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Ⅰ(cTnⅠ)曲线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36例UA患者入院即刻、2、4、6、8、24、48、72小时血cTnⅠ水平并绘制cTnⅠ曲线,根据曲线类型分为有峰曲线组和水平曲线组;比较住院期间和半年后两组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室射血分数、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136例UA患者中有峰曲线组67例,水平曲线组69例。有峰曲线组与水平曲线组比较,住院期间心绞痛反复发作、AMI、左室射血分数,P〈0.05;无血管重建6个月后心绞痛复发、再发AMI、心源性死亡、左室射血分数有峰曲线组与水平曲线组比较,P〈0.05;血管重建6个月后心绞痛复发、再发AMI、心脏性死亡、左室射血分数有峰曲线组与水平曲线组比较,P≥0.05。结论 cTnⅠ曲线能评估UA患者的近期预后和指导治疗,可作为UA危险分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540例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其中多支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组(CR组,247例),多支病变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IR组,29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远期随访结果。结果与CR组比较,IR组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处数、严重程度、三支病变比例、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分叉病变数量均明显升高(P〈0.05)。随访(32.4±2.4)个月,IR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CR组(P〈0.05)。IR组再次血运重建比例和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完全血运重建是MACE、再次血运重建的危险预测因子(P〈0.05),但未见对远期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实现完全性血运重建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长期预后效果优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者。不完全血运重建是MACE事件、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治疗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的变化;术后24h和30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部分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对高龄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龄冠心病患者行部分血运重建介入治疗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将2005年12月~200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1例高龄(年龄≥75岁)患者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组,观察两组近期(住院)及远期(随访1年)主要心脏事件。结果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复杂(B2/C型)病变、完全闭塞病变及重度狭窄病变的比例均高于完全性血运重建组(P〈0.01或P〈0.05),两组间近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急诊CABG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远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以及心绞痛复发情况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高龄冠心病患者采取部分血运重建的介入治疗策略可以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多支冠脉血管病变分次PCI的近期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进行一次完全性血运重建术和分次完全性血运重建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10月接受PCI的多支冠脉血管病变完全血运重建患者,其中分次完全血运重建185例(88.1%),一次完全血运重建25例(11.9%)对比分析两组PCI术中及术后1年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术中、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巨大血肿、假性动脉瘤、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再次血运重建等)、严重夹层、心律失常、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次完全血运重建组均低于一次完全血运重建组;术后12月随访:再狭窄率、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次完全性血运重建组低于一次完全性血运重建组(P〈0.05)。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完全血运重建行分次PCI近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吸烟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DES-PCI)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2 年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06 年7 月至2008 年4 月间进行血运重建治疗的206 例吸烟的三支病变患者,分为PCI组(108 例)和CABG组(98 例),观察术后2 年2 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的差异。结果PCI 组与CABG组2 年MACCE 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5%:12.2%, P>0.05),PCI 组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2.0%, P<0.05)。2 组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8.2%, P>0.05),其中年龄与左室射血分数是影响预后的( P<0.05)。结论吸烟的三支病变患者行DES鄄PCI 进行血运重建治疗与行CABG治疗在2 年内疗效相当,年龄与左室射血分数为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分布、严重程度及临床特点。方法4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其心脏超声多普勒分为2组,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组(LVEF〈0.5)和对照组(LVEF≥0.5),对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临床特点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组多支病变、左主干和前降支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组回旋支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右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Gensini积分判断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平均年龄和合并糖尿病者在射血分数下降组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的严重病变是造成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的基础,左主干和前降支病变更多影响左室收缩功能。高龄和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更常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后再发心肌缺血且闭塞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建立病例,闭塞冠状动脉(OCA)内支架植入疗效.方法:MI后再发心肌缺血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治疗132例,冠状动脉造影均见闭塞远端侧支循环建立,分为OCA再通组(A组)及未通组(B组),随访6~18个月并进行心绞痛分级,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心脏事件.结果:总手术成功率95.4%,OCA再通植入支架成功率为80.3%,A组与B组比较,平均植入支架数量多(P<0.01);心脏事件发生率少(P<0.01),心绞痛发作程度减轻(P<0.01),LVEF改善(P<0.01).结论:MI后冠状动脉闭塞,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建立的病例,植入支架可有效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左室功能,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侧支循环对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并发症及生存率的影响,探讨影响侧支循环的可能预测因素.方法该院近10年因前壁心肌梗死而行冠脉动脉造影示前降支TIMI血流0-1级者且院内存活并行冠脉血运重建术(PTCA、STENT或CABG术)者138例,将冠状动脉影像学示前降支无侧支循环或只有局限于小分支的侧支循环者分为第1组(n=86),前降支主干部分或完全经侧支循环显影者分为第2组(n=52).比较两组的临床情况、左室射血分数,并进行定期随诊观察临床预后.结果侧支循环与性别、年龄、糖尿病史无相关性,侧支循环良好组完全闭塞性病变和多支病变发生率增高,梗塞前心绞痛史和非Q波心肌梗死在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更多见;且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更好;在随诊中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有进一步改善;侧支循环良好者院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两者在死亡率及临床心脏事件上侧支循环良好者均较低.结论侧支循环良好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恢复更好,长期死亡率及患病率更低,多支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有梗塞前心绞痛史的患者存在良好侧支循环的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0.
