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种剂型阿苯达唑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疗效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用阿苯达唑片剂作为对照的条件下 ,观察阿苯达唑乳剂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阿苯达唑乳剂 12 .5 mg/kg· d、阿苯达唑片剂 2 0 mg/kg· d,每 3个月为一疗程 ,以停药时的疗效为近期疗效 ,停药后随访 1~ 2年的结果为远期疗效进行比较观察。 结果 服用阿苯达唑乳剂的 4 9例患者中近期治愈率为 6 7.35 % ,远期治愈率 74 .19% ;服用阿苯达唑片剂的 32例患者中近期治愈率为 31.2 5 % ,远期治愈率为 36 .0 %。 结论 阿苯达唑乳剂的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轻微 ,可用于包虫病患者的治疗和手术后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2.
阿苯达唑乳剂治疗肝囊型包虫病212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 验证新剂型阿苯达唑乳剂对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2 12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用阿苯达唑 10 m g/ (kg· d)和 12 .5 mg/ (kg· d)两种剂量进行治疗。服药 3个月复查 1次为 1个疗程 ,各疗程之间不间断连续用药。以 B超影像特征为主判定疗效 ,观察不同疗程的效果。以停药时的检查结果为近期疗效。停药后随访 1~ 4年的结果为远期疗效。 结果 两个剂量组共 2 12例患者的平均近期疗效 :治愈率为74.5 % ,有效率为 99.1% ,无效率为 0 .9%。平均远期疗效 :治愈率为 83.1% ,有效率为 89.3% ,无效率为 0 .6 % ,复发率为 10 .2 %。以 12 .5 mg/ (kg· d)连续治疗 9个月的疗效较好。复发病例再治疗的效果良好。 结论 阿苯达唑乳剂对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超过当前包虫病药物治疗的最好水平 ,疗效稳定可靠 ,不良反应轻微 ,可成为治疗包虫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文选用新型阿苯达唑乳剂对36例囊型包虫病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对36例囊型包虫病的54个包囊用阿苯达唑乳剂10 mg/kg剂量进行治疗,服药3个月为1个疗程,复查一次,各疗程之间不间断连续服药.以B超影像为主要判断指征,观察不同疗程的效果,9~12个月为总疗程.结果 36例患者平均近期疗效有效率94.7%,治愈率80.6%.54个包囊有效率为92.6%,治愈率81.5%.结论 阿苯达唑乳剂为治疗囊型包虫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阿苯哒唑乳剂对巨大包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阿苯达唑乳剂10~12.5 mg/(d·kg)-1体重,每日2次,每疗程1个月.连用5个疗程以上.结果 5例巨大包虫病患者在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得到明显改善,B超影像学提示明显好转.结论 阿苯达唑乳剂对治疗巨大包虫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达到了改善包虫病患者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新剂型阿苯达唑治疗囊型包虫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阿苯达唑新剂型 (AL BE)治疗细粒棘球蚴病 (囊型包虫病 ) ,通过 6 1例临床病例观察服药不同时间包虫的不同变化 ,总有效率为 96 .8% ,近期治愈率为 6 3.9%。对 39例受治者长期观察 ,停药后 1~ 2年内总有效率为 97.4% ,远期治愈率为 84.6 %。近期治愈率与远期治愈率差异显著 (P<0 .0 0 5 )。该药物毒副反应小 ,建议可用于临床包虫病人的治疗和手术前后预防复发 ,也可作为诊断性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6.
杨成新  牛灵  张军 《地方病通报》2007,22(6):80-80,82
目的 总结肝包虫病100例内科阿苯达唑乳剂治疗的经验,特别是比较该法同外科治疗的优缺点.方法 对2005年100例肝包虫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内科阿苯达唑乳剂治疗治愈率为74.5%,有效率为99.1%,无效率为0.9%;远期疗效:治愈率为83.1%,有效率为89.3%,无效率为0.6%,复发率为10.2%;外科手术治愈率为99.4%,死亡0.6%,复发率为4.5%~20.2%.结论 内科阿苯达唑乳剂治疗在治愈率和有效率方面接近外科手术治疗,同时复发率方面较外科手术治疗有优势.如果二者有力的结合,对肝包虫的治疗将会产生极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阿苯达唑乳剂治疗肝囊型包虫病患者血药浓度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8 4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每天用阿苯达唑乳剂 12 .5 mg/ kg治疗 7天后测定稳态血药浓度 ,结果显示阿苯达唑亚砜( Alb SO)的血清浓度为 ( 1.86± 0 .88) mg/ L( 0 .62 3~ 4 .710 mg/ L) ,70 .2 %病人的血药浓度为 1.0~ 2 .5 mg/ L,血药浓度不同的病人治疗 6~ 12个月的近期疗效和停药 1~ 3年随访的远期疗效均无差别 ,提示采用较小剂量阿苯达唑乳剂治疗可获得较高的血药浓度 ,个体之间的差别亦较小 ,说明通过改善剂型提高了药物的吸收和血药浓度 ,并缩小不同个体之间的显著差别。血药浓度不同的病人在疗效上无差异 ,表明本组病例测得的 Alb SO浓度范围是治疗包虫病患者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8.
