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β-连环素在早期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β-连环素在早期大肠癌发生、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早期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肠黏膜、腺瘤、进展期大肠癌β-连环素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1)早期大肠癌出现细胞膜表达减少、细胞浆和(或)细胞核阳性着色等异常表达,且异常表达细胞多为癌灶周围的癌细胞。(2)由正常肠黏膜、早期大肠癌、腺瘤至进展期大肠癌β-连环素在细胞膜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在胞浆或胞核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3)早期大肠癌中β-cat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深度和转移相关(P<0.05);随着早期大肠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β-连环素在细胞膜表达逐渐减少(P<0.05),而与细胞浆或核表达不相关(P>0.05)。(4)在连续切片中β-连环素mRNA着色部位基本与免疫组化染色相对应。从正常肠黏膜、腺瘤、早期大肠癌到进展期大肠癌β-连环素mRNA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早期大肠癌中β-连环素mRNA表达与肿瘤侵袭深度和转移相关(P<0.05)。结论:β-连环素可能参与早期大肠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ng-2及VEGF蛋白在6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肠癌组织中Ang-2与MVD呈正相关(r=0.7011,P<0.05);VEGF阳性表达组Ang-2和MVD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浸润浆膜、淋巴结转移肠癌组织中Ang-2、VEGF水平均高于无浆膜浸润、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大肠癌各Dukes分期中,(C D)期Ang-2水平和VEGF阳性表达率均高于(A B)期(P<0.05).[结论]Ang-2、VEGF及其相互作用对促进大肠癌血管生成,在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共同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大肠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同时检测VEGF-C的表达状况。结果:COX-2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2%(39/54),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腺癌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87.5%(21/24),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蛋白表达还与浸润深度、Duke′s分期有关(P<0.05)。VEGF-C蛋白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8%(35/54),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腺癌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为91.7%(22/24),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与VEGF-C表达之间存在明显关系(P<0.01);VEGF-C表达与浸润深度、Duke′s分期有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COX-2蛋白与VEGF-C共表达可增加大肠癌局部侵袭和淋巴结转移能力,其检测有助于大肠癌恶性程度评价及临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凋亡抑制因子Livin和Surviv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月~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61例大肠癌、17例癌旁组织及32例良性肿瘤标本的存档蜡块,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Livin和Survivin的基因表达,分析两者与大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Livin和Surviv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良性肿瘤(P<0.01,P<0.05);在复发或转移的大肠癌病例标本中Livin阳性表达率高于无复发或转移者(P<0.05)。Livin和Surviv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P>0.05)。Livin阳性者5年生存率低于Livin阴性者(P<0.05);Survivin阳性者5年生存率低于Survivin阴性者(P<0.05)。大肠癌患者生存率与Livin和Survivin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Livin和Survivin均高表达于大肠癌组织中,可能对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有望作为肿瘤标记物用于判断大肠癌的预后;Livin与患者术后的复发、转移及预后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常见组织学类型大肠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测80例大肠癌及30例正常结肠黏膜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此80例大肠癌和30例正常结肠黏膜中检测VEG F阳性率分别为68.8%和3.3%,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大肠癌中,V EGF的表达无显著差异;在不同浸润程度的大肠癌中,V EG F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在淋巴结转移为阳性及阴性的2组大肠癌中V EGF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V EG F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癌癌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108例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检测MTA1及VEGF-C表达水平并收集临床相关资料。结果癌组织中VEGF-C及MTA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MTA1与VEGF-C在肿瘤III~IV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VEGF-C表达与MTA1呈正相关(P<0.05);VEGF-C阳性组和MTA1阳性组1年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均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VEGF-C与MTA1在NSCLC癌组织中存在阳性表达,两者在肿瘤血管和淋巴结生成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细胞的恶性发展,其阳性水平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βⅡ(PKCβⅡ)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996~1999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肠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69例,手术切除大肠腺瘤21例,另取距肿瘤边缘大于5cm正常大肠黏膜组织标本1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Streptavidinperoxidase)法检测PKCβⅡ在大肠正常黏膜组织,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PKCβⅡ在正常大肠黏膜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肿瘤组织中PKCβⅡ阳性染色颗粒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PKCβ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28.57%、56.52%,大肠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和大肠腺瘤组(P<0.05);PKCβⅡ在浸润不超过肌层组和浸润超过肌层至外膜及超过外膜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12/20)和67.57%(25/37),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74.19%(23/3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2.05%(P<0.05)。Dukes分期C+D期72.72%(24/33)显著高于A+B期41.67%(15/36)。PKCβⅡ表达与大肠癌大体形态、直径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PKCβⅡ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密切相关,PKCβⅡ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演进过程,是反映患者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m23基因表达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1997-06/1998-12行根治性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均为女性,年龄2663岁。有腋淋巴结转移30例,无腋淋巴结转移30例。依国际抗癌协会临床分期标准,Ⅰ期30例,Ⅱ期16例,Ⅲ期14例,无Ⅳ期患者。随机选取同期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20例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患者标本中nm23基因的表达情况,观察nm23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远处转移及生存率的关系。