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丹参对大鼠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提高同种肾移植术后患者的长期存活率,研究丹参对环孢孢素A慢性肾毒性的防护作用。方法:观察大鼠灌服CsA及低盐饮食28d,肾功能、病理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免疫组化的改变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上述改变的防护作用。结果:CsA能诱导大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增加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排泄,引起肾间质纤维化和小动脉病变等。丹参能改善上述病变,减低肾内TGF-β1的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源性尿激酶(uPA)对环孢素A(CsA)慢性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低盐饮食,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sA肾病组、小剂量uPA组和大剂量uPA组。大鼠CsA灌胃4周,制成慢性肾病大鼠模型。应用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蛋白沉积,蛋白质印迹及RT-PCR法检测肾组织uPA及TGF-β1的蛋白质和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肾间质纤维蛋白沉积增多,且uPA表达降低,TGF-β1表达上调,两治疗组uPA表达增加(P〈0.05),而TGF-β1表达显著降低(P〈0.01),且小剂量uPA组作用更明显。结论小剂量uPA能减轻CsA慢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可能与其下调肾组织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免疫球蛋白(Ig)G重链Fc段(TGFβRⅡ/IgG Fc)嵌合蛋白基因转染改善小鼠环孢素A(CsA)肾毒性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雌性美国癌症研究所(ICR)小鼠予低钠饮食,CsA组和干预组每日皮下注射CsA.在给药的第1天和第7天,CsA组在胫骨肌处注射携带lacZ基因的质粒(pCAGGS-lacZ),干预组注射pCAGGS-TGFkβRⅡ/IgGFc,给药2或3周后处死.血浆和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蛋白水平由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得.肾组织中TGF-β1 mRNA水平用Northern印迹法测定.利用过碘酸雪夫反应(PAS)和Masson三色染色半定量评分评估肾小管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采用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肾小管问质细胞凋亡.结果 CsA给药2周后.血浆、肾脏TGF-β1表达及其mRNA水平均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5、0.01);小管间质病变也逐渐出现,PAS染色半定量评分和Masson套染计算肾皮质胶原容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小管间质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sA给药3周后,血浆TGF-β1表达降至正常,肾脏TGF-β1表达及其mRNA水平虽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5);小管间质病变较2周时明显加重(P<0.01);而小管间质凋亡细胞表达进一步升高(P<0.01).干预2周组小鼠的血浆及肾组织TGF-β1表达均较CsA 2周组显著下降(P值分别<0.01、0.05),而TGF-β1 mRNA水平无明显改变;Masson套染计算肾皮质胶原容积显著低于CsA 2周组(P<0.05);小管问质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CsA 2周组(P<0.01).干预3周组的血浆、肾脏TGF-β1表达及其mRNA水平与CsA 3周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小管间质病变持续减轻,PAS染色半定量评分和Mason套染计算肾皮质胶原容积显著低于CsA 3周组(P值均<0.01);小管问质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CsA 3周组(P<0.01).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和间质纤维化程度均与凋亡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804、0.906.P值均<0.01).结论 TGFβRⅡ/IgG Fc基因转染有效抑制了CsA引起的小管间质病变.细胞过度凋亡参与了慢性CsA肾病的发病,且与小管间质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TGF-β1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TGFβR Ⅱ/IgG Fc的干预治疗可有效抑制上述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和洛沙坦联合应用对慢性环孢素A(CsA)肾毒性模型大鼠抗纤维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取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橄榄油1mg/kg)、CsA毒性组(皮下注射CsA 15mg/kg)、洛沙坦治疗组(洛沙坦10mg/kg+CsA)、普伐他汀治疗组(普伐他汀20mg/kg+CsA)、联合治疗组(CsA+洛沙坦+普伐他汀),均每日给药1次,持续4周.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收缩期血压、血脂水平;利用三色染色观察肾组织纤维化程度;利用Northern杂交、RNA原位杂交、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TGF-β诱导基因h3(βig-h3)的表达.[结果]与CsA毒性组比较,普伐他汀和洛沙坦单独治疗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明显减轻(洛沙坦24.1%±4.0%,普伐他汀30.3%±5.2%,P<0.01,2.0%±3.0%),同时TGF-β1(洛沙坦230%±20%,普伐他汀240%±15%,P<0.01)和βig-h3(洛沙坦178%±21%,普伐他汀167%±10%,P<0.01)表达均明显降低,联合治疗进一步降低上述指标水平(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13.5%±2.5%,TGF-β1 150%±28%,βig-h3 126%±9%,P<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βig-h3表达与TGF-β1(r=0.787,P<0.001)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r=0.688,P<0.001)呈正相关.但是各组收缩期血压和血脂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CsA肾毒性中,普伐他汀和洛沙坦联合应用通过抑制βig-h3表达起到抗纤维化协同作用,而不依赖于降低血压或降低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醛固酮拮抗剂--安体舒通对慢性环孢素A(CsA)肾毒性发生及发展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低盐饮食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12)、模型组(CsA皮下注射,n=12)和治疗组(CsA皮下注射+安体舒通灌胃,n=12).于实验35d时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肌酐清除率(Cer)、血醛崮酮水平,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P<0.01),给予安体舒通后大鼠体重下降减慢(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治疗组大鼠Ccr均下降(P<0.05),但治疗组较模型组下降缓慢(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血醛固酮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脏出现明显间质纤维化(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组织TGF-β1表达增强(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弱(P<0.05).