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66例人体包虫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海涛  柯山  邵英梅  杨文光  温浩 《地方病通报》2004,19(1):16-19,F004
目的综合评价阿苯达唑脂质体(L-ABZ)治疗人体包虫病的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考察,为该药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临床治疗了66例包虫病患者,其中囊型包虫病56例、泡型包虫病10例,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10mg*kg-1*d-1,一天两次,连续服用,疗程3~12个月,通过影像学指标观察,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及生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动态随访3~24个月.按治愈率、有效率、部分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判断疗效,并对单囊型及与多子囊型以及原发、复发病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共治愈20例(20/66),治愈率为30.3%;有效29例(29/66),有效率43.9%;部分有效10例(10/66),部分有效率15.1%;无效7例(7/66),无效率10.6%;总有效率为89.3%(59/66).其中,单囊型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多子囊型,但二者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1);而原发、复发病人的治疗阿苯达唑脂质体的疗效无明显差异(P>0.1);泡型包虫病患者,约50%病例临床疗效明显.在安全性观察中,主观症状阳性率为13.6%(9/66),生化指标阳性率为12.1%(8/66).结论阿苯达唑脂质体口服液是目前有效的一种抗包虫病新药剂型,具有疗效较高,低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阿苯达唑乳剂在治疗包虫病方面的效果。方法根据Cochrane Handbook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对纳入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治愈效果方面,阿苯达唑乳剂相对片剂要好;阿苯达唑乳剂治愈率和有效率接近外科手术。结论从循证学角度,纳入文献存在质量等级低、样本量较少等缺陷,证明阿苯达唑乳剂的临床效果评价需要更多高质量文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用阿苯达唑治疗人体包虫病102例,服药前后用超声显像和X线检查,观察包虫囊肿的大小及形态变化,随访0.5—3.5年。治愈率为26.5%。好转率55.9%,无效率17.6%.肺包虫病治愈率明显高于肝包虫病。肝包虫病患者中,以单纯型囊肿,直径在6cm以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阿苯达唑治疗102例包虫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阿苯达唑治疗人体包虫病102例,服药前后用超声显像和X线检查,观察包虫囊肿的大小及形态变化,随访0.5-3.5年。治愈率为26.5%,好转率55.9%,无效率17.6%,肺包虫病治愈率明显高于肝包虫病。肝包虫病患者中,以单纯型囊肿,直径在6cm以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阿苯达唑乳剂治疗腹部囊型包虫病B超影像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囊型包虫病的包虫囊肿在药物作用下变性坏死各期变化的B超影像特征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经过48例腹部囊型包虫病患服用阿苯达唑乳剂,对各疗程内应用B超动态观察包虫囊变性坏死的影像学变化特征,并拍片存档进行前后结果对照,结果显示两种类型(子囊型和单纯型)包虫囊在治疗过程中有Ⅰ,Ⅱ,Ⅲ,Ⅳ期变性坏死的影像变化,通过B超对包虫囊变性坏死的各期影像变化特征做了观察记录,为临床药物治疗该病并决定疗程长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来验证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对骨包虫病的疗效。方法将20只已确认感染骨细粒棘球蚴的子午沙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A组为对照组,B、C、D 3组为给药组,给药组采用阿苯达唑脂质体混悬液经口灌胃100 mg/kg.d,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30、609、0 d处死给药组动物,测定血液和包虫囊液中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于90 d处死对照组动物;对骨包虫病变进行大体及镜下观察;取完整肝脏和肾脏,制备光镜病理切片进行观察。结果经口灌胃连续治疗30 d后,血液中的平均药物浓度及囊内药物浓度基本稳定,统计分析血液中的平均药物浓度和囊内药物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60、90 d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囊内平均药物浓度(平均为0.494 mg/L)为血药浓度(平均为5.023 mg/L)的1/10。骨包虫囊继续生长,囊肿表面光滑,色清亮,张力高,形态正常,病理切片观察包虫囊生发层和角质层无改变。但角质层偶有钙化。实验动物的肝脏和肾脏无病理形态改变。实验期内未观察到阿苯哒唑脂质体药物本身有明显不良作用。结论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对骨包虫病没有明确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苯达唑乳剂给药方案治疗儿童棘球蚴病的依从性、副反应及疗效,为进一步完善棘球蚴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校儿童进行B超结合血清学检查,对病灶最大径≥1cm的棘球蚴病病例给予阿苯达唑乳剂治疗。每人每天口服阿苯达唑乳剂12.5mg/kg,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期1年最多完成4个疗程。随访服药和副反应发生情况。开始治疗的1年后B超复查考核疗效,采用χ^2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综合评价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治疗儿童棘球蚴病临床诊断患者160例,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160例中,连服2-4个疗程者占66.2%(106/160);连续服药不足2个疗程者占33.8%(54/160)。