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为分析脊柱损伤的CT表现,探讨其CT扫描价值。回顾性分析60例脊柱损伤的CT扫描资料。结果60例70个椎体骨折中,单纯屈血压型26个椎体(39%),爆裂型34个椎体(49%),骨折脱位型5个椎体(7%),安全带型5个椎体(7%)。三柱中累及前中后柱多见,椎管狭窄以爆裂型和骨折脱位型多见。说明CT扫描对脊柱损伤的诊断、分类、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方面上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吕永章  马云彪 《中外医疗》2010,29(10):184-185
目的评价脊椎骨折CT扫描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脊椎骨折的CT扫描资料。结果60例64个椎体骨折,以爆裂型38个椎体(59.4%)及压缩型23个椎体(35.9%)骨折多见,其它型3个椎体(4.6%);单椎体骨折56例、多椎体骨折4例。结论CT扫描在脊椎骨折的诊断分类,评价脊髓的损伤,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讨论胸腰椎骨折的螺旋CT扫描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胸腰椎山脉折的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50例72节胸腰椎骨折中,单椎体骨折36例。多椎体骨折14例,CT诊断准确率98%。以暴烈性骨折(占54%)和压缩型骨折(占36%)多见,三柱受累中以前中柱(占24%)和前中后柱(占56%)多见,椎管狭窄发生率高达58%。结论螺旋CT扫描对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分类,判断脊柱失稳,评价脊髓损伤及选择治疗上有十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线和CT在胸腰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50例胸腰椎骨折均行X线和CT检查。方法50例62个椎体骨折中单椎体骨折41例、多椎体骨折9例。压缩型骨折37个椎体,爆裂型骨折21个椎体,骨折脱位型4个椎体。结论X线平片对胸腰椎骨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CT在显示椎体三柱结构、骨折线、小关节脱位、椎管狭窄程度、脊柱稳定性及判断脊髓损伤等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CT扫描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CT检查的胸腰椎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爆裂型和压缩型骨折多见,分别为61.2%、32.8%。三柱受累中以前中柱(29.3%)和前中后柱(68.1%)多见,椎管狭窄发生率为48.6%。结论:CT扫描对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分类产评价脊髓损伤,判断脊柱损伤的稳定性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均有极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90年例椎体骨折患者的CT影像和临床资料。结果,在110个椎节中,单椎体骨折74例,多椎体骨折16例,以压缩型(61.8%)和爆裂型(34.5%)骨折多见;三柱受累中,以前柱(34%)和前中柱(31%)多见,椎体狭窄率为36%。认为CT扫描在胸腰段骨折的诊断、分类、判断脊柱失稳、评价脊髓损伤及选择治疗方法上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对诊断胸腰椎骨折的价值.方法 分析176例胸腰骨折CT表现.结果 椎体前柱骨折96例,占54.5%,中柱骨折63例,占35.8%,后柱骨折17例,占9.6%.结论 CT对胸腰骨折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在分析椎体中后柱骨折的检查中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爆裂骨折的X线、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55节脊柱爆裂骨折的螺旋CT扫描和X线平片表现及临床资料,其中43例行CT多平面重建。47例中颈椎3例,胸椎17例,腰椎27例。结果脊柱爆裂骨折以T12-L2最多见(占65.45%)。X线平片表现为椎体前后部高度缩短,脊柱屈曲后突,椎体后缘连线改变,椎体前后径、横径增宽和(或)椎弓根间距增宽,棘突间距增宽等表现,21例将爆裂骨折误诊为单纯压缩型骨折。CT主要表现为椎体纵、横形多处骨折45例(95.74%);骨折片向后突入椎管,椎管狭窄31例(65.95%);脊柱附件骨折19例(40.42%)。螺旋CT可清楚显示脊柱骨折范围、椎管变形狭窄程度并判断脊髓损伤。X线平片和螺旋CT对爆裂性骨折的诊断率分别为55.31%和100%;椎管狭窄的显示率分别为23.4%和100%。结论X线平片对爆裂骨折的诊断有明显局限性,对单纯压缩性骨折或未见骨折而有神经症状者均须行CT检查;CT对显示骨折及骨折片移位、椎管狭窄程度明显优于X线平片,对脊柱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脊椎骨折X线平片与螺旋CT表现,探讨它们对脊椎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6例脊椎骨折的X线平片与螺旋CT影像学资料。结果:156例脊椎骨折中,颈椎骨折45例,胸椎骨折22例,腰椎骨折79例,骶尾椎10例;其中颈胸椎骨折6例,胸腰椎骨折15例。X线平片显示椎体骨折、附件骨折、骨碎片、小关节滑脱、椎管狭窄、脊柱后突成角及椎体移位检出率分别为97.44%(152例)、22.44%(35例)、19.87%(31例)、16.03%(25例)、19.87%(31例)、27.56%(43例)、14.74%(23例);CT分别为100%(156例)、33.97%(53例)、29.49%(46例)、26.64%(40例)、26.64%(40例)、32.05%(50例)、26.92%(42例)。通过χ2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椎体骨折P>0.05;附件骨折脱位P<0.05;骨碎片P<0.05;椎管狭窄变形P<0.05。CT可详细显示爆裂型骨折、脊髓受压、血肿等软组织改变。结论:X线是脊椎骨折首选、基本诊断方法。螺旋CT及三维、多平面重建可提供比X线更多的信息,减少X线平片的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MRI与CT多平面重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疼痛责任椎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71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OVCF急性期50例,OVCF亚急性期2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和CT多平面重建检查,且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比两种方法诊断OVCF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责任椎体的准确性,同时观察并总结MRI和CT多平面重建骨折区域形态类型。结果两种检查方法诊断OVCF急性期责任椎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值为0.803,一致性较高。两种检查方法诊断OVCF急性期责任椎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值为0.719,一致性较高。71例OVCF患者119个椎体中嵌插型78个(65.55%),裂隙型41个(34.45%)。结论MRI和CT多平面重建在确定OVCF患者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疼痛责任椎体中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赵春梅 《中原医刊》2006,33(13):78-79
