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对后颅凹肿瘤术中监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后颅凹肿瘤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术中监护,并对BAEP各波波形、潜伏期进行分析。结果: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10例伴Ⅰ—Ⅲ、Ⅲ—Ⅴ或Ⅰ—Ⅴ波波间期延长;波形分化不良或波幅较低6例;手术操作牵拉可引起BAEP不同程度变化。结论:后颅凹占位病变术中的BAEP监护,对保护听觉和脑干功能及术后功能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面肌肌电图(EMG)对后颅凹手术监护的价值。方法:对44例后颅凹病变的患者进行术中BAEP和面肌EMG的监护,观察其对脑干、面神经功能和有效听力的保护结果。结果:术中BAEP报警10例(23%),均发生在微血管减压组、听神经瘤组和脑干肿瘤组。脑干功能异常3例(7%),死亡1例(2%),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1年后随访,听神经瘤组面神经功能保留18例(82%),2例术前具有有效听力的患者术后听力均得以保留,1例重度听力障碍的患者术后恢复有效听力。结论:BAEP对微血管减压、听神经瘤和脑干肿瘤手术的脑干功能监护价值较大,对听力保护意义较小;EMG显著提高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但需要加强手术医生与监护者之间的协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脑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CPA占位病人,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主要监测三叉、面、迷走、副神经的神经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观察术后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60例术中行颅神经的神经电图监测的患者中,56例患者达到了面神经解剖学保留(93%),术后随访面神经功能I-Ⅱ级者31例,Ⅲ-Ⅳ级者10例,V-Ⅵ级者8例;肿瘤全切51例,次全切7例,大部切除者2例。60例患者术中均行健侧BAEP监测,结果以I—V、Ⅲ-V峰间潜伏期(IPL)变化最大。结论:颅神经的神经电生理学监测对CPA肿瘤切除术中面神经解剖学及术后功能保留有重要参考价值,BAEP监测可及时反映术中脑干功能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在后颅凹肿瘤诊断及术中监护的意义。方法:对8例后颅凹肿瘤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其中2例进行术中监护,对BAEP各波波形、潜伏期、波间期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4例;ⅠⅢ、ⅢⅤ或ⅠⅤ波波间期延长5例;波形分化不良,重复性差6例;由于手术操作引起的颅内压变化、脑干出血、缺血、受压均可引起BAEP的变化。结论:BAEP对后颅凹病变的早期诊断、术中重要结构的保护及术后功能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神经系统受到瞬时听觉刺激后产生的具有短暂潜伏期的电信号。在后颅窝或脑干等高风险手术中,BAEP常常被用来监测术中各种可能会对脑干造成的伤害,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BAEP变化按引起变化的因素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真正”的变化,术中BAEP监测作为一种安全措施用来反映某些结构(感觉器或神经系统某些部分)的功能障碍或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意义。方法:本组CPA肿瘤病人25例,均于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主要包括面神经、三又神经和对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观察术后面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面神经功能保留15例。术中对侧BAEP变化最明显的是Ⅲ、Ⅴ峰波幅和峰间潜伏期。结论:在CPA肿瘤手术中,采用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等实时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面神经、三叉神经和脑干等重要结构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联合检测对昏迷患者预后的判断.方法:对30例昏迷患者分别在病程的急性期、3个月、6个月时作BAEP、SSEP检测.结果:急性期BAEP检测30例均异常,其中双侧异常17例,单侧异常13例,表现为Ⅰ波后各波潜伏期(PL)延长或波形消失,波间潜伏期(IPL)延长.Ⅲ波、Ⅴ波存在者预后好,消失者呈重残、植物状态或死亡.急性期SSEP正常6例,异常24例(80%),表现为皮层电位异常,N20波缺失,PL延长,波幅严重降低,波形离散.24例SSEP异常者中预后良好11例,预后不良13例(其中5例死亡)(54%).17例BAEP严重异常者SSEP也同样表现为严重异常.结论:BAEP、SSEP联合检测能分别反映脑干及大脑的功能,能早期判断昏迷患者的预后,尤其SSEP皮层电位N20异常程度可客观判断脑病变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报告35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术前组29例(83%)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BAEP异常主要为Ⅲ,V波潜伏期及Ⅰ——Ⅲ、Ⅰ—Ⅴ波间期延长。提示受损主要以中枢传导延长为甚。术后组异常率降至68%,且异常程度改善。说明尿毒症患者神经系统的损害在肾移植后是可以逐渐恢复的。BAEP可作为观察患者神经系统损害及转归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阿-基畸形(Arnold—Chiari malformation,ACM)合并脊髓空洞症(SM)手术疗效判定中的作用。方法:对ACM—SM患者行术前、术后上下肢SEP、MEP及BAEP检查,对比分析术前术后潜伏期、波幅及传导时间。