刘少奎  初南  刘莹  应晓扬 《现代医学》2002,30(3):148-150
目的:探讨糖尿病(DM)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糖尿病对梗死前心绞痛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137例AMI患者分成4组,I组:DM伴AMI患者有梗死前心绞痛(14例);Ⅱ组:DM伴AMI患者无梗死前心绞痛(18例);Ⅲ组:不伴DM的AMI患者有梗死前心绞痛(43例);Ⅳ组:不伴DM的AMI患者无梗死前心绞痛(62例)。比较各组患者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峰值、射血分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Ⅲ组CK-MB峰值明显低于I、Ⅱ和Ⅳ组(均为P<0.05),I、Ⅱ和Ⅳ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Ⅲ组身血分数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Ⅱ和Ⅳ组(均为P<0.05)。Ⅲ组组无心源性休克发生,发生率显著低于I、Ⅱ和Ⅳ组(均为P<0.05)。Ⅲ组病死率最低,明显低于I、Ⅱ和Ⅳ组(均为P<0.05);I、Ⅱ和Ⅳ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对不伴DM的AMI患者心肌有保护作用,但DM伴AMI患者梗死前心绞痛的心肌保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美托洛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美托洛尔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治疗组),尽快静脉给予美托洛尔注射,5mg/支。注射后,观察血压,若血压>90/60mmHg、心率>55次/min则重复注射,共3支15mg。全部注射结束后,观察15min,若血压和心率均不低于上述指标,则开始口服美托洛尔片剂50mg,6h1次,持续2d。以后根据心率情况维持25~100mg/d。另选住院的30例AMI患者为对照组,根据入院后心率情况口服美托洛尔25~lOOmg/d。观察急性期(30d)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AMI急性期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再梗死或梗死后心绞痛和猝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检查,两组LVEF无差异,但3-6个月后复查LVEF时,治疗组为(0.534±0.11),对照组为(0.494±O.10)(P<0.05)。结论 AMI早期大剂量应用美托洛尔不仅安全,而且可以明显降低急性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恢复期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安全性及其对近期临床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3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美托洛尔组分别在第1次球囊扩张前和放置支架前向冠状动脉内注射美托洛尔5 mg,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观察两组心率、血压、心肌酶、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同时观察住院期间及发病后30 d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血运重建、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两组基线资料可比的情况下,冠状动脉内注射美托洛尔对AMI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均无影响。在注射美托洛尔过程中未发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心力衰竭及低血压。住院期间美托洛尔组和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3.94±5.76和53.33±5.88,心肌酶肌酸激酶峰值分别为(2354.24±693.66)和(1981.87±412.92)U/L,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死亡、再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在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8受体阻滞剂是安全的,但无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急重症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联合冠脉血运重建的治疗效果,寻求辅助无效和降低死亡的补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运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联合冠脉血运重建治疗61例急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治疗有效率80.33%(49/61),患者总死亡率27.87%(17/6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有效率74.47%(35/47),死亡率36.17%(17/47),不稳定心绞痛和左心室射血分数〈40%患者的有效率100%(14/14),死亡率0%。冠脉血运重建前死亡率12.77%(6/47),冠脉血运重建后死亡率23.40%(11/47)。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冠脉血运重建是治疗急重症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措施,与不稳定心绞痛和低左室射血分数的患者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疾病并发左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40%)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全组221例中男209例,女12例,年龄36~71岁.其中左室射血分数<401例,将其分为3组:A组,仅仅是左室射血分数<40%(62例),此组患者只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B组,并发左室室壁瘤(61例),此组患者在完成搭桥手术的基础上同时做室壁瘤切除手术;C组,并发缺血性心肌病(38例),此组患者在完成搭桥手术的基础上同时完成"Dor"手术.另设对照组(60例),左室射血分数<50%,此组患者只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手术全部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使用常温含血心脏停跳液.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及x2检验.结果住院期间A组死亡3例,病死率4.8%,B组死亡3例,病死率4.9%,C组死亡4例,病死率10.5%,对照组死亡1例,病死率1.6%,各组之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6年生存率A组为83.2%,B组为81.2%,C组为67.0%,对照组为92.7%,对照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手术前后A~C组具有明显的变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搭桥手术解决心肌缺血这一根本病因,同时也应改造心脏内部的所有的病理解剖结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对老年卧位型心绞痛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作用。