nm23基因表达以细胞浆呈棕黄色为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60例,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2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nm23基因在乳腺癌及乳腺囊性增生症中的阳性表达:乳腺癌中nm23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乳腺囊性增生症中nm23阳性表达(60.0%,30.0%,P<0.05)。②nm23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临床Ⅰ~Ⅱ期患者nm23阳性表达率著性高于Ⅲ期患者(67.4%,35.7%,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nm2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86.7%,33.3%,P<0.05);雌激素受体(+)者nm2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雌激素受体(-)者(72.7%,25.0%,P<0.05);孕激素受体(+)者nm2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孕激素受体(-)者(75.0%,30.0%,P<0.05)。③nm23阳性表达与远处转移及生存率的关系:无远处转移者nm2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有远处转移者(73.4%,14.3%,P<0.05);nm23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nm23阴性表达者(94.4%,50.0%,P<0.05)。结论:检测乳腺癌组织中nm23基因对评价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大肠癌外周血中的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52例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OPN mRNA的表达,并以33例大肠腺瘤患者(大肠腺瘤组)及2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OPN mRNA在大肠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5.4%,大肠腺瘤组OPN mRNA阳性率为33.3%,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均无靶OPN mRNA表达。大肠癌组与大肠腺瘤组OPN mR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大肠癌组OPN 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大肠腺瘤组(P<0.05)。随着大肠癌Dukes分期的升高,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OPN mRNA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对照组(P均<0.01);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与大肠腺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OPN mRNA阳性表达对大肠癌的淋巴转移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激活素A(activinA,ACTA)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CTβA亚基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ACTβA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高,差异有显著性[(0.643±0.361)vs(0.314±0.098),P<0.01]。ACTA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4.6%,亦较癌旁组织的14.3%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ACTβAmRNA的表达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0.782±0.451)vs(0.484±0.373),P<0.01],Dukes’D期高于Dukes’A、B期,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0.813±0.441)vs(0.413±0.228),(0.813±0.441)vs(0.514±0.382),均P<0.01]。ACTA蛋白的表达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60.9%vs33.3%,P<0.01),Dukes’D期高于Dukes’A、B期,差异有显著性(分别61.5%vs30.0%,61.5%vs38.9%,均P<0.01)。结论:ACTA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份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采用CD34标记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用x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相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0例大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24例,MVD为40.65±11.80,VEGF阳性21例(87.5%);无转移16例,MVD为25.02±11.52,VEGF阳性4例(25.0%),有无淋巴结转移组MVD和VEGF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8,x2=16.00,P均<0.01).40份大肠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阳性25例,MVD为41.33±11.61;VEGF阴性15例,MVD为22.84±8.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1,P<0.05).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s=0.539,P<0.05).结论 VEGF可能促进大肠癌的血管生成,进而促进大肠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组织中基质溶解素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基质溶解素(MMP-7)和微血管密度(MVD)与乳腺癌临床病理表现特征的关系及MMP-7对乳腺癌MVD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60例,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酶卵白素法(SP法)检测MMP-7和血管内皮细胞CD34的表达,分析MMP-7、MVD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肿瘤雌激素受体(ER)、催乳素受体(PR)、核增殖抗原(PCNA)、p53、C-erbB-2表达的关系,评价MMP-7、MVD在乳腺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直径>2 cm、有淋巴结转移,PCNA、p53、C-erbB-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MMP-7的阳性表达率(78.1%、74.2%、71.8%、67.6%和72.2%)显著高于其在直径≤2 cm(32.1%)、无淋巴结转移(41.3%),PCNA(38.1%)、p53(38.5%)、C-erbB-2(33.3%)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MVD在直径>2 cm(34.61±6.97)、有淋巴结转移(34.37±7.50),PCNA(33.24±8.39)、p53(33.28±8.94)、C-erbB-2(33.55±8.57)阳性乳腺癌组织中显著高于其在直径≤2 cm(28.60±9.82)、无淋巴结转移(27.48±8.66),PCNA(26.88±7.89)、p53(21.71±7.59)、C-erbB-2(27.42±7.69)阴性乳腺癌组织(P均<0.05).MMP-7阳性乳腺癌组织的MVD[(33.62±7.36)个/高倍镜]显著高于MMP-7阴性乳腺癌组织(27.86±9.45)个/高倍镜(P<0.05),MMP-7阳性表达与MVD相关(r=0.380,P<0.05).方法 MMP-7和MVD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演进和迁移有关,MMP-7具有促进乳腺癌微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血管生成与癌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血管生成与癌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75例早期宫颈癌、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和 15例癌旁正常宫颈上皮中微血管密度 (MVD,CD34 标记 )及 Ki- 6 7抗原的表达情况 ,探讨宫颈癌血管生成与癌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  CD34 主要表达于宫颈癌巢间质血管内皮细胞 ,而 Ki- 6 7主要表达于宫颈癌细胞核。从正常宫颈上皮→ CIN→宫颈浸润癌 ,MVD和 Ki- 6 7表达均显著升高 (P<0 .0 5 )。宫颈癌 MVD与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间质浸润和 Ki- 6 7表达有关 (P<0 .0 5 ) ;而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无关 (P>0 .0 5 )。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深层间质浸润及 Ki- 6 7呈高度表达者 ,其 MVD分别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无脉管浸润、<深层间质浸润及 Ki- 6 7<高度表达者 (P<0 .0 5 )。结论 肿瘤血管生成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癌细胞增殖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宫颈癌伴 MVD显著升高者 ,其癌细胞增殖活跃 ,易发生浸润转移 ,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检测宫颈癌 MVD对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d(HIF-lα与Survivin在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在胃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胃癌中HIF-lα、Survivin的表达情况,分析HIF-1α、Survivin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结果 HIF-lα在胃癌中的表达率74.1%,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0)(P相似文献   

15.
