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夏季热为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临床以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汗闭或少汗为主症。根据小儿“脾常不足”,“夏暑发自阳明”的特点,几年来,我常从脾胃着手治疗小儿夏季热。稍有些体会,现总结如下:一、清解阳明法适于本病初期,正盛邪实,正邪交争激烈,阳明实热者。病例一:曾××,男,1岁8个月,78年8月30日门诊。患孩发热10余天,某医曾投清暑益气汤无效。诊见发热38.9℃,大渴引饮,心烦,夜寐不安,舌红目赤,小便频数,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诊为小儿夏季热,阳明气分热盛。药用:糖自参8克,石膏10克,知母8克,淮山8克,淡竹叶6克,芦根8克,鲜荷叶6克。嘱多吃西瓜,连服三剂,汗出热退,病癒。  相似文献   

2.
1、风热外感罗某,男,6岁。发热恶寒(热重寒轻)一天,头痛,鼻塞,流浓涕。咽部红肿疼痛,口干而渴,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此属风热袭表,治以辛凉解表,疏风清热。方用银翘散加减:银花9克,连翘6克,淡竹叶5克,荆芥5克,牛蒡子5克,薄荷3克,芦根3克,桑叶6克,甘草2克。三剂而愈。  相似文献   

3.
小儿夏季热又名暑热症,是小儿在夏季以口渴,少汗,纳少和发热长期不退为主证的疾患。笔者于1984年盛夏治疗本病9例,效果较为满意。基本方药:竹叶10克,生石膏50克(打),麦冬、粳米各10克,藿香、佩兰、生甘草各6克。热度高而无汗烦躁者,加淡豆豉10克;小便频数者,加蚕茧20只;气虚加党参10克。治疗结果:9例患儿,服药3剂  相似文献   

4.
发热证是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辨证治热很有特色,疗效甚佳。笔者十几年积累验例数十则,现择五例,分述如下。一、风热发热,宜辛凉解热例1:任××,男,32岁,工人,住院号28254,1981年6月1日初诊。因外感发烧已3日,现发热恶寒,体温达39℃,头痛汗出,鼻塞涕浊,咽喉红肿疼痛,口干而渴,声音嘶哑,时而咳吐黄痰,质粘稠,颜面潮红,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有力,急诊入院。查:白细胞计数13,800,  相似文献   

5.
暑热证(小儿夏季热)为1~5岁小儿常见疾病。每逢夏季高温,小儿长期发热不退,以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为特征。一旦气候凉爽即能自愈,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均有连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本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最大者6岁,最小者8个月;病程最长者1周,最短者3天。2 诊断标准症状:咳嗽不爽,痰黄粘稠,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舌苔薄黄,质红,脉象浮数。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气逆不宣,故咳嗽不爽,鼻流浊涕;肺主皮毛,风热之邪客肺,皮毛疏泄,故发热头痛,恶风而微汗自出;风热之邪灼津成痰,故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咽为肺之通道,肺热伤津,故口渴咽痛,舌苔薄黄,脉象浮数,为风热之邪在肺卫之象。3 治疗方法将鸡蛋1枚打破取出蛋黄,把蛋清用筷子搅匀,用沸水冲服。早晚各1次,可放少许白糖,1个疗…  相似文献   

7.
张晓荣 《江西中医药》2003,34(11):21-21
笔者自 1 998年 8月~ 2 0 0 2年 1 2月应用加味止嗽散治疗小儿外感咳嗽 61例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61例患儿中 (新生儿肺炎除外 ) ,男 40例 ,女 2 1例 ;年龄 3 2天~ 1 4岁 ,以 3岁之内婴幼儿最多 ,共5 3例。2 治疗方法用止嗽散加减。基本方 :麻黄 2 g ,百部、苦杏仁、紫菀各 8g ,白前、荆芥、桔梗、枳壳各 6g,陈皮 4g,甘草 3g。以上为 6岁儿童用量 ,剂量可随年龄而增减。加减 :外感风寒见鼻塞流涕 ,发热无汗 ,痰白清稀 ,苔薄白 ,脉滑或浮数者加紫苏叶 6g、防风 6g;外感风热见鼻流浊涕 ,发热有汗 ,痰黄稠不爽 ,舌质…  相似文献   

8.
小儿夏季热与祖国医学“疰夏”类似。笔者根据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结合病例,对本病探讨如下:初期:发热不恶寒,气候越热则发热越高,少汗或无汗,唇干口渴引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舌质微红、苔薄,脉浮数。  相似文献   

