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论》选方用药内容丰富,规律严格,其特点可归纳为:辨证立法为前提、扶正祛邪为宗旨、八法统摄归其类、组方严密配伍当、加减灵活量有度、煎药有方服有法。本文谨就其选方用药中的宗旨——扶正祛邪作一探讨。扶正气《伤寒论》选方用药上扶正的要旨,主要体现在保胃气、扶阳气、存津液三方面.保胃气:脾胃是精气生化之源,胃主纳,是口服药物必经之路,胃气虚弱,拒不纳药,则直接影响疗效;脾主化,对药物有吸收作用,并运输布散于全身,以疗诸病,故二者在治疗中特别重要,仲景往往通过调补脾胃而达到扶正的目的。论中对六经病的治疗处处体现了顾护胃气,以胃气为本的精神。三阳病虽以祛邪为主,但特别注意不伤胃气,如太阳中风之桂  相似文献   

2.
《滇南本草》中记载治疗脾胃病用药有210种,仅治疗脾胃病的药物有白地榆、石菖蒲、豇豆、过山龙。附方69个,单方31个,复方38个,医案1个。笔者就《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的用药及组方、用药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滇南本草》中记载的药物及附方,对脾胃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遵义,可为脾胃病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金元·李东垣《脾胃论》,独辟脾胃学说,共载方63首,用药101味,笔者分别从脾证、胃证、脾胃证、脏腑互传证制方加以归纳,并对方剂组成及用药加以分析。该方药特点,制方不离补中益气之法,选药不弃健脾胃升阳之味。认为脾气行于四脏,顺逆传变,反映在心肝肺肾的病机中,治其"有余不足,或补或泻",皆从脾胃兼化去考虑。在配方遣药时,还告诫要遵守时禁、经禁、病禁、药禁等,做到了辨证施治,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4.
明代医家胡慎柔善于从脾胃治疗虚损杂病,尤其是中医内科一些慢性病、疑难杂病。他的学术思想源流于李东垣、周慎斋,他认为在治疗虚损杂病时须勿忘脾胃虚损乃其病因之本。肝、肺、脾、心、肾五脏之损皆与脾胃密切相关,医药误施、饮食劳倦均可损伤脾胃致损。慎柔常予以温补脾元,益脾温中,兼养脾阴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虚损杂病。通过对筛选的《慎柔五书·卷五》部分内科医案进行分析发现,慎柔喜用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二方培补脾胃,而疏肝、补肾、补血之方药用之较少。在加味用药方面,常用干姜、桂枝、五味子、麦冬、芍药,温补与养阴并重,体现出调养脾胃刚柔并济、阴阳互化互用之特点。  相似文献   

5.
不孕是困扰大部分适龄妇女的重大问题,其病机繁杂,证候表现多样。傅青主在其著作《傅青主女科》中创立种子学说,提出气血受损导致带脉不利是不孕的核心病机。对于胸满少食不孕,宜温脾胃以暖气血,强带脉之力而种子;对于少腹急迫不孕,宜健脾胃以补气血,宽带脉之急而种子;对于嫉妒不孕,宜调肝脾以利气血,通带脉之郁以助孕;对于腰酸腹胀不孕,宜补任督以益气活血,升带脉之坠以种子。基于上述治疗思路,《傅青主女科》治疗不孕在选方用药时尤为重视运用调补带脉之方药。  相似文献   

6.
张涛  谢建群 《吉林中医药》2008,28(6):401-402
谢建群教授运用膏方治疗脾胃病,其临床辨证具有辨证与辨病结合、注重调畅脾胃气机、治病与防病并举的特点.用药强调调治脾胃是关键,脾肾双补是根本;调节脾胃气机之剂应贯穿始终;遣方用药,善用药对;辨证施补,不求峻补.  相似文献   