MMP-2和TI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抑制物(TIMP-2)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8例大肠癌组织中MMP-2和TIMP-2进行检测,并以大肠腺瘤组织标本20例作为对照。结果MMP-2的表达率在大肠癌为74.1%,高于大肠腺癌瘤的35%(P<0.05)。其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0.05)。TIMP-2的表达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密切相关,大肠癌MMP-2和TIMP-2蛋白表达存在显著负相关(r=-0.3684,P<0.05)。结论MMP-2和TIMP-2对大肠癌浸润、转移均有明显影响。MMP-2蛋白阳性表达促进大肠癌浸润和转移,MMP-2和TIMP-2的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及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生成素2(Ang-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探讨CD105作为新生血管标记物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105,Ang-2和CD34蛋白在8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和40例正常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计算MVD,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①MVD及Ang-2在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肠组织间表达有差异,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0.01);②以CD105和CD34测得的MVD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③Ang-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CD105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CD34的表达无关(P>0.05);④结直肠癌组织中以CD105测得的MVD和Ang-2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与性别、年龄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①CD105和Ang-2均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有关,二者协同在结直肠癌生长、浸润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②CD105在结直肠癌组织新生血管中有良好表达,以CD105测得的MVD可以被认为是与肿瘤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关的一项重要指标;CD105作为结直肠癌新生血管有价值的标记物,对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和综合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整合素β3(Integrin β3)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肿瘤微血管密度、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105例胃癌组织中MMP-9、Integrinβ3 mRNA和CD34的表达。结果MMP-9和Integrinβ3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10%和60.95%,其阳性表达与胃癌生长方式、浸润深度、脉管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均密切相关(P均〈0.01);MMP-9、Integrin β3 mRNA的阳性表达病例的平均血管数均高于阴性表达病例的平均血管数(P均〈0.05);MVD值分别与MMP-9和Integrin β3 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MMP-9和Integrinβ3 mRNA的阳性表达以及MVD值≥39.5病例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和MVD值〈39.5的病例;MMP-9和Integrin β3 mRNA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MP-9、Integrinβ3可促进胃癌血管生成,并参与肿瘤浸润转移过程,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和血管生成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PTTG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结直肠癌、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中PTTG的表达情况,并测定这些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TTG在结直肠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为84.17%,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1);其表达水平与患者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VD计数平均为34.75±5.15,显著高于对照组19.10±2.77(P0.01);并与结直肠癌的Dukes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TTG表达阳性病例,其MVD计数普遍高于表达阴性病例;在表达阳性病例中,MVD计数又与其阳性表达强度有关(P0.05)。结论 PTTG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结直肠癌生物学特性关系密切;PTTG表达可能促进了结直肠癌肿瘤血管生成;联合检测PTTG和MVD可作为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指标;抑制PTTG活性有可能为结直肠癌防治开辟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E-cadherin和MMP7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及预后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胆囊癌中E-cadherin及MMP7的表达,10例慢性胆囊炎作为对照。结果癌组织中MMP7阳性率明显增高,其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的TNM分期、肝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癌组织中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下降,阳性信号紊乱,呈点状、短线状,其表达降低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神经浸润有关(P〈0.05)。Speaman相关分析表明,MMP7与Bcadk曲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生存分析提示MMP7阳性表达、肿瘤TNM分期及神经浸润与术后生存率有关。结论MMP7表达升高与Bcadherin表达降低是胆囊癌恶性生物学指标之一;MMP7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MMP7的表达可以提示胆囊癌患者的预后,并可为胆囊癌患者的抗基质金属蛋白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直肠癌彩色血流平均密度(MCVD)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及其与直肠癌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术前应用经直肠彩色血管能量成像计测MCVD,术后取组织标本以抗CD105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MVD,分析MCVD与MVD的相关性及其与癌肿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MCVD与MVD呈正相关(r=0.763,P<0.01).MCVD、MVD在肿瘤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VD能反映直肠癌的血供特点及病珲微血管分布,可间接反映直肠癌的病程进展,为术前选择有效治疗方案、评估预后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