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对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辨证以及检验指标进行一定的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9月到2013年4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4例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的中医辨证方法对这些患者进行分型处理,主要将其划分为: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以及脾肾气虚型。同时对中医症型以及肾脏病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归纳总结。结果经过Lee分级,被分级为二级以及三级的患者很多都属于脾肾气虚型,被分级为四级与五级的患者,很多都属于肝肾阴虚型,而对于气阴两虚型患者在病理分级方面,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对比差异上,各种症型的患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驦0.05。在各项的积分中,肝肾阴虚型患者较之于其它两种类型的患者,积分要高很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其它两种类型的患者,肝肾阴虚型肾病患者,其机体出现了严重的病理损害,而病损害最轻的为脾肾气虚型肾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田维明  王晓亮 《陕西中医》2012,(10):1331-1332
目的:研究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与病理检验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00例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观察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的关系。结果:脾肾气虚型Lee氏分级多集中在Ⅱ、Ⅲ级,肝肾阴虚型多集中在Ⅳ、Ⅴ级,而气阴两虚型在病理分级上较为分散,但各组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型Katafuchi各项积分均高于其他两型(P<0.05)。结论:脾肾气虚型IgA肾病患者病理损害较轻,肝肾阴虚型IgA肾病患者病理损害较其他两个证型更为严重,具体相关含义仍需要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小球肾炎 (CGN)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具有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相似的临床表现 ,但病理改变、临床经过和预后不尽相同的泌尿系统多发病。慢性肾炎又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多的原发病 ,西医对之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 ,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了使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逐步实现规范化、客观化、标准化 ,现就近年来 CGN中医辨证分型微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以供同道参考。1 肝肾 (气阴 )阴虚证中医辨证可见 :膝腰酸软、疲乏无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 ,兼见头晕目眩、尿少赤、潮热盗汗、脉细…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与中医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取4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全部采取肾穿刺活检后,进行病理类型与中医分型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湿热在本病的形成和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系膜增殖性肾炎与湿热密切相关;瘀血是本病多因素的病理产物,同时也是直接损害肾脏的病理因素。最后提出,清化湿热和活血化瘀应确立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分型荟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辨证分型荟萃分析,为临床上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提供指导。方法:通过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1997—2007年的相关文献,采用加权百分率法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分型中脏腑复合虚证以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居多,分别占30.5%和22.7%,与其他各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由肺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进而向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发展。整个分型以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为主,并且慢性肾小球肾炎分型具有以肾虚为中心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不同发病机制、多种病理类型所组成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特点为起病缓慢,病情迁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随着病情的发展,多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高血压、贫血。尿常规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沉渣检查可有红细胞、管型。在治疗上,西医多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为主要目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中医对“水肿”的认识自《内经》就有,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对于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提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目前,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已受到了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8.
9.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有关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国内已有很多报道,我们在临床中发现,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检查有一定规律,为此,我们对中医辨证分型与化验检查:24小时蛋白定量等11项指标做了进一步探讨,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观察对象入选病历均为住院的慢性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配合西医方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CGN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及西医对照组,对照组39例使用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以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0%,明显优于西医组76.90%(P<0.05);两组24h尿蛋白定量及Scr、BUN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配合西医方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指导意见中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辩证分型只有脾肺气虚和气阴两虚两类证型,未能反映该类病症的中医病机,证型的全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有限。根据小样本的临床病例分析,笔者提出了五大证型和两个亚型的分类,即肺虚咽喉不利型,肺虚痰浊内阻型,肺脾两虚型,正虚邪恋型和肺肾两虚,肾不纳气型。其中正虚邪恋型又分为气阴两虚,疫毒未尽和气虚湿热未化2个亚型。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该病恢复期中医病机、证型的全貌。  相似文献   

12.
中药抗氧化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晓霞  王永钧 《中医杂志》1996,37(9):542-544
本文以有抗氧化作用的中药黄芪、首乌等组成中药抗氧化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治疗后获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4例,疗效明显优于单服维生素E的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24小时内生肌酐清除组(C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脂质过氧化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均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且在改善血尿生化指标方面,两组比较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内镜治疗是切除胃息肉的最常用方法,针对内镜治疗术后不同阶段的病理过程,在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指导下,运用中医药进行诊治,起到减少术后急性穿孔、出血等并发症,预防胃息肉复发甚至恶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国内中医智能辨证诊断研究历程的梳理,系统总结了不同阶段中医智能辨证诊断的技术特点,并对基于经验知识的推理到基于机器学习的数字辨证模型构建的代表性成果进行了阐述,对技术演进过程涉及的主要技术在未来中医智能辨证诊断研究中的前景、难点和挑战提出了一些观点及相关设想,以期为未来中医智能辨证诊断在方法、模型、技术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根据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中医古籍中虽没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病名,但却有一系列与CAG有关的病证记载。中医在CAG的治疗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临床治疗中也取得了显著疗效。对CAG从古至今的中医辨证分型情况进行梳理,发现古今的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微观辨证就是在谙熟中、西医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心悟的审慎过程.西医肾病学许多病因、病机,甚至于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机理都尚未完全明了.与此类似,微观辨证下的中医肾病治疗机理则更具抽象性.微观辨证是中医传统(宏观)辨证向前发展的结果,是对宏观辨证深化与补充,其只能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不能够独立于宏观辨证之外而存在.临床辨证方法当分清主次,总的原则还是以整体辨证为主,微观辨证为辅.若能借助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深入研究,创立中医治疗肾病的新理念,则可使肾病治疗更客观、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甲亢失眠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大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00例因甲亢导致的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取普通护理,试验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辨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护理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亢失眠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倪量  李峰 《辽宁中医杂志》2009,(7):1096-1098
近年来,循证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实践和研究的主流思想和模式。辨证论治作为中医药临床实践的本质体现,其研究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循证医学的出现和发展必将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创新性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3-16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DN)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初步探讨其与肾功能、尿蛋白、血糖和血脂的相关性。对335例DN患者的分期、本证和标证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临床前期136例,早期102例,临床期55例,终末期42例,并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临床前期患者中气阴两虚证92例,占67.65%,阴虚燥热型44例,占32.35%,未出现阴阳两虚证;早期居首位的为气阴两虚证89例,占87.25%,阴虚燥热证13例,占12.75%;临床期、终末期患者中阴阳两虚证发生率上升至首位,分别占63.64%、80.95%。阴虚燥热证与气阴两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和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与阴虚燥热证和气阴两虚证比较,阴阳两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Hb A1c水平与中医证型无关;与瘀血证比较,痰湿证及水湿证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水湿证患者SCr水平高于痰湿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N中医证型演变规律: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与中医证型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