方法 用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检查15例正常人和9例老年卧们型绞痛患者。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老年卧位型心绞痛患者高峰充盈率(PFR)、1/3充盈率(1/3FR)、1/3充盈分数(1/3FF)显著减少(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1/3射血分数、高峰射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老年卧位型心绞痛患者用美托洛尔治疗后PFR、1/3FR、1/3FF显著减少(P<0.01)。结论 老年卧位型心绞痛患者存在明显的舒张功能不全。美托洛尔能改善老年卧位型心绞痛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心绞痛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55例直接PCI术后的AMI患者根据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分为梗死前心绞痛组(A组,124例)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B组,131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特征、心功能及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①A组磷酸肌酸激酶(CPK)峰值、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及无复流(NF)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而自溶现象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②A组随访时期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显著低于住院期间(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P〈0.05);而B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③A组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力衰竭(8.06%)和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20.16%)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16.79%和35.11%,P〈0.05),两组在死亡率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缺血性靶血管重建、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直接PCI对所有AMI均有一定疗效,但存在梗死前心绞痛可促进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溶现象的产生,减少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有利于减少直接PCI术后心肌微循环损害,改善左心室重构,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其中,接受急诊PCI治疗的56例(急诊PCI组),药物保守治疗的60例(药物治疗组)。观察时间14 d。比较两组AMI患者心脏功能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及其他相关心脏事件(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结果:心衰发生率急诊PCI组为5.36%,药物治疗组为31.67%;其他心脏事件总发生率急诊PCI组为7.14%,药物治疗组为48.33%。心衰及其他心脏事件发生率急诊PCI组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间比较,急诊PCI组心脏功能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AMI,能够有效保护心脏功能,减少心衰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疗效及预后显著优于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训练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完全血运重建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收治的9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不完全血运重建术。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和康复组(47例)。在术后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康复组患者接受心脏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接受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最大摄氧量(VO_2max)、无氧阈(AT)、左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VO_2max、AT和LVEF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康复组患者VO_2max、AT和LV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康复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完全血运重建术后心功能的恢复,提升术后运动耐力,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 )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40例急诊STEMI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 A组进行血栓抽吸+替罗非班冠脉内给药,B组进行血栓抽吸。观察术后两组患者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血浆肌钙蛋白I(cTnI)峰值,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钠尿肽(BNP),大出血、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A组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cTnI值、LVDd、LVEF、脑钠肽( BNP)水平等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两组患者大出血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冠脉给药应用在STEMI急诊PCI,能够有效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主要分支狭窄≥75 %的 42例冠心病患者 ,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伴或不伴侧支循环两组。统计分析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室壁瘤的发生率 ;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测左室射血分数 ,1 2导同步心电图测定QTc离散度。结果 :伴与不伴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但无侧支循环患者乳头肌功能失调、室壁瘤的发生率较高 (P <0 .0 1 ) ,左室射血分数低 ,QTc离散度增加。结论 :侧支循环的建立可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