完成2-4个疗程的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0、27.9%和0、58.7%。细粒棘球蚴病不同疗程组间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χ^2=6.09,P〈0.05);多房棘球蚴病不同疗程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χ^2=0.07,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疗程和病灶大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阿苯达唑乳剂治疗儿童棘球蚴病疗效较低,提示阿苯达唑乳剂治疗儿童棘球蚴病的合理剂量、疗程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在治疗方案实施中密切观察与处理不良反应、定期随访、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对棘球蚴病长疗程治疗的依从性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应用阿苯达唑脂质体(LiposomalAlbendazole,L-ABZ)联合西咪替丁(Cimetidine,CMD)治疗继发性感染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granulosus,E.g.),并比较单纯或联合用药的优劣。经囊减重率、药物浓度监测、病理及超微结构指标观察,结果表明:(1)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包虫病的效果优于单纯阿苯达唑,尤其联合西米替丁效果更佳(囊减重率95.74%);(2)脂质体包封阿苯达唑具有靶器官作用,可提高肝药浓度(1.5~2倍),使囊组织及囊液有较高浓度有效成分直接发挥抗包虫的作用;(3)西咪替丁可改变阿苯达唑代谢过程,提高药物浓度在小鼠体内分布,具有明显的抗包虫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10年中,对甲苯达唑和阿苯达唑临床治疗包虫病疗效的报道结果不一。本文报道了用甲苯达唑和阿苯达唑治疗包虫病患者的结果,并分析了影响这两种药物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应用阿苯达唑脂质体(L-ABZ)联合西咪替丁(CMD)治疗继发性感染细粒棘球蚴,并比较单纯或联合用药的优劣。经囊减重率、药物浓度监测、病理及超微结构指标观察,结果表明:(1)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包虫病的效果优于单纯阿苯达唑,尤其联合西米替丁效果更佳(囊减重率95.74%);(2)脂质体包封阿苯达唑具有靶器官作用,可提高肝药浓度(1.5 ̄2倍),使囊组织及囊液有较高浓度有效成分直接发挥抗包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囊型包虫病药物治疗中B超影像动态观察及分类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在确定肝囊型包虫病B超影像特征及其分布的基础上,系统观察阿苯达唑乳剂治疗期间包虫囊影像变化动态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提出可用于药物治疗中疗效判定的影像分类方法。方法对497例初诊的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共645个包虫囊的B超影像进行分类,观察不同影像类型在患者群体中的分布。结合212例肝包虫病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影像变化的规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影像类型与临床疗效的对应关系。结果将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包虫囊的B超影像分为6型。各型影像在患者中的分布反映了包虫囊在人体内的自然演变过程。在药物治疗期间包虫囊的影像变化动态与自然演变过程相符。结论本文提出的影像分类反映了包虫囊在人体内经历的从生长发育到衰老死亡的缓慢过程。药物治疗期间包虫囊的影像变化证明药物作用加速了这个过程。影像分类方法可用于腹部包虫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应用阿苯达唑片剂治疗囊型包虫病的报告较多,其临床疗效已有定论[1~3]。为了在新剂型阿苯达唑乳的临床研究中提供对照病例,对32例肝包虫病人使用阿苯达唑片剂治疗,现将临床观察的结果报告如下。1观察病例与方法 32例肝囊型包虫病人中男性13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7岁;单纯型10例,子囊型22例;原发病人22例,手术后复发病人10例。 阿苯达唑片剂为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片0.1g。按国内常用剂量 20mg/kg·d使用,最大剂量不超过每人1200mg/d。每 3个月为一个疗程,…  相似文献   

20.
肝囊型包虫病药物治疗疗效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进一步研究和评价囊型包虫病药物治疗的疗效判定标准。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观察的研究方法,对46例肝囊型包虫病病人进行了研究,其中治疗组31例为经过不同时间阿苯达唑乳剂治疗的病人。对照组18例为未经任何治疗的病人,以外科手术,粗针穿刺抽吸和常规细针穿刺的方法采集包虫囊内容物观察其性状,囊壁组织石腊切片观察组织学变化,收集原头节通过镜下形态及活动的观察,染料排斥试验,犬胆汁激活试验及接种小鼠腹腔6个月后剖检观察有无包虫囊生长的方法判定囊内原头节的死活,结合CT及B超影像特征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治疗组病人中87.1%(21/31)的包虫囊B超影像显示不同程度的退行变性,育囊率为22.6%。对照组病人包虫囊的B超影偈显示退行变性的占11.1%(2/18),育囊率为61.1%,治疗组判定为痊愈的15例病人的育囊率为13.3%(2/15)。疗效标准与B超影像反映的包虫囊变性死亡的过程一致,与寄生虫学和囊壁组织学变化趋势相符,177例停药后随访1-4年的肝囊型包虫病病人的转归证明了这一标准的可靠性。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以B超影偈为基础的肝囊型包虫病药物治疗疗效指标反映了包虫囊在药物作用下从正常生长到变性死亡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客观,合理的疗效标准,完全可用于包虫病药物治疗中对疗效的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