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Bmi-1基因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脐血MSCs,先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第3和6代MSCs Bmi-1基因的表达,用real-time PCR检测Bmi-1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rdU掺入率来观察脐血MSCs增殖的能力;再通过连续传代至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利用real-time PCR检测Bmi-1基因在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前后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经过RNA干扰后,Bmi-1基因表达量显著减少;RNA干扰后的48 h、96 h、168 h,Bmi-1转录水平分别下降为正常的(28.67.±10.39)%、(24.46±12.15)%、 (32.68.±9.34)%.脐血MSCs的BrdU掺入率在RNA干扰前为(38.97 ±5.02)%,干扰后显著下降为(12.62 ±2.91)%.此外,当脐血MSCs体外连续传至12~15代时,伴随其增殖能力的下降,表现在Brdu掺入率降至(4.18 ±1.53)%,Bmi-1转录水平也显著下降(P<0.01).结论 RNA干扰抑制脐血MSCs Bmi-1基因表达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细胞连续体外传代至增殖能力下降后,Bmi-1基因表达显著下降.说明Bmi-1基因在脐血MSCs的增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对小鼠脾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扩增。C57BL/6小鼠脾细胞以1×106/孔的密度接种于24孔板,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培养72 h。实验分3组:A组按10%比例加入MSC;B组按1%比例加入MSC;对照组不加MSC。3 d后收集悬浮的脾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3,CCR5,CCR7表达的变化。结果:CD3+CCR5+、CD3+CCR7+在A,B组及对照组中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A组表达率最高,B组次之,对照组最低;CD3+CXCR3+细胞在A组中表达较B组、对照组高(P<0.05),B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浓度下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后趋化因子受体CXCR3,CCR5,CCR7表达有上调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6):571-57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静脉移植治疗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可行性。方法将脐血MSCs移植前以DAPI标记,移植鼠在HIBD后第2周经鼠尾静脉注入脐血MSCs,于移植后第1、2和4周随机处死,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并取海马回相同部位的缺血脑组织切片,荧光镜下观察DAPI阳性细胞数。结果脐血MSCs经尾静脉移植后4周,各组鼠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移植组脑病变率显著低于HIBD组,且该组脑组织病变仅偶见轻度,大多接近于正常,未见到重度脑组织病变发生;HIBD后1周左侧大脑缺血水肿区仍见神经细胞肿胀,细胞外间隙增宽,移植治疗1周后左侧脑组织水肿已明显减轻,上述病理组织学变化已不明显,大鼠病灶侧脑内,可见大量的DAPI阳性细胞分布,集中分布于病灶区周围,与宿主脑有机整合,没有明显的界限。结论脐血MSCs移植治疗新生鼠HIBD可以减轻脑水肿和脑损伤,在移植过程中MSCs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并分布在损伤的脑组织周围,未见植入反应和其他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静脉移植治疗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的可行性。方法将脐血MSCs移植前以DAPI标记,移植鼠在HIBD后第2周经鼠尾静脉注入脐血MSCs,于移植后第1、2和4周随机处死,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并取海马回相同部位的缺血脑组织切片,荧光镜下观察DAPI阳性细胞数。结果脐血MSCs经尾静脉移植后4周,各组鼠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移植组脑病变率显著低于HIBD组,且该组脑组织病变仅偶见轻度,大多接近于正常,未见到重度脑组织病变发生;HIBD后1周左侧大脑缺血水肿区仍见神经细胞肿胀,细胞外间隙增宽,移植治疗1周后左侧脑组织水肿已明显减轻,上述病理组织学变化已不明显,大鼠病灶侧脑内,可见大量的DAPI阳性细胞分布,集中分布于病灶区周围,与宿主脑有机整合,没有明显的界限。结论脐血MSCs移植治疗新生鼠HIBD可以减轻脑水肿和脑损伤,在移植过程中 MSCs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并分布在损伤的脑组织周围,未见植入反应和其他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内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治疗效果.方法 无菌条件下收集20份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脐血单个核细胞,再通过贴壁细胞培养法培养出人脐血MSCs.选择P3代人脐血MSCs作为移植细胞,并经5-溴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体外标记.7日龄sD大鼠30只制备HIBD模型,造模过程中死亡1只,剩余29只分为移植组(n=18)和对照组(n=11).造模后第3天,在立体定位条件下,移植组大鼠经左侧大脑皮层注人人脐血MSCs,对照组在相同部位注入相同体积的PBS.