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左向右分流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大鼠模型,探讨高肺血流量对肺血流动力学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建立左向右分流的大鼠模型,观察术后6周和11周肺血流动力学,右心室肥厚和肺动脉舒张反应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方法对11周组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增殖和凋亡状态的研究.结果:术后6 周与11周大鼠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右心室(RV)与左心室加室间隔(LV+S)的比值较同龄对照组明显增加,而且11周分流组肺动脉收缩压较6周分流组进一步增高.在11周分流组大鼠中,乙酰胆碱(ACh)产生的肺动脉环舒张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弱,而硝普钠(SNP)产生的肺动脉环舒张百分比无明显变化.11周分流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指数(PI)、凋亡指数(AI)、PI/AI比值明显高于11周对照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结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高肺血流量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肺血管舒张功能失调对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增加和凋亡的相对减少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该模型简单、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左向右分流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大鼠模型,探讨模型大鼠肺组织中骨形态生成蛋白受体Ⅱ(BMPRⅡ) 变化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40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 4 组:分流 6 周组、对照 6 周组、分流 11 周组及对照 11 周组.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建立左向右分流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方法对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状态进行观察,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肺组织平滑肌细胞中 BMPRⅡ的表达变化.结果 随着分流时间的延长,大鼠肺组织中 BMPRⅡ 的表达减少,而此时肺组织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也明显减少.结论 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减少,可能与 BMPRⅡ表达下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鼠分流叠加炎症所致肺动脉高压模型,探讨分流叠加炎症肺高压模型可行性。方法对分流组及分流叠加炎症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分流叠加炎症组于每周第3、6天予温水擦洗尾部并常规消毒,经尾静脉缓慢注射0.6%FeCl3(0.2mL/100g体重)。术后6周和11周,分别测定肺动脉平均压(PAMP)、右心室(RV)/左心室+室间隔(LV+S)比值,观察肺血管结构的变化。结果6周和11周分流叠加三氯化铁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右心室肥厚度及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程度均比分流组重,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模型更好反映肺动脉高压发病过程分流和炎症因素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变化。方法:用压缺氧法复制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用右心导管法测量平均肺动脉压,称量法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HE染色结合形态计量分析进行缺氧性肺血管重塑观察,Tunel法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缺氧7d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开始升高,肺动脉出现缺氧性肺血管重塑;缺氧14d及21d平均肺动脉压进一步升高,缺氧性肺血管重塑更明显,右心室肥大指数增加。对照组及缺氧3d、7d、14d、21d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意义。平均肺动脉压与WA%(血管壁横断面积与血管横断面积比值)及右心室肥大指数呈正相关,WA%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同时不伴有凋亡水平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以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瑞舒伐他汀拮抗肺高血流性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分流给药组、分流组、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室肥厚指数(RVI)、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WT)、肺小动脉管壁面积百分比(WA)的变化,TUNEL法检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分流给药组较分流组大鼠mPAP、RVI、WT、WA值均有所下降,分流给药组大鼠凋亡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明显增多,而bcl-2蛋白的表达减弱。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抑制肺高血流性模型大鼠肺动脉压力升高及肺血管重构,而抑制大鼠肺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是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SD大鼠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致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严重威胁着婴幼儿的生命,影响了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术后长期的生存质量。先天性心脏病(下简称先心病)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研究从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由于模型制备十分困难,采用的方法也不多.至今国内极少见到此方面的研究报道。我们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建立了左向右分流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肺血管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肺血管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分流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分流组大鼠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术建立高肺血流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除不作穿刺术外,其余手术过程同分流组.两组分别在术后1、3 d及1、4、8周经右心插管法测量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取心脏组织,称量右心室与左心室 室间隔重量之比[RV/(LV SP)];取肺组织制作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标本,在光镜下观察肺小动脉中肌型动脉(MA)、部分肌型动脉(PMA)及非肌型动脉(NMA)构成比例及MA的相对中膜厚度(RMT)和相对中膜面积(RMA)的变化,电镜下观察肺小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PAP和MPAP在分流组术后1、3 d及4周时差异无显著性,分流术后1、8周时,SPAP、MP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流术后8周,RV/(LV SP)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分流术后1、3 d及1周时MA、PMA、NMA占肺小血管总数的百分比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分流术后4、8周时大鼠MA、PMA占肺小血管总数的百分比明显增高(均P<0.01),而NMA百分比明显降低(均P<0.01);RMT、RMA在分流术后1、3 d及1、4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分流术后8周时明显增高(P<0.05).肺小动脉超微结构在分流术后3 d时仅为内皮细胞肿胀、体积增大;分流术后1周时,除内皮细胞结构改变外平滑肌细胞增大、内弹力层厚薄不均;分流术后4周时平滑肌细胞与内弹力层呈垂直生长,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分流术后8周时细胞间见胶原纤维堆积.结论肺血管结构重建呈现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内皮细胞肿胀出现最早,平滑肌结构改变次之,最后出现细胞外基质异常堆积.  相似文献   

8.
