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息风通络活血针刺法对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自2016年10月~2017年03月,收集到符合研究标准的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息风通络活血针刺法加常规西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治疗组给予针刺加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常规西药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临床评价。结果两组在基线、第1、2疗程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临床量表进行评价并进行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第一二疗程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息风通络活血针刺法治疗有助于改善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状态及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息风通络活血针刺法结合西药组的效果优于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2.
钟杭科 《新中医》2018,50(3):53-56
目的:观察活血通窍饮Ⅰ号方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则加用活血通窍饮Ⅰ号方内服治疗,2组连续治疗2周。对比2组治疗后的效果,用洼田饮水试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2%,对照组总有效率76.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窍饮Ⅰ号方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疗效肯定,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吞咽障碍,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凸显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并发症的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园艺疗法联合镇肝息风汤加减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躯体功能及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镇肝息风汤加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园艺疗法治疗。观察2组躯体功能障碍情况(FMA评分)及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精神障碍评分(HAMD评分)情况。结果:2组上下肢FMA评分、FMA总分及NIHSS、HAMD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园艺疗法联合镇肝息风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及精神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新中医》2018,(3)
目的:观察活血通窍饮Ⅰ号方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则加用活血通窍饮Ⅰ号方内服治疗,2组连续治疗2周。对比2组治疗后的效果,用洼田饮水试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2%,对照组总有效率76.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窍饮Ⅰ号方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疗效肯定,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吞咽障碍,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凸显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并发症的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5.
补肾针刺法为主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肾针刺法为主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基础治疗及吞咽康复策略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及吞咽康复策略治疗。连续治疗28 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8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床旁吞咽评估量表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床旁吞咽评估量表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针刺法是一种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配合针灸结合常规吞咽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真性延髓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针灸结合常规吞咽训练,对照组采用留置鼻胃管,治疗组采用间歇口腔胃管。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时采用洼田饮水试验、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表(GUS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GU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洼田饮水试验、GU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配合综合康复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脑梗死恢复期真性延髓麻痹吞咽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舌下针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假性延髓性麻痹伴肢体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假性延髓性麻痹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分别采用西医疗法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舌下针法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BI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ET-1、CGR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BI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ET-1和CG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舌下针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假性延髓性麻痹伴肢体功能障碍能够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避免呛咳发生,并有助于预防相关并发症出现,其机制可能与显著降低患者体内ET和CGRP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刺激和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功能评分(SSA)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周、2周时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和SSA评分均降低(P0.05)。与治疗1周比较,治疗2周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和SSA评分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和SSA评分下降明显(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6d,连续治疗4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深刺廉泉穴与翳风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周6d,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法(SSA)、洼田饮水试验检测,并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综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SA评分均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吞咽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吞咽能力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46/52,88.46%)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2/52,61.54%,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62%(5/52),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54%(6/5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廉泉穴与翳风穴基础上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舌咽功能,协调吞咽肌肉,重建吞咽功能,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遗症应用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8年4月接收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58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综合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对2组治疗效果及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展开比较,评估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比较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 0. 05)。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79. 31%、96. 55%,差异性明显(P0. 05)。结论中医药、针灸及按摩疗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因此适合广泛应用于脑梗死后遗症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结合Vital 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肾虚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Vital 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和临床基础治疗,治疗组除以上治疗外给予地黄饮子口服或鼻饲,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 05),且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地黄饮子结合Vital 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更好,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护技一体化模式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7月本院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医护管理,试验组采取医护技一体化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临床疗效、误吸率。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组出院时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误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技一体化模式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降低误吸率及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临床疗效。方法: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能够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益肾通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行吞咽康复训练,针刺组患者予以益肾通窍针刺法,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患者承受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值均下降明显,针刺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2%,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效果分析显示,针刺组成本效果低于对照组;洼田饮水评分每减少1分,针刺组所需花费均较对照组少。结论:益肾通窍针刺法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咽期吞咽功能障碍,且安全性好,费用合理,患者接受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诊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额外给予项针配合舌三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SSA和VFS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进食情况,显著提高其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这对于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通过洼田饮水试验与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吞咽障碍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俞国尧 《新中医》2018,50(9):199-20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与常规药物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3周。评定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定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吞咽困难亚量表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 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和吞咽困难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与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涤痰汤加减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改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痰瘀互结证)患者的效果,探讨其对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合涤痰汤加减内服治疗2组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评定吞咽障碍程度,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吞咽功能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吞咽生命质量问卷(SWAL-QOL)评价生命质量,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VFSS、神经功能、洼田饮水试验、吞咽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VFSS评分、吞咽生命质量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分级显著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 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涤痰汤加减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利于促进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痰瘀互结证)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疗效确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莉  王刚  支世保 《河南中医》2016,(12):2117-2119
目的:观察眼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卒中出现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体针及口腔冰刺激治疗,眼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眼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眼针组有效率95.65%,对照组有效率为81.8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眼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益肾逐瘀助复汤辅助治疗对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肢体痉挛及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 90例脑梗死后遗症期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60min,每周6次为一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益肾逐瘀助复汤,日1剂水煎服,一周为一个疗程,2组共治疗4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活动能力、痉挛评分及神经功能修复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上、下肢)及MBI评分升高,上、下肢痉挛评分降低,NDS降低,FCA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FMA(上、下肢)及MBI评分较高,上、下肢痉挛评分较低,NDS较低,FCA较高(P0.05)。结论益肾逐瘀助复汤辅助治疗可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期肢体痉挛患者的肌张力及肢体运动功能,修复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