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者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 对 2 5 6例老年患者 (A组 )和 2 4 0例中年患者 (B组 )的动态心电图 (DCG)进行对比。结果 A组除白天最慢心率外 ,其余各项心率均低于B组 (P <0 0 0 5 ) ,A组各种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 ,尤其是复杂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 (P<0 0 0 5 ) ,伴有心肌缺血和左室功能障碍者 ,其室性心律失常 (VAR )的总发生率和Ⅲ级以上VA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肌缺血和左室功能正常者 (P <0 0 0 5 )。结论 老年冠心病者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随年龄而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冠心病(CIID)心律失常与患者年龄、发生时间的关系。方法:对200例60岁以上CHD有心律失常者作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果:①心律失常发生率100%;②>70岁者较<70岁者发生率明显增高,两组比较,除房性期前收缩(PAS)无差异(P>0.05),余者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 2 4h动态心电图 (DCG)分析老年人昼夜窦房结功能及各种心律失常的变化。方法 对 2 95例老年组和 40 2例中年组的临床资料和DC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除白天最慢心率外 ,其余各项心率均低于中年组 (P <0 0 5) ;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人窦房结功能减退与各种心律失常有明显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特点。DCG对老年人窦房结功能与心律失常的检出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在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引起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1],严重者引起心肌梗死,并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性猝死[2].有典型心绞痛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依靠发作时心电图(ECG)ST-T的改变诊断并不困难[3],但是因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不能及时记录到ECG的变化,常规ECG容易漏诊.12导联动态心电仪是一种可以长时间无间断记录和收集资料分析患者心脏电生理活动的检测仪器,已成为临床心血管疾患无创性检查的重要电子仪器[4].本文通过收集常规ECG与动态ECG在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资料,对比分析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病人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将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11):1018-101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型冠心病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对89例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病人进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监测,并对比分析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对频发性、多源性、成对早搏、短阵速以及其他类型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是心律失常型冠心病诊断和疗效评价可靠、高效、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李玲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1):9-10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诊断状况。方法在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最终确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8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为常规心电图检查数据,观察组为动态心电图检查数据,对比两组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检出率与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更高,检查结果综合各项指标更能反映患者的心律状况,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检出率更高,检查结果更清晰,在临床的实用价值显著,因此应该广泛的推荐运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学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将冠心病分为五种临床类型,我们对70例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病人进行了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对照观察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70例均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男47例,女23例,年龄48~85岁,平均年龄63.8岁,曾有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史。 二、方法:常规心电图检查后进行24小时动态 相似文献
8.
陈小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12):70-71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和常规心电图中的应用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及诊断结果。结果动态和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8.14%和5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和室性早搏二、三联律,以及室性早搏成对和房性早搏成对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患者心率6:00~12:00较高,0:00~6:00较低。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可获得的检出率,且能够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的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86例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9月-2019年5月,均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检查结果 .结果 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出人数与常规心电图检出情况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能较好检查出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情况,便于医师及时给予药物干预治疗,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CHD)患者心律失常临床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9年1月期间具有明确临床诊断的60例CHD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先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常规组),而后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动态组),对比两组手段的监测结果 .结果 常规、动态心电图检出CHD 合并心律失常者分别有38例、54例,各占63.3%、9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种异常心电检出率指标的比较上,动态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针对CHD患者,予以动态心电图检查,有益于提升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且有无创、过程操作流程简易等诸多优势,为疾病临床诊治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先用常规心电图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然后采用动态心电图系统再次进行检查,24 h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采用计算机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阳性34例(56.67%),低于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71.67%(4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和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具有明显优势,它可检测出患者任一时间点的冠脉缺血情况、心律失常发作时间和频率,能够更准确、更精细地监测患者心电信号,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4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探讨心率变异性(HRV)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其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和心率变异性,并与30例非冠心病老年人对比.结果冠心病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低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中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SDNN较低.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并可能因此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3.