9.
暑热证(小儿夏季热)为1~5岁小儿常见疾病.每逢夏季高温,小儿长期发热不退,以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为特征,一旦气候凉爽即能自愈,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均有连续发作2、3年以上的病史,笔者在临床采用针刺方法,治疗此病12例,均获痊愈.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1977年—1981年期间,运用中医药治疗急性热病51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风热袭表型: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舌尖边红,苔薄白,口干,脉浮数。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泄热。选用银翘散加减。病例:郑××,男,34岁,工人。1980年5月2日入院。住院号:803201。患者发病三天,开始恶冷,发烧,汗出,头痛,腰痛,咳嗽,左侧胁下疼痛,疾少色黄,纳呆。曾在该厂医务室治疗无效。入院时体温39.ZC,急性病容,唇周有褐色血痴,咽红、舌尖边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系风热袭表,肺卫受邪之风温。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泄热。仿银翘散加减:二花、连翘、黄羊各15克,荆芥、杏仁、牛子、竹叶各10克,薄荷5克,板兰根30  相似文献   

11.
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有严格的发病季节。近代文献对本病称法不一致,有称“暑热证”,“小儿暑天发热口渴多尿综合征”,“婴儿汗闭性暑热症”,“暑热消渴症”等。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因其发病于夏季,故名夏季热。2001年夏季,我国南部持续  相似文献   

12.
<正> 肺病辨证五、风热犯肺证【临床表现】主症:咳嗽不爽,痰稠而黄,发热微恶风寒。次症:口渴,咽痛,身痛,汗出。舌脉:舌边尖红苔簿黄,脉浮数。【病机分析】本证为风热之邪侵及肺卫,  相似文献   

13.
笔者遵“火郁发之”之旨,运用开郁清热法治疗外感热病,常获良效。例一,朱××,男,3岁,83年3月6日诊。患儿发热(体温38.9℃)无汗喘咳已两天,伴见心烦口渴,面红唇赤,小便短黄,舌尖红,苔白微干,脉浮数。此为风热外束,肺失宣降。治宜火郁发之,拟开郁通阳,清热宣肺。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黄3克、荆芥5克、苏叶5克、杏仁10克、石膏12克、银花10克、黄芩10克、桔梗10  相似文献   

14.
小儿夏季热在每年6~8月较为多见,好发于1~2岁儿童,以农村儿童尤其多见。该病系暑热所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疾病而得名,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症。其相当于中医学所称的“小儿疰夏”、“暑热症”等。1肺胃实热型主症以入夏后发热,持续不退,气候越热,发热越高  相似文献   

15.
小儿夏季热,是儿科夏季常见病。好发于3岁以内的乳幼儿。临床以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无汗为主症。笔者认为小儿夏季热多本虚标实,治宜清补兼施,分型论治。通过临床验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人自1982年以来,以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小儿夏季热,效果比较满意。现仅就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25例简介如下。临床资料 25例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1~4岁14例,1岁以下11例。发热时间,最长80天,最短15天;体温最低38.5℃,最高41℃。25例均有发热,饮多,尿多,无汗等症,并排除其它疾病。基本方:黄芪8克,白术5克,防风4克,青蒿8克,银花9克,竹叶4克,鲜荷叶10克,鳖甲6克,秦艽4克,加减法:神疲甚者加太子参10克(烦躁不安易太子参为  相似文献   

17.
小儿夏季热是婴幼儿在暑天所发生的一种特有的季节性疾病,以夏季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为主要表现,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本病发病时间集中在6~8月,秋凉以后,各种症状均能自然消退。但可连续几年发病。笔者自2002年以来,自拟解热汤治疗小儿夏季热12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暑热证又名夏季热,为3岁以内婴幼儿童特有的发热疾病,以夏季长期发热(1个月~3个月之久), 伴口渴多饮、尿多、无汗或少汗为特点.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的是发热燎燎难退.笔者临床研究治肺上下调控法,探讨发热等多脏器功能紊乱综合征的疗效及其与生理、病理改变的关系,并设对照组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县唐远峰老中医,现年八十四岁,临床治病六十余年,擅长儿科,拟方精确,用药以轻灵见长,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二十多年来我们常问道于唐老,现选录他运用三豆饮治疗小儿高热医案三则介绍于后。例1 庞××,男,12岁,玉林镇朝阳街人。1968年6月14日下午1时初诊。患儿3月初旬开始发热头痛咳嗽,有时高热达40℃。屡经中西医治疗,用药后热稍退,但过后又反复发热,午后尤甚,体温持续在39℃左右。检查:面色萎黄,眼倦神疲,发高热,唇干,苔薄黄,大便溏黄量少,日二次,小便短黄。两手脉浮,右虚左细弱。处方:黑豆21克,饭豆21克,绿豆21克,青蒿4.5克,白薇9克。次日下午三时复诊:昨下午服上药头煎后入睡一小时,微汗出,醒来热已减轻。接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学刊》2012,(6):1255-1255
小儿夏季热,属于中医的"暑温"的范畴,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3岁的小儿,主要为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因病发于夏季暑热之时故名。以下食疗方,既经济,效果也不错,可一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