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对18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沙利度胺治疗起始量为100 mg/d,每晚口服,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加量,每周增加100 mg/d,直到400 mg/d维持治疗;地塞米松40 mg/d,第1~4日,第9~12日,第17~20日分别静脉或口服给药,每28日为1个疗程.该方案治疗至少3个月.结果 完全缓解2例(11%),部分缓解4例(22%),进步8例(45%),无效4例(22%),总有效率78%.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便秘、嗜睡、疲乏、水肿、指端麻木等.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是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0例,均给予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沙利度胺起始剂量50 mg/次,1次/d,口服,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每周增加剂量50 mg,至最大量300 mg/次,1次/d,口服;地塞米松40 mg/次,1次/d,第1~4,9~12,17~20天,静脉注射,每28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完全缓解9例,较好的部分缓解7例,部分缓解8例,病情稳定3例,病情进展3例,总有效率为80%。治疗过程中出现嗜睡17例,便秘16例,疲乏16例,水肿12例,外周神经炎10例,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皮疹3例,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化疗或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MM的主要手段.MP方案(马法兰+泼尼松)和VAD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是治疗MM的标准方案,但大多数MM患者发病时年龄偏大,多数患者还有多系统慢性疾病,各器官功能减退,标准化疗耐受性差,更难于承受大剂量+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所带来的痛苦.1999年Singhai等[1]首先报道沙利度胺单药治疗难治性MM有效,近年来国内外也有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MM有效的报道.现将本院2006年2月~2009年7月选择的11例老年初治MM,采用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取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化疗或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MM的主要手段.MP方案(马法兰+泼尼松)和VAD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是治疗MM的标准方案,但大多数MM患者发病时年龄偏大,多数患者还有多系统慢性疾病,各器官功能减退,标准化疗耐受性差,更难于承受大剂量+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所带来的痛苦.1999年Singhai等[1]首先报道沙利度胺单药治疗难治性MM有效,近年来国内外也有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MM有效的报道.现将本院2006年2月~2009年7月选择的11例老年初治MM,采用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取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西达本胺联合氟达拉滨治疗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昌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3例,使用西达本胺联合氟达拉滨治疗)和对照组(31例,单一使用氟达拉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用沙利度胺加地塞米松对19例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进行治疗。结果部分缓解10例(52.6%),进步6例(31.6%),无效3例(15.8%),总有效率84.2%,原发难治和复发难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84.6%,未发现严重毒副作用。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沙利度胺、三氧化二砷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复发性、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后复发、再次治疗困难或无效的MM患者22例,给予沙利度胺每晚顿服,起始剂量100mg/d,每周增加50mg,2周后增至200mg/d,至少持续28天;三氧化二砷10mg/d静滴,第1~28天;地塞米松40mg/d,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静滴;每4周1个疗程,休息4周,连续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达95.5%(21/22),其中45%(10/22)获得部分缓解(PR)、50%(11/22)获得进步。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PFS)和12个月PFS分别为89.6%和74.3%。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均未见明显骨髓抑制。结论小剂量沙利度胺、三氧化二砷和地塞米松联合方案是治疗复发性、难治性MM的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地塞米松联合三氧化二砷、维生素C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44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2例。治疗组应用沙利度胺开始剂量100mg口服,1次/晚,以后每周增加50mg,直至200mg,1次/晚维持;地塞米松lOmg静脉滴注,1次/d,第1~7天:三氧化二砷10mg加入500ml 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第1~14天;维生素C 1.0g加入100ml 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第1~14天(三氧化二砷静脉滴注结束后15min滴注)。对照组应用沙利度胺开始剂量100mg口服1次/晚,以后每周增加50mg,直至200mg,1次/晚维持;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1次/d,第1~7天。28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68.2%.对照组为4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利度胺、地塞米松联合三氧化二砷、维生素C治疗难活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 CLPD)是一组形态学、免疫学及临床特点各异的恶性疾病。根据其免疫表型大致可分为 B细胞性、T细胞性和 NK细胞性三类 ,其中大部分属 B细胞性。本病在西方国家多见 ,占所有成人白血病的 2 5%~ 38% ,而东方国家少见 ,仅占成人白血病的 1 .5~ 2 % [1、3 ]。 1 989年 ,FAB协作组提出了关于此类疾病的分型建议[1] 。按此建议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 1 984年 1 0月至 1 996年1 0月间我院诊治的 1 65例 CLPD。材料和方法一、病例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 1 984年 1 0月至 1 996年 1 0月间诊治的病人。符合 FAB分型标…  相似文献   

10.
