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148例拟输血患者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攀  李春碧  何平  伏俊 《西部医学》2008,20(4):856-857
目的了解拟输血患者在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携带情况,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对3148例拟输血的病人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四项常见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289例(9.18%),HCV阳性32例(1.02%),抗-HIV阳性3例(0.10%),抗-TP阳性88例(2.80%)。结论对受血者输血进行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可以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并可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
张虹霞 《甘肃医药》2012,(3):211-212
目的:探讨和评论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疾病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8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RUST)和(TP-ELISA)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10.33%,抗-HCV阳性率1.46%,抗-HIV阳性率0.19%,TRUST阳性率1.97%。结论: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五项指标的检测,对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测血液病受血者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情况 ,探讨输血前抗 HCV的检测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液病受血者抗 HCV。观测输血前血液病受血者 176例 ,输血后追踪观察 6~ 12月完成复查 95例 ;并设对照组 417例。结果 :血液病受血者输血前抗 HCV阳性率 ( 5 .6 8%,10 / 176 )明显高于对照组( 0 .72 %,3/ 417;P <0 .0 1)和普外科患者 ( 2 .2 3%,2 1/ 942 ;P <0 .0 5 )。输血后无新感染病例发生。结论 :血液病患者输血前HCV感染值得关注 ,开展输血前抗 HCV检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输血前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该院住院和门诊需要输血的患者静脉血标本369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测梅毒密螺旋体抗体(TP)4项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其中,抗HIV初筛阳性按《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送确认实验室用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3693例中4项标志物总阳性576例,总阳性率15.6%,HBsAg阳性率12.8%、抗HCV阳性率为1.6%、抗HIV阳性率0.05%、TP阳性率1.1%。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对于传染病感染的辅助诊断、区分责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防护、防止或减少职业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各医院都应该对受血者常规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2008年03月~2012年02月间该院共有8 564名受血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艾滋病抗体(抗-HIV)检测分析。结果本组8 564份拟受血者HBsAg、抗-HCV、梅毒抗体和抗-HIV总阳性率为13.49%,各单项HBsAg、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和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2.20%、0.32%、1.35%和0.02%。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可以为临床处理器械、医疗废物的消毒灭菌和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提供依据,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可以预防和减少因输血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受血者输血前的四项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对5 468例输血患者的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 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H IV)抗体、梅毒(TP)抗体检测。结果 5 468例中H BsAg阳性率11.2%,HCV阳性率0.3%,HIV阳性率0.02%,TP阳性率0.2%.结论受血者输血前进行四项检测,不仅对患者与医务人员自身健康有益,而且可以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对防止和减少因输血治疗引起的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菊梅 《甘肃医药》2012,(8):605-606
目的:了解患者术前及输血前血液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HIV)以及梅毒(TP)的感染情况,探讨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各科拟输血患者4113例进行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测。结果:4113例患者血清传染性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6.60%,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15.00%(617例)、梅毒抗体阳性率0.60%(28例)、丙肝抗体阳性率0.80%(37例)、HIV抗体阳性率0.04%(2例)。结论:受血者进行各项病毒感染指标检测非常必要,不仅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还可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受血者输血前血液常规三项检测的体会 ,探讨其检测的重要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法检测抗 HCV和 HIV,用甲苯胺红试验 (TRU ST)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确诊。结果 :抗 HCV阳性率为 0 .5 9% ,抗 HIV阳性率为 0 .0 3%。梅毒阳性率为 0 .6 8%。结论 :对于受血者输血前除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外 ,进行输血前三项指标检测 ,减少、杜绝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保护医患双方利益  相似文献   

9.
