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特点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曦  陈幸华  刘林  孔佩艳  彭贤贵  刘红  刘耀  高蕾  高力  王庆余 《重庆医学》2005,34(9):1299-1300,1303
目的探讨白血病骨髓基质对白血病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白血病患者和正常人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行基质细胞培养,动态观察贴壁时间、小丛形成时间、集落形成时间、融合形成时间等生长特性,计数CFU-F集落,检测基质细胞VCAM-1、Fn及培养上清液中的IL-6、TNF-α含量.结果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延迟,贴壁形成时间、小丛形成时间、集落形成时间和融合形成时间均明显晚于正常骨髓基质组(P<0.05);CFU-F计数和VCAM-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Fn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存在造血微环境异常.  相似文献   

2.
造血微环境异常与白血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陈幸华  张曦  刘林  孔佩艳 《重庆医学》2002,31(12):1172-1172,1184
骨髓基质细胞对造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白血病病人不仅有造血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殖 ,而且骨髓基质细胞的结构功能都有一定的改变。骨髓基质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直接粘附对白血病细胞恶性克隆的选择、增殖、分化、迁移、凋亡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白血病骨髓基质粘附功能异常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AL患者的骨髓活检标本中骨髓细胞外基质 (ECM )成分变化及其与造血细胞增殖的关系 ,发现AL与正常人骨髓ECM成分有显著性差异 :AL患者的网硬蛋白增加 ,Fn、酸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改进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MLN)冰冻切片粘附结合实验法和MTT法,观察白血病患者尤其是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粘附小鼠MLN高内皮小静脉(HEV)的活性变化及患者骨髓血单个核细胞(BMMC)体外粘附患者骨髓基质细胞(SC)的活性变化,结果:1B-ALL患者PBMC粘会HEV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低于正常组;2.经抗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  相似文献   

4.
白血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与层粘连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明质酸 (HA)和层粘蛋白 (LN )是细胞外间质(ECM )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观察了 1999年 4月~ 2 0 0年 7月我科收治的 4 9例成人白血病患者血清HA与LN水平 ,探讨其在白血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按FAB分型标准 ,初治和未缓解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 9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NLL) 12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10例。男 2 0例 ,女 11例 ,年龄2 1~ 5 8岁 ,平均 31.6岁。其中有 13例急性白血病经诱导化疗后获完全缓解 ,5例CML发生急性变。健康志愿者 …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报告了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髓系白血病细胞集落(AMLCFU)和粒-单核细胞集落(GM-CFU)体外培养的结果。结果表明,急非淋白血病治疗前AML-CFU数比缓解组高,而GM-CFU比缓解组低,差异显著。观察14例急非淋白血病患者治疗前AML-CFU数与预后的关系,发现AML-CFU丛/集比值具有判断预后的价值,AML-CFU数与此无关。本文还提出,AML-CFU培养用于微小残余白血病的诊  相似文献   

6.
确定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血清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正常骨髓巨核系祖细胞集落形成(CFU-Meg)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用细胞培养方法,动态观察22例APL患者用ATRA治疗时其血清及10-6mol/LATRA对CFU-Meg生长的影响,同时测定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和骨髓白血病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L)。结果治疗前,血清对CFU-Meg生长呈抑制作用(29.6%±2.4%),该活性随治疗而减轻,骨髓缓解时为刺激作用(-18.7%±4.1%,P<0.001),与骨髓CFU-L、血清TNF活性呈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数呈负相关,ATRA促进CFU-Meg的生长。结论APL患者血清对CFU-Meg生长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可监测疗效,A-TRA对CFU-Meg生长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白血病原代细胞中干细胞因子(SCF)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巢式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检测了49例(两种类型)白血病患者骨髓原代白血病细胞中SC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19例急性 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SCF mRNA 5例阳性、14例阴性;3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24例M1~M4亚型者表达 SCF mRNA,4例M5及2例M6为阴性。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29例SCF阳性者中,8例(27.6%)属难治性白 血病;在20例SCF阴性者中,12例(60.0%)为难治性白血病(P<0.05)。结论 AML组的SCF表达率显著高于ALL;SCF 阴性提示患者预后较差,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了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髓系白血病细胞集落(AML-CFU)和粒-单核细胞集落(GM-CFU)体外培养的结果。结果表明,急非淋白血病治疗前AML-CFU数比缓解组高,而GM-CFU比缓解组低,差异显著。观察14例急非淋白血病患者治疗前AML-CFU数与预后的关系,发现AML-CFU丛/集比值具有判断预后的价值,AML-CFU数与此无关。本文还提出,AML-CFU培养用于微小残余白血病的诊断必须结合形态观察。  相似文献   

