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DSA表现及其介入性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经B超、CT及临床证实15例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资料,着重分析其DSA表现,根据肿瘤部位、大小、供血动脉及门脉情况行肝动脉及肝外动脉肿瘤血管的化疗及栓塞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DSA显示原发性巨块型肝癌12例,结节型3例;肝癌肿块多较大,直径5~15 cm不等;14例肿瘤明显外突于肝脏表面;15例肿瘤血管丰富,瘤内可见大小不等血窦,其中4例肿瘤包膜下边缘不光整,肿块内充盈缺损;7例肿瘤包膜下呈小斑点状或沿肝包膜下呈线状影;1例胆道和肠道显影;4例肝外动脉供血。15例经16次介入治疗后全部止血,其中3例于化疗栓塞后行部分肝切除,无住院死亡者。结论: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DSA表现有其自身特征,可为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肝癌自发破裂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评估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风险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之间77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住院患者与95例同期内未发生肝癌破裂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找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评估肝癌自发性破裂的风险。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到大量腹水、肝硬化、肿瘤突出肝脏表面、最大肿瘤的长径≥5 cm这4项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绘制所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862(P<0.05)。结论:最大肿瘤长径≥5 cm、肿瘤突出肝脏表面、肝硬化、中到大量腹水是原发性肝癌发生自发性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四项因素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有效评估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介入动脉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宁东  谢春明  杨敏玲 《当代医学》2009,15(23):402-40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介入动脉栓塞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6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采用急诊介入栓塞止血。结果本组16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3例门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患者经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后未出现肝功能衰竭。3例患者在栓塞术后3~7天内成功施行肝肿瘤切除术。13例患者明胶海绵栓塞术后,根据病情多次行介入治疗,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坏死。结论TAE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可达到立即止血的目的,同时可为肝癌后续血管内治疗提供途经。  相似文献   