雷秋香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89-1890
目的: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各项病毒感染指标检测。分析传染原因,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5400例受血者进行乙肝五项、梅毒螺旋抗体、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对5400例患者进行检测,阳性患者为1100例(20.37%)。其中HBsAg阳性664例(12.3%),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97例(1.8%),丙肝抗体阳性59例(1.1%),艾滋病抗体初筛试验阳性4例(0.07%)。结论:通过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清前检测,可明确患者健康状况,杜绝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输血前传染病相关检查结果.方法 对我院2854名受血者在输血前检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 HBsAg阳性、抗-HCV阳性者分别为9.1%和3.4%、Anti-TP阳性者为0.28%,HIV(1+2型)抗体阳性者0.07%.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传染病指标的检测,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受血者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病毒指标检测的必要性及其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对18001例输血前患者的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HCV)抗体、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及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RPR)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各病毒的阳性率:HBsAg为7.23%,HCV为2.67%,HIV为0.02%,RPR为0.38%.结论 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不仅对医、患双方有益,而且对临床输血管理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防止医源性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四项检测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对临床科室申请输血前患者抽取血液标本进行以上四项检测.结果 960例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抗-TP血清检测结果总阳性率155例(16.14%),其中HBsAg阳性94例(9.79%),抗-HCV阳性10例(1.04%),抗-H I V阳性1例(0.10%),抗-TP阳性50例(5.21%).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可预防疾病传播,减少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受血者输血前血液常规三项检测的体会,探讨其检测的重要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HCV和HIV,用甲苯胺红试验(TRUST)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确诊.结果:抗HCV阳性率为0.59%,抗HIV阳性率为0.03 %.梅毒阳性率为0.68 %.结论:对于受血者输血前除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外,进行输血前三项指标检测,减少、杜绝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利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学指标感染情况,避免院内感染,防止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对130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爱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查。结果:HBsAg阳性率9.8%,抗-HCV阳性率0.77%,抗-TP阳性率0.15%,抗HIV为0.08%。结论:为了对患者负责,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输血纠纷,受血者输血前必须做4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对5800例住院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4项检测指标中HBsAg感染率居首,阳性率为9.05%;本次检测5800例受血者HCV感染率为0.52%,HIV感染率为0.052%;本次检测梅毒的阳性率为1.03%。男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其他三项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进行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有利于了解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操作,避免医疗损伤而引起的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6.
1070例受血者5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1 07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抗体(Anti-TP)的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抗-HCV阳性16例,梅毒螺旋体阳性6例,ALT不正常26例,HBsAg阳性57例.结论 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5项传染指标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248名健康人,130名献血员及130例急慢性肝病患者采用第二代ELISA法进行了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2.4%、3.9%和42.3%。首次证明汉中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并提示有HBV与HCV重叠感染及由HCV引起的输血后肝炎的存在,从而为开展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输血前四种血源传播性疾病检查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受血者在输血或输血液制品之前是否已经感染过四种血源传播性疾病。方法:收集需要输血的患者血标本2864例,用ELISA方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四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2864例中,四项标志物总阳性592例,总阳性率20.67%。其中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的单项阳性率分别是18.82%、1.01%、0.84%和0.00%;HBV和HCV或TP混合感染者较多。结论:进行输血前四项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情况,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9.
魏东  张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4,24(10):1125-1125
目的 了解输血前和手术住院患者肝脏健康状况,避免和预防院内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丙肝(HCV)检测。结果 在12280例输血前和手术非感染科住院患者中,HCV感染占1.03%,HBsAg和HCV同时感染占0.17%。结论 非感染科住院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自然人群,说明进行HCV检测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状况,有效避免和控制因输血引起的疾病传播,保证受血者的安全。方法:选择无偿献血者157 860例,对血液标本进行梅毒抗体、HBSAg、抗HIV、抗HCV,ALT 5项指标检测,将检测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检测发现,血液标本中ALT阳性率最高,各项指标在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检测阳性率总计为6.69%,在采血过程中加强血液检测的质量管理,有效避免和降低输血造成的疾病传播,对采血质量的提高和保障受血者的身心健康意义重大。结论:检测无偿献血者的传染病原体,能够有效避免和降低输血造成的疾病传播,减少医疗纠纷,对采血质量的提高和保障受血者的身心健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