在细胞移植后第7天,随机选择6只移植组大鼠处死取脑,通过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 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于移植后第1、7、14、21、28天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NSS)方法 对二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20份足月新生儿脐血中5份培养出人脐血MSCs,培养成功率为25%.移植组大鼠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移植细胞在脑内能够存活,并以移植点为中心向周围迁移.其中(12.67±2.73)%的移植细胞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样细胞,未发现移植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mNSS检测结果 显示,移植第1、7天移植组大鼠mNSS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a>0.05),第14、21、28天移植组大鼠mN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a<0.05).结论 人脐血MSCs脑内移植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多柔比星(ADR)诱导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凋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6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健康分娩的胎儿脐血,采用密度梯度与贴壁法相结合的方法 采集并分离和培养UCB-MSCs,连续5次传代纯化后,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纯度,加入ADR(10μg/L)诱导UCB-MSCs凋亡,同时分别加入低、中、高剂量黄芪注射液(4、40、400μg/L)与UCB-MSCs共培养24 h.实验共分6组,即空白对照组,ADR组,ADR加低、中、高剂量黄芪组(4、40、400 μg/L),黄芪对照组(400μg/L).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TUNEL法检测凋亡率黄芪对照组[(6.75±1.49)%]与空白对照组[(5.61±0.53)%]比较,无最著性差异(P>0.05);ADR组凋亡率[(39.42±2.21)%]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经不同剂量黄芪注射液干预后,中、高剂量黄芪组凋亡率[(24.07±1.52)%,(22.85±2.2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较ADR组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黄芪组[(30.22±1.19)%]与ADR组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黄芪对照组[(5.65±0.49)%]与空白对照组[(3.71±0.1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DR组凋亡率[(40.42±2.28)%]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黄芪组凋亡率[(23.07±1.12)%,(21.85±1.21)%]均显著低于ADR组(Pa <0.05).结论 黄芪具有明显抑制ADR诱导UCB-MSCs凋亡的作用,且无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静脉移植治疗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可行性及其时效性。方法脐血MSCs移植使用前以4′,6-二脒基-2-苯吲哚盐酸(DAPI)体外标记。实验选用7日龄SD大鼠38只制备HIBD模型,死亡3只,余35只共分3组:空白对照组(n=11);移植1组(n=12),在HIBD后第2天经鼠尾静脉注入脐血MSCs;移植2组(n=12),在HIBD后1周开始移植。两组均于移植后第2天以及HIBD后2周分别随机将鼠处死、取脑,用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并取海马回区相同部位的缺血脑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API阳性细胞数。结果移植2组,1周后缺血脑组织细胞外间隙缩小,细胞数明显增加,脑组织水肿已明显减轻,在大鼠病灶侧脑内,可见大量的DAPI阳性细胞向病灶区及周围迁移和扩散,没有明显的界限。而移植1组于移植后病灶侧脑内很少见到DAPI阳性脐血MSCs分布,其脑组织水肿程度及细胞外间隙的改善和细胞数目的增加也不明显。结论脐血MSCs移植治疗新生大鼠HIBD,能有效透过血脑屏障,在病灶脑组织周围迁移、扩散、整合;移植时间选择HIBD后1周时有良好疗效。移植治疗过程中未见植入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黄芩苷体外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集健康孕妇足月顺产儿的脐带血,共5人份,以肝素抗凝,采用明胶沉降加密度梯度离心两步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含黄芩苷50μmol/L的液体培养体系中进行扩增培养。取黄芩苷体外扩增2周的人脐血MSCs,采用黄芩苷诱导24h后,继续维持诱导6d,诱导30min后开始在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脐血MSCs生长情况及诱导前后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评价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阳性细胞的表达。诱导液(DMEM培养基,200~400μmol/L黄芩苷),37℃,5%CO2诱导24h。维持诱导液(DMEM培养基,200~400μmol/L黄芩苷,B27)继续维持诱导1周。实验共分4组,分别为诱导组;对照1组(诱导液和维持液均不含黄芩苷)、对照2组(诱导液和维持液含3mmol/L的β-巯基乙醇,不含黄芩苷)、对照3组(诱导液和维持液含20g/L二甲基亚砜和20mmol/L丁化羟基苯甲醚,不含黄芩苷)、对照4组(诱导液和维持液均含有上述浓度的黄芩苷、β-巯基乙醇、二甲基亚砜和丁化羟基苯甲醚),各组分别在诱导6h、24h、7d留取标本,制作细胞爬片,细胞固定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评价NSE和MAP-2阳性细胞的表达率;Hoechest33258染色,评价细胞存活率。结果诱导组诱导6h后,细胞微丝收缩,原来梭形的脐血MSCs胞体已发生收缩,细胞边缘变得不规整,出现了细的突起。