结论:醛崮酮参与慢性CsA肾毒性的发生及发展,安体舒通可抑制慢性CsA肾毒性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进而抑制CsA诱导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苦参碱对大鼠慢性环孢素肾毒性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大鼠慢性环孢素A(CsA)肾毒性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慢性CsA肾毒性模型,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sA模型组(CsA 20 mg/kg)、安博维组(安搏维10 mg/kg CsA 20 mg/kg)和苦参碱组(Matrine 100 mg/kg CsA 20 mg/kg),经胃管灌胃,每天1次,实验共4周.于第2周和第4周末两次采集血尿标本进行生化检测,肾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骨桥蛋白(OPN)、Ectodermal Dysplasia 1(ED-1)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sA组24 h尿量、小管间质损伤评分、OPN表达和ED-1阳性细胞计数均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下降(P均<0.05).与CsA组相比,苦参碱能下调OPN表达,减少ED-1阳性细胞在肾组织的浸润,减轻肾脏病理改变(P<0.05).结论 苦参碱对实验性大鼠慢性CsA肾毒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对CsA肾毒性模型大鼠的肾保护作用。方法:予30mg/kg剂量的CsA灌胃制作大鼠CsA肾毒性模型,同时分别予10mg/kg贝那普利、2g/mL中药药液大鼠灌胃以预防肾毒性。予4周末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肾功能、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TGFβ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大鼠血肌酐降低(28.3±3.8 VS 33.1±5.2,P=0.052),病理显示中药组大鼠肾组织空泡变性较模型组改善[变性范围(8.2±2.2)%VS(15.6±3.7)%,P<0.05],炎症细胞浸润及间质纤维化亦减轻;免疫组化显示,中药组大鼠肾组织TGFβ1的表达降低。结论:知柏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具有保护和改善CsA慢性肾毒性大鼠肾功能的作用。其机制有可能与降低肾组织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SG)对环孢素A(CsA)所致的大鼠肾脏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低盐饮食对照组(n=12)、慢性CsA肾病(CCN)模型组(CsA组,n=15)和RSG处理组(n=15),在实验的第14天随机处死6只大鼠并于第35天处死剩余大鼠,观察大鼠校正肌酐清除率(Ccr)和肾脏组织学病变进展,并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低盐饮食对照组相比,CCN模型组大鼠第14天Ccr显著降低(P<0.01),肾间质浸润的单个核细胞数及肾皮质TGF-β1 mRNA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这些指标在第35天改变更加显著,并且出现肾间质纤维化积分的显著增加(P<0.01).RSG在这两个时间点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这些指标.结论:RSG能够延缓CsA导致的大鼠肾脏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GZ)对环孢素A作用下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NRK)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层黏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环孢素A肾毒性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RK细胞,在无血清DMEM低糖培养基同步化24 h后,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CsA 0.25 mg/L组,CsA 0.5 mg/L组,CsA 1.0 mg/L组,CsA 2.0 mg/L组,CsA 1.0 mg/L加RGZ 10 μmol/L组,CsA 1.0 mg/L加RGZ 15 μmol/L组,继续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GF-β1 mRNA表达,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FN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CsA均可促进TGF-β1 mRNA和FN蛋白表达(P<0.05),罗格列酮能显著下调CsA引起的TGF-β1 mRNA和FN蛋白的高表达.结论:罗格列酮可通过下调CsA引起的TGF-β1和FN的高表达,抑制CsA导致的肾脏成纤维细胞外基质的蓄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防治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低盐饲料饲养,以CsA 15 mg/(kg·d)皮下注射造模,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联合用药组分别以单用贝那普利、氯沙坦及两者联用灌胃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以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于第4周末处死动物,取肾脏作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测定,Masson染色检测肾脏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1)和胶原Ⅲ(ColⅢ)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肾组织AngⅡ含量、间质纤维化程度、TGF-β1、ColⅢ明显升高;单药治疗组间质纤维化程度、TGF-β1、ColⅢ较模型组均有所下降,联合用药组低于单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氯沙坦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抑制ColⅢ表达,从而延缓CsA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展.两者联合应用,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丹参对大鼠大脑缺血时神经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丹参对大脑缺血时神经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影响.方法利用膜片钳内面向内外式记录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1、5、10 m/ml)丹参时对ATP敏感性钾通道的活性和敏感性的影响.结果丹参降低单个通道内向电流开放概率,激活通道的多级开放,降低通道对胞内ATP的敏感性.结论丹参有类似钾通道开放剂作用,具有保护脑缺血缺氧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支链氨基酸及丹参液治疗尿毒症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支链氮基酸及丹参液静脉滴注,治疗尿毒症病人20例。通过近期临床观察,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尿素氮水平降低,有效率达80%,可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肾衰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参切口内注射对于子宫横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26例)脂肪液化之切口,用丹参针剂液注射及丹参针剂纱布填塞引流,隔日换药1次。