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科研-临床-教学能力兼备的复合性人才,是为中医儿科学的发展事业铸造新生力量。在时代科学技术大潮的推动下,研究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才能完成创新性的工作,成为中医儿科学发展的主力军。另外,良好的科研素质也能被渗透到临床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中。因此不管是科研型还是临床型研究生都应该加强科研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全日制中医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情况现状,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高校中医儿科学2018—2020级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情况及培养质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中医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整体评价良好,在课堂教学方面,68%(89/131)的学生认为教师认真负责,严格按照培养方案规定学时授课;74%(97/131)的学生认为导师对学生的专业和学术指导最重要,37%(49/131)的学生认为导师应加强对学生科研工作方面的指导,85%(111/131)的学生与导师交流每周至少1次;55%(72/131)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参与学术交流积极性高;30%(39/131)的学生认为学术氛围对研究生质量影响较大,而32%(42/131)的学生则认为学术氛围需要改善,72%(94/131)的学生认为应该在课程学习阶段、科研论文阶段和临床实践阶段加强审核制度。结论 中医儿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质量较高,但在课程内容设置、科研能力培养和临床实践等方面需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导师对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指导情况的分布特征。方法:以G大学全日制医学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G大学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活动状况"调查问卷,分年级抽样调查,分析导师对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指导情况的分布特点。结果:导师对医学硕士研究生在科研方面平均每月指导次数主要为3~5次(31.58%);对研究生的科研帮助主要集中在课题设计指导方面(74.47%);研究生主要参与了导师课题中的资料搜集、整理与分析环节(65.41%);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主要为传统型师徒关系(47.37%);研究生的科研劳务费大部分未发过(59.40%);大部分研究生对导师的科研指导表示满意(81.20%)。结论:基于此项调查可初步总结出导师对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指导情况的分布特征,为建立完善的导师培养研究生制度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医儿科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除了需要现行的临床、科研培养模式外,还借助学科三名名老中医的影响,将跟师学习、治学态度的影响、临床资料整理等融入其中,提高了研究生的中医思维和科研能力。文章旨在为中医儿科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医学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迎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对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类学术学位研究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发现,中医基础类学术研究生就业意向主要是临床医生,科研优势不明显以及就业满意度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普遍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培养高质量中医学基础类学术学位研究生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2012级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评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后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2012级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满意度均较高,尤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后,2012级研究生在临床技能操作和学术研究方面较2011级研究生有所提高.提示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级、2012级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培养方案满意度较好,下一步应就培养方案的具体目标、导师理念的更新、临床技能与科研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分析,进一步完善院校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紧密结合的培养体系,以提高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为目标,探索通过规范的临床轮科及临床培训,课程学习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8.
张红  张翼宙 《中医教育》2007,26(2):54-57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而研究生的科研素质是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根本.从科研意识、科研知识、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4个方面指出了研究生科研素质的结构要素;并从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实践2个方面阐述了提升研究生科研素质的途径;通过列举调查问卷、导师评价和毕业论文评定等3个方法评价研究生的科研素质.  相似文献   

9.
史学 《北京中医药》2008,27(8):669-669
随着我国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医学研究生特别是中医儿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不断改进.笔者就中医儿科研究生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强化基础理论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史学 《北京中医》2008,(8):669-669
随着我国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医学研究生特别是中医儿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不断改进。笔者就中医儿科研究生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强化基础理论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日渐成熟,但现有的硕士和博士培养模式难以兼顾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文章通过分析现状和借鉴国外经验,认为将中医专硕教育与科研为主的中医博士教育衔接到一起的硕博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兼顾两种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够更好地开拓中医临床青年医师的思路,更好地培养中医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对儿科医疗服务的更大需求,目前全国中医儿科临床面临严峻挑战,优秀的临床研究生是中医儿科发扬光大的重要储备力量。目前关于临床暴露出的儿科研究生培养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培养优秀的中医儿科高级临床专业人才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则显得至关重要。对此笔者根据导师多年教育经验,对中医儿科临床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体会与同道分享,此撰文之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及课程架构体系。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进行调查,共收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模式调查问卷"240份,"研究生课程设置调查问卷"101份。结果: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关注点在科研能力和临证能力的需求。结论:建立中医药研究生多元教育模式及符合需求的课程建设是改革参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药硕士研究生科研道德和诚信状况。方法:以G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硕士研究生科研道德与诚信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结果:54.9%的硕士生认为发生研究生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情况为少发,14.3%的硕士生认为发生此事件的情况为多发,25.6%的硕士生认为身边发生此事件的情况为一般;硕士生认为出现研究生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最多的事件是弄虚作假,伪造、修改实验数据或调查数据,占48.1%。结论:中医药硕士研究生科研道德和诚信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建立相关诚信监督机制,从学校、导师、个人全方位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得到了迅猛发展,国家对其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和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导师队伍、学位论文监管等方面提出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现行的招生制度、课程设置、导师素质、学位论文质量及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等是影响中医学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诸多影响因素,探讨中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要素,即控制生源质量、明确培养目标、强化导师责任、监控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等,以保证其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人职匹配度情况,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教育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入职一年内研究生各方面工作能力满意度情况,寻找当前研究生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使研究生培养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结果 总体上,毕业一年内的研究生中医素养相对薄弱、临床能力相对不足,三甲医院除了注重职工的临床工作能力外,对职工的科研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此外,各用人单位在招收员工时更倾向于招收临床以及学习能力强的研究生。结论 研究生的教育要在传统的注重科学思维与科研能力培养基础上,增加学生临床实践课程所占比重,提升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是培养针灸推拿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针灸推拿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人文素养教育零散化、实践教学内容知识化、创新思维培养低阶化等问题。为培养高素质的针灸推拿学硕士人才,针对目前实践教学现状,构建了“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三维”实践教学目标,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实践、社会实践3个环节的实施,在实践教学方式上以形成性评价、科研驱动教学、导师组教学的“三贯穿”进行了机制优化,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提高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9.
本科生是当前中医药人才的主体,其科研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可为后续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高等教育阶段奠定基础。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新开选修课程方剂现代研究概论,具体通过案例式教学方法,辅以教学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了解中药方剂现代研究相关概念和研究方法及思路,常用应用理论和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参与科研实践奠定基础。最后,通过学生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总结与反思,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作者作为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和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的学习思考,从导师与学生关系定位、研究生学习模式特点等角度,分析和思考导师的自身素质提升对研究生的影响;结合指导中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实践,对硕士研究生科研学习的科研精神、创新思维培养、科研主要环节文献检索、课题报告和论文、研究报告写作等方面进行思路方法的探索,以期从提高导师素质和帮助研究生科研学习的双重角度,为建立具有传承和创新特点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传承和科研创新于一身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