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对160例门诊及住院肝炎患者采用ELISA法测抗—Hcv,并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cv—RNA。结果:160例肝炎患者中,120例Hcv—RNA阳性,即75%的患者存在病毒血症,115例抗—Hcv阳性患者中97例Hcv—RNA阳性,阳性率为84.3%。Hcv—RNA检出率与抗—Hcv的结果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丙型肝炎抗体诊断(EIA)技术对30例单采浆献血员进行血清 HCV RNA、抗-HCV 同步检测,结果显示:①献血员抗-HCV 阳性率(50%)较 HCVRNA 阳性率(33%)高;②在抗-HCV 阳性标本中,OD 值在1.0以止者,HCV RNA 阳性率为86%,OD 值在0.99以下者 HCV RNA 阳性率为25%;③抗-HCV 阴性标本中 PCR 阳性率为22%;该研究表明在 EIA 检测基础上进行 PCR 测定,即节约 PCR 试剂,又可最大限度地阻断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应用逆转录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并与检测抗HCV IgG的ELISA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提示逆转录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具有早期、灵敏、特异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88例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抗HCV与HBV-M,阳性率分别为14.77%和90.91%。用PCR法检测发现血清HCVRNA阳性12例(13.64%);11例血清HBVDNA阳性病人的肝癌组织中8例HBVDNA阳性;1例肝癌组织中同时检出HCVRNA与HBVDNA。结果表明,本组肝癌的发生主要与HBV感染有关,而与HCV感染也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 4 0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 AL T、抗 - HCV及 HCVRNA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 :在急慢性丙型肝炎中 ,抗 - HCV阳性率分别为 83.3%、93.8% ,HCVRNA阳性率分别为 50 %、6 8.8% ,有 4例抗 - HCV阴性急性患者 HCVRNA阳性。抗 - HCV阳性者中有 51.4 % HCVRNA阳性。HCVRNA的检出在 AL T异常情况下较正常明显高 (P<0 .0 5)。提示 HCVRNA早期诊断意义较抗 - HCV大 ,抗 - HCV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 HCVRNA的情况 ,而 AL T高低亦可间接反映 HCV的复制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定量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反应(FQ—RT—PCR)检测239例抗-HCV阳性者的HCVRNA定量,同时检测ALT水平。结果239例中,150例(62.8%)HCV RNA定量高于80拷贝/ml;133例ALT异常,其异常率随HCV RNA定量的升高而增加。ALT异常例数与正常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水平与HCVRNA定量无相关性(r=0.524,P〉0.05),而ALT异常率与HCV RNA定量呈正相关(r=0.955,P〈0.05)。结论HCV RNA是反映HCV复制的可靠指标,结合ALT结果可帮助了解HCV在体内复制状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中高度保守的5′端非编码区的两对引物,建立了检测 HCV 核酸(HCV-RNA)的巢式(两步法)多聚酶链反应(PCR),对其中标本 RNA的提取、互补 DNA(cDNA)合成时引物的浓度、PCR 的反应体积以及 PCR 时温度循环程序等进行了优化选择。用该法检测了67例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发现52例(78%)为HCV-RNA 阳性。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阴性的27例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16例(59%)HCV-RNA 阳性。这些结果再次证实 HCV 感染是非甲非乙型肝炎的重要病因,并提示仅检测抗-HCV 可能会低估 HCV 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研究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CV重叠感染。病例均为后发抗HCV阳性的慢性HBsAg携带者,无先抗HCV阳性而后HBsAg阳性的个案,这可能反映HBV和HCV两种病毒感染的先后次序、不同传播方式及HBV对HCV易感性的增进作用。用RT-PCR检出30/45例血浆HCV RNA阳性,不仅确证HCV重叠感染诊断,还证实HCV复制及传染性。23/30例HCVRNA阳性者有输血史,提示输血是其获得HCV重叠感染的主要途迳。用PCR检出25/45例血清HBV DNA阳性,其中抗HBe阳性者的HBV DNA检出率为42.9%(12/18),明显低于(P<0.001)我们前文报道,提示重叠HCV感染对HBV复制有抑制作用。此外有9例抗HBe阳性者,其HBV DNA阴性但HCV RNA阳性,反映HCV可能已取代HBV成为致肝损害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1.
