PARα和γ配体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局部的作用。方法 观察PPARα和γ配体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介导的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A(SRA)的基因表达、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释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 中低浓度的PPARα和γ配体不但增强ox-LDL介导的巨噬细胞TNF-α、MMP-9表达,而且有促细胞凋亡和抗细胞增殖的作用;PPARγ配体不但能显著增加巨噬细胞PPARγ mRNA表达,而且还能抑制ox-LDL介导的巨噬细胞SRA。结论 PPARα和γ基因激活可能有抗炎和抗细胞增生的作用,后者可能还有助于减少粥样斑块脂质内容。  相似文献   

8.
作者比较了大鼠在呼吸室内空气时及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慢反应物质-A(SRS-A)的生物活性,以及汉防己甲素对SRS-A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呼吸室内空气大鼠BALF中未发现SRS-A活性;急性缺氧刺激使SRS-A活性明显增强;汉防己甲素(10-5mmol/L)可抑制SRS-A的活性。我们认为:大鼠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与肺内SRS-A合成增强有关;汉防己甲素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作用的机理涉及时SRS-A活性的抑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与G蛋白α亚基的关系,作者应用慢怀低压氧方法建立肺劝脉高压动物模型,再用核酸分子杂交方法测定大鼠肺组织GαmRNA水平。结果表明,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GαmRN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Gαi-2、Gαi-3分别为对照组的1.93和2.05倍;而Gαs无变化。提示,大鼠肺组织Gαi-2mRNA与Gαi-3mRNA的增加,可能在慢性缺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2a(HIF-2α)、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肌醇3-激酶(P13K)的表达变化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COPD患者(24例)和非COPD对照组(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行HE染色检测两组患者肺小动脉形态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肺小动脉壁内P-AKT、P-ERK、P-JNK、P-P38表达水平,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肺小动脉壁内HIF-2α的表达水平。结果COPD患者管壁面积与管总面积比值及肺小血管中膜厚度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COPD患者肺小血管壁P-ERK以及P-AKT和HIF-2α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患者肺血管壁内增强,而P-JNK、P-P38表达水平较对照无明显变化。结论MAPK信号通路和磷酸肌醇3-激酶(P13K)信号通路以及HIF-2α可能参与了COPD患者HP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展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心环节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而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过程中,肺小动脉收缩和血管重构起重要作用,因而有效阻断这二个环节是防治肺动脉高压的关键。肾上腺髓质素(AdM)具有较强的扩张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则具有明显的促进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和血管形成作用,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体外实验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分卵、脑磷脂对石英毒作用下肺泡巨噬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卵磷脂可以保护肺泡巨噬细胞,减轻石英的毒作用,脑磷脂则无此作用,进一步分析其机理,发现卵磷脂可以抑制肺泡巨噬细胞在石英毒作用下活性氧的产生,而脑磷脂则否。  相似文献   

