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估外固定减张辅以小切口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急性跟腱断裂采用外固定减张辅以小切口治疗。结果 18例术后随访0.5~2年,局部皮肤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外固定减张辅以小切口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可以恢复跟腱长度和连续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联合V-Y腱成形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至2018年3月采用带线锚钉联合V-Y腱成形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19~56(36.0±11.7)岁;病程42~62(49.0±5.3) d;跟腱短缩2~7(4.0±1.6) cm。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viety,AOFA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12.0±2.5)个月。术后无跟腱再断裂。术后3个月AOFAS评分(93.37±3.48)分较术前(57.26±5.06)分明显提高(t=9.564,P0.05),其中优14例,良11例,差1例。结论:带线锚钉联合V-Y腱成形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跟腱固定强度可靠,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行走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缝合锚钉Krackow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11—2012-09采用缝合锚钉Krackow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29例,术后6个月依据Arner-Lindholm评分和AOFA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5~52 min,平均52 min。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11.3(7~19)个月随访,无跟腱再次断裂、跟腱粘连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至术后6个月时,按照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20例,良9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19例,良10例,平均92.3分。结论缝合锚钉Krackow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操作简单、肌腱修复可靠、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Lindholm法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Lindholm法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对17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行Lindholm法手术治疗修复重建跟腱连续性,术后石膏外固定6周,之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1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根据Amer-Lindholm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2例,良4例,差1例。结论Lindholm法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结合术后合理的康复功能锻炼,功能恢复满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采用束间缝合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采用束间缝合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治疗15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病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7~56岁,平均37.5岁。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束间缝合法修复跟腱,术后6周石膏制动,门诊随访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所有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时间9~17.5个月,平均13.5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疗效,术后6个月(93.3±3.5)分。患者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平均1.6个月,返回至原工作岗位时间平均4.7个月。所有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切口皮缘坏死病例,无跟腱再次断裂,未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结论:利用束间缝合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跟腱吻合修复可靠、术后并发症少、跟腱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在急性跟腱断裂治疗中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的可行性、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应用缝线锚钉修复的16例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17~46岁,平均33.5岁。术后不同时期对患者进行不同内容的康复训练。对手术时间、锚钉置入位置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采用Arner-Lindholm标准对跟腱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无异物反应、跟腱再断裂等。平均手术时间35.5min,术中均无医源性神经、血管、肌腱等损伤。16例共置入缝线锚钉19枚,其中1枚置偏。跟腱功能恢复情况:优13例,良2例,差1例。随访工作及生活满意,X线均未见锚钉移位。结论:应用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手术简捷、固定确实、疗效优良、并发症低,是一种较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关节镜跟腱360°清理并跟骨成形术治疗跟腱Haglund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24例跟腱Haglund综合征患者采用关节镜跟腱360°清理并跟骨成形术治疗。男17例,女7例;年龄18~59岁,平均42.5岁。术前摄全足负重侧位X线片及跟腱MRI,根据跟腱Haglund综合征MRI分级,Ⅰ级5例,Ⅱ级10例,Ⅲ级4例,Ⅳ级5例。术前、术后进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 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9.3个月。术前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平均50分,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88.2分,与术前相比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1.7%。结论关节镜跟腱360°清理并跟骨成形术治疗跟腱Haglund综合征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陈旧性跟腱断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陈旧性跟腱断裂的外科治疗和康复指导。方法对1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Lindholm术式、Abraham术式和采用跖肌腱与跟腱混合编织的Lindholm改良成形加固术式修复,术后严守康复规程辅以中药熏洗治疗,平均3年随访,按Arner-Lindholm疗效标准评定。结果优12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3.8%。结论陈旧性跟腱断裂多为切割伤和运动伤。手术方式应根据跟腱损伤的性质、程度和病理变化而定,遵循合理规范的康复程序是取得最佳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应用新型缝线锚钉与传统钢丝缝合法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2月56例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锚钉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16~52岁,平均35.5岁;采用缝线锚钉对其进行修复。钢丝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22~53岁,平均37.6岁;采用传统钢丝缝合法对其进行修复。术后不同时期对患者进行不同内容的康复训练。记录锚钉与钢丝置入的位置,并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跟腱功能等进行比较,采用Arner-Lindholm标准对跟腱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4.2个月,所有患者获随访。术中均无医源性神经、血管、肌腱等损伤。锚钉组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上均低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5,P=0.00;χ2=5.42,P=0.02);锚钉组的术后跟腱功能优于钢丝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P=0.02)。结论:应用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与传统的钢丝缝合法比较优势明显,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陈旧性跟腱断裂是足踝外科的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蹿长屈肌腱常被移植用作跟腱的修复,但存在单束重建时腱体单薄、双束重建时长度不足等问题。目的:观察Endobuuon联合双束蹿长屈肌腱于跟腱解剖止点重建跟腱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对21例MyersonIII型陈旧性跟腱断裂伤患者采用自体蹰长屈肌腱移植、双束蹿长屈肌腱联合Endobutcon跟腱解剖止点重建的方法进行治疗。男16例,女5例,年龄33-47岁,平均39.5岁。均为闭合性跟腱断裂。随访包括临床评价、X线及MR检查,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以及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标准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21例获得平均16个月随访(12-30个月)。AOFAS—AH评分从术前63.2-8.3分提高到93.5±8.1分;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从术前71.5±9.1分提高到93.2±5.9分。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X线示Endobuaon固定位置良好,MRI示移植肌腱位置及形态良好。