结果:58例ACMSM患者,术前40例SEP异常,46例MEP异常,28例BAEP结果异常,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及MEP的中枢传导时间(CMCT)延长。行后颅窝减压术+硬脑膜扩大成形术+后颅窝重建术后患者症状改善,复查MRI示小脑扁桃体回缩、空洞缩小;39例SEP、45例MEP及27例BAEP潜伏期、CMCT延长与波幅降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SEP、MEP、BAEP分别各有1例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结论:SEP、MEP、BAEP可以作为评价ACM—sM手术前后效果判定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生理监测在全麻唤醒下脑功能区附近肿瘤切除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并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分析电生理监测下对患者的护理配合。结果: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麻醉后,BAEP潜伏期延长,主要为Ⅰ、Ⅲ、Ⅴ潜伏期明显长于麻醉前(P<0.05);麻醉20 min和40 min后,Ⅰ波波幅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但Ⅴ波波幅麻醉前后并无差异(P>0.05)。相对于手术开始时,手术中波Ⅰ、Ⅲ、Ⅴ潜伏期明显延长,波Ⅰ、Ⅴ波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除Ⅰ-Ⅲ潜伏期外,其余各潜伏期和波幅明显恢复,与手术开始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功能区附近肿瘤切除术患者术中进行电生理监测,能最大限度避免术中损伤,为术中唤醒时机和护理配合提供依据,保障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对评价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2例诊断符合TOBS患者的BAEP及SEP的检查结果,并与患者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作对比性研究。结果:TOBS患者SEP的潜伏期、BAEP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延迟,且反映其动态变化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转归密切相关。结论:BAEP及SEP对TOBS的治疗指导及预后判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并作对照分析。方法:对78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进行BAEP和TCD的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AEP异常的有59例,异常率为76.0%。其中表现为脑干型35例(59.3%),混合型18例(30.5%)和内耳型6例(10.1%)。在TCD异常的55例,异常率为70.5%。主要表现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慢或增快;血流频谱改变及PI值增高。结论:BAEP能敏感地检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听通道神经功能的异常,而TCD则可了解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异常情况,联合应用BAEP和TCD检测对后循环缺血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BAEP在突聋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对突聋组患者结合正常对照,进行BAEP分析。结果:突聋患者,BAEP各波潜伏期、I—V峰间期、Ⅲ-Ⅴ/Ⅰ-Ⅲ比值明显长于正常人(PM相似文献   

14.
对127例轻型头部外伤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检测结果分析,发现BAEP异常70例(55%),主要表现为:Ⅰ—Ⅲ,Ⅰ—Ⅴ峰间期延长,Ⅴ波潜伏期延长,Ⅲ—Ⅴ/Ⅰ—Ⅲ>1。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63例行颅脑CT检查,异常10例(16%)。随访9例,BAEP恢复正常3例,无变化6例,BAEP的恢复一般需10周时间。分析结果表明,轻型头部外伤患者,存在有脑功能的损伤,BAEP是评价脑功能损伤较敏感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PCI)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瞬目反射(BR)、三叉神经诱发电位(TSEP)三种电生理变化。方法:选择60例经头颅MRI检查证实为PCI患者(病例组),分别于入院一周之内行BAEP、BR、TSEP检查,观察BAEP波形及I、Ⅲ、V波潜伏期(PL)、峰间期(IPL),计算BR既R1、R2、R2波平均PI。、波幅及TSEP各成分PL,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病例组60例中BAEP异常35例(58%),异常主要表现为I、V波的PL、I—V波的IPL延长和I/V波幅比〉1。BR异常33例(55%),异常主要表现为R2波的PL延长,R2、R2’波幅下降。TSEP检查病例组与对照组PL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BAEP、BR两种电生理检查方法能够较好地检测出PCI患者神经功能异常,联合应用BAEP及BR能够为PCI患者的神经功能的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BAEP和MRA检查。将BAEP异常患者按潘氏定位理论分为内耳型、脑干型和混合型,并治疗1w后复查,分析其前后变化。同时选取3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患者组BAEP异常44例(73.3%),MRA异常35例(58.3%),BAEP、MRA均异常者31例(51.7%)。结论:BAEP、MRA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BAEP与MR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诊断率,并有助于缺血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