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面部走罐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加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面部走罐治疗。观察比较2组面神经分级2.0评分(FNGS 2.0)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结束后,FNGS 2.0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FNGS2.0评分在3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面部走罐配合针刺可加快周围性面瘫功能恢复,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最佳方案。方法:在面瘫急性期随机将患者分成3组,分别采用针刺、西药及针药并用三种治疗方法,在静止及恢复期采用相同的电针治疗方法,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急性期针刺组及针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急性期西药组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面瘫的急性期采用针刺治疗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是否有必要配合西药治疗,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电针治疗风寒型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急性期(首诊时病程≤72 h)风寒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先采用中药熏蒸患侧翳风穴治疗15 d,并在恢复期(发病后15 d)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仅在恢复期采用电针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及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定表(TFGS)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H-B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FG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FG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7.1%和85.7%,对照组分别为92.9%和71.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电针是一种治疗风寒型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Bell’s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4年8月门诊诊断为Bell’s面瘫的患者,随机分为30例研究组和30例对照组。两组均接受针刺治疗,研究组加用灸法。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Bell’s面瘫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面部残疾评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Bell’s面瘫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70.0%,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面部残疾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面部残疾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针灸可以改善Bell’s面瘫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治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针药并施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面瘫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在面瘫急性期随机将患者分成3组,分别采用针刺、西药及针药并施三种治疗方法,在静止及恢复期采用相同的电针治疗方法,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急性期过后治疗2个疗程,急性期针刺组及针药组痊愈率分别为75%和75.7%,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但急性期西药组痊愈率仅57.1%,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面瘫急性期采用针刺治疗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是否必要配合西药治疗,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贝尔氏面瘫通过西药结合针灸治疗的时效性。方法:60例贝尔氏面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西药结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ortman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ortmann评分结果均有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展期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明显高于静止期以及恢复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结合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能够迅速发挥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发泡疗法结合针刺在特发性面瘫病例急性期及整个病程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急性期采用静滴复方甘露醇+地塞米松、口服阿昔洛韦结合针刺+TDP治疗,恢复期单用针刺+TDP治疗,治疗组急性期采用中药发泡疗法、口服阿昔洛韦结合针刺+TDP治疗,恢复期单用针刺+TDP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特发性面瘫急性期缓解耳后疼痛及整个病程中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参与治疗特发性面瘫过程中,中药发泡疗法可以取代激素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与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差异。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252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灸组)126例和对照组(针刺组),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对比治疗效果。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91.27%,针刺组总有效率79.37%,针灸组优于针刺组,差异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急性期针灸组有效率96.23%,针刺组有效率83.33%;静止期针灸组有效率91.84%,针刺组有效率76.60%;恢复期针灸组有效率79.17%,针刺组有效率76.00%。急性期与静止期的针灸组优于针刺组,差异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虽针灸组有效率高于针刺组,但差异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面瘫疗效显著,提高患者的恢复率,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自血疗法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自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记录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评分、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评分、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配合自血疗法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期风寒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期风寒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予以针刺配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8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期风寒型面瘫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组合治疗亨特氏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面神经肌电图影响。方法将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单纯针刺、单纯西药组、针刺加西药组、针刺加西药加功能锻炼组,均给予相应的治疗,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第10日、第20日、第30日进行面神经肌电图检查及评价面神经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4组临床疗效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面神经电图CMAP、N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西药加功能锻炼组治疗在亨特氏面瘫患者面神经电生理改善及面神功能恢复方面最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期针刺患侧"反映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反映点组、常规针刺组和理疗组,每组30例。3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反映点组急性期针刺患侧"反映点"和患侧面部局部穴位(地仓、颊车、颧髎、下关、阳白、太阳等),静止期加用电针,恢复期加足三里;常规针刺组急性期针刺患侧翳风和患侧面部局部穴位(地仓、颊车、颧髎、下关、阳白、太阳等),静止期加用电针,恢复期加足三里;理疗组急性期予患侧翳风以超短波治疗,静止期和恢复期治疗同常规针刺组。3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症状体征积分量表进行功能评定,并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反映点组痊愈患者所需的疗程较常规针刺组和理疗组短(P0.01);3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和FDI量表作为疗效标准,反映点组痊愈率为66.7%(20/30),常规针刺组为50.0%(15/30),理疗组为46.7%(14/30),反映点组痊愈率优于其他两组(P0.05),反映点组愈显率为83.3%(25/30),常规针刺组为70.0%(21/30),理疗组为63.3%(19/30),反映点组愈显率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症状体征积分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反映点组治愈率为66.7%(20/30),常规针刺组为50.0%(15/30),理疗组为46.7%(14/30),反映点组治愈率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和理疗相比,急性期针刺患侧"反映点"治疗周围性面瘫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介入针刺治疗贝尔面瘫急性期的疗效分析。方法:将60例贝尔面瘫急性期患者分为治疗组(鼠神经因子介入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方案组),每组各30例。于治疗28d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经28d治疗后,治疗组痊愈率63.33%,愈显率90.00%;而对照组痊愈率40.00%,愈显率66.67%。两组间痊愈率和愈显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 量表分级情况中,两组均在治疗前后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在治疗结束后分级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贝尔面瘫急性期常规针刺治疗方案中迅速、短期介入鼠神经生长因子能明显提高疗效,有效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减低费用负担,值得门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半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20例。A、B、C组急性期分别采用半刺、浅刺和西药治疗,急性期后均采用常规针刺,配合颧髎温针灸,针后患侧面部闪罐。对比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B评分。结果:治疗后,3组H-B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评分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H-B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愈显率85.0%,高于C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半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面神经恢复,与常规浅刺疗效相当,较急性期只采用西药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斑巴膏"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45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针刺组、贴敷组,西药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针刺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贴敷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予"斑巴膏"穴位贴敷.对比各组有效率、治疗前后H-B量表等级及评分.结果针刺组、贴敷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与贴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贴敷组治疗后H-B量表评分优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治疗后H-B量表评分与贴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斑巴膏"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肾化痰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药组,每组30例。中药组予益肾化痰方,西药组予二甲双胍,中西药组予益肾化痰方加二甲双胍。各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糖代谢及性激素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药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76.67%和83.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组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中西药组BMI、W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西药组BMI、WHR均低于中药组、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西药组、中西药组FINS、HOMA-I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西药组与中西药组FINS、HOMA-IR水平均低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中药组、中西药组LH、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药组与中西药组LH、T水平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化痰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调节患者内分泌及激素水平,促进排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期针刺加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治疗组按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分期针刺治疗,同时加用艾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针刺法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痊愈患者平均疗程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针刺加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俞氏经络测治法配合针刺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俞氏经络测治法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俞氏经络测治法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面神经功能、面瘫程度、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恢复期中枢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药组40例予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针刺组40例予针刺治疗;中药组40例予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3组均治疗4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针药组愈显率55.0%,高于针刺组(27.5%)及中药组(32.5%)(P0.05)。3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功能值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针药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改善值均高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针药组治疗后FDI量表躯体功能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针药组FDI躯体功能评分及改善值均高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3组治疗前后FDI量表社会生活功能评分及改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升高(P0.05);治疗后针药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改善值均高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中枢性面瘫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临床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针药合用较单一疗法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鳝鱼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71例,针刺配合鳝鱼血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单纯性面神经炎和Bell氏面瘫有效率均为100%,Hunt氏面瘫有效率75%,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患者中平均疗程单纯性面神经炎1.81,Bell氏面瘫2.33,Hunt氏面瘫4,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鳝鱼血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且单纯性面神经炎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