9.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是急性混合性白血病(HAL)的其中一类,指的是病人骨髓的同一白血病细胞同时表达淋巴系和髓系特征[1]。我院1997年诊断成人和儿童急性白血病52例,全部进行MIC分型,其中15例为双表型急性白血病,占总数的28%。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5例病例中,男性9例,女性6例,其中5例为儿童,年龄15~49岁12 形态学及细胞组织化学检测 治疗前骨髓按1986年全国会议制定的白血病FAB分型标准。采用的组织化学染色主要有: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酶(POX),醋酸AS-D奈酚脂酶(NaphtholAS-DChioroaceta…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体外克隆形成培养技术研究维拉帕米(VPL)联用阿霉素(ADM),长春新碱(VCR)和足叶己甙(VP-16)体外净化白血病细胞,结果显示,VPL2.2μmol/L能明显增加单一应用的不同浓度ADM,VCR或VP-16对白血病细胞克隆形成单位(L-CFU)的抑制作用,而不增加其对正常粒巨系克隆形成单位(GM-CFU)的毒性,0.92μmol/LADM,0.0250μmol/LVCR及1.70μmo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发现正常骨髓细胞经不同温度(37℃~43℃)、不同时间(30min、60min和90min)其细胞形态和细胞化学染色均无明显变化。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的骨髓白血病细胞随温度增高退化细胞和核溶解细胞增多。正常人骨髓粒单祖细胞(CFU-GM)生长仅在加热43℃才明显减少,而白血病祖细胞(CFU-L)的生长随温度升高呈指数性下降。证明CPU-L对高热的敏感性高于CPU-GM,高热能选择性杀伤白血病祖细胞。42℃60min和43℃30min能尽可能多杀伤CFU-L,而保留较多CFU-GM,不影响正常骨髓造血重建,是清除骨髓CFU-L的最适合温度。但即使加热至43℃90min仍有少量的白血病祖细胞存在,可造成复发,最好与其他方法联合净化骨髓CFU-L,以利自体骨髓移植(ABMT)持久成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及VEGF表达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正常人及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基质细胞,MTT法检测人参皂苷Rg3对正常及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检测人参皂苷Rg3处理前后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及VEGF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人参皂苷Rg3处理前后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VEGF、p-Akt、p-ER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人参皂苷Rg3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抑制的最适作用时间为24h,最适作用浓度为40μg/ml;处理24h后,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VEGF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Akt及p-ERK蛋白表达亦较处理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可明显抑制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HIF-1α、VEGF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同时可抑制与血管形成密切相关的MAPK、PI3K/Akt途径中Akt、ERK蛋白的磷酸化,提示人参皂苷Rg3可能通过阻断PI3K/Akt、MAPK信号途径抑制急性白血病骨髓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3.
近 2 0年来白血病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 ,长期生存病例越来越多 ,据统计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 5年无病生存率 (EFS)已达 70 %~ 90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的 5年EFS也达 40 %~ 6 0 %。包括移植治疗在内的分型、规律、序贯性化疗措施的开展 ,使急性白血病的治愈成为可能。现已知白血病治愈的关键是如何控制治疗后的复发问题 ,由于多数白血病治疗后的复发是由原来的白血病细胞克隆增殖的结果 ,因此检测微小残留病 (minimalresidu aldisease ,MRD)对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增强白血病细胞抗凋亡、抗药特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Percol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模拟骨髓微环境功能,与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体外共培养.0.5μmol/L DNR处理Jurkat细胞诱导凋亡,应用Annexin V/PI双标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凋亡率.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0.1~2.0μmol/L浓度范围DNR作用一定时间后,Jurkat细胞发生的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与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共培养后骨髓基质细胞抑制药物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与单独悬浮培养组比较白血病细胞凋亡率有显著降低(8.39±4.08)%比(16.02±1.00)%,P<0.05.白血病骨髓基质对白血病细胞的屏蔽效应强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率分别是(5.73±1.78)%比(8.39±4.08)%,P<0.05.DNR处理共培养组Jurkat细胞G0/G1期比例高于悬浮培养DNR处理组,而正常与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屏蔽的白血病细胞G0/G1期阻滞现象无显著性差异(47.96±5.88)%比(39.25±3.04)%,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DNR在体外可诱导Jurkat细胞凋亡.骨髓基质细胞抑制化疗药物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提示骨髓微环境在骨髓白血病细胞获得耐药、抗凋亡特性以及残留白血病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细胞周期分布实验结果显示骨髓微环境对白血病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部分通过阻滞白血病细胞于G0/G1期实现.实验结果提示,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屏蔽效应可能存在较细胞周期阻滞更复杂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VAMP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青  胡妮妮  黄宗干 《重庆医学》2001,30(6):549-549
对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RALL) ,采用一般的化疗方案疗效差。我们应用V(长春新碱 )、A(阿糖胞苷 )、M (米托蒽醌 )和P(强的松 )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0例 ,取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0例均为我院 1998年 9月~ 2 0 0 0年 9月住院病例。其中男 4例 ,女 6例。年龄 11~ 6 1岁 ,平均年龄 2 9 2岁。全部病例均经临床、骨髓涂片形态学、组织化学染色确诊。根据FAB分型均为L2 型。并经用VDP方案治疗 2个疗程未达缓解。从诊断至本方案治疗前病程 0 5~ 10 (月 ) ,中位数2 0 6 (…  相似文献   