4.
王铁斌 《中外医疗》2010,29(2):50-50,5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生存2~36个月,平均16个月,2个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生存1例27个月,1例45个月。结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法,患者身体条件差时可以选择介入治疗止血。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CT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螺旋CT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46例经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检查,使用明胶海绵和(或)碘化油混悬乳液行急诊肝动脉栓塞(TAE)止血治疗。 结果46例患者CT检查诊断28例,7例患者CT首先发现肝癌破裂出血,46例患者经介入止血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具有特异性,急诊TAE治疗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作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72例原发性肝癌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从术前有无乙肝病毒感染、有无肝硬化、AFP及转氨酶(ALT)高低、肿瘤有无破裂出血、术中阻断肝门次数、肿瘤直径大小、有无包膜及术中术后有无输血等指标分析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与术前ALT高低、有无肝硬化、肝癌有无破裂出血、术中肝门阻断次数及术中术后有无输血相关(P〈0.05),而与术前AFP值、乙肝病毒感染状态、肿瘤大小、有无包膜无关(P〉0.05)。结论:术前ALT升高、合并肝硬化、肝癌破裂出血、术中肝门阻断次数增多及术中或术后输血可能是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急诊肝动脉造影后给予明胶海绵,超液化碘油及化疗药栓塞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1例患者由于严重失血性休克,肝动脉栓塞治疗后出现肝、肾功能衰竭,于术后3天死亡,其余27例均无复发出血及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肿瘤均能不同程度控制。结论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癌破裂大出血的有效方法,为肝癌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了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8月确诊的6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男47例,女18例,均经导管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结果:并发症包括胃肠道反应、发热、肝区不适及疼痛、骨髓抑制、癌肿破裂出血、异位栓塞、消化道出血等.结论:分析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正确处理方法,对我们更好的利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治疗中晚期肝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采用急诊介入栓塞止血,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8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所有病例无复发出血,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一病例死亡。结论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癌破裂大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肝癌介入治疗后发生肝脓肿的危险因素,探讨肝癌介入术后并发肝脓肿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10年2月822例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肝脓肿17例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17例肝癌介入治疗后无肝脓肿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发肝脓肿的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等临床特点,并总结其临床护理要点.结果 822例患者TACE术1 694次中共发生19次肝脓肿,发病率为1.12%.肝脓肿临床表现有肝大、肝区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发病时间为术后9-29(18±9)d.除1例由于诊断治疗不及时死亡外,余16例均康复出院.结论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脓肿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术前胆道梗阻是TACE并发肝脓肿的易感因素;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9月~2011年5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肝癌患者,术前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在工作站上应用VRT、MIP或MPR行肝动脉三维影像重建,观察腹腔动脉解剖和肿瘤血供情况,拟订治疗方案。后患者行介入诊疗,术中造影,DSA显示腹腔动脉解剖及病变血供情况。二者进行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结果69例患者行肝血管三维重建后均能显示肝动脉变异情况、病变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发现肝动脉起源变异10例,病变异常血供6例,肝动脉闭塞3例,与DSA造影显示血管情况完全符合。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帮助术者在术前更直观地了解肝血管解剖关系,对制定更完善的手术方案具有实用价值,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借助循证医学方法为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确定介入治疗目标以及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在充分评价肝癌介入治疗现状后,提出临床问题,从EBSCO、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1期)、Medline(1990年1月至2007年1月)、ACP Journal Club(1991年1月至2007年1月)和http://sumsearch.uthsea. Edu/searchform4.htm上进行检索,检索主题词:肝细胞肝癌、介入治疗、系统评价、荟萃分析等.对检索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并制定合理的循证介入治疗方案后,纳入患者实施治疗;与同期收治的纳入标准一致但按照传统方式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该方案的有效性及两组病例的治疗获益差别.统计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运用时序检验Log-rank进行统计学显著性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共检索出与不同问题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9篇,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3篇.总共纳入了119例患者,59例实施循证介入治疗,60例接受传统方式的介入治疗.连续随访2年证实,循证介入治疗方案更适合本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79.7%、50.8%,而非循证介入治疗组分别为68.3%、3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循证治疗的方法为中晚期肝癌患者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介入治疗的疗效、增加患者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3.
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与探讨肝动脉及门静脉双介入化疗栓塞对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应用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灌注化疗及栓塞(TACE+SPVE)方法治疗患者43例,B组单纯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TACE)方法治疗患者43例。结果A、B两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6.1%和69.8%,治疗后获得二期手术切除率两组分别为16.2%和4.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0.5、1、2年生存率,A组为90.6%、62.8%、53.5%,B组为72.1%、48.8%、39.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优于单纯肝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尹刚  曹建民  史东宏 《当代医学》2009,15(29):566-568
目的回顾性研究以无水酒精为主的不同栓塞模式治疗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综合介入处理方法,探讨临床疗效,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方法回顾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9年3月~8月间收治的36例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病人,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6例造影均在动脉期见门静脉或肝静脉提前显影。30例用无水酒精或辅以明胶海绵成功闭塞瘘病行TACE。结论超选择性无水酒精或辅以明胶海绵瘘口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合并症少的治疗方法。能为肿瘤的碘化油栓塞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介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胰腺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33例胰腺癌病人其中有26例合并肝转移,全部病人均进行了2~4次经导管动脉化疗,对肝转移病灶进行肝动脉栓塞治疗。结果:在介入治疗后,原发灶未见增大的比率为63.6%,肝转移灶减少或缩小的比率为69.2%,增加的比率为30.7%。疼痛缓解的占74.3%,体力状况改善的83.7%,有37.5%的病人生存期在6—8mo,16.6%的病人生存期为1a。结论:胰腺癌单纯介入治疗可以明显地改善临床症状,控制转移病灶的发展,但对原发灶的控制还应与其他手术或非手术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肝癌血管介入治疗是目前非手术肝癌患者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文章介绍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并通过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专题讲座等形式,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肝癌血管介入治疗人才。  相似文献   

17.
金成 《中国医药导报》2013,(35):80-82,85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在实体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1例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周围型肺癌3例,原发性肝癌13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2例,肝癌介入术后复发2例,肝癌介入术后腹膜后转移癌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T引导下RFA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中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结果 21例患者术中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90.5%;1例出现呕吐,3例局部疼痛,1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1例肝周有少量渗血,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10个月复查CT,15例患者肿瘤完全坏死,4例患者肿瘤部分坏死.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治疗实体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Since the 1980s, various approaches to interventional therapy have been develop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rehensive sequent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 especially personal therapeutic plan in 53 radical cure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3 to January 2005, a total of 203 patients with HCC received sequential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ifty-three patients achieved radical cure outcomes. Thos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PEI), or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 sequentially and in combination depending on their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PET-CT was used to evaluate, assess, and guide treatment. Results Based on the imaging and serological data, all the patients had a personal therapeutic plan. The longest follow-up time was 24 months, the shortest was 6 months, and mean survival time was 16.5 months.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sequent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 especially personal therapeutic plan for HCC play roles in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HCC in middle or advanced stage.  相似文献   

19.
姜赛龙  王宏顺  曹力 《吉林医学》2012,33(22):4732-4733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引导下肝癌穿刺硬化治疗成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介入穿刺硬化治疗的22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肝癌患者的32个肿瘤行介入硬化治疗后,30个缩小,2个大小无变化,无一例肿瘤增大,无一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引导下肝癌穿刺硬化治疗,定位更安全、准确、快捷、直观有效,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超声引导下活检及治疗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朱晓明  吴非  张跃伟 《当代医学》2010,16(29):621-623
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细胞肝癌患者,或为减少术中出血,介入治疗成为目前比较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临床常用的几种功能影像学方法在肝细胞癌介入治疗术后评价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