13.
Wei B  Du J  Li J  Qi J  Tang C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8):1273-1275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 (L Arg)对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胶原代谢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在大鼠行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分流造成的肺动脉高压模型基础上 ,给予L Arg灌胃 (1g·kg-1·d-1,11周 )。 11周后 ,观察肺血流动力学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肺动脉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以原位杂交法检测Ⅰ、Ⅲ型前胶原蛋白α1(Ⅰ )mRNA、α1(Ⅲ )mRNA、基质金属蛋白酶 1(MMP 1)mRNA、抑制胶原降解作用的中性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1(TIMP 1)mRNA的表达。结果 分流 11周后 ,肺动脉高压形成。分流组大鼠肺中、小型肺动脉中Ⅰ、Ⅲ型胶原、α1(Ⅰ )、α1(Ⅲ )前胶原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 ,同时TIMP 1mRNA、MMP 1mRNA表达、TIMP 1/MMP 1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然而 ,L Arg明显缓解了分流组大鼠肺动脉高压。分流 +L Arg组大鼠肺中、小型肺动脉中Ⅰ、Ⅲ型胶原、α1(Ⅰ )、α1(Ⅲ )前胶原mRNA表达较分流组明显降低 ,且TIMP 1mRNA、MMP 1mRNA表达、TIMP 1/MMP 1比值较分流组显著降低 (P值均 <0 .0 5 )。结论 L Arg通过减少细胞外基质 胶原的堆积 ,增加其降解 ,从而对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及肺动脉血管结构重建的形成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NFα及P65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肺组织中的含量变化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香烟熏吸复合脂多糖(LPS)气道内滴注法复制COPD模型.将20只雄性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OPD模型组,每组各10只.肺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测定两组支气管肺泡灌沈液(BALF)中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大鼠气道上皮中P65表达,运用Image-Proplus6.0软件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BALF中TNFα及肺组织中P65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TNFα及P65参与了大鼠COPD的发病过程且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平滑肌细胞增殖在动力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降主动脉-左下肺动脉分流建立的幼犬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取90d肺组织病理切片,应用鼠抗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α-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抗体(α-actin)、及Dako二抗免疫组化检测,图像分析仪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细胞增殖指数。结果 分流犬左下肺动脉中膜α-actin免疫组化染色呈强阳性表达,右下肺动脉弱阳性,而对照组均呈阴性;分流犬左下肺动脉PCNA阳性信号表达明显多于右肺动脉,而右肺动脉及左上肺动脉仅有少量表达;增殖指数左下肺动脉内膜为33%,中膜11%,外膜7%,右下肺动脉仅为少量。结论 平滑肌细胞增殖参与实验犬动力性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并与肺动脉压力高程度和肺血管重构改变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肺癌患肺泡巨噬细胞表面人白细胞原-DR(HLA-DR)的表达。方法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肺泡巨噬细胞,贴壁分离及培养,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LA-DR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①肺癌及良性肺病患,其肺泡巨噬细胞未经刺激,均忆有部分表达HLA-DR,但前明显高于后;②干扰素α(IFN-α)或脂多糖(LPS)刺激后,HLA-DR的表达均增加,且两联合刺激优于单独刺激;③无论刺激与否,肺  相似文献   

17.
TIE2受体基因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IE2受体蛋白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野百合碱诱导的慢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免疫组化观察肺动脉构型重建及细胞凋亡,应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肺动脉TIE2mRNA表达。结果:野百合碱大鼠肺动脉压明显升高,免疫组化观察到肺血管重构及内皮细胞层Caspase-3蛋白表达,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TIE2mRNA表达明显减少。结论: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中,肺血管重构,内皮细胞损伤凋亡可能与肺血管TIE2受体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s,AM)的金属基质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9)表达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及肺气肿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但该细胞对于MMP9表达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就NAD依赖性蛋白脱乙酰酶sirtuin-1(Sirt1)在MMP9表达调控中的可能作用开展研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AM,建立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ing extract,CSE)刺激模型;观察加入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后的细胞内MMP9表达量变化;建立Sirt1基因siRNA干扰模型,观察Sirt1基因被抑制后的AM胞内MMP9表达状况?结果:1%CSE刺激后AM胞内MMP9表达明显增加(P < 0.05),此作用可被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所拮抗,其拮抗效应呈浓度依赖性;采用siRNA干扰AM细胞Sirt1基因表达后,AM细胞内MMP9表达明显增加(P < 0.05)?结论:Sirt1参与了AM细胞对MMP9的表达调控作用,其可能在COPD的发生发展中起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细胞分离及培养技术观察了中药大黄对内毒素(LPS)体外诱生的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作用。结果表明,大黄能够明显抑制LPS诱生的肺泡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和IL-6,与对照相比P<0.01。从而减轻由于TNF-α、IL-1、IL-6过度分泌所致的肺脏损害,这可能是大黄对肺脏具有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654-2)、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取45d左右幼猪18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654-2组、PS组,每组6只,于阻断右肺动脉前,阻断后60,90min(开放)、开放后60,90,120min等时刻点分别抽取左、右肺静脉血,ELISA法检测TNF-α含量,分别取左、右肺下叶送病检,结果:各实验组右肺静脉血中TNF-α质量浓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PS组明显低于654-2组(P<0.01)。病检:肺泡间质水肿,白细胞浸润、肺泡出血等,实验组明显轻于对照组,以PS组最轻。结论:654-2、PS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PS的肺保护作用优于65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