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产孕妇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率和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188例早产孕妇及其早产儿,按产前地塞米松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前使用地塞米松治疗早产孕妇,可使早产儿RDS发生率显著降低(P <0 .0 5 ) ,并且能改善胎龄小于3 4周早产儿Apgar评分。结论 早产孕妇产前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可促胎肺成熟并改善其换气功能,对孕周小于3 4周的早产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131例自然早产病例,其中早产自然临产50例(38.17%),合并胎膜早破81例(61.83%).产前静脉推注地塞米松距分娩的时间、分娩孕周及股股早破与早产儿RDS的关系.结果:共发生4例RDS(2.21%),均见于用药距分娩时间<6小时,分娩孕周<34周者,而用药距分娩时间>6小时,分娩孕周>34周老,无RDS发生.胎膜早破组新生儿RDS及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与自然临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治疗早产应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不足34周者均应及早促胎肺成熟治疗,使用皮质激素应争取在分娩前6小时以上;对妊娠32至34周合并胎膜早破者,使用皮质激素应慎重,治疗的重点在于对感染的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不同疗程地塞米松对于早产孕妇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28-34周早产母儿临床资料。结果在≤34周早产孕妇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发生率(P〈0.05),多疗程与单疗程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地塞米松未增加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感染及新生儿死亡率,对孕妇产褥感染也无明显的影响(P〉0.05);伴胎膜早破应用多疗程地塞米松组产褥感染率明显增加,高于对照组及单疗程治疗组(P〈0.05)。结论在≤34周早产孕妇应用地塞米松可预防NRDS发生,多疗程应用未增加对NRDS保护作用,对胎膜早破者增加产褥感染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地塞米松在促进早产胎鼠肺脏成熟的同时对孕鼠和早产胎鼠ⅠGF-Ⅰ的影响。方法 18只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组),地塞米松单剂量组(SD-DEX),地塞米松多剂量(MD-DEX),在孕鼠怀孕14、15天给予不同剂量的地塞米松,在孕鼠怀孕16.5天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电镜下观察胎鼠肺脏成熟度,放射免疫法测定孕鼠血清、胎鼠羊水中ⅠGF-Ⅰ的含量,进行同组间的相关性分析;免疫组化法进行胎鼠肝脏和胎盘中ⅠGF-Ⅰ的表达,进行同组间胎鼠肝脏与胎盘中ⅠGF-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产前地塞米松应用在促进早产胎鼠肺脏成熟的同时可以导致孕鼠血清中ⅠGF-Ⅰ含量明显下降,这与用药后孕鼠体重下降有相关性。孕鼠血清中ⅠGF-Ⅰ和胎鼠羊水中ⅠGF-Ⅰ没有相关性。结论地塞米松在促进早产胎鼠肺成熟的同时影响了孕鼠血清和胎鼠羊水中ⅠGF-Ⅰ含量,影响孕鼠体重变化和胎鼠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一周内应用地塞米松(DXM)与早产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对453例早产儿中其母亲产前用DDXM 240例为研究组(A),而无用DXM 213例为对照组(B),比较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及有关因素。结果:(1)A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4.6%(59/240),B组为3.2%(7/21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2)DXM的总用量≥40mg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率与总量<40mg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3)孕妇产前最后应用DXM与早产儿临床的时间间隔<24小时早产儿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率与时间间隔≥24小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1)孕妇产前应用DXM与早产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密切;(2)DXM的用量≥40mg上消化道出血压的机率较总量<40mg大;(3)用DXM与临床的时间间隔<24小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24小时者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一周内应用地塞米松(DXM)与早产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对453例早产儿中其母亲产前用DXM 240例为研究组(A),而无用DXM 213例为对照组(B),比较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及有关因素.结果①A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4.6%(59/240),B组为3.2%(7/21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DXM的总用量≥40mg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率与总量<40mg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③孕妇产前最后应用DXM与早产儿临产的时间间隔<24小时早产儿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率与时间间隔≥24小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①孕妇产前应用DXM与早产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密切;②DXM的用量≥40mg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率较总量<40mg大;③用DXM与临产的时间间隔<24小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24小时者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70例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将其分为阴式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不同原因所致早产儿的预后作分析比较.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及妊高征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胎龄小死亡率明显增高,特别是胎龄<32w者;剖宫产组和阴式分娩组中早产儿的存活率及发病率(尤其是颅内出血)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窒息及颅内出血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不是剖宫产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8.