John E. Madias Rohan Wijetilaka Sayed Erteza Mathai Easow Mazen Mahjoub Mujtaba Khan Subhi Sbahi Interpal Gujral Bose Manyam 《Clinical cardiology》1996,19(12):939-944
Background: Reproducibility of heart rate (HR)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indices from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s (AECGs)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ir use as predictors or monitors of disease progression, or response to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Hypothesis: This study sought to determine the stability over time of HR and HRV indice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ethods: Five AECGs, recorded at 1-week intervals in 21 clinically stable patient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minimum, average, and maximum HR, and three commonly used HRV indices in data samples of 15,30,60,120, daytime and nighttime intervals (complete data were available on 17 patients). Results: All parameters studied were stable over time (p = NS). Diurnal variation was found only for the average and maximum HR, with values being higher for daytime than for nighttime. Intercorrelations of the HR and HRV indices were poor and varied among the five AECGs, suggesting that these parameters reflect different aspects of HRV. The HR and HRV variables calculated from short-time intervals correlated poorly with the corresponding information from 24-h recordings, and such relationships varied among the five AECGs. Conclusions: Thus, HR and HRV indices from five consecutive AECGs recorded at 1-Week intervals are reproducible. The poor intercorrelations between pairs of the studied indices suggest that none of these parameters can be used as surrogate of the others. Finally, the poor performance of HR and HRV indices, deriving from short-time intervals, indicate that they cannot be employed in lieu of parameters calculated from 24-h AECG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组102例,对照组(无冠心病的健康人80例),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和频域指标(TP、LF、HF),进行心率变异性变化的参数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指标SDNN、RMSSD、PNN50、TP、LF、HF均明显的低于健康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时域和频域指标均明显减低,反应自主神经调节心脏平衡的功能减低,易发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检查前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矩阵室上速等)的检出率。
结果70例冠心病患者中,常规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80.00%(56/70),低于动态心电图检查92.86%(6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矩阵室上速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疾病评估与预后判断提供丰富而详细的影像与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22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男性患者631例为对照组,分析女性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互关系。结果226例女性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诊断冠心病125例,其中典型胸痛63例,典型胸痛诊断女性冠心病敏感性50.4%,特异性71.3%,准确率68.5%,典型胸痛诊断男性冠心病敏感性62.2%,特异性63.4%,准确率80.3%;依据发作期心电图ST段改变,女性冠心病诊断准确率为80.4%,男性为85.2%;分析比较两组病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发现女性与男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典型胸痛及发作期心电图ST段改变诊断冠心病,在女性同样具有较高准确性;女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男性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选取23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141例)和非冠心病组(93例),比较两组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特点。结果冠心病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2.55%(60/141),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的15.05%(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冠心病组心律失常构成类型:室性早搏26.95%、房性早搏5.67%、阵发性室速2.13%、阵发性房颤1.42%、右束支阻滞2.84%和短阵室速3.5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既可诱发冠心病组发生心律失常,又可诱发非冠心病组发生心律失常,可用于冠心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室性心动过速(VT)与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8例CHD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上有无VT,分为VT组(43例)和无VT组(55例),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HRV的时域指标和MI。结果①3组之间R-R间期无明显差异(P>0.05);②CHD患者中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和PNN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在CHD患者中VT组SDNNindex与无VT组无差异(p>0.05),其余指标VT组明显低于无VT组(P<0.05);④VT组中MI的总发生率(19例,占44.2%)明显高于无VT组(10例,占18.2%)(P<0.05)。结论CHD患者中HRV减低,尤其伴有VT的患者中更为明显,反映了CHD伴VT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这类患者更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9.
静息心电图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常规12导联心电图指标对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6年1月拟诊不稳定型心绞痛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04例)的造影资料及冠脉造影前心电图。以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任一支狭窄≥50%者为阳性,将患者分为阴性组(8例)、单支病变组(41例)、双支病变组(25例)、三支病变组(16例)、左主干病变组(14例,可合并单支、双支或三支病变)。各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化验检查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各组病例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病例数、异常导联数、ST段移位绝对值之和、异常导联数+ST段移位绝对值之和、ST段时间,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和左主干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年龄:单支病变组与左主干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参avR导联ST段抬高、异常导联数、ST移位、异常导联+ST段移位:单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左主干病变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T段改变时间:单支病变组与左主干病变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三支病变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aVR导联抬高、ST段移位、异常导联+ST段移位: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左主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常导联,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左主干病变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T段时间:双支病变组与左主干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三支病变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VR导联抬高、ST段移位、异常导联+ST段移位是识别单支病变或双支病变与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的敏感指标;ST段时间是识别单支病变或双支病变与左主干病变的敏感指标,但对识别三支病变不敏感;异常导联数对识别单支病变与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敏感,但对识别双支病变与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不敏感。 相似文献
20.
心肌缺血致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MI)时伴室性心动过速的19例病人(I组)与无室速的46例病人(Ⅱ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组每天MI总阵次和总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I组全程持续性MI高于Ⅱ组(P〈0.05);I组中伴室速发作的MI持续时间、最大ST段压低幅度高于无室速的MI(P均〈0.01);I组心室晚电位阳性及3级以上室早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Ⅱ组(P均〈0.01)。提示冠心病患者M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