切口干燥后,用阔蝶形胶布拉拢固定。对照组(n=26例)撑开脂肪液化切口,用凡士林纱布填塞引流,隔日换药1次。切口干燥后,用阔蝶形胶布拉拢固定或二期缝合。结果实验组切口愈合时间,感染情况及换药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p〈0.05)。结论丹参能促进组织细胞再生,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加快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4.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对丹参和1,6二磷酸果糖在视网膜震荡时的治疗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外伤后视网膜与糖代谢有关的酶,如琥珀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磷酸化酶等活性降低,而应用丹参和1,6二磷酸果糖后上述酶活性保持较高水平,与维生素E组、甘露醇组及外伤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电镜观察亦显示应用丹参和1,6二磷酸果糖后组织结构保存较好。提示眼球挫伤后可以引起视网膜糖及能量代谢障碍,这可能与外伤后引起组织缺血缺氧有关,而丹参和1,6二磷酸果糖对这种损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尼莫地平和丹参对豚鼠缺血-再灌注耳蜗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和丹参对缺血-再灌注豚鼠耳蜗损伤的改善机制.方法耳廓反射灵敏的健康豚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6 h组、缺血再灌注6 h用药组(于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尼莫通500 μg*kg-1,丹参5 g*kg-1)及缺血再灌注6 h用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动物于手术前及处死前分别测试ABR、耳蜗标本HE染色和电镜观察、耳蜗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耳蜗组织iNOS免疫组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6 h用生理盐水组相比,用药组ABR各波潜伏期缩短、阈值降低,毛细胞结构基本正常,耳蜗MDA含量及SOD活力、iNOS在耳蜗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和丹参合用可以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听力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使用纳络酮加丹参注射液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35例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15例。除进行相同的常规治疗外,观察组给予纳络酮静滴,连用5d,丹参注射液加10%GS静滴,疗程28d。观察患儿临床症状的变化,并随访12个月,观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较低。结论纳络酮加丹参注射液治疗重度新生儿HIE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含丹参冷灌注液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流损伤的防护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丹参组及假手术组,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在供肝灌注冷保存时,以4℃乳酸林格氏液为基液,丹参组灌注保存液中加丹参注射液(60ml/L),对照组不加丹参.保存5 h后置入受体.移植后6h处死大鼠取样,检测血清中AST、ALT及肝组织中氧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移植术后肝细胞凋亡情况,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移植肝脏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移植肝再灌注后丹参组AST、ALT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丹参组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1),肝组织中MDA含量较对照组降低(P<0.01),SOD、GSH-PX活性较对照组升高(P<0.01).丹参组较对照组肝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上再灌注损害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丹参可抑制冷保存再灌注导致的肝细胞凋亡,对原位肝移植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重用加强胃肠道黏膜防卫功能药物丹参冻干对胃镜下胃溃疡愈合时间和复发率的影响。②方法将220例活动期(包括A1、A2)期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丹参冻干联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与单用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每周胃镜检查1次,记录每例患者愈合时间。③结果平均愈合时间/A~S期平均时间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的胃溃疡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改变传统观念,重视加强胃肠道黏膜防卫功能,可有效地缩短胃溃疡的愈合时间、降低胃溃疡的近期复发率,可以更快、更好地愈合溃疡。  相似文献   

19.
复方丹参对门脉高压症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致病因子复制60只Wistar大鼠肝硬化模型,将其中56只成功制模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复方丹参3、10及15 d组以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复方丹参(5 mL·kg-1·d-1)3、10及15 d和同剂量生理盐水15 d。分别于给药结束后检测门静脉血流量、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门静脉压力、腹主动脉压。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复方丹参3、10及15 d组的门静脉压力、门静脉血流量、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腹主动脉压力均呈梯度性降低(P<0.05),复方丹参15d组较3 d组和10 d组上述指标下降明显(P<0.05),复方丹参3 d和10 d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丹参能降低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力,并且延长丹参用药时间则更有效地降低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20.
丹参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辅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43例常规应用强的松等药物,治疗组44例加用丹参静脉注射,检测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血液流变学、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有无出血情况。结果经4周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减轻或消失,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中没有出血表现或倾向。结论丹参辅助治疗PNS,能明显地增加疗效,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