目的评价CT扫描和X线平片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CT扫描和X线平片诊断为脊柱骨折的病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0例中椎体骨折共76例,38例X线侧位片椎体后缘连线(PVBL线)光滑,22例有不同程度的异常。CT扫描诊断稳定性骨折29例,不稳定骨折31例,三柱骨折中椎管无狭窄5例,狭窄者11例。结论脊柱外伤性骨折影像诊断应注重CT扫描和X线平片的互补作用。X线仍是首选的检查方法,有利于多个椎体连续或跳跃性同时骨折的检出,发现有椎体骨折均应做CT检查,以判断骨折的稳定性与并发症情况,有利于临床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的MPR重组图像中横行致密带在诊断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患者胸腰椎的MPR重组图像及21例1-12个月后复查的MPR重组图像的横行致密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屈曲压缩型骨折42例共累及60个椎体:横行致密带为唯一征象13个椎体;横行致密带并骨皮质皱折8个椎体;横行致密带、骨皮质皱折并骨折线12个椎体;横行致密带并骨折线25个椎体;无横行致密带的骨折2个椎体。21例34个椎体1-12月后复查见:致密带增厚、致密19个椎体,其中首次漏诊2个;致密带吸收碎裂、骨折线模糊14个椎体;致密带无变化1个椎体。结论横行致密带是多层螺旋CT诊断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的重要征象之一;在无明确外伤史或轻微屈曲压缩型骨折的早期诊断及鉴别新旧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为医疗纠纷及法医鉴定工作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椎体脆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X线平片、CT及MRI等多模态影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我院诊治的椎体脆性骨折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资料,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 78例共计发生椎体新鲜脆性骨折118处,其中单发椎体骨折52例(66.7%),多发椎体骨折26例(33.3%)。MRI诊断椎体新鲜骨折118处,无漏诊;CT诊断椎体新鲜骨折90个,漏诊28个,漏诊率23.7%(28/118);X线平片诊断椎体新鲜骨折或形态变扁83个,漏诊48个,漏诊率40.7%(48/118)。结论 MRI可鉴别新鲜骨折与陈旧性骨折,是诊断椎体脆性骨折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CT检查漏诊率较高,X线平片漏诊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学创新》2017,(32):74-7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VRT后处理成像技术在椎体压缩骨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6月自愿到科室接受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手术检查最终得到确诊。术前均采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面,将获得的原始图像传输到专用软件中完成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法(VRT)成像后处理,分析多层螺旋CT-VRT后处理成像技术在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结果:5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共有椎体57个,单椎体骨折43例,双节椎骨折7例。骨折部位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T5~7(30.00%),T11(14.00%)和T12(14.00%);5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占42.00%,爆裂压缩性骨折占42.00%,附件骨折占16.00%;5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折后均伴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骨折线清晰锐利(80.00%)、椎体骨小梁结构紊乱(62.00%)和椎间盘变性与真空征(56.00%)。结论:将多层螺旋CT-VRT后处理成像技术用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效果理想,能从全面、立体、多方位观察骨折,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CT技术诊断脊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1日~2012年10月1日间我院收治的脊椎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CT技术为其进行检查和诊断,并将检查和诊断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60例脊椎骨折患者中,共发现椎体骨折64处,其中有56例患者(占患者总数的93.3%)为单处椎体骨折,其余4例患者(占患者总数的6.7%)为多处椎体骨折。参照Wolter、Mcafee及Denis的骨折分型原则,将这60例患者的64处椎体骨折分为爆裂型骨折、压缩型骨折、骨折脱位型骨折及安全带型骨折4个类型,其中有36例患者(占患者总数的60.0%)的38处椎体骨折(占椎体骨折总数的59.4%)属于爆裂型骨折,有21例患者(占患者总数的35.0%)的23处椎体骨折(占椎体骨折总数的35.9%)属于压缩型骨折,有6例患者(占患者总数的10.0%)的9处椎体骨折(占椎体骨折总数的14.1%)属于骨折脱位型骨折,有3例患者(占患者总数的5.0%)的3处椎体骨折(占椎体骨折总数的4.7%)属于安全带型骨折。