16.
用cactromalaspina法对1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对CFU-L(液相-半固相集落培养法)体外生长的影响及疗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其疗效优于化疗。我院 2 0 0 0年5月至 2 0 0 1年 4月采用APBSCT结合定期维持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 4例 ,其中 2例化疗间歇加用白细胞介素 2 (IL - 2 )免疫治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4例患者均按照FAB的诊断标准作出诊断和分型。男 2例 ,女 2例 ,年龄 16岁~ 36岁 ,平均 2 5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M2a) 3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M3b) 1例。移植前均为完全缓解 (CR1) ,CR至移植时间 38周~ 4 9周 ,平均4 4周。1 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neruophlin 1(NP 1)基因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 12例ANLL和 2 0例正常对照骨髓标本 ,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长期培养 ,收集贴壁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 )。利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两组骨髓基质细胞中的cDNA ,了解NP 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建立了ANLL和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方法 ,NP 1基因在ANLL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率为 (4 7.1% )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85 % )P <0 .0 5。结论 :参与调控骨髓基质细胞的NP 1基因可表达于部分ANLL和大部分正常人的骨髓基质细胞中 ,NP 1在ANLL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中的低表达 ,可能与其调节造血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对HL-60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对HL-60细胞的影响。方法 骨髓基质与白血病细胞共培养,采用MTT检测基质对白血病细胞的粘附,流式细胞仪检测粘附的HL-60细胞周期,非特异性酯酶及过氧化物酶染色观察白血病细胞分化及绘制白血病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白血病骨髓基质对HL-60细胞的粘附率及粘附的白血病细胞处于G0/G1期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骨髓基质;正常骨髓基质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诱导分化作用均明显强于白血病基质。结论 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对HL-60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均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20.
选择15例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研究BCL-XL的异质性表达与复发AML细胞体外生长类型的关系。用白血病祖细胞培养(CFU-L)判断生长类型,RT-PCR方法检测BCL-XL 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CFU-L检测中,10例为生长型,其BCL-XL mRNA9例高表达,1例为低表达;CFU-L检测5例为不生长型,BCL-XL mRNA均为低表达(P〈0.01)。在复发AML中,BC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