7.
徐经世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经世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丰富且独特,创造性地提出"理脾宗东垣,和胃效天士"的治疗大法和"补不得峻补、温燥要适度、益脾重理气、养胃用甘平"的治疗原则.在用药方面根据脾胃的不同生理特性而选药,注重润燥刚柔及寒热温凉的搭配,惟求协同以增其效、制约以矫其偏.遣方用药追求恰到好处,力求做到既不过位,又要到位,践行"三宜三忌",施之临床,常取不意之效.  相似文献   

8.
朱生樑应用膏方治疗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朱生樑教授应用膏方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其临床辨证具有辨证与辨病结合、注重调畅脾胃气机、治病与防病并举的特点。用药强调调治脾胃是关键,脾肾双补是根本;调节脾胃气机之剂应贯穿始终;遣方用药,善用药对;辨证施补,不求峻补。  相似文献   

9.
张璐治痰强调求本,认为脾胃在痰邪的生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其遣方用药遵循“由胃而上胸胁心肺之分者,驱其还胃,或下从肠出,或上从呕出,而不至于伏匿”的原则。治疗上明辨痰邪侵犯的部位,根据不同病机分别采用探吐痰涎、健脾化痰、补肾豁痰等方法,顾护脾胃的思想贯穿其中。痰在上焦,可吐可消,需防探吐损伤脾胃;痰在中焦,脾胃为生痰之源,更宜调理脾胃;痰在下焦,多因肾虚痰邪下注,治宜固肾为主;痰邪每随脾失健运而渗灌于经隧,久之而成顽痰,故需借温药为导。本文通过梳理《张氏医通》中关于痰证辨治的论述,分析其病因病机,总结其治法规律及特点,以期挖掘古代名医思想,指导临床合理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0.
侯浩彬  徐经世 《北京中医》2008,27(2):104-105
徐经世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丰富且独特,创造性地提出“理脾宗东垣,和胃效天士”的治疗大法和“补不得峻补、温燥要适度、益脾重理气、养胃用甘平”的治疗原则。在用药方面根据脾胃的不同生理特性而选药,注重润燥刚柔及寒热温凉的搭配,惟求协同以增其效、制约以矫其偏。遣方用药追求恰到好处,力求做到既不过位,又要到位,践行“三宜三忌”,施之临床。常取不意之效。  相似文献   