氟达拉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观察氟达拉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2004年4月至2011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CLL患者,分为单药应用氟达拉滨(F)组和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C)组。F组18例,氟达拉滨30 mg/(m2.d),连用3 d,28 d为1个周期;FC组22例,氟达拉滨25 mg/(m2.d),环磷酰胺250 mg/(m2.d),连用3 d,28 d为1个周期。结果表明,40例患者完全缓解(CR)16例(40.0%)、部分缓解(PR)20例(50.0%)、总反应率(OR)90.0%。F组CR 3例(16.7%)、PR 11例(61.1%)、OR 14例(77.8%)。FC组CR 13例(59.1%)、PR 9例(40.9%)、OR 22例(100%)。与F组比较,FC组CR率、OR率均有提高(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免疫功能抑制,F组与FC组比较,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增多,但严重感染发生率并未增多。结论:氟达拉滨治疗CLL的CR率、OR率高。与单用氟达拉滨相比,氟达拉滨与环磷酰胺伍用方案进一步提高了CR率,不良反应无显著增加。氟达拉滨与环磷酰胺伍用方案是治疗CLL的安全有效的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 A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收集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6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23例,观察组采用沙利度胺联合V AD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3.4%(17/23),显著高于对照组52.2%(1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M蛋白和卡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两组患者便秘、皮疹、血糖升高、骨髓抑制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 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满意,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白血病细胞内脱氧胞苷激酶(dCK)的基因表达水平与氟达拉滨(flud)耐药的相关性,采用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30例CL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的dCK mRNA表达,比较Flud敏感与耐药患者dCK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敏感组dCK表达水平高于耐药组(p=0.001),dCK的表达与性别、年龄、Binet分期、IgVH基因突变、CD38、ZAP-70和p53基因突变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dCK表达水平低或缺陷的患者可能对Flud药物有耐药性,而dCK表达的预后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松 《中国临床医学》2010,17(5):757-758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7例初发M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7例)单用VAD化疗方案(长春新硷、阿霉素和地塞米松)。治疗组(20例)用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治疗初发MM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用VAD化疗方案,不良反应轻微,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三重酸碱失衡特点。方法:分析715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期间的2,120例次动脉血气、同步血清电解质及相关临床资料,根据酸碱失衡量化公式,判断三重酸碱失衡类型。结果:715例肺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酸碱失衡632例(88.39%)。其中单纯型酸碱失衡365例(57.75%);二重酸碱失衡209例(33.07%);三重酸碱失衡(TABD)58例(9.18%),病死36例,病死率为62.06%。结论:及早正确地识别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特点,特别是三重酸碱失衡,可提高肺心病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15.
吴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6):3702-3704
目的:探讨氟达拉宾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诱发嗜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总结1例诊断及治疗经过,结合文献对临床特点进行复习。结果:此病多发生在用药后2.4个疗程,大多无症状,少数患者发生皮损,皮损重者可应用激素及抗组胺药治疗。结论:氟达拉宾及2-氯脱氧腺苷(2-CdA)治疗淋巴增殖性疾病可诱发嗜酸细胞增多症,用药期间监测血象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仪对伴有睡眠障碍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药物及心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生物反馈仪治疗。于对治疗前,治疗后3、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2组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HAMD评分和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周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和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大鼠鞘内注射免疫抑制剂地塞米松,探讨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机制,为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 盐水治疗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 盐水治疗组、CCI 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CCI法制作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假手术 盐水治疗组只暴露坐骨神经而不予结扎,CCI 地塞米松治疗组大鼠于术后即刻、2、4、6、8、10、12天通过鞘内放置的PE-10导管予地塞米松0.5 mg(约0.1 mL),假手术 盐水治疗组和CCI 盐水治疗组大鼠在相同时间点予等容量的0.9%氯化钠。于术后1、3、7、14天测定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并于术后14天将大鼠处死,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坐骨神经结扎后痛阈下降,术后1、3、7、14天,CCI 盐水治疗组和CCI 地塞米松组的痛阈与假手术 盐水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CI 地塞米松组痛阈与CCI 盐水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测定:假手术 盐水治疗组GFAP染色及TNFα-染色以阴性居多,CCI 盐水治疗组和CCI 地塞米松组GFAP染色为强阳性;CCI 盐水治疗组TNFα-染色弱阳性居多,CCI 地塞米松组TNFα-染色以强阳性居多,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城乡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脂代谢异常现状。方法2010年2月一12月在成都地区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法选取城市和农村4个社区,在被选人群中对40~70岁居民1931人进行COPD疾病问卷、简易肺功能检查及脂代谢异常相关指标(身高、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血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查。结果完成全部检查1579例,COPD合并血脂异常者为60.26%(91/151),低于非COPD合并血脂异常者68.17%(972/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合并甘油三脂差异最为明显。COPD合并低体质量者为6.62%(10/151),高于非COPD者4.97%(71/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PD合并腹型肥胖者为21.19%(32/151),低于非COPD者为30.81%(440/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成都地区COPD合并低体质量营养不良的患病率高,合并脂代谢异常的比例低,可为今后COPD营养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