产前应用沐舒坦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沐舒坦对早产儿RDS的预防作用.方法孕27~34w面临早产或计划分娩的妇女80例,随机分为沐舒坦组和激素组各40例,观察早产儿RDS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以及母婴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沐舒坦组早产儿RDS发生率为15.9 %,激素组为34.1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沐舒坦组RDS的严重程度较激素组轻,有显著差异;(3)沐舒坦组早产儿获得性肺炎明显低于激素组(P<0.05).结论产前预防性应用沐舒坦能减少早产儿RDS的发生率,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比较有减轻RDS严重程度,减少早产儿获得性肺炎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N-CPAP模式和同步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9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N-CPAP(经鼻持续气道正压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NIPPV(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合指数、血气变化、并发症及总成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1 h后患儿血气变化和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均大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总体疗效(77.78%)比较上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NRDS患儿中用NIPPV进行初始通气治疗总体效果明显优于N-CPAP,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新疆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其中维吾尔族占人口多数的民族之一。维吾尔族出生的新生儿也占到新生儿的较多数。了解该民族新生儿疾病情况,对本地区妇幼保健和预防诊治有积极意义,其中早产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和生存质量,本文旨在探讨引起维吾尔族早产的主要病因、早产儿各种疾病的发病情况。以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早产儿病例作早产原因及疾病构成分析,以供对维吾尔族早产和早产儿疾病防治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调查早产妇的基本情况以及早产婴儿的生存能力,探讨新形势下我国城市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方法通过病案信息库,收集早产妇的病案资料,分析早产妇的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产前检查、营养状况等,跟踪调查这批早产婴儿的出生体重、治疗情况及死亡率.结果随着孕周增加早产发生人数逐渐增多,早产婴儿死亡率逐渐下降,早产婴儿死亡率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早产妇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足月对照,差别有显著性.早产妇的基本构成(文化程度、产前检查、外地户口、职业),与足月对照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结论早产妇的受教育程度,生活背景以及营养状况与早产有一定关系.早产婴儿生存能力与胎龄大小、出生体重有关.  相似文献   

1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伟  程尉新  张威 《医学信息》2006,19(11):1985-1987
目的 寻找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调查三○四医院外科ICU近2年所有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RDS患者死亡组入ICU时ApacheII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入ICU2~3天内发病的ARDS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其它时间发病的患者;治疗ARDS中使用强效抗生素可能是导致病情加重的一个因素。结论 入ICU病情严重程度(用素治疗等是影响ARDS患者的3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
魏颖  罗芳 《医学信息》2022,(19):92-95
目的 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不同时间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32周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周早产NRDS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A组在nCPAP治疗基础上2 h后应用PS,B组在nCPAP治疗基础上2~4 h后应用PS,C组在nCPAP治疗基础上4 h后应用PS;比较各组血气指标、临床疗效、治疗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各组血气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且对照组、A组、B组、C组血气指标转好幅度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组、B组、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组、B组、C组的nCPAP治疗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依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组、B组、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联合PS治疗早产儿NRDS能够改善患儿预后,且实施nCPAP治疗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临床常见危症,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发生机制尚未彻底阐明,近年来氧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围生期风险因素,探讨妊娠期使用地塞米松对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的影响,为产科和儿科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生产的390例新生儿,回顾围生期临床资料。