探讨应用右心室经胸穿刺测压法作为中期筛查是否能提高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末期成功率。本研究将Sprague Dawley大鼠经胸右心室穿刺法测量右心室压,再实施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术后6周,对实验组大鼠再次测量右心室压,淘汰压力值变化不大的模型大鼠;术后11周,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模型成功率的统计,发现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证明右心室经胸穿刺测压法应用于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中期筛查可明显提高模型末期的成功率,并可作为一种自身前后对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结构和内源性硫化氢体系的变化。方法:SD大鼠共16只,随机分为分流组及对照组。对分流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11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pulmonary artery mean pressure,mPAP)。检测右心室/体重(right ventricle/body weight,RV/BW)和右心室/左心室 室间隔(right ventricle/left ventricle plus septum,RV/LV S)比值。并且以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测肺血管结构的变化。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含量。化学法测定肺组织硫化氢产出率,以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肺动脉胱硫醚—γ—裂解酶(cystuthionine—γ—lyase,CSE)mRNA表达。结果:分流组大鼠mPAP、RV/BW及RV/(LV S)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光镜下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明显增加。电镜下,肺中、小肌型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肥厚、肿胀,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并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分流组大鼠的血浆H2S含量及肺组织CSE活性(肺组织H2S产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动脉mR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肺血管结构重建是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的重要病理基础,内源性H2S体系——mRNA表达、CSE活性及血浆H2S含量下降可能在其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晚期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大鼠肺组织中microRNA (miRNA)的表达,初步预测差异表达的microRNA调控的靶基因.方法 4~5周龄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20只,体质量90~110 g,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分流组(n=10)和对照组(n=10).分流组采用套管法行右侧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分流术以建立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建立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12周后,取大鼠外周肺组织,运用microRNA表达谱芯片检测分流组和对照组大鼠肺组织microRNA的差异性表达.运用Miranda、TargetScan、PicTar软件预测可能调控的靶基因,实时定量PCR验证miR-98、miR-130b和miR-127等的表达.结果 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MT%)及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icroRNA芯片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在分流组大鼠肺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的miRNA有30个(miR-122、miR-130b、miR-146b等),明显下的miRNA有7个(miR-382、miR-192、miR-29c等),RT-PCR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microRNA在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大鼠中表达存在差异,microRNA可能参与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的重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晚期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大鼠肺组织中microRNA(miRNA)的表达,初步预测差异表达的microRNA调控的靶基因。方法 4~5周龄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20只,体质量90~110 g,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分流组(n=10)和对照组(n=10)。分流组采用套管法行右侧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分流术以建立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建立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12周后,取大鼠外周肺组织,运用microRNA表达谱芯片检测分流组和对照组大鼠肺组织microRNA的差异性表达。运用Miranda、TargetScan、PicTar软件预测可能调控的靶基因,实时定量PCR验证miR-98、miR-130b和miR-127等的表达。结果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MT%)及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icroRNA芯片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在分流组大鼠肺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的miRNA有30个(miR-122、miR-130b、miR-146b等),明显下的miRNA有7个(miR-382、miR-192、miR-29c等),RT-PCR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microRNA在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大鼠中表达存在差异,microRNA可能参与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的重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动物整体水平的抗大鼠肺动脉高压作用及其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低氧DHA处理组,每组7只。大鼠缺氧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慢性间歇性低氧方法建立,通过右心导管法测定大鼠平均肺动脉压,精确称左右心室质量计算右心室指数,测定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Caspase9活性。结果: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和右心室指数均明显升高(PPPP结论:DHA具有抗大鼠肺动脉高压作用,其机制与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套管连接法建立高血流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高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肺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肺血管结构重构提供实验平台.方法 用套管连接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介入测量血流动力学改变.分析右心室和肺动脉结构病理改变.检测肺小动脉增生和凋亡改变.结果 套管连接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动物死亡率低,可以导致肺循环血流量明显增加、肺动脉收缩压升高和以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强和凋亡减弱为特征的肺血管重塑.结论 这是一个简单可靠的建立高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动物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NADPH氧化酶4(NOX4)在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NOX4在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分流4周组、分流8周组、分流11周组,通过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法建立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检测模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室肥厚指数(RVI),RT-PCR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OX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分流时间的延长,各分流组大鼠逐步出现了右室肥厚、平均肺动脉压升高等肺高压的表现,肺组织中NOX4 mRNA表达亦逐步增强.结论 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存在着NOX4的显著表达,NOX4参与了高肺血流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肺动脉高压犬肺血流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PH)形成的过程中,肺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 实验幼犬15只分2组,组1为分流组(n=12),应用成年犬左锁骨下动脉行降主动脉-左下肺动脉分流术,组2为正常对照组(n=3),两组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血流动力泞主病理学检查。结果 组1在分流前后血流动力学出现明显改变,表现为:左下肺动脉压(PLLPA)上升、肺血流量(Ap)增加,左下肺动脉血氧饱和度(Slao2)增加以及体动脉压(  相似文献   

16.
