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脐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脐灸治疗。8周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均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尿流速率均显著增加,残余尿量均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均有明显下降,而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和最大尿流速率则有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而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和最大尿流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LUT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脐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膀胱排尿功能,建立治疗的信心,缩短建立反射性排尿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督脉隔姜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督脉隔姜灸治疗。治疗过程中采用排尿日记记录数据,治疗前后均进行尿动力检查评估膀胱排尿功能。结果:两组经治1个疗程后,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尿失禁次数、最大膀胱容量、充盈期逼尿肌压力及残余尿量等评价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督脉隔姜灸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NB)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后NB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应用腹针联合间歇性导尿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单纯腹针治疗。2组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变化;比较2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生活质量评分及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LUTS)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残余尿量低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P0.05),膀胱容量高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76.7%,对照组5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日平均排尿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及LUTS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日平均单次尿量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生活质量评分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日平均排尿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及LUTS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单次最大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NB患者膀胱功能的改善作用明显,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导尿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间歇导尿及膀胱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充盈期膀胱压力、最大尿流速率、最大尿流速率时逼尿肌压力、最大膀胱测压容积、24 h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24 h平均单次尿量、尿残余量、国际下尿路功能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 LUTS)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I-QO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充盈期膀胱压力、最大尿流速率时逼尿肌压力低于对照组,最大尿流速率、最大膀胱测压容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排尿次数、尿残余量少于对照组,最大排尿量、24 h平均单次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5.
刘宁宁 《新中医》2020,52(11):155-157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间歇性导尿在脑血管病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脑血管病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间歇性导尿技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7 d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排尿量及排尿次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最大尿流速率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膀胱残余尿量均少于对照组,最大尿流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单次排尿量、单次最大尿量均较治疗前增加,单日排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观察组单次排尿量、单次最大尿量均多于对照组,单日排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间歇性导尿在脑血管病伴膀胱功能障碍中应用效果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及尿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阳化气方敷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肾阳虚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肾阳虚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阳化气方敷脐。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日记(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尿动力学(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排尿压力和残余尿量)、核心下尿路症状评分(CLSS)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排尿压力、残余尿量及CL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排尿压力、残余尿量及CL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化气方敷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肾阳虚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可明显改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雷火灸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PSNB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雷火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排尿日记(自主排尿次数、单次最大尿量、导尿次数)、尿流动力学指标等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排尿次数、导尿次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减少,单次最大尿量增加(P <0.05),观察组改善比对照组更显著(P <0.05)。治疗后两组与本组治疗前对比最大尿流速率、最大膀胱容量均升高,残余尿量均减少(P <0.05);治疗组改善比对照组更显著(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结论 雷火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PSNB,能够改善尿动力学指标,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腕踝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7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隔姜灸联合腕踝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变化;采用排尿日记记录治疗前后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尿失禁次数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残余尿量、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膀胱容量、日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32/35),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27/3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隔姜灸联合腕踝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的改善作用明显,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不平衡指数最小"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2组患者均接受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常规康复治疗及对各并发症给予对症处理,针对神经源性膀胱,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手法排尿训练及盆底肌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8周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24 h平均单次尿量、24 h单次最大尿量均显著增加(P0.05),24 h平均排尿次数、24h平均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最大膀胱容积和最大尿流速率则有明显上升,而残余尿量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最大膀胱容积和最大尿流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八髎穴治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疗效、排尿日记(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尿动力学(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和残余尿量)等水平。结果两组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5),残余尿量降低(P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八髎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能改善尿动力学指标,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观察中药肾气丸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改善情况,结合祖国医学温阳化气利水的理论,探讨中医药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基本治法。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脊髓损伤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予常规清洁导尿、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肾气丸。观察治疗前后排尿24 h记量(单日排尿次数、日单次排尿均量、日均尿失禁次数),尿动力学(最大膀胱总量,残余尿量、膀胱排尿压力)、并发症(尿路感染和肾积水)发生率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治疗后排尿24 h记量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排尿24 h记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尿动力学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动力学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肾气丸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可减少日排尿次数,增加单次排尿量,减少残余尿量,改善尿流动力学,减少尿路感染和肾积水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李冬 《光明中医》2016,(12):1808-1810
目的观察艾灸合中药热敷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疗效,探讨护理体会。方法将122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两组均给予间歇导尿、排尿训练,对照组加用超短波治疗,观察组加用艾灸及中药热敷,4周后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愈显率81.96%优于对照组的59.02%,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膀胱初尿意容量、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合中药热敷治疗DNB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改善尿流动力学,恢复膀胱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排尿日记(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尿动力学(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和残余尿量)等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日均单次排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日均单次排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膀胱排尿压力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膀胱排尿压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能改善尿动力学指标,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联合膀胱体表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SCI)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例SCI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加间歇导尿,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针八髎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24 h平均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及LUTS评分明显减少,最大尿流率、平均单次尿量明显增加,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电针组各项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八髎穴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排尿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温阳通利方穴位贴敷联合间歇性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间歇性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阳通利方穴位敷贴贴敷于神阙、关元穴,每次4~6 h,每日1次,6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排尿日志情况、尿流动力学、尿路感染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日平均排尿次数、单次平均排尿量、单次最大排尿量均有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 <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内压均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 <0.05);两组逼尿肌压力、平均尿流速、最大尿流速和膀胱安全容量均显著增加(P <0.05),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增加更为明显(P <0.05);观察组尿路感染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N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降糖、降压、调脂、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硫辛酸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疗程均为2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B超膀胱残余尿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和76.6%(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日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B超膀胱残余尿量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DNB能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火针联合脐疗治疗脊髓损伤(SCI)所致神经源性膀胱(NGB)的疗效及对尿动力学、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SCI所致NG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中药脐疗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火针联合脐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排尿情况、尿动力学、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33% vs 70.00%,P<0.05)。两组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NBSS)、泌尿症状困扰评分(USDS)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日均单次排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排尿压力、最大尿流率、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NBSS评分、U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日均单次排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排尿压力、最大尿流率、WHOQOL-BREF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火针联合脐疗可更有效地改善SCI所致NGB患者尿动力学和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329-1330
目的:观察比较针刺配合艾灸疗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例多发性硬化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进行比较治疗,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及艾灸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24 h排尿次数、每次尿量、膀胱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积及尿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能促进多发性硬化神经源性膀胱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清洁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加用俞募配穴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洁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俞募配穴穴位埋线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90?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排尿情况以及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1日与治疗第30、60、90日尿路感染发生率,疗程结束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排尿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日均导尿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排尿期最大膀胱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排尿期最大尿流量、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0、90日,治疗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清洁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加用俞募配穴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排尿次数,改善患者排尿期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水平,并且可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胰岛素及调脂降压营养神经等西药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后检测尿流率、残余尿、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残余尿量显著降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均显著增加;对照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2个月后2组残余尿量均显著降低,最大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明显升高(P均<0.0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