7d后多数细胞成锥形,交织成网,形成较典型的神经元细胞样形态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黄芩苷诱导组NSE、MAP-2阳性细胞表达率以及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6.3±9.2)%、(78.5±5.5)%、(85.3±4.8)%,显著高于对照1、2、3组(P<0.01),分别为(4.6±0.6)%、(0.7±0.6)%、(46.7±9.2)%;(63.3±6.8)%、(40.9±5.1)%、(66.5±5.2)%和(71.6±4.7)%、(42.3±4.5)%、(72.8±7.6)%。此外,各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率均低于1%。结论低浓度的黄芩苷体外扩增2周后的MSCs中已有少量表达NSE的阳性细胞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黄芩苷起到了预诱导分化作用;黄芩苷能够体外诱导脐血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诱导过程中黄芩苷的诱导作用温和、稳定而持久;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成活时间长,其诱导机制可能与黄芩苷的抗氧化、调控细胞NF-κB的活性从而刺激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和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较好的脐血造血干细胞(HSCs)的分离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分离出脐血中的HSCs,使其以高纯度、最佳生长状态用于治疗和研究。方法取本院足月妊娠健康产妇的脐血20份,每份均采用羟乙基淀粉沉淀(HES)法、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免疫磁珠(MACS)法处理。比较3种方法分离后的单个核细胞(MNCs)回收率、锥虫蓝拒染率及CD34细胞阳性率;将以上3种方法所得细胞用完全培养基培养,不同时间点计数细胞,绘制生长曲线,并观察原代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其形态特征;并采用半固体琼脂培养法,计数其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结果 HES法得到的MNCs回收率高于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和MACS法(Pa<0.05);锥虫蓝拒染率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S法所得细胞CD34阳性率明显高于另2种方法(Pa<0.05),并且其所得细胞生长状态好,集落数最多;HES法和Ficoll法所得细胞,部分呈贴壁生长,与贴壁细胞共培养的细胞生长状态好;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细胞生长状态最差,集落数最少。结论 HES法可作为一种首选常规分离脐血造血干细胞的方法;MACS法分离得到造血干细胞纯度高,适于实验及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神经细胞分化基础上,探讨移植治疗实验性巨结肠的可能性。方法8~9周龄SD大鼠用1%苯扎氯铵(BAC)制作巨结肠模型。贴壁筛选法进行MSCs原代培养、扩增后用碱性全反式视黄酸(ATRA)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诱导法收获Nestin、NF表达阳性的MSCs细胞,显微注射法将来源于雄性大鼠,Nestin、NF阳性表达的MSCs植入雌性实验性巨结肠模型鼠病变肠段。实验分对照组(PBS组)及实验组(MSCs组),分别于术后1、2、4周进行大体观察,钡灌肠X线检查,病理学检查、平滑肌收缩功能以及采用短路电流技术检测上皮离子转运的变化。结果BAC处理后1周,实验组大鼠出现腹胀,BAC处理段出现狭窄。MSCs被纯化并被诱导为神经细胞。MSCs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移植后1、2、4周Nestin及NF呈阳性表达,但在PBS组未观察到阳性表达。MSCs组腹胀较轻,梗阻近端少量大便,MSCs移植组大鼠结肠上皮第一周跨膜电压升高,但第四周其基础电流下降,钠离子吸收减少;MSCs移植后第一、四周Forskolin所引起的氯离子分泌电流均较PBS组高。结论MSCs可在实验性巨结肠模型鼠结肠壁内分化为神经细胞,部分恢复结肠神经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人脐带华尔通胶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特性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为神经移植寻找新的细胞来源。方法 检测人脐带来源的MSCs的细胞表面标记;丹参和B巯基乙醇诱导人脐带来源的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分化和未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的神经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从人脐带分离、培养的贴壁细胞,体外生长形态类似于成纤维细胞,可以维持在未分化状态稳定增殖,体外增殖超过10代。这类细胞MSCs的表面标记CD29、CD44、CD59、CD105仿呈现高表达,造血细胞表面标记CD14、CD33、CD34、CD27、CD45、CD117和与移植免疫排斥相关的表面标记CD80(137—1)、CD86(B7-2)、CD40、CD40L不表达或低表达。丹参和β巯基乙醇均可诱导人脐带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分化的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标记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的标记类神经微管(β-TubulinⅢ)和神经微丝(NF),以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标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RT-PCR检测证实,经丹参诱导后的MSCs表达神经干细胞相关基因Nestin,诱导前和诱导后的MSCs均表达神经细胞基因Pleiotrophin,诱导后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人脐带华尔通胶含有丰富的MSCs,易于培养扩增,其表达MSCs的表面标记。不表达或低表达造血细胞和与移植排斥相关的细胞标记。