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9例,比较不同手术的时间、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效果良好,术后腰腿痛基本缓解,可长时间步行,所有29例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26例患者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平均复位丢失率为8.3%,其中3枚螺钉松动、1例螺钉断裂。结论: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  相似文献   

2.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术后复发患者行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后进行疗效判断。结果随诊0.5~3年,4~6个月后均达骨性融合,优良率90%,治愈率96%。结论该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潜在椎体不稳和预防腰椎手术术后失败综合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60岁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开窗髓核摘除10例,半椎板切除减压突出髓核摘除12例,半椎板切除加椎间关节内侧部分切除、侧隐窝扩大、神经根管探查减压突出髓核摘除38例,全椎板切除减压突出椎间髓核摘除8例(其中4例伴有腰椎失稳,同时行椎弓根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 随访6个月~10年,疗效评定按Macnab标准,优48例,良8例,可6例,差6例,优良率为82.4%.结论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应根据其临床特点选择半椎板切除,突出髓核摘除.  相似文献   

4.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应林  张贤锋 《安徽医学》2009,30(7):774-776
目的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34例60岁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包括开窗髓核摘除5例,半椎板切除减压突出髓核摘除6例,半椎板切除加椎间关节内侧部分切除,侧隐窝扩大,神经根管探查减压突出髓核摘除19例,全椎板切除减压,突出椎间髓核摘除术4例,其中2例伴有腰椎失稳,同时行椎弓根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6个月-11年,疗效评定按Macnab标准,优24例,良4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2.4%。结论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应根据其临床特点选择半椎板切除,突出髓核摘除。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使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价值。②方法对34例患者实施椎板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同时进行小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③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神经损伤及螺钉安置不当需二次手术的病例,未出现骨不连及下腰椎不稳复发,优良率达97%。④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柱后侧"H"型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采用后正中入路切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椎板间开窗黄韧带切除椎管减压、失稳节段小关节间植骨、后侧"H"型植骨块植骨治疗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27例.结果 随访8~24个月,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优22例,良4例,可1例;植骨融合率为100%,无螺钉断裂、松动及其它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使滑脱椎体复位,相邻椎体稳定,后侧"H"型植骨块植骨融合稳定,同时避免术后瘢痕组织填塞椎管狭窄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柱后侧"H"型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采用后正中入路切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椎板间开窗黄韧带切除椎管减压、失稳节段小关节间植骨、后侧"H"型植骨块植骨治疗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27例。结果随访8~24个月,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优22例,良4例,可1例;植骨融合率为100%,无螺钉断裂、松动及其它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使滑脱椎体复位,相邻椎体稳定,后侧"H"型植骨块植骨融合稳定,同时避免术后瘢痕组织填塞椎管狭窄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单侧椎弓根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5-23个月,平均10个月,优30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达92.1%。结论: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别适合伴椎管狭窄、腰椎不稳定以及术后复发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F-Ⅱ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后外侧关节突和横突间植骨融合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RF-Ⅱ型椎弓根螺钉进行复位内固定,行椎板切除减压和髓核摘除,同时行椎间植骨,后外侧关节突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后卧床休息4~6周后佩带腰围下床活动。结果随访半年至3年,平均27个月。滑脱椎体平均复位率86%(80%~100%),经X线检查,42个椎间隙的融合率为100%,术后症状基本消失,椎间植骨均融合.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现象,优良率达88%。结论RF-Ⅱ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板减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对42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的患者采用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术前常规摄腰椎正侧位、腰椎过伸过屈动力位片、CT及MRI,了解椎管狭窄及椎体不稳程度;术后1周带腰围或佩戴支具下床活动。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腰痛及下肢麻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的评定标准,优良率85%。X线片显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结论经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效果优良,具有创伤小、风险小、医疗费用少等优点,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及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腰源性腿痛患者的症状、体征与腰神经根的对应关系,为腰神经根周围减压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526例腰源性腿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针对引起症状、体征相应的腰神经根周围减压治疗腰源性腿痛,疗效优良率可达98%。