结论:应用CT技术诊断脊椎骨折可明确地诊断出骨折的分型及损伤的程度,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患者预后的优化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脊椎骨折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6%。常见于交通和建筑业事故,在胸腰椎骨折中以爆裂骨折多见,CT已成为脊椎骨折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经CT检查的48例胸腰椎脊椎骨折病例,结合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讨论CT扫描在胸腰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本组共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18岁~69岁,平均年龄44岁。高处坠落伤19例,摔伤13例,车祸创伤16例。使用西门子SOMATOMSPIR IT螺旋CT机,仰卧前后位,扫描范围根据临床体征和CR像显示的部位决定,扫描平面与椎体垂直,层厚2 mm,重建间距1 mm,螺距1.4,连续扫描,多平面重建(MPR),三维立体成像(SSD),分别在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2结果48例共60个椎体骨折中,T11椎体4个,T12椎体15个,L1椎体16个L2,椎体9个,L3、L4椎体各2个;发生于T12~L2螺旋CT扫描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孙长青$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东营257335螺旋CT;;胸腰椎;;骨折[1]张雪哲.脊椎爆裂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1):61-63. [2]戴力扬.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J].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 CT 检查及三维重建技术在椎体骨折中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对53椎体骨折患者进行螺旋 CT 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表面遮盖 SSD 及多平面重建 MPR 等后处理,将图像资料进行比较。结果63例骨折中压缩性骨折34例,粉碎性骨折16例,骨折伴脱位13例,三维重建能立体直观显示椎体骨折的部位、类型、三柱结构、椎管狭窄及脊髓受压等情况。结论螺旋 CT 检查及三维重建、表面遮盖 SSD 及多平面重建 MPR 等后处理联合应用对椎体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损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100例临床拟诊为脊柱损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与CT扫描检查,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单椎体骨折58例,多椎体骨折42例。骨折累及二柱或三柱椎体爆裂成多块,易致椎管狭窄(P<0.001)。且对二者进行敏感性比较,得出χ2=17.21,P<0.01,显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CT检查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CT能明确创伤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为临床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较单纯的X线平片更多的信息及可靠的依据,是脊柱损伤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VRT后处理成像技术在椎体压缩骨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6月自愿到科室接受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手术检查最终得到确诊。术前均采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面,将获得的原始图像传输到专用软件中完成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法(VRT)成像后处理,分析多层螺旋CT-VRT后处理成像技术在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结果:5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共有椎体57个,单椎体骨折43例,双节椎骨折7例。骨折部位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T5~7(30.00%),T11(14.00%)和T12(14.00%);5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占42.00%,爆裂压缩性骨折占42.00%,附件骨折占16.00%;5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折后均伴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骨折线清晰锐利(80.00%)、椎体骨小梁结构紊乱(62.00%)和椎间盘变性与真空征(56.00%)。结论:将多层螺旋CT-VRT后处理成像技术用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效果理想,能从全面、立体、多方位观察骨折,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在高能量所致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能量所致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多层螺旋CT横断面图像及其三维重建技术、X线片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技术对椎体爆裂性骨折检出率、骨折类型准确诊断的差异。结果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共检出180个椎节爆裂骨折,多发爆裂性骨折仅11例;椎体后移骨片位置:单个中央骨片、骨片中央矢状裂开、偏向椎管一侧的骨片、粉碎性骨片的椎节各78、5 3、38、11个;后移骨片来源:椎体角者、椎体后壁者、后下角者各101、20、39例;轻、中、重度椎管狭窄者各90、60、1 0例,手术内固定有90例;检出椎板骨折共60个椎节,左侧椎板骨折、右侧椎板骨折、双侧椎板同时骨折椎节各2 5、1 0、25个。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骨折椎节检出率99.45%、多发爆裂骨折、椎体脱落骨片移入椎管及轻度椎管狭窄的准确诊断率91.67%、99.45%、1 00.00%较X线平片的显著高(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提高高能量所致椎体爆裂性骨折的检出率及骨折损伤类型的准确诊断率,为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