人脐带来源的MSCs能分化为神经细胞,表达神经细胞的相关标记和基因,这种细胞可能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移植的一个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从人脐带血及脐带分离和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并分析MSCs的表面标记。方法人脐带血按常规方法制备单个核细胞,利用MSCs贴壁生长的特性,经培养、换液、传代纯化MSCs;分离脐带华尔通胶(Wharton’s jelly),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脐带MSCs并传代。将传代的MSCs冻存,1个月后再复苏,观察复苏后MSCs的生长情况。利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血及脐带细胞表面抗原。结果经过传代后,贴壁细胞形态趋于同一。人脐血及脐带MSCs体外生长形态相似,类似成纤维细胞,可以稳定增殖和传代。经冷冻保存,复苏后仍能较好生长。人脐血及脐带来源的MSCs表面标记CD29、CD44、CD59高表达,而表面标记CD14、CD33、CD34和CD45低表达。结论人脐带血及脐带均可分离出MSCs,在体外能扩增纯化及冻存复苏,为组织工程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3.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含人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系在体外对脐血造血干细胞(HSCs)扩增作用。方法 (1)用含人脐血MSCs及不同造血生长因子(HGFs)组合的无血清扩增体系对人脐血CD34^ 细胞进行体外扩增。(2)于扩增前及扩增后第6、12天分别用双色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HSCs表面抗原标记:CD34^ 、CD34^ CD38^-、CD34^ CD3^ 、CD34^ CD19^ 、CD34^ 和CD34^ CD41^ 。细胞的含量。(3)按本实验室方法行体外半固体培养,观察扩增前后脐血细胞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FU-E)、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Mix)及高增殖集落形成单位(CFU-HPP)集落形成情况。结果(1)含人脐血MSCs体系对脐血CD34^ CD38^ 细胞的扩增倍数在第6天和第12大分别为159和437倍。该业群百分比在单纯因子组扩增第12天时为1.98%,而在含脐血MSCs组为9.98%,明显高于扩增前。(2)集落培养表明,含脐血MSCs组扩增第12天与扩增第6天相比,其CFU-Mix和CFU-HPP的扩增倍数增加,而单纯因子组这两种集落的扩增倍数下降。(3)随扩增天数的增加,两组扩增体系中CD34^ CD3^ 和CD34^ CD41a^ 细胞均明显增加,而CD34^ CD19^ 和CD34^ CD3^ 细胞均明显减少。两组相比,含脐血MSCs组差异更显著。结论 (1)含脐血MSCs体系不仅能扩增更原始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且具有在短期内(12d)保持HSCs不耗竭。(2)含脐血MSCs体系对脐血CD34^ 细胞向定向祖细胞的扩增,主要为髓系及巨核系祖细胞,而对其向淋巴系祖细胞的扩增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外扩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从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体外培养扩增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诱导分化潜能.方法取35份足月顺产新生儿脐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其中的MNCs,采用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体外培养扩增MSCs.显微镜下观察MSCs的形态、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MSCs的细胞免疫表型,体外诱导分化实验检测MSCs分化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细胞的能力.结果从12份脐血中可培养出MSCs,形态上与从其他来源的MSCs类似,可传至20代而无形态上的变化.细胞化学染色示碱性磷酸酶(ALP)阴性,非特异性酯酶--α-丁酸萘酚酯酶(alpha-naphthol butyric acid esterase,NBE)阳性.其表达CD29、CD44和CD105,特别是人类MSCs标记SH-2 和 SH-3 阳性,而CD3、CD14、CD19、CD34和CD45阴性,说明它们并非来自造血细胞.这些MSCs在适当诱导分化剂的作用下,2周左右可以诱导分化形成骨细胞, 20天左右可以诱导分化形成脂肪细胞.脐血MSCs预诱导12 h后,胞体发生收缩,细胞边缘有细的突起.正式诱导5 h后大多数细胞呈现典型的神经元样.结论胎儿脐血MNCs可分离培养出MSCs.这些MSCs具有与其他来源MSCs类似的表型及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血液学和移植免疫学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技术的不断发展,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技术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成为治愈某些血液病的重要方法,并有望在今后的生物学治疗和基因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来源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系.方法 以慢病毒载体将OCT4、SOX2、KLF4、c-Myc、NANOG、LIN-28 6个转录因子转入HuMSCs使其重编程为iPSC.通过形态学观察、多能细胞特异性标志检测、碱性磷酸酶(AKP)染色、核型分析、拟胚体形成、体内成瘤实验鉴定获得的iPSC.结果 慢病毒感染后第4天,HuMSCs逐渐变成类圆形,第10天开始出现不规则细胞团,第14天出现较大的细胞团,约1.25%的细胞重编程为iPSC.建系后iPSC呈典型的克隆状生长,边缘清晰,内部细胞细小,排列紧密;AKP染色阳性;表达多能性相关基因及胚胎干细胞特异性蛋白;细胞核型正常(46,XY);体内外均能向3个胚层方向分化.结论 慢病毒携带OCT4、SOX2、KLF4、c-Myc、NANOG、LIN-28 6个因子能将HuMSCs高效诱导为完全重编程的iPSC.  相似文献   

17.