结论:Endobuaon联合双束蹰长屈肌腱解剖止点重建的方法可为跟腱提供强度和长度更为满意的自体移植物,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2):1091-109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06月临床确诊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踝泵功能锻炼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组术后6 h VAS评分与传统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组术后12、24及48 h VAS评分均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OM)的恢复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组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及术后首次踝泵功能锻炼时间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组明显早于传统治疗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组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患者满意度方面快速外科治疗组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方案的应用可有效促进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急性跟腱断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急性跟腱断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和系统评价,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急性跟腱断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主要包括早期屈伸活动、早期负重、早期负重联合屈伸活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早期屈伸活动、早期负重或者两者联合,患者恢复效果与早期固定相似或优于早期固定。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跟腱功能恢复,并且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不会增加术后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结论急性跟腱断裂术后早期在支具保护下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但早期活动和负重的方式和最佳时机尚无统一标准,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赵飞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8):626-627
目的 观察跟腱断裂的手术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36 例跟腱断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手术后功能恢复的情况.其中男24 例,女12 例;年龄17~63 岁,平均40 岁.开放性损伤16 例,闭合性损伤20 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 h~4个月,多在4~6 h内就诊,12 例超过1个月.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4~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按Arner-Lindolm评分进行评定,优24 例,良9 例,差3 例,优良率为91.7%.2 例因伤口感染,局部出现瘢痕愈合,1 例因锻炼不当出现再断裂.结论 不同类型的跟腱断裂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术中无创操作,修复跟腱旁组织,术后行保护性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卵圆钳配合骨锚钉技术和传统大切口术式治疗闭合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将37例闭合跟腱断裂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卵圆钳配合骨锚钉技术治疗,17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大切口术式治疗,20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完全负重下地时间。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少(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完全负重下地时间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3、6个月的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大切口术式相比,卵圆钳配合骨锚钉技术治疗闭合跟腱断裂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患者完全负重下地时间早,踝关节功能恢复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TWINFIX TI QUICK-T治疗跟腱止点撕脱伤,评价其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07年9月至2010年5月采用TWINFIX TI QUICK-T锚钉治疗跟腱止点撕脱伤16例,男10例,女6例;平均44.7岁。左侧7例,右侧9例。按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无一例出现缝线裂开、切口感染、主要血管及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术后恢复正常解剖关系及外观,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本组16例,优12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87.5%。结论利用TWINFIX TI QUICK-T锚钉治疗跟腱止点撕脱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这种技术不仅能有效地对抗小腿三头肌的牵拉,还有利于术后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及更好地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8):1707-1710
[目的]观察腱束编织缝合结合Bunnell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5月~2016年3月,采用腱束分组编织缝合法结合Bunnell缝合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24例,术后观察皮肤切口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7.88±6.52)个月。1例患者出现局限皮肤浅层坏死,经换药后痊愈,其余患者均Ⅰ期愈合。1例术后4周因意外伤致跟腱不全撕裂,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跟腱再断裂。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医源性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返回工作岗位的时间为9~15周,平均(11.83±2.16)周。术后1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86~100分,平均(94.42±3.75)分。[结论]采用腱束编织缝合结合Bunnell法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操作相对简单,修复效果可靠,切口并发症少,适用于有运动需求的中青年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703-1705
[目的]研究急性跟腱闭合性断裂经皮微创修复术后,进行快速阶梯性康复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采用经皮微创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21例,手术后即采用快速阶梯性康复方案进行康复训练。术后12个月采用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及提锺高度(HRH)评估康复效果并与健侧比较。[结果] 21患者均获得随访,跟腱修复术后12个月,ATRS评分结果、提锺高度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应用经皮微创治疗,术后即刻进行快速阶梯性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石膏固定的不适,避免皮肤压疮、跟腱挛缩等并发症,更好的恢复跟腱外观及弹性,跟腱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采用Achillon行微创缝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收治7例7足急性跟腱断裂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21~53岁,平均34 2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1 d,平均3.8d.手术切口在跟腱断裂处内侧行2.0~3.5 cm长切口,以Achillon插入行微创手术缝合跟腱断端.术后康复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伤口均获Ⅰ期愈合,所有患者获5~11个月(平均7.2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时患者均正常下地负重,无再发跟腱断裂,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93.2分,患处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为1.2分.结论 对急性跟腱断裂采用Achillon行微创手术缝合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是跟腱修复方法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房燚  佟长贵  赵卓  童致虹 《中国骨伤》2023,36(8):773-776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微创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远端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采用微创带线锚钉锁边缝合桥接修复技术治疗2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远端断裂患者,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19~52(40.0±9.0)岁。观察其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前和术后1年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8(12.0±3.2)个月。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未出现腓肠神经损伤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足跟疼痛和跟腱再断裂发生,踝关节屈伸活动良好。AOFAS评分由术前的(59.0±4.3)分提高至术后1年的(95.1±2.6)分。结论:带线锚钉锁边缝合桥接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远端断裂疗效确切,可降低跟腱再断裂、神经损伤、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具有手术创伤小、吻合方法可靠、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远端断裂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冒海军  许光跃 《中国骨伤》2019,32(8):717-720
目的:探讨腓肠肌腱膜瓣翻转联合阔筋膜移植修复跟腱再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7月至2017年4月,对11例跟腱术后再断裂患者采用腓肠肌腱膜瓣翻转联合阔筋膜移植重建治疗,男10例,女1例;年龄25~48岁。所有患者术前患足跖屈力量减弱、单足提踵试验阳性。观察术后并发症,并于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功能评分(AOFAS)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本组1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1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再断裂等并发症。跟腱缺损长度4~7 cm。患者完全恢复负重时间8~11周。术后6个月AOFAS评分79~100分,其中优9例,良2例。结论:腓肠肌腱膜翻转联合阔筋膜移植修复跟腱再断裂,具有跟腱修复可靠,并发症少,跟腱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