159例乙型肝炎患者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5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CMV-DNA),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CMV-IgM,以CMV-DNA和(或)CMV-IgM阳性为活性为CMV感染诊断标准。结果显示:CMV-DNA和CMV-IgM阳性率分别为30.19%,14.47%,乙肝患者活动性CMV感染率为33.7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5.43%,其中急性肝炎,慢性轻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逆转录酶mRNA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s)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②方法 选择3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分别提取其PMCs中的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以检测HBV逆转录酶mRNA的表达情况。③结果 3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PBMCs中HBV逆转录酶mRNA的表达阳性率为13.3%(4 /30),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表达阳性率为16.0%(4/25),其中慢性轻度,中度和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1.1%(1/9)、16.7%(1/6)、20.0%(2/10),5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表达均阴性。④结论 HBV逆转录酶mRNA在PBMCs中的表达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及重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地高辛素标记的乙肝病毒DNA探针(HBVDNA-Dig)杂交技术检测了49份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标本和46份血清标本中的HBVDNA。结果表明:PCR检出乙肝病人肝组织和血清中HBVDNA阳性率比斑点杂交高(P<0.05)。在21例同时检测了肝组织和血清中HBVDNA的病人中,肝组织HBVDNA阳性率为57.1%(12/21);血清阳性率为61.3%(13/21);两者总阳性率为80.9%(17/21),说明用PCR同时检测肝组织和血中HBVDNA,可明显提高HBVDN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病人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46例不同类型、不同阶段AL病人白血病细胞中XIAP的表达情况,以1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AL病人白血病细胞XIAP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t=13.96,P<0.01).初治组、缓解组和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对AML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不同亚型AML病人74例,以良性血液病和骨髓形态学正常的非血液病病人作对照,采用改良TRAP-银染法及亚利恩凝胶成像系统分析检测其骨髓标本内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并随访。结果 良性血液病病人端粒酶阴性或低水平表达;AML初诊时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F=36.76,q=14.65,P〈0.01).完全缓解后活性下降(q=10.75,P〈0.01),复发时端粒酶活性又升高(q=7.61,P〈0.01)。同时端粒酶活性与预后相关,活性高者往往预后较差。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AM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AML恶性克隆增殖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6.
INTEGRATIONOFTRADITIONALANDMODERNMETHODSINTHEIDENTIFICATIONOFAFBCULTURESISOLATEDFROMCLINICALSPECIMENSOFPATIENTSWITHSKINDISEAS...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132例各型肝病患者和120例献血员血清TTV-DNA和抗TTV-IgG。结果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有较大的差异。PCR法的敏感度和重复性均优于ELISA法。病毒在肝病患者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献血员(P〈0.05),提示TT病毒可能与肝脏疾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肿瘤病人降钙素基因高度甲基化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降钙素(CT)基因的高度甲基化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对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②方法从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提取微量DNA,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apⅡ和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测定了103例肿瘤病人肿瘤组织和其中30例病人的癌旁组织CT基因的甲基化程度。③结果30例癌旁组织无1例检测到CT基因高度甲基化,而77.50%(31/40)的结直肠癌、56.25%的(27/48)肺癌和26.67%(4/15)的甲状腺腺瘤病人检测出CT基因高度甲基化,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5.796~46.015,P<0.05、0.01);不同类型的肺癌病人,CT基因高度甲基化的阳性率不同,小细胞肺癌病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病人(P=0.030、0.010、0.011)。随访4例高度甲基化阳性的甲状腺腺瘤病人,有2例分别在之后的8、14个月发生了恶变,而11例CT基因高度甲基化阴性的甲状腺腺瘤病人同期内无1例发生恶变。④结论CT基因的高度甲基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恶性肿瘤恶性克隆增殖的标志,为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同一份血清中的HBVDNA与HCVRNA经热变性直接法一步裂解,先用针对HCV特异的外引物将HCVRNA逆转录为cDNA,然后采用HBV,HCV各自特异的2套引物进行PCR同步扩增。结果按预定大小,PCR产物出现2条带。分别为428bp,144bp。将产物转移至尼龙膜上,经α-32PdCTP标记HCV探针及地高辛素标记HBV探针进行重复杂交,证明144bp为HCV所特有,428bp为HBV特有。用该方法对30份单独检测证实HBV,HCV核酸均阳性血清测验,其结果完全吻合、该二联技术可明显缩短检测时间,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