Wei B  Du J  Li J  Qi J  Tang C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8):1273-1275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 (L Arg)对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胶原代谢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在大鼠行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分流造成的肺动脉高压模型基础上 ,给予L Arg灌胃 (1g·kg-1·d-1,11周 )。 11周后 ,观察肺血流动力学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肺动脉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以原位杂交法检测Ⅰ、Ⅲ型前胶原蛋白α1(Ⅰ )mRNA、α1(Ⅲ )mRNA、基质金属蛋白酶 1(MMP 1)mRNA、抑制胶原降解作用的中性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1(TIMP 1)mRNA的表达。结果 分流 11周后 ,肺动脉高压形成。分流组大鼠肺中、小型肺动脉中Ⅰ、Ⅲ型胶原、α1(Ⅰ )、α1(Ⅲ )前胶原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 ,同时TIMP 1mRNA、MMP 1mRNA表达、TIMP 1/MMP 1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然而 ,L Arg明显缓解了分流组大鼠肺动脉高压。分流 +L Arg组大鼠肺中、小型肺动脉中Ⅰ、Ⅲ型胶原、α1(Ⅰ )、α1(Ⅲ )前胶原mRNA表达较分流组明显降低 ,且TIMP 1mRNA、MMP 1mRNA表达、TIMP 1/MMP 1比值较分流组显著降低 (P值均 <0 .0 5 )。结论 L Arg通过减少细胞外基质 胶原的堆积 ,增加其降解 ,从而对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及肺动脉血管结构重建的形成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bel-2、bax蛋白表达与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 建立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比较肺血管重构指标,原位杂交和Western blot检测bel-2和bax分布及表达,TUNEL法检测肺血管细胞的凋亡.结果 分流12周和16周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室肥大指数(RVHI)、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MT%)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5),肺小动脉新生内膜比率显著增加(P<0.01).bci-2蛋白表达在分流12周后明显增强,分流至16周时表达最高峰(P<0.01),而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bcl-2/bax呈上升趋势.结论 bcl-2和bax在肺动脉上均有表达,随着bcl-2和bax比值的上调,肺血管发生重构,bcl-2/bax比值失衡可能是大鼠左向右分流PAH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点  郑正  江叶舟 《西部医学》2022,34(1):28-32
目的 探讨S1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caspase-3、ERK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建立COPD大鼠模型,12周的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平均分为对照组、COPD组和S1P组。比较3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PVSP)和右心室肥大指数(RVMI),HE染色比较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TUNEL检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记检测COPD大鼠caspase-3蛋白和ERK蛋白的表达。结果 COPD组大鼠肺功能FEV0.3/FVC、Cdy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RI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的S1P组FEV0.3/FVC、Cdyn值显著升高,RI值明显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大鼠RVSP值和RVMI显著升高(均P<0.05);干预后的S1P组大鼠RVSP值和RVMI明显低于COPD组(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大鼠肺组织形态明显恶化,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发生大量的凋亡;干预后的S1P组大鼠肺组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较COPD组得到了明显抑制(P<0.05)。蛋白比较显示,与对照组大鼠相比,COPD组大鼠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ER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COPD组相比,S1P组大鼠caspase-3蛋白得到了显著抑制,且p-ER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S1P可抑制COPD大鼠caspase-3蛋白的表达,激活ERK蛋白的表达,并且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手术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探讨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MSCs。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MSCs(MSCL)和高剂量MSCs(MSCL)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制备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8周后MSCL和MSCH组大鼠注入相应剂量(3×105和6×105个)MSCs,模型组大鼠注入等量生理盐水。6周后,测定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平均右室压(MR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右心室系数(VDI);采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Q-PCR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NADPH mRNA表达水平;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表现。结果:成功分离鉴定原代MSCs,MSCs分离纯度>85%。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RVSP、MRVP、MPAP和VDI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MSCL和MSCH组大鼠MRVP和MPAP明显下降(P<0.05),MSCH组大鼠RVSP和VDI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NO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MSCL和MSCH组大鼠肺组织中的NO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MSCH组大鼠血清中NO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ADPH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MSCH组大鼠NADPH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MSCL和MSCH组大鼠的肺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减轻,同时肺壁未见明显增厚。结论:MSCs具有治疗肺内高压的作用,并且可以抑制NO和TNF-α的产生,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ADPH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建立更稳定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规分流组、改良分流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予开腹夹闭腹主动脉5min;常规分流组和改良分流组均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分流术.对穿刺分流术的穿刺口缝合方式进行改良,常规分流组穿刺口予荷包缝合,改良分流组对穿刺口行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