首先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新生儿生后胆红素水平是否达到NHB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NHB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两组间各临床指标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到影响NHB的独立风险因素。再进行历史性队列研究,通过孕产妇妊娠期是否暴露于地塞米松,将队列分为地塞米松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对比两组孕产妇生产的新生儿前三天经皮胆红素水平。结果 病例对照研究单因素分析中,NHB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胎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剖宫产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HB组既往流产史、妊娠高血压、注射地塞米松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胎龄<37周、妊娠期注射地塞米松以及剖宫产均为新生儿NHB的独立风险因素。队列研究结果表明,相较非暴露组,妊娠期地塞米松暴露组新生儿生后1、2、3天的经皮胆红素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 妊娠期孕产妇接受地塞米松注射...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0年元月至1995年12月间逐年围产死亡原因顺位早产均为第一位。本文对428例早产临床及先兆早产期发生原因及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药物治疗方法:舒喘灵、硫酸镁、地塞米松等药物。对先兆早产用药成功率达79.57%,早产成功率31.67%,总结药物抑制宫缩的效果与经验,先兆早产成功率明显高于早产。为进一步治疗, 降低早产及围产死亡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及讨论催产素受体拮抗剂(依保)、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利托君)、硫酸镁三类宫缩抑制剂药物单用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使用依保、36例使用利托君和26例使用硫酸镁的先兆早产孕妇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对孕妇用药后的保胎效果、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依保组与利托君组的保胎成功率、起效时间、延长孕期时间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两组均显著高于硫酸镁组。不良反应以硫酸镁组的发生率最高,利托君组次之,依保组不良反应率最小。三组间新生儿状况改善及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结论依保抑制宫缩作用强、显效快、成功率较高,安全有效,但费用较高。利托君作用与依保相当,且安全、低廉,可作为目前治疗先兆早产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期肌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新生鼠肺泡成熟的影响。方法:24只SD孕大鼠分为对照组、产前1次注射组(孕19d肌注地塞米松0.8mg·kg-1·d-1)和产前3次注射组(孕18、19、20d均肌注地塞米松0.8mg·kg-1·d-1),每组8只,取新生1、4、10、14d鼠肺,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肺泡形态学的改变,计算机图像分析。电镜检查观察产前3次注射组和对照组肺上皮细胞基底膜的连续性。结果:对照组从1-14日龄鼠肺泡间隔渐变薄,肺泡面积变小,肺泡表面积/肺泡体积(S/V)增大,肺(囊)泡数渐增多,4日龄鼠肺次级隔开始长出,至14日龄隔数目渐增多。产前3次注射组的1日龄囊泡隔变薄,肺囊泡面积增大,差异非常显著(P<0.01),肺囊泡数明显减少(P<0.05);4、10、14日龄肺泡间隔明显变薄(P<0.05),肺泡明显增大,S/V较对照组小,肺囊泡数明显减少,次级隔的长出减少,相对较短,数目较少,差异非常显著(P<0.01)。产前1次注射组1日龄鼠的肺泡间隔厚度较对照组变薄,差异显著(P<0.05)。电镜检查发现,正常1、4日龄鼠外周肺上皮细胞基底膜变薄,多处不连续,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靠近、接触。产前3次注射组肺上皮细胞基底膜的不连续现象较少,上皮间质的直接接触较少。结论:产前3次注射地塞米松影响新生鼠肺泡形态发育,产前1次注射地塞米松对新生鼠肺泡形态发育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早产儿RDS患儿,根据是否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随机分成保护通气组(PV组)40例和传统通气组(CV组)40例,对二组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发生率及上机时间、氧疗时间、病死率等进行分析。结果(1)PV组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平均气道压和氧浓度显著低于CV组(P均〈0.05);呼气末正压高于CV组(P〈0.01);两组通气频率(RR)差异无显著性(P〉0.05)。(2)PV组PaCO2高于CV组(P〈0.01);pH低于CV组(P〈0.01);两组Pa02差异无显著性(P〉0.05)。(3)PV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病率低于CV组(P〈0.05)。(4)两组脑室内出血(IVH)、动脉导管开放(PDA)、慢性肺疾病(CLD)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V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均明显低于CV组(P均〈0.05)。结论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改善肺部气体氧合,维持适当血氧分压,显著降低VALI的发生率,缩短上机时间,并不增加IVH、PDA和CLD的发生率,PaCO2维持在可耐受的范围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早产的临床处理对母儿的影响。方法:收集1997.、-2000.8在我院分娩的胎膜早破病例114例,比较破膜24小时内分娩和破膜≥24小时分娩者产妇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和早产儿的死亡率。结果:经抑制宫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后破膜≥24小时分娩者30-34周早产儿的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胎膜早破患者应适当延长胎龄,应用地塞米松、抗生素,适时分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