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祛风化瘀通络方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 85例CIS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均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祛风化瘀通络方,1剂/d,疗程2周。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I)评估肢体运动功能,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价肢体痉挛程度;记录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清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lα(6-Keto-PGFl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血小板功能。 结果: 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和改良Ashwort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下降幅度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vWF,TXB2及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6-Keto-PGF1α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血小板体积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祛风化瘀通络方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激活,抗血小板活化,改善血管缩舒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祛风化瘀行血通络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抗凝、溶栓、抗血小板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通络醒脑汤加减治疗,1剂/d,分早晚2次服用,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血小板功能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卒中量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但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后Pag T、MPV水平显著降低,而Plt、PCT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组间比较除PCT外,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治疗组治疗14 d后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1.205,P=0.034)。结论中医祛风化瘀行血通络法治疗风痰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及血小板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祛风行血通络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祛风行血通络方口服,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痉挛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及血小板功能参数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后,两组Ashworth评分和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FMI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Ashworth评分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血栓素、同型半胱氨酸、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6-酮-前列腺素水平较治疗前高(P0.05);观察组血栓素、同型半胱氨酸、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6-酮-前列腺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平均血小板体积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风行血通络方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与改善血小板功能、抑制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祛风化瘀行血通络组方联合常规西药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65例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65例加用祛风化瘀行血通络组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显效率41.54%,总有效率81.54%,观察组显效率53.85%,总有效率95.39%,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CY、TXB2、MPAR、CRP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CY、TXB2、MPAR、CRP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水平更加显著,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ADL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则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Ashworth评分,AD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水平更加显著,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化瘀、行血通络组方联合常规西药能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袁晓明 《四川中医》2004,22(4):46-46
运用平肝祛风化瘀通络法治疗顽固性头痛28例,效果较好,总有效率达90%。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表现复杂,致残率高,且大多数证型属于风湿瘀热阻络型,笔者自2003年至2005年用祛风清热化瘀通络方治疗本病,起效快,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1]。并排除合并其他风湿病和心血管、肝肾功能、造血系统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活动性消化道溃疡;3个月内曾经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药物者;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对本药过敏者;晚期关节严重畸形,完全丧失劳动力者;未按规定用药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1·2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80…  相似文献   

7.
8.
祛风通络化痰汤治疗缺血性中风28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峰 《光明中医》2010,25(9):1636-1637
目的探讨祛风通络化痰汤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28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0例和对照组1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祛风通络化痰汤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118例,总有效率81.94%,治疗组总有效132例,总有效率94.5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对缺血性中风治疗中应用自拟的祛风通络化痰汤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够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络化瘀方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效果。方法:106例用交替分组法分为两组各53例。两组均用针刺疗法联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通络化瘀方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化瘀方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通络祛风汤1号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已经确诊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施行中药通络祛风汤1号治疗。结果:27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中,痊愈258例,显效9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78%。结论:应用中药通络祛风汤1号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显着。  相似文献   

11.
卒中单元中熄风化痰活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卒中单元临床和数据平台,观察中医熄风化痰活血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熄风化痰活血小复方,连续观察1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1H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N1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升高,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治疗组为优。结论熄风化痰活血法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以此法为指导的中医小复方在卒中单元中能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气虚络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在东港市中医院脑病一科就诊的80例气虚络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75.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58.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对气虚络瘀型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出血性中风临床证候学特点及回顾性分析活血化瘀方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按是否在急性期运用活血化瘀方法将急性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证候学分析,并进行血瘀证积分比较;以1个月为观察终点,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6种基本证候中血瘀证在治疗前后出现频率最多。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卡方检验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确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活血化瘀法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活血化瘀法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各自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分析了活血化瘀法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运用及防治并发症的作用。活血化瘀法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然而活血化瘀法的用药方式、使用时机及与其他治疗方法有机结合尚需作进一步临床与实验探索。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终末期造成的肾功能衰竭所引起的死亡率很高。目前研究发现影响DN发生发展的因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其中由高血糖所引起的氧化应激、细胞因子表达异常,肾组织炎症反应增加、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糖脂代谢紊乱是引起DN的主要原因。临床所用西药对于DN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主要治疗机制在于降低糖脂,无法从根本上防治DN的发生发展,加之DN的治疗是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时间服药,造成西药使用中对患者的毒副作用和经济负担很大。以上原因使得中医药在多因素诱发的DN的治疗中显示出较大的优势,很多中药具有多种药理学特性,例如抗氧化、调节免疫、营养心血管、降脂降糖的作用,这种药理学特性与DN的发病原因相合。针对中药的优势,如今出现了很多对中药治疗DN的研究,并且发掘出了很多有良好效果的药物。临床研究表明活血化瘀类中药可明显降低尿蛋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DN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此,本文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DN的机制进行综述,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为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DN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疮疡疾患的病理基础;中医、中西医治法治则;筛选活血化瘀中药,以促进治疗疮疡血瘀证的药物开发.方法追溯自晋代至清代疡科治疗专著30余部,分析疮疡疾患的病因病机;统计疮疡内治处方出现率较高的中药排序,分析药物的功效分类.查阅现代文献,归纳血瘀证时出现的病理生理改变;分析治疗疮疡各类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结果疮疡疾患病理基础,肿疡以气滞血瘀伴湿热毒为主证;溃疡以血瘀伴气血两虚为主证.治法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益气血.药物以甘草、当归、金银花、赤芍、人参、黄芪、桂枝为主药.结论疮疡疾患以活血化瘀治法为主,辨证佐以清热解毒、补益气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7.
凉血止血剂是为治疗热证出血而设的方剂,但出血的同时瘀血也会随即产生。本文论述了瘀血形成的原因及凉血止血剂中运用活血化瘀法的方例,为临床合理运用凉血止血剂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许博文  朱晓晨 《世界中医药》2020,15(8):1228-1231
血瘀是中风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及重要病机,活血化瘀法在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作为其治疗的基本治则,对改善脑梗死部位的血流灌注、影响侧支循环重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在临床上却不易把握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时期,再则如何正确权衡活血化瘀法的用药轻重成为诊治一大阻碍。对此,通过临证发现,辨证的同时亦需灵活分期辨病治疗,即在疾病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程度的治则治法,以活血化瘀法分期辨治缺血性中风病,在疾病诊治中具有临床意义,且能促进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自拟活血化瘀方对痔疮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沈阳市肛肠医院就诊的80例痔疮非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药熏洗联合自拟活血化瘀方对痔疮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2.5%,对照临床有效率为77.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痔疮患者采取中药熏洗联合自拟活血化瘀方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疮饮治疗痤疮的药理作用,从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方面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和浸冷水的方法造成大鼠血瘀模型,采用肾上腺素直接滴注小鼠肠系膜的方法造成小鼠微循环障碍模型,并设置对照组,通过对比观察不同剂量的消疮饮及阳性药物灌胃后对大鼠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评价中药消疮饮的作用。结果:消疮饮低可明显改善肾上腺素所致大鼠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增加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模型的微动脉的流态、增加微动脉的流速和增大微动脉的管径。结论:消疮饮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