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维 《中国医药科学》2011,(19):109+141
目的探讨中药方煎熬中药液后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对46例辨证为湿热型的慢性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用自拟中药方进行保留灌肠治疗2个疗程,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46例患者治愈3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47%。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非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抗炎、消肿、止血及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为一种难治性疾病,病变主要在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可形成糜烂、溃疡、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多在直肠及乙状结肠,向上呈连续性非跳跃式蔓延,累积部分结肠或全结肠。我们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使药物在肠腔内直接吸收、消炎、活血、化淤,可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卓越 《海峡药学》2002,14(5):91-92
目的 以中药点滴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使药液直接作用于肠壁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收敛生肌之目的。方法 先让患者排尿排便,取左侧卧位,垫高臀部10cm,将煎好的药液(100-150ml),药温37℃-39℃左右过滤入一次性小儿开放性输液器中,液面距肛门10-15cm,选用14-16号导尿管端涂少量润肠剂,排出管内液体,徐徐插入20-25cm左右(视病变部位而定,滴速控制在每分钟60-80滴。灌后 嘱咐患者平卧,垫高臀部20cm,以利于药物保留。结果 30例患者经2-3个疗程(1日1次,2周为一疗程),治疗、治愈20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 中药点滴保留灌肠法克服了以往注射器接肛管注入后因压力大患者立即产生便意,使疗效下降的缺点,避免了长期打针服药之苦。临床观察效果满意,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4.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性肠病。本病在纤维结肠镜下可见结肠粘膜上有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改变,有糜烂、溃疡。临床以腹痛、腹泻、粘液血便为主要表现,伴有发热、乏力、进行性消瘦等全身症状。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治愈难度较大的特点。属于祖国医籍中“泄泻”、“休息痢”、“肠僻”等范畴。笔者从1989年开始运用中西结合疗法,通过辨  相似文献   

5.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或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以持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我们近5年来对在本院门诊就诊患者采用自拟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应用中药三黄汤与柳氮磺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有临床典型症状及结合结肠镜检查证实为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共计12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将三黄汤200 mL、对照组200 mL生理盐水内加柳氮磺胺吡啶5 g均行保留灌肠,7周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将显效例数、治愈例数及好转例数计入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2%、69.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33.3%,对照组治愈率为12.7%,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三黄汤保留灌肠是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疗效好、安全且方法简单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刘立军 《黑龙江医药》2002,15(5):397-397
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1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5例,;年龄25~58岁。病程6个月至3年以上。临床主要症状为慢性腹痛,不规律性腹泻,腹胀,有明显压痛,间有便秘,排粘液便或脓血便。2 治疗方法药用黄连10g、黄芩30g、熟大黄10g、黄柏30g、乌梅30g、五倍子30g、加水1000ml煎至150~200ml备用。每日晚  相似文献   

8.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一是原因未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以溃疡为主,累及远端结肠或整个结肠,以腹痛、便溏兼大便脓血为主症,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笔者在12年的临床工作和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结合本地区的特点,总结出一套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基础上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的中医治疗方法,取得可喜的成绩,现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思密达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黄连素灌肠治疗,观察组给予思密达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3.3%,观察组总有效率93.3%,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思密达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效果优于黄连素灌肠治疗,且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76~1987年用中药口服及口服加保留灌肠两种方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下称溃结),经较系统观察64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的诊断和选择:按照1978年杭州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选择病例。患者均作血象、粪常规和培养、肠镜及病理检查,其中33例钡灌肠。对1976~1987年确诊“溃结”64例住  相似文献   

11.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结肠黏膜的代表性非特异性病变,目前有人提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分布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严重者可累及整个结肠,早期仅侵犯黏膜浅层,随着病情的发展,炎症逐渐扩展至黏膜下层.  相似文献   

12.
中医辨证分型后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非特异性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主要在结肠粘膜上有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改变,从直肠开始可见连续性的弥漫性病变,有糜烂、溃疡症状,以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为临床上症。病程具有迁延、病情轻重差异性大,有缓解和反复发作的特点。属于中医"泄泻"、"肠"等范畴。近年来笔者运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颇为满意的疗效。现就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3例患者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结合临床表现,为完全符合1978年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制定的诊断标准的住院或门诊患者.其中男9例,女14例,3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105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参苓白术丸治疗,研究组给予清肠丸(自拟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好转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中,清肠丸(自拟方)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肠黏膜充血水肿程度,治疗效果显著,同西药磺胺类抗菌药相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侯汉民 《淮海医药》1999,17(3):37-38
我科于1990年6月--1995年6月.应用甲硝唑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6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6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以下简称为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我院试用公乳汤保留灌肠治疗,并与3%磺胺脒保留灌肠作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聂欣宁 《中国医药》2012,7(11):1467-1467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西医多用激素、抗生素等治疗,副作用多,治疗后易反复发作,效果不满意.笔者采用中药内服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CUC患者58例,疗效满意,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付秀华 《黑龙江医药》2002,15(6):481-481
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发性器官特异的自体免疫性疾病,主要发生于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40例,取得良好疗效。1 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共80例,均为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2~64岁,24例,22~30岁4例,31~40岁10例,51~60岁2例,60岁以上2例,对照组35例,男28例,女性7例,30~60岁24例,41~50岁10例,60岁以上1例,病程最长7年。最短1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中药内服及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宇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279-3280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直肠与结肠黏膜层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笔者自1999年以来,以健脾愈肠汤内服配合灌肠方综合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女28例,男12例,年龄18 ̄65岁,病程8个月 ̄2年。1.2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均经纤维结肠镜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稀溏,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大便次数增多,有黏液或少许鲜血,反复2个月以上,舌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