结论临床症状和体征是确定腰源性腿痛最重要的指标,单侧或双侧开窗手术入路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腰椎管成形术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管内肿瘤等复杂性腰椎管病变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3月~2009年12月间,我院应用腰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管肿瘤患者共112例,其中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84例,腰椎管内良性肿瘤28例。结果:随访6个月~4年,本组术后优:87例,良:15例,优良率91.1%。结论:腰椎管成形术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同时关节突关节、棘突间动态固定治疗腰椎管病变,既能保持脊柱的即时稳定性,又保持了脊柱的持久稳定性,同时减少了腰椎生物力学改变,减少了术后骨质缺如和出血量,缩短了手术时间,对预防医源性椎管狭窄具有积极作用,对复杂而多节段腰椎管病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共8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均予椎板切除减压同时行腰椎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按照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行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40例( A组),全椎板切除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40例( 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材料,比较其术中表现及术后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卧床时间均显著小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手术治疗后,A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以及术后6个月ODI指数改善35分以上的人数显著高于B组,神经根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轻、融合率高、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腰椎滑脱症是脊柱骨科临床常见疾病,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该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它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多数患者经过保守治疗症状可以缓解,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目前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且疗效各异。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符合要求的手术治疗应该包括受滑脱椎体的复位或部分复位、受压神经组织的减压、滑脱椎体与邻近椎体的融合。手术前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慎重考虑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臭氧椎旁间隙注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每组44例,均给予臭氧腰椎旁间隙注射治疗,A组浓度为25μg/ml,B组为40μg/ml,C组为60/,g/ml,注射量均为10~15ml,对比i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的优良率均显著高于A、C丽组(P〈0.01);三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ore,V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B组显著低于A、C两组(P〈0.01或P〈0.05)。结论臭氧腰椎旁间隙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但40μg/ml浓度的臭氧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李愉  蒋敏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2):135-137,141
目的探讨MRI测量腰椎关节突角度在早期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7例L4-5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均进行MRI检查,并根据其椎间盘突出类型分为中央型、旁侧型,例数分别为41例、56例。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腰椎MRI显示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MRI测量观察组和对照组L4-5节段左关节突角度值(α)和右关节突关节角度值(β),最终角度值为两侧关节突关节角度值平均值,关节突夹角差值γ=|α-β|,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判断标准为γ≥10°,比较两组L4-5节段α、β、γ值和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发生情况,以及不同分型L4-5节段α、β、γ值和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α值大于对照组(P<0.05),β值小于对照组(P<0.05),γ值大于对照组(P<0.05),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发生率大于对照组(P<0.05);旁侧型α值大于中央型(P<0.05),β值与中央型无显著差异(P<0.05),γ值及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发生率均大于中央型(P<0.05)。结论 MRI测量腰椎关节突角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诊断具有指导作用,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预防和康复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魏玉锋  王冰 《中外医疗》2016,(15):103-105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试验组(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各26例,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为(1.6±0.3)分、(20.5±1.9)分、(18.6±4.2)分,对照组为(2.4±0.5)分、(26.6±2.4)分、(16.1±3.7)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疗效优于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推荐选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和适应证。方法 采用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减压术与髓核摘除术等。术中通过“C”臂机或摄侧位X线片定位 ,于后正中做1~ 2个长约 1 5cm互不相连的小切口 ,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 ,钻除部分椎板 ,置入内窥镜 ,于监视器下显露并清除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 ,彻底解除其对硬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 本组共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732例 ,随访 3个月~ 3年。按NAKAI标准评定 :优 6 40例 ,良 6 9例 ,可 18例 ,差 5例。优良率为 97%。 3例改行开放式手术治疗。结论 该术式在保证神经充分减压的前提下 ,可减少创伤 ,保持脊柱的稳定性。该方法适用于单节段或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