免疫毒素去除脐血T细胞效率及对造血祖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T细胞免疫毒素体外对脐血T细胞的清除效率及对造血干/祖细胞的影响,方法(1)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酸酶桥联酶标技术法(APAAP)分别测定了脐血、骨髓、我周血标本CD5、CD8T细胞的百分率;(2)用单向事淋巴细胞培养(MLC)方法比较了外周血与脐血MLC增殖反应;(3)分别用MLC法和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了两组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CD5、CD8)与完整蓖麻毒素(Ric  相似文献   

18.
人脐血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免疫学表达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人脐血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以及T/NK细胞杀伤性抑制性受体(KIR)表达的免疫学特性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正常新生儿脐血的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抗原标记,包括CD45RA、CD45RO、CD69、CD25、CD40L、CD40、CD10、CD20和CD16等抗原的表达,以及脐血T/NK细胞上KIR分子(CD158a和CD158b抗原)的表达,并与正常儿童外周血比较。结果 脐血T淋巴细胞中CD45RA^ 细胞表达高于外周血(P<0.01),CD45RO^ 则明显低于外周血(P<0.01);脐血T细胞CD69表达极低;CD25在CD8^ 细胞亚群中几乎不表达;CD40L在脐血T细胞中表达低于外周血(P<0.05)。脐血B淋巴细胞中不成熟亚群CD10^ /CD19^ 比例增高,成熟B细胞表型CD19、CD20、CD40等抗原均明显高于正常外周血(P<0.01)。脐血中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均存在KIR分子表达;脐血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158分子表达低于NK细胞(P<0.01),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158分子表达低于正常外周血;CD158几乎不表达于CD4^ T细胞,主要表达于CD8^ T细胞,且以CD158a^ 为主;脐血中NK细胞CD158分子表达高于T淋巴细胞(P<0.05),但明显低于外周血NK细胞KIR的表达(P<0.01)。结论 脐血T淋巴细胞包括原始和早期T细胞以及T细胞受体表达障碍,导致脐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不成熟,可能是脐血移植(UCB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低和程度轻的重要原因之一。脐血B淋巴细胞免疫应答障碍可能缘于T淋巴细胞表型或功能的障碍。脐血T/NK细胞KIR的表达特性提示,KIR可能与UCBT中GVHD和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因修饰的方法纯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心肌细胞的可行性,为临床心肌细胞移植寻找新的干细胞来源。方法 将人心肌球蛋白轻链(MLC-2v)基因启动子与嘌呤霉素抗性基因融合,然后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纯化培养出 MLC-2v阳性细胞,用5-氮杂胞苷进行诱导,检测诱导后 MLC-2v阳性细胞是否表达心脏相关标记物。结果 纯化培养出的 MLC-2v阳性细胞经5-氮杂胞苷诱导后表达心肌细胞的标记物肌钙蛋白Ⅰ(troponin Ⅰ)、MLC-2v和结蛋白(desmin)。RT-PCR检测证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转染及诱导前不表达Nkx2.5和desmin,经筛选诱导后细胞表达Nkx2.5和desmin。结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基因修饰方法可以得到相对纯化的心肌样细胞,可能成为心脏细胞移植治疗重要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