11.
小儿脾胃病治疗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云:"脾胃一病,五乱并作."可见脾胃病的早期治疗至关重要.脾胃疾病有多种类型,许多病证又与脾胃相关,因此,治疗小儿脾胃病是治疗多种症证的重要环节.如何治疗、用何原则指导选方用药是一个必须明确的前提.笔者将治疗脾胃病常用之法归结为八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金元医家李东垣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的理论,在其所著《脾胃论》中提出了“心之脾胃病”“肺之脾胃病”“肝之脾胃病”“肾之脾胃病”等五脏病的症状特点及其因机证治,通过分析李东垣治疗上述五脏病的遣方用药规律,深入探讨脾胃与其余四脏生理病理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冀教授研究中医方剂见解独到,临证选方强调"方之精,变也",谨守病机,活泼用方。同时,重视脾胃对正气的充养和药物的运化之功,治疗内伤杂病常从脾胃入手,每获佳效。本文介绍李冀教授从脾胃论治自汗的学术思想和选方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4.
李东垣升脾阳诸法运用钩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汉庆 《辽宁中医杂志》2010,(10):1881-1883
著名医家李东垣著《脾胃论》,发展了《内经》有关脾阳以及升降论说内容,重视脾阳升发和生长的特性,认为只有脾阳升发,清气、谷气才能上升,元气才能充沛,内外邪才不致为患或虽病也易治疗。对脾胃损伤,补脾升阳益气法为根本治疗大法。重视升发阳气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作用,东垣创立了升脾阳法和系列升发脾阳的有效方剂。升脾阳法的用药特点是升发、辛散之药应用较多以达到升举清阳、通畅气机的目的。东垣升脾阳诸法应用广泛,各法代表方历经检验,是治疗脾胃病的良方。升脾阳法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法,对其精微之处值得探究和发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探究《瑞竹堂经验方》脾胃病用药特色。方法 收集《瑞竹堂经验方》中记载治疗脾胃病的方剂,收录方剂在Excel中建立数据库,选取古今医案云平台(V2.1)系统中的频次和药物四气五味归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合计纳入38首脾胃病方,共114味中药。用药频次排名前10的中药有木香、陈皮、半夏、苍术、青皮、干姜、三棱、黄连、枳壳、肉豆蔻。四气温、平,五味辛、苦、甘,脾、胃、肺经为主,多丸剂。结论 沙图穆苏治疗脾胃病具有行气宽中、燥湿化痰兼健脾消食的用药特色,可为临床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升降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初的论述见于《内经》。气机升降是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形式,而脾胃又是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升降相因,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全过程。脾胃正常生理功能的实现是脾升胃降的结果。脾胃气机升降失调与多种脾胃病密切相关,升降失调是脾胃发病的根源。调理脾胃升降是治疗脾胃病基本大法。在临床上遣方用药时,要注意顺应脾胃升降之性,灵活应用升降药物,重视肝肺升降对脾胃升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探析《局方发挥》之脾胃病误诊误治,以期指导与改进现代医家临床治疗。[方法]对《局方发挥》之脾胃病误诊误治进行整理分析,揭示朱震亨从脾胃病探析误诊误治的特色。[结果]朱震亨从脾胃病论误诊误治的特色:1)《和剂局方》具有误导性脾胃病治疗的中医知识,导致当时医者与患者误诊误治脾胃病。2)《和剂局方》引起的脾胃病误诊误治问题,主要可分成两类:辨证失误和治法失误。3)辨证失误所导致的误诊误治包括忽视审证求因、认为"诸寒为病"、误辨寒热虚实等。4)治法失误包括"一方通治诸病"、滥用辛香燥热药组方、利用砒丹巴硇行积垢、修改汤剂为丸剂、用峻剂盲目祛邪及错误滋补等。[结论]朱震亨在《局方发挥》指出当时脾胃病的误诊误治问题,显示出了其独特见解,对现代医家治疗脾胃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从《黄帝内经》中总结寸口脉与脾胃的生理机制关系,进而从《脾胃论》中摘取相关内容,阐述李杲(号东坦)认为脾胃病是迟脉症病因的观念。脉象在临床上确立了脾胃不足型、心火亢盛型、肝木妄行型、肺金受邪型以及肾水反来侮土型等五种类型,脉象分别为迟缓脉、兼洪大、兼弦、兼浮涩、兼沉细。文章着重体现其在证候归纳、病机分析、选方用药等方面的理论,介绍其纳入运气理论来总结脾胃病与其他四脏盛衰的规律,依据升降浮沉的机制进行分类选药的思想,形成从脾胃论治迟脉症的理论体系,并列表加以说明。通过列举一例肾水反侮证型迟脉症病例进行探讨,用干姜为君,白术、附子配合,从脾胃以壮中阳,上可温补心肺以增御外之力,下可坚肝肾以治寒湿痿厥,故新病久病俱适用,从实践阐述其理论精要,并在选方用药上与麻黄附子细辛汤相比较以说明其优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因地制宜、著立新说,与时俱进、阐发新意,认知疾病、执简驭繁,经方验法、巧用妙施,遣方用药、灵活机变五大方面阐述了吴文尧教授诊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吴老在临床辨治脾胃病的实践中,结合地域气候、社会心理、生活习惯等对人的影响,强调师古不泥,灵活运用现代诊疗技术手段结合经典理论辨证论治。临证治疗不离脾胃病之病因病机特点,遣方用药顺应肝脾之特性,处方用药灵活机变,治疗方式多样并见,中西结合、内外兼顾,重视心理疗法及防治结合,临床疗效显著,为脾胃病的诊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张珍玉先生总结历代医家关于脾胃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等理论,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张老认为脾胃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病位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推崇通过调动、激发人体固有的愈病能力来治疗疾病。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应治病求本、标本兼顾,注重脾胃气机升降,调肝以治脾,处方用药量小力宏